野生植物种子库种子采集和信息管理要求目 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采集前准备 34.1 方案制定 34.2 采集许可 34.3 人员组成 34.4 采集工具和材料 34.5 交通工具 35 采集 35.1 目标确定 35.2 种子质量及数量要求 35.3 采集评估 35.4 采集编号的设定 45.5 采集种子 45.6 采集凭证标本 45.7 记录采集信息 45.8 采集图像 46 运输及运输前处理 56.1 种子 56.2 凭证标本 56.3 运输 57 到库整理和登记 57.1 整理 57.2 登记及信息要求 57.3 材料处理 68 种子清理 68.1 清理 68.2 信息要求 69 种子质量检测 79.1 饱满率检测及信息管理要求 79.2 种子计数及信息管理要求 89.3 种子生活力检测及信息管理要求 810 种子贮藏 911 信息管理的总体要求 1011.1 信息管理的总体要求 1011.2 种子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要求 10II附 录 A (资料性) 主要采集工具和材料 11附 录 B (规范性) 种子采集数据表 13附 录 C (规范性) 种子及相关材料登记表 18附 录 D (规范性) 种子生活力检测表 19参 考 文 献 21野生植物种子库 种子采集和信息管理要求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开展野生植物种子采集的技术要求,包括采集前准备、采集过程和采集后的整理和保存,及相关文档的格式,同时还规定了该过程产生信息的内容和要求、及数据存储和管理方式。
本文件适用于我国以收集和保藏野生植物为主要对象的各类种子库,及其他开展野生植物中长期保存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659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GB/T 7408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 信息交换 时间和日期表示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野生植物 wild plants原生地天然生长的植物,包括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3.2种子库 seed bank采用低温干燥法来长期、安全保藏植物种子资源的专用建筑和设施,包括冷库、干燥间、种子处理和质量检测等功能区,配套的相关仪器设备,以及所贮存的种子3.3种子 seed种子库的保存对象和保存单元,包括植物学意义上的种子、果实及带有花被片、稃片、花托等附属物的果实等3.4野外数据 field data20在野外采集某一物种的种子时,现场填写的该物种最基本的档案信息,包括采集编号、采集人员姓名、采集时间、采集地点、生长环境、采样策略和标本信息等。
在本文件中有时也被称为“采集数据”3.5凭证标本 voucher herbarium specimen在采集种子的同时所采集的对应物种的植株标本(腊叶或浸制),附有详细的野外数据,用于物种鉴定、复核、印证和溯源,并能长久保存3.6居群 population在特定地点分布的同一物种的个体集合划分居群时应考虑可能对物种间基因流造成影响的因素, 包括地理隔离(如,高山、江河)、传粉机制以及种子的传播方式等3.7(种子)份 seed collection / accession一份种子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对特定物种的特定居群所采集到的所有种子的集合3.8干燥间 drying room采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条件来降低种子含水量的设施,常设相对湿度为15%±3%,温度为15℃±3 ℃, 作用是使种子干燥脱水,宜于被清理,并在冷冻保存中保持活力,并具较长寿命3.9冷库 cold room安全贮藏种子的低温库房及设施,常设温度为-20℃±3 ℃3.10种子生活力 seed viability指种子的发芽潜在能力和种胚所具有的生活力,通常用一批种子中具有生命力(即活的)种子数占种子总数的百分率来表示3.11种子萌发 germination通常指种子开始吸收水分(种子吸胀),重新开启代谢过程,胚根、胚芽伸出种皮并发育到一定程度, 就称为萌发。
在本标准中,胚根或胚芽突破种皮即视为种子已萌发3.12四唑检测 tetrazolium testing利用生物组织内参与活细胞还原作用的还原酶能将指示剂2,3,5-氯化三苯基四唑或溴化四唑还原, 在活细胞里产生红色、稳定、不扩散的三唑基甲臜的原理,通过细胞染色情况来快速检测种子生活力的实验方法3.13种子管理信息系统 see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一种面向种子长期保藏和共享服务需求,规范管理种子库种子全生命周期信息并具有信息追溯功能的软件系统4 采集前准备4.1 方案制定在野外采集前制定详细的采集方案,内容包括:拟采集的物种清单、采集时间、采集路线、采集方法等4.2 采集许可应向行业主管部门或管理机构申请办理并获得采集许可4.3 人员组成应组织有植物分类专业知识,熟悉采集路线和有实践经验的人员组成采集队,必要时请熟悉线路的当地向导参与采集队成员宜不少于3人,领队负责采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其他队员根据工作内容进行分工协作,如种子采集、标本压制、数据记录、图像拍摄等4.4 采集工具和材料应准备好当次前往野外进行采集活动所需的全部工具和材料,应满足采集和清理种子、采集凭证标本和记录野外数据等的所有需要。
主要工具和材料详见附录A4.5 交通工具宜配置或租用安全且能满足在野外进行采集活动的车辆,并应配备具有野外行车经验的专职司机5 采集5.1 目标确定采集足够数量的健康种子和相对应的凭证标本、野外数据和图像注:健康种子是指自然发育成熟的种子,饱满、无虫蛀、未受病原菌感染5.2 种子质量及数量要求应采集成熟健康的种子每份种子数量宜不少于2500粒注:对于难以获得足够数量种子的植物居群,可通过针对该物种的不同居群、或同一居群不同年度进行种子采集, 以达到足够数量,但每次采集需另行编号,作为不同的种子份5.3 采集评估5.3.1 确认目标物种:区分目标物种及其近缘种,避免采集到其近缘种5.3.2 评估居群大小:估算拟采集的居群内的个体数量5.3.3 评估种子的成熟度:通过种子或果实的形态、生理指标判断种子的成熟程度5.3.4 评估种子的品质:随机剖开不少于10粒种子,观察种子的发育状况,是否虫蛀、空瘪和畸形5.3.5 评估可采集的种子数量:可采集种子的数量Q = S×F×P S:平均每个成熟果实产生的健康种子数F:平均每个植株包含的成熟果实数 P:可获得的处于自然散布的植株数5.4 采集编号的设定应使用唯一的采集编号对应每份种子及凭证标本、野外数据和图像。
可使用采集负责人的姓全拼+ 名字拼音首字母+四位数字(流水号)的形式不宜使用纯数字的采集编号数字与字母之间不应添加“空格”或“连字符”等额外字符,以方便计算机识别示例:张三负责的种子采集可编号为:ZhangS00015.5 采集种子5.5.1 从居群中最容易取样的植株开始采集种子,随机取样,覆盖居群的边缘和中心,每个居群采样不宜少于50个植株,对于少于50个植株的居群,每株都进行采样5.5.2 选择合适的方法采集种子示例1:徒手摘取浆果类的草莓属、苹果属植物的果实; 示例2:用枝剪剪下枫属植物的果序;示例3:在地面铺好地垫,摇落山楂属树枝上的成熟果实5.5.3 通常每份种子的采集量应不少于2500粒,大粒种子的数量可适当降低采集时不宜超过该居群当时可获得种子数量的20%5.5.4 种子应使用透气的纸袋或布袋进行包装,内外均应有采集编号标识5.5.5 采集结束后,按照本文件6处理5.6 采集凭证标本凭证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方法可参考《标本馆手册第三版(中文版)》[8],每号凭证标本宜不少于2 个副份;编号应与种子的相同5.7 记录采集信息填写种子采集数据表,记录采集人员姓名、采集时间、采集地点、伴生物种、生长环境等相关信息。
应使用唯一的采集编号对应每份种子及凭证标本、野外数据和图像种子采集数据表见附录B.15.8 采集图像用相机拍摄记录目标植物的图像信息,图像要求:a)图像内容宜包括目标物种的生境、植株、枝、叶、花、果实、种子及其它鉴定特征b)图像应清晰、主体突出,分辨率宜不小于dpi 300c)图像应存放在一个文件夹内,文件夹用采集编号命名6 运输及运输前处理在野外采集途中,应及时对新采集到的种子和凭证标本进行的初处理,并尽快送达种子库6.1 种子野外采集的种子因含水量较高,在送达种子库前应进行初处理,防止霉变及生活力丧失处理过程包括:a) 清理:含水量较高的肉质果实,应尽快去除果皮或果肉,取出种子b) 干燥:应在通风处采用摊晾阴干等方法降低种子含水量,不宜使用加热或曝晒的方法进行干燥6.2 凭证标本凭证标本应及时干燥和整理制作方法参考《标本馆手册第三版(中文版)》[8]6.3 运输采集后的种子及凭证标本、野外数据表和图像应尽快送达种子库实物材料应在运送过程中应注意透气通风,避免高温和曝晒;数据材料可通过数据传输或储存后拷贝等方式送达7 到库整理和登记7.1 整理对到库的种子及相关凭证标本、采集数据表和图像按批编号,分类整理,核对实物和信息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并检查其初始质量。
注:可将同一寄件人同一时间送达的种子及相关材料作为同一批次,按材料到达的年月日+两位数的批次号进行编号,便于区分和核查7.2 登记及信息要求将整理情况登记到附录C和表1,并录入种子管理信息系统,同时使每一份种子都获得一个唯一标识的库编号登记信息应包括:a) 寄送及接收信息:寄送单位、寄件人、寄出日期、到库日期、种子库接收人、接收日期等,见附录Cb) 材料类别及种子数量级别预估,见表1注:材料类别是指同一个采集编号对应的种子、凭证标本、采集数据表和图像种子数量级别分为:≥500粒,≥2500 粒,≥5000粒,≥10000粒c) 初始质量评价,见表1,包括:1) 种子的成熟度、野外清理程度、净度、饱满情况、虫蛀情况等;2) 凭证标本有无发霉或混杂;3) 采集数据填写是否规范;4) 图像是否清晰等表1 种子及凭证材料接收登记表 课题名称(填选): 登记人: 登记日期:序号采集编号种名材料类别和数量初始质量评价种子标本数据表图像种子标本数据表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