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三农村林业生产技术操作手册

s****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18.30KB
约17页
文档ID:595354583
三农村林业生产技术操作手册_第1页
1/17

三农村林业生产技术操作手册第1章 林业生产概述 41.1 林业生产的重要性 41.2 我国林业资源现状与展望 4第2章 林地选择与规划 52.1 林地选择的基本原则 52.2 林地规划与设计 52.3 林地整理与改良 6第3章 树种选择与良种繁育 63.1 树种选择的原则与依据 63.1.1 生态适应性原则: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等生态环境的树种,以保证树木生长健康,提高造林成活率 63.1.2 经济效益原则:选择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市场需求的树种,以提高林业生产的收益 63.1.3 生态功能原则:选择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等功能的树种,以提高林分的生态效益 63.1.4 多样化原则:为提高林分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应选择多种树种进行混交造林 73.1.5 依据造林目的:根据造林目的(如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等)选择相应的树种 73.2 主要造林树种的特性与应用 73.2.1 松树: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瘠薄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用材林、防护林和园林绿化 73.2.2 柏树:生长迅速,耐干旱、耐瘠薄,抗病虫害,适用于荒山造林、园林绿化和陵园绿化 73.2.3 杨树:生长快,适应性强,可用于防护林、用材林和城市绿化。

73.2.4 柳树:耐湿、耐寒,生长迅速,适用于河岸防护、湿地恢复和城市绿化 73.2.5 桦树:适应性强,生长快速,可用于用材林、防护林和城市绿化 73.2.6 榉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用于高档家具、木地板等,适用于经济林造林 73.3 良种繁育技术 73.3.1 选择育种:通过选择生长快、抗逆性强、品质优良的单株进行繁育,以获得优良品种 73.3.2 杂交育种:将不同品种或种间的优良性状进行杂交,产生具有优良特性的新品种 73.3.3 砧木嫁接:利用砧木的优良性状,将优良品种的接穗嫁接在砧木上,提高树木的抗寒、抗旱、抗病虫害能力 73.3.4 播种繁殖:选择成熟、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播种,通过种子繁殖优良品种 73.3.5 组织培养: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优良品种 73.3.6 分株繁殖:将优良品种的根、茎、叶等器官进行分株繁殖,保持原品种的优良性状 8第4章 造林技术 84.1 造林方法与季节 84.1.1 造林方法 84.1.2 造林季节 84.2 造林密度与配置 84.2.1 造林密度 84.2.2 造林配置 84.3 造林施工与质量要求 84.3.1 造林施工 84.3.2 质量要求 9第5章 林木抚育管理 95.1 抚育间伐与修枝 95.1.1 抚育间伐 95.1.2 修枝 95.2 林木施肥与灌溉 95.2.1 施肥 95.2.2 灌溉 105.3 病虫害防治与防火 105.3.1 病虫害防治 105.3.2 防火 10第6章 经济林栽培与管理 106.1 经济林树种选择与配置 106.1.1 树种选择原则 106.1.2 树种配置 106.2 经济林栽培技术 116.2.1 栽植时间 116.2.2 栽植方法 116.2.3 栽植密度 116.2.4 栽植后的管理 116.3 经济林抚育管理与采摘 116.3.1 土壤管理 116.3.2 水分管理 116.3.3 肥料管理 116.3.4 修剪与疏枝 116.3.5 病虫害防治 116.3.6 采摘管理 116.3.7 轮伐期与更新 12第7章 生态林建设与保护 127.1 生态林树种选择与配置 127.1.1 树种选择原则 127.1.2 树种配置方法 127.2 生态林建设技术 127.2.1 造林整地 127.2.2 造林方法 127.2.3 栽植技术 127.2.4 幼林抚育 127.3 生态林保护与监测 127.3.1 森林防火 127.3.2 病虫害防治 137.3.3 生态林监测 137.3.4 生态补偿机制 13第8章 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138.1 林业资源合理利用原则 138.1.1 保护生态环境:在进行林业资源利用时,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138.1.2 合理采伐:遵循森林生长周期和自然更新规律,实行合理采伐,保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138.1.3 优化资源配置:根据林业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和生长条件,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38.1.4 综合利用: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多种功能,实现木材、林果、竹藤、药材等多种资源的综合利用 138.1.5 生态补偿:在林业资源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生态补偿 138.2 林产品加工与利用 138.2.1 木材加工:采用现代木材加工技术,提高木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主要包括木材干燥、锯材、木材表面装饰等 138.2.2 人造板生产:利用木材剩余物、小径材等资源,生产人造板,提高资源利用率 138.2.3 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林业剩余物、林业废弃物等资源,开发生物质能源,如生物质颗粒、生物质燃料等 138.2.4 林药开发: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中的药用植物,开展林药种植、加工和利用 148.2.5 林产品深加工:对林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如家具、工艺品、食品等 148.3 林业产业链的延伸与发展 148.3.1 产业链上游:加强林木种苗繁育、造林、抚育等环节,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产量。

148.3.2 产业链中游:发展木材采伐、运输、加工等环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48.3.3 产业链下游:拓展林产品销售、物流、电商平台等渠道,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148.3.4 产业链延伸:结合旅游业、文化产业、健康产业等,开发林业相关的休闲、体验、养生等产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148.3.5 产业技术创新:加强林业科研和技术创新,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 14第9章 林业生产信息化管理 149.1 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与现状 149.2 林业生产信息采集与处理 149.2.1 信息采集 149.2.2 信息处理 159.3 林业生产信息化技术应用 159.3.1 智能监测技术 159.3.2 无人机技术 159.3.3 大数据分析技术 159.3.4 云计算技术 159.3.5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15第10章 林业政策与法规 1510.1 我国林业政策体系 1510.1.1 林业政策概述 1510.1.2 我国主要林业政策 1610.2 林业法规与执法监督 1610.2.1 林业法规概述 1610.2.2 主要林业法规 1610.2.3 执法监督 1610.3 林业产权与经营制度改革趋势 1610.3.1 林业产权制度概述 1610.3.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1610.3.3 国有林权制度改革 1710.3.4 林业经营制度改革趋势 17第1章 林业生产概述1.1 林业生产的重要性林业生产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林业生产能够提供大量的木材、竹材等原材料,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求森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功能,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林业生产还能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1.2 我国林业资源现状与展望我国林业资源丰富,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林业资源分布不均,东部地区森林资源较为丰富,而西部地区则相对匮乏林业生产中还存在森林质量不高、树种单一、病虫害严重等问题展望未来,我国林业生产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发展:(1)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提高森林覆盖率,优化森林结构,加大珍贵树种培育力度,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效益2)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林、竹林、速生丰产林等,提高林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3)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林业技术,提高我国林业生产水平4)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林业政策体系,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林业生产,推动林业产业发展5)强化森林资源管理严格执行森林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严厉打击非法采伐、毁林开荒等违法行为,保证森林资源安全通过以上措施,我国林业生产将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第2章 林地选择与规划2.1 林地选择的基本原则林地选择是林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林木生长的优劣在进行林地选择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适宜性原则: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充分考虑立地条件,保证林木生长潜力得到充分发挥2)经济效益原则:选择经济效益较高的树种和造林模式,提高林业生产的投资回报率3)生态保护原则:选择具有较强生态功能、能改善生态环境的树种,促进生态平衡4)可持续经营原则:充分考虑林地的长期利用,合理规划造林密度、树种搭配和经营周期,实现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5)社会需求原则:根据国家和地方政策、市场需求,选择符合社会需求的树种和造林模式2.2 林地规划与设计林地规划与设计是保证林业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造林树种的选择:根据林地立地条件、气候特点、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2)造林密度:根据树种特性、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合理确定造林密度,以提高林分生长速度和经济效益3)混交模式:根据树种生态特性,合理搭配阔叶树与针叶树、速生树与慢生树,提高林分的生态稳定性和经济效益4)林分结构设计:合理配置林层、林带、林隙等,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林分的光能利用率和生长空间。

5)造林时间: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造林季节,保证苗木成活2.3 林地整理与改良林地整理与改良是提高林地生产力、促进林木生长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林地清理:清除林地上妨碍造林和影响林木生长的杂物,如杂草、石块、废弃物料等2)整地:根据造林树种和立地条件,采用全面整地、带状整地、穴状整地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3)土壤改良:针对土壤贫瘠、酸碱度不适等问题,采取施用有机肥、石灰、土壤调理剂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和适宜性4)灌溉与排水:根据林地的水分条件,合理配置灌溉设施和排水系统,保证林木生长所需水分5)防护措施:为防止水土流失、风蚀等自然灾害,采取设置防护林带、梯田整地、地膜覆盖等措施,保护林地生态环境第3章 树种选择与良种繁育3.1 树种选择的原则与依据在进行林业生产过程中,树种选择,它直接关系到林业生产的成效以下是树种选择的原则与依据:3.1.1 生态适应性原则: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等生态环境的树种,以保证树木生长健康,提高造林成活率3.1.2 经济效益原则:选择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市场需求的树种,以提高林业生产的收益3.1.3 生态功能原则:选择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等功能的树种,以提高林分的生态效益。

3.1.4 多样化原则:为提高林分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应选择多种树种进行混交造林3.1.5 依据造林目的:根据造林目的(如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等)选择相应的树种3.2 主要造林树种的特性与应用以下是几种主要造林树种的特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