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的事迹6篇 感动的事迹篇1 【颁奖词】 在朝阳下俯冲,迎着西风开火空中的尖刀,以一当十;疆土的坚盾,巡天卫国山河已无恙,祖国的雄鹰已飞得更高,你刻在机身上的星星,是战士们的巡航坐标 【人物事迹】 王海(1926年1月—20__年8月2日),原名王永昌,汉族,山东威海人,1944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6月参军,大专学历空军原司令员,空军上将军衔20__年8月2日,空军原司令员王海上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1950年5月于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毕业后,成为共和国空军的一名歼击机飞行员先后任空军第4航空学校飞行队飞行员,空军第4混成旅驱逐10团29大队中队长 1954、1955年间,王海是空军歼击航空兵师副师长、师长,他所在的部队参加了解放浙江沿海岛屿的战斗在解放一江山岛的我军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登陆作战中,他的师担负协同陆、海军夺取制空权并掩护陆军登陆作战的任务 抗美援朝时,空军原司令员王海上将率领人民空军年轻的第一大队,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敌机29架,本人击落击伤敌机9架。
因功勋卓著,该大队后来被命名为“王海大队”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至今仍陈列着一架绘有9颗红星的米格—15歼击机,这就是王海当年驾驶过的功勋飞机 感动的事迹篇2 在我们身边,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为了人民,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在《感动中国》里,就有这样一个无私奉献的人:张桂梅张桂梅看着那些山区里的女孩无法上大学,无法受到高等教育的时候,立志要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为了实现这一愿望,她拿着自己的证书和奖状,向街上的行人们筹资 有时人们会给她一块两块钱,但更多的人对她的请求都拒绝了就这样,她努力了五年却只筹到了一万元终于有一天她通过一个记者向世界吐露了她的梦想,人们纷纷慷慨解囊,张桂梅心心念念的女子高中终于建成了,还招来了16位老师 虽然女子高中是免费的,但人们还是不愿把女孩们送到这里来上学,于是张桂梅一家一家请,一家一家劝,将那些女孩带到了女子高中 张桂梅办女子高中是为了女孩们能免费上高中,能上大学,她一切的努力只是想改变那些女孩子们的命运,完全无私,不求任何回报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人,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她发现了镭,并研究出了镭的提纯方。
但她并没有利用来赚钱,而是把它无偿献给了国家,给战争中需要治病的人带来福音多年之后,当一位记者问到这位发现镭的科学家最想要什么时,她竟然回答说:“一克镭,我的实验需要它这让全世界的人深感震惊也让我着实惊讶,她们虽然是不同领域的人,但她们都是无私奉献、令人敬佩的伟人! 长大后,我也要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感动的事迹篇3 身历百折而不挠,虽处逆境犹自强 ——记六盘水师院“感动校园十大人物”候选人童启炼同学童启炼,男,贵州遵义人,中共预备党员,贵州师范大学六盘水学院中文系20__级本科班学生,在校期间曾任中文系学生会副主席、高原风文学社总编,连任班级团支部书记,现为六盘水师院团委宣传部、学习部负责人,全面主持团委学生工作该同学出身贫苦,命途多舛,身历百折而不挠,虽处逆境犹自强,其人其事感人至深 一、命途多舛,毅然撑起破败家 童启炼同学出身贫寒,命途多舛刚出生,他的母亲就患上了精神病,他的幼年和童年苦不堪言,营养不良,体弱多病但生活的艰辛不但没有摧垮他的意志,反而越发激起了他无穷的斗志,他克服千难万险,于20__年梦圆大学 “天有不预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__年,他的父亲在给人打工时不慎坠崖身亡!父亲的去世使童启炼的母亲旧病复发,精神恍惚,卧病在床。
面对这一连串突如其来的打击,童启炼迅速擦干泪水,用稚嫩的肩膀毅然扛起了摇摇欲坠的家庭他一边办理父亲的后事,一边悉心照料母亲,贴心安慰母亲,在他的精心照顾下,他的妈妈精神一天天变好,生活逐渐能够自理之后,他四处奔波,给母亲找了一份轻松的工作,安顿好母亲的生活,处理好家里的事情,才重返课堂 回校后,为了不给母亲增加任何负担,他便忙里偷闲去打工挣钱,他通过发传单、搞促销、做生意、上家教、举广告牌、做杂志编辑、做临时清洁工等等,一角一角的攒钱,一分一分的花钱,每月坚持给母亲寄去足够的生活费,每年给母亲买两套衣服,他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母亲的笑容,他常对妈妈说:“妈,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孩儿会和您一起挺着腰板笑着走下去!我要让我的妈妈过一天好日子!”现在,这个坚强不屈的好男儿,已经成为家中的顶梁柱和母亲的精神支柱 二、志愿服务,用爱诠释社会责任 童启炼敦厚淳朴,富有爱心,他热心公益活动,乐于服务于人他连续3年参与大学生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中,他不怕苦、不怕累,竭诚服务,甘于奉献在服务中,他不怕苦、不怕累,竭诚服务,甘于奉献,足迹遍及六盘水市水城县的鸡场乡、陡箐乡,盘县的火铺镇等50多个村组,为贫困山区的父老乡亲送去了精神文明的圣火。
三年来共编写“三下乡”宣传资料20余万字,有40多篇“三下乡”专题报道作品被团中央、中国青年网等多家青年主流媒体转载报道由于成绩突出,童启炼连年被评为“优秀服务队员”20__年,他参与研究撰写的以“三下乡”为研究对象的《拓展校园文化精髓,创新社会实践活动》荣获贵州省校园文化成果评选优秀奖 他时刻怀揣感恩之心,积极履行一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他曾几度作为青年志愿者走进六盘水市钟山区新兴(工读)学校的“问题少年”,深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正确的心理,还对201名“问题少年”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所撰写的《六盘水市“问题少年回访春晖行”活动调查报告》得到了六盘水市政法委书记何冀同志的高度赞赏,并亲自做出了“把这一研究成果面向全市推广”的重要批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三、全面发展,逆境成才感人至深 童启炼同学成熟稳健,积极进取,聪明能干,全面发展,在困境中自强不息,在逆境中奋斗成才 他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扎实掌握专业技能,勤学奋进,成绩优良,两度荣获“国家级助学金”,20__年荣获学习成绩“二等奖学金”他积极尝试文学创作,有多篇文学作品发表于省、市等各级报刊杂志,20__年,团贵州省委礼聘童启炼为“贵州省青年网络评论员”。
同年,其创作的《凉都赋》一举夺得贵州省“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大赛”一等奖他踊跃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先后获得学校“经典诗文朗诵大赛”团体一等奖、个人一等奖;“面试模拟大赛”一等奖;“求职简历制作大赛”特等奖等多项殊荣此外,他还积极尝试开展一些研究工作,共在国家级学术刊物表于研究论文1篇 身为学生干部,他德才兼备,品学兼优,认认真真履行职责,扎扎实实搞好工作,是老师的好帮手,是同学们的忠实服务员如他组织策划拉了一笔2万多元的赞助,成功举办了“六盘水市第二届青少写作交流会”,效果良好,影响广泛等在校团委的相关工作中,他任劳任怨,尽心尽力,表现突出,成绩优秀,其所分管的宣传工作连连名列全市目标考核第一名,20__年被六盘水团市委授予“杰出宣传工作奖”由于工作突出,童启炼多次获得省、市、县、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总之,童启炼同学积极进取、全面发展;质朴无华,谦逊好学;热心公益,甘于奉献他用乐观之心点燃青春火焰,他用平凡之举诠释男儿责任,他用朴实之音弹奏出一曲曲清新感人、温暖动人的青春乐章! 感动的事迹篇4 12年前,一位刚刚考入大学的学生,为了读大学,而又不得不同时要照顾自己患病的母亲,所以只能背着自己的疯娘一起上大学。
他的故事当年感动了很多人,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那么12年过去了,这位不惜千里背疯娘上大学的刘秀祥如今怎么样了呢? 他叫刘秀祥,1988年出生在一个贵州偏远的普通农村家庭,如果生活是顺其自然的,那么也许大家也就都不会认识他了但是他正因为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而收获了成千上万人的眼泪和感动 他在家里他排行老三,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本来最小的他应该是得到哥哥姐姐们的照顾,和父母的宠爱的生活即使过得有点艰难,但是一家五口在一起也是其乐融融,然而上天给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让他四岁开始就要承担起所有家庭的责任 在刘秀祥四岁那年,命运的魔爪便毫无声息地扼着了他的咽喉,让他本来幸福的家庭偏离了轨道这一年,刘秀祥的父亲突然发病,被紧急送往医院后不久便去世了这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也许还不知道什么是生死,什么是永别了 刘秀祥的父亲走得很急,家人甚至都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更别说他怎么托付别人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了在失去了丈夫的巨大悲痛中,紧接着他的母亲也因为承受不住这天大的打击,患上了间接性精神失常屋漏偏逢连夜雨,全家人的生活全部落在了这三个未成年人身上 在经受了这样的打击,4岁的刘秀祥本来还可以依靠一下自己的哥哥姐姐一起生活,可没想到7年后自己的哥哥姐姐因为忍受不了这样不堪的生活离家出走,再无音讯传回。
刘秀祥从此过上了更加艰难的生活,只能依靠村里的一些邻居帮衬过日子,好在哥哥姐姐这些年教会了他如何种地,才让这11岁的孩子可以维持生存下去 刚读三年级的刘秀祥,承担起了照顾患病母亲的重担,忍受着成年人都难以承受的痛苦正是因为这种磨练,让他懂得了坚强,懂得要靠自己努力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好每天他为了不影响去上课,迎着还未褪去光华的月亮就得起床了,去地里种菜,去山上砍柴,为一天的生活提前做好准备,最后给母亲做好早饭才能放心去上学 生活已然怎么艰难,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的念头,所以他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当时学校离他家很远很远,每天来回就得花4个小时,这不得不使他要比别人跑得更快,所以脚常常都被磨破了皮,但是他从来没有抱怨 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的,因为他付不起高额的学费,也不能去太远的地方读书,家里丧失自理能力的母亲还需要他照顾最终他做出了一个坚强的决定,选择了一个不要学费的民办中学就读 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他带着母亲到县城上学,为了解决住宿问题,他在学校的附近山上搭起了简易的棚子,这里便成了他临时的家 这样艰苦的条件并没有影响他求学的信念,白天他在学校心无旁骛地上课,晚上他就出去捡破烂来换生活费,去菜市场捡剩菜拿去做饭,吃肉对于他来说是一种奢望。
为了梦想和母亲,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而是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 在那个金光灿灿的夏天他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通知书,高兴得在自己的“家”的上坡上跑了好几圈为了凑足自己的学费,他背着自己的母亲到山东赚学费当然大学他同样是背着自己的疯娘去学校,在经过了报道之后,他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好心人开始向他伸出援手,在学校的帮助下,他最终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大学学业 毕业那年,很多单位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可是都被他一一拒绝了在面对前程似锦的未来时,他又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做一名乡村老师也许在大城市里工作会更好,工资也会更高,但是他说,他要回馈这个家乡,回馈这个社会,要用自己的经历去激励更多的孩子,让他们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就这样他带着母亲回到了曾经的故乡,成为了当地的一名普通老师,不再过漂泊不定了生活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如今他已经是县里实验高中的副校长,不过他仍然坚持在教育一线的岗位上给孩子们上课 20__年刘秀祥入选了中国好教师,他说这只是幸运,而没有觉得自己的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