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海明威可以说是如雷贯耳的名字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 19 岁的海明威负伤,据说从身上取出了 227 个弹片后来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也都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揭示战争的无情与残酷,表达战后一代年轻人的人生迷惘与痛苦 30 岁的海明威也因此成为了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20 多年后,当人们认为海明威再写不出好作品的时候, 52 岁的海明威用 8 周时间写出了不朽名著《老人与海》情节梗概】《老人与海》讲的是一个捕鱼的故事老渔夫圣地亚哥想摆脱自己 84 天没有捕到鱼的厄运,一个人出海到很远的地方,经过了艰难的搏斗,终于捕获了一条 1500 多磅,大约相当于 10 个成年人体重的大马林鱼他试图把大鱼带到岸上,却在鲨鱼一路的袭击啃咬下,最终失败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却得到了人们热烈的认可当年发表这篇小说的杂志创下了 48 小时卖出 530 万册的纪录海明威也凭借《老人与海》获得了当年( 1952 年)的普利策奖和 1954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这篇文章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感受人物形象——硬汉形象。
一、 了解硬汉形象(一)填写表格——硬汉是战胜别人搏斗次数时间标志搏斗对象搏斗工具搏斗具体过程搏斗结果第一回合“一个小时后”(第1段)1条灰鲭鲨渔叉 绳子杀死对手,四十磅鱼肉被咬掉,渔叉和绳子被带走第二回合“他已经驾船航行了两个钟头”(第30段)2条铲鼻鲨绑上刀子的船桨杀死对手,鱼肉四分之一被咬掉第三回合“接着”(第48段)1条铲鼻鲨绑上刀子的船桨杀死对手,刀子折断第四回合“直到太阳快落下之前”(第54段)2条铲鼻鲨短棍对手重伤离开,鱼被吃一半第五回合“到了半夜”(第83段)成群结队的鲨鱼短棍 舵柄鱼只剩残骸根据梳理,概括老人处境的特点,以及老人又是如何应对的?可以发现每一回合鲨鱼几乎都把老人逼到绝境,强敌轮番上场,直到组团而来,老人的武器步步丧失,直到手无寸铁大马林鱼被吞噬殆尽,而老人单枪匹马的应战已经从午后持续到了半夜一天、一夜、一个人、一条船,漂流在浩瀚无垠危机四伏的大海上,老人是多么渺小和无助更何况这时的他双手受伤,全身疼痛,已经处在极度的疲惫、饥饿、困倦、伤痛之中老人的处境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搏斗时间之长、所处空间之浩渺,对手之强、武器之陋、结果之惨、伤痛之巨身处这样的绝境中,老人是如何应对的?老人随时应战,绝不退缩,来犯必斗,一旦开战,必拼尽全力,丢了武器就自制武器,做足准备,大鱼只剩残骸,也不再以为意,而是超脱一切,掌舵回家成为他最大的,也是唯一的渴望。
n 处境:搏斗时间之长、所处空间之浩渺,对手之强,武器之陋,结果之惨,伤痛之巨n 应对:随时应战,一斗到底,屡战屡挫,屡挫屡勇“硬汉”精神:直面莫测的自然和悲怆的未来,永不放弃,抗争到死二)为什么要写内心独白中的动摇怀疑?——关注文中内心独白的几个部分我们从老人的行动再往里走一步,来关注一下老人的几段内心独白我们知道人的行动往往是由心理活动的过程推动使然,那么老人的心理和行动有没有相悖的时候?(老人心中有没有动摇的时候?)p5:老人此时头脑清醒好使,下定决心搏击一番,但却不抱什么希望真是好景不长啊,他想他盯着那条紧逼而来的鲨鱼,顺便朝那条大鱼望了一眼这简直像是做梦一样,他想我没法阻止它攻击我,但我也许能制服它尖齿鲨,他想,见鬼去吧P10:好景不长啊,他想我现在真希望这是一场梦,希望根本没有钓上这条鱼,而是独个儿躺在床上铺的旧报纸上P39:“它们准把这鱼咬掉了四分之一,而且都是上好的肉,”他大声说,“我真希望这是一场梦,希望我压根儿没有钓上它来鱼啊,真抱歉这下子一切都槽透了他住了口,再也不想看一眼那条鱼它的血都流尽了,又经受着海浪拍打,看上去像镜子的银白色背衬,身上的条纹依然可见P47我现在能想点儿什么呢?他暗自琢磨。
没什么可想的我什么也不能想,就等着别的鲨鱼来吧真希望这是一场梦,他想可谁知道呢?说不定有个好结果呢这四处的反复的用意是什么?我们先来看这4句话出现在什么位置,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揣测老人的心理① 第一句,老人面对紧逼而来的灰鲭鲨,预料到凶多吉少,在制服大鱼一个小时后,老人又不得不开始一场恶战② 第二句,老人虽然干掉了灰鲭鲨,但大鱼已被咬得残缺不全,老人感到仿佛是自己受了袭击一般③ 第三句,第2回合与两条加那诺鲨的搏斗之后,大鱼被咬掉了1/4④第四句,老人等着别的鲨鱼的到来,而果然第3回合与铲鼻鲨的搏斗接踵而至关于梦的内心独白都紧接着搏斗的逼近(第5、47段)或是搏斗暂告一段落时的感叹(第10、39段)其中有好景不长的无奈,有大敌当前的恐惧,有胜利果实被夺的痛惜,有等待战斗必然来临又不知何时来临的煎熬老人对于“梦”的反复提及,正说明这一搏斗过程非同寻常,险象环生,时时将他置于绝境希望是一场梦,是人在绝境中自然而然的求生之念,以及眼睁睁看着战利品被掠夺被伤害而产生的切肤之痛作者大量描摹老人的心理活动:① 首先是因为和不同鲨鱼进行搏斗,在不同场景下所产生的真实的心理体验,符合生活的常理。
② 老人与海的故事非常简单,一个人出海捕鱼,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曲折的情节起伏,没有转换的空间场所;只有借助心理时空,发挥繁笔的妙处,将人物内在的欲望渗透进所有的场景、独白、对话和潜台词里,从而凸显人物形象,并以此来彰显主题与鲨鱼搏斗中,孤立无援的惨象和满目疮痍的惨状,对于老人而言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但老人从和第一条灰鲭鲨搏斗之后,说出的这句著名的战斗格言开始,就做好了“我要跟他们一直斗到死”的豁出命去的准备心理上的动摇、怀疑,从未影响到行动上的坚定、果敢对他而言,活下去就意味着斗下去,斗下去才能有尊严地活下去硬汉形象不仅体现在对外部来犯能够积极抵抗,更体现在经历了内心的怀疑,软弱彷徨后,那个试图认输的妥协的自我最终被战胜,最终义无反顾,突破了自己的极限打不败的真正价值正在于此,人不能被自己打败正如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给《老人与海》所写的颁奖词中提到的那样:“作家在一篇渔猎故事的框架中,生动展示出人的命运,它是对一种即使一无所获,仍旧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讴歌,是对不畏艰险、不惧失败的那种道义胜利的讴歌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句名言是老人的生命呐喊,成为老人的行动纲领二、 海明威是战士(站地记者)出身,除了体现在硬汉形象的塑造上,还有表达上简约凝练。
一) 海明威的冰山创作理论“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1. 用词简洁,几乎没有修饰语——电报体“形容词是名词的敌人”——伏尔泰 “你一想起一个形容词,就消灭它不,我不是说形容词一个也不用,而是说大多数不要用,这样留下来的就有分量了——马克·吐温 它们来啦但是它们来的方式和那条灰鲭鲨的不同一条鲨鱼转身钻到小船底下,不见了踪影,等它开始撕扯大鱼的时候,老人感到小船都在晃动另一条用细长的黄眼睛盯着老人,随即飞快地游来,半圆形的嘴张得大大的,朝着鱼身上被咬过的地方咬了下去它那褐色的头顶以及脑袋和脊髓相连接的背部有一道清晰的纹路,老人把绑在船桨上的刀子朝那交叉点扎进去,又拔出来,再刺进那它那黄色的猫一样的眼睛鲨鱼放开了大鱼,身子朝下溜,临死时还吞下了咬下了的鱼肉——白描手法、简单简洁“他说”、“他大声说”例:“去你的!”他愤怒(删去)地说要么只用视觉化的修饰语——“这和大多数鲨鱼的牙齿不同,不是那种常见的金字塔形”2.克制情感,省略很多议论,留给读者自己去判断——(1)“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
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17)“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24)“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28)“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32)在老人眼中,它们是他的生活伴侣战火使老人失去了家园,也失去了凄凉晚景中最后的温馨这些动物将无辜地面对人类制造的战火,甚至被毁灭;而在老人眼中,它们却是世界的价值所在闪耀着人性善良的光辉,揭示战争的残酷2) 通过对话自然呈现情感、人物形象“你打算上哪儿?"孩子问 “驶到远方,等转了风才回来我想天亮前就出发 “我要想法叫船主人也驶到远方,”孩子说"这样,如果你确实钓到了大鱼,我们可以赶去帮你的忙 “他可不会愿意驶到很远的地方 “是啊,”孩子说"不过我会看见一些他看不见的东西,比如说有只鸟儿在空中盘旋,我就会叫他赶去追?鳅的 “他眼睛这么不行吗?” “简直是个瞎子 “这可怪了,”老人说他从没捕过海龟这玩艺才伤眼睛哪 “你可在莫斯基托海岸外捕了好多年海龟,你的眼力还是挺好的嘛 “我是个不同寻常的老头儿 “不过你现在还有力气对付一条真正大的鱼吗?” “我想还有。
再说有不少窍门可用呢这一段语言简单,叙述者退到文字背后,让人物通过语言呈现自己虽老然永不言弃的信念补充: 在提及他作品中这些关键的因素时,人们不应忘记他叙事的技巧他能把一篇短小的故事反复推敲,悉心裁剪,以极简洁的语言,铸入一个较小的模式,使其既凝练,又精当;这样,人们就能获得极鲜明、极深刻的感受,牢牢地把握它要表达的主题往往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艺术风格达到极致《老人与海》(1952)正是体现他这种叙事技巧的典范 ——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三、研读《桥边的老人》与《老人与海》,了解叙述腔调与零口吻叙述:叙述腔调,不仅仅指语言,而是指他习惯选择的故事类习惯、他处理故事的方式、 他叙述故事时所运用的形式等等群不因素所营造出的一种独特的氛围不同作家的叙述腔调不同,同样,同一个作家在不同作品里也有不同的叙述腔调雨下得更大了我沿街继续往前走透过红十字娱乐室的窗子,可以看到一些士兵正三三两两地站在屋里的咖啡柜台前我虽说同屋里隔着玻璃,但也还是听到了另一间房里打乒乓球的“乒乓”声我过了马路,走进一家茶馆里面除了一个中年女招待以外别无他人。
看那女招待的样子,她好像更愿意招待一位身上雨衣已干的顾客我尽量轻手轻脚地把雨衣挂在衣架上,然后坐下来,要了茶和肉桂面包干这是我一天中第一次开口同人讲话 ——(《献给爱斯美的故事》)总算我运气好刹那间我想起了一件事,让我感觉到自己他妈的就要滚出这个地方了我突然记起在十月间,我怎样跟罗伯特.铁奇纳和保尔.凯姆伯尔一起在办公大楼前扔橄榄球他们都是挺不错的小伙子,尤其是铁奇纳那时正是在吃晚饭前,外面天已经很黑了,可是我们照样扔着球天越来越黑,黑得几乎连球都看不见了,可我们还是不肯歇手 ——《麦田守望者》海明威属于哪一种?——将作者的腔调全部抹干净,只剩下人物自己在那里说话和活动,没有留下作者或者叙述人的任何蛛丝马迹,海明威的这类小说叫做“零口吻”,也就是说在小说中没有叙述者的影子,小说有的仅仅是里面的人物但是反过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