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B卷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B卷部编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 B 卷部编版一、选择题(共 50 分)1(本题 2 分)三国志)关于商编将汉献帝理到许县这一历史事件有不同记载,(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为“奉天子以令诸侯”,三国志魏书毛阶传载为“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却载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表明A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B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C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叙述D历史真相具有模糊性2(本题 2 分)赤壁之战作为中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战役,不同的史书,有不同的叙述。据此可以确定的是A赤壁之战最终曹操失败B周瑜是赤壁之战的统帅C瘟疫是战争胜负的关键D三足鼎立局面由此形成3(本题 2 分)“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
2、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A官渡之战B马陵之战C赤壁之战D长平之战4(本题 2 分)下图中展示的是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朝代更替如果请你对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特点进行描述,你会说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民族交往与民族交融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5(本题 2 分)三国志所载:“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曹操在兵败北撤后,也曾感慨道:“自顷以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关于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瘟疫是曹军战败的原因之一B该战争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C该战争为淝水之战
3、D该战争标志三国鼎立的形成6(本题 2 分)下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A源于自然灾害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阻碍民族交融D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7(本题 2 分)两晋时期,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材料反映了两晋时期A对外交往频繁B民族交融现象C社会生活丰富D政治局势动荡8(本题 2 分)西晋卖官现象流行,如果前来买官的人穿着华丽,就会被热情引见,而穿着一般的人连达官贵人的门都进不了。这反映西晋A盛行享乐B地方割据C物价飞涨D统治腐朽9(本题 2 分)晋书记载:“俄而洛京倾
4、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这种人口的迁移对北方人口变化的影响是A北方少数民族人口大量增加B西域各族迁移到黄河流域C中原人迁到边疆D东部人口大量北迁10(本题 2 分)按顺序观察下列三幅图,反应了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 三国鼎立形势 西晋形势A分裂割据B分久必合,合久必分C走向统一D战争不断11(本题 2 分)二十四史中有十一部都是关于一段历史的,即一志二史八书:三国志、南史、北史、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这段历史是A秦汉时期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五代十国时期D宋元时期12(本题 2 分)“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从诗句中我们可以
5、看出,魏晋时期,北方农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气候温暖,优于北方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C北方统治者实行移民政策D南方实行招募政策13(本题 2 分)下面的我国古代朝代更迭示意图中分别是A魏 西晋 前秦B魏 西晋 张楚C魏 西晋 陈D魏 南晋 陈14(本题 2 分)晋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反映了某一地区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繁荣的景象,这一地区指的是A山东地区B关中地区C西域地区D江南地区15(本题 2 分)“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
6、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A夏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6(本题 2 分)洛阳伽盔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主要反映了A魏晋时期的战乱没有波及洛阳城B北朝经济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C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D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了社会繁荣17(本题 2 分)下图出自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北魏帝王出御图,图中所有人物着装均是宽衣大袖,与其传统民族服装截然不同,这幅浮雕可直接用于研究A北魏时期经济的发展B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C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D北魏时期的民族交融18(本
7、题 2 分)分析下列三幅图,其相同主题是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人口南迁与江南开发D民族交流与经济发展19(本题 2 分)中华的崩溃与扩大一书讲到:北魏中期汉族名门出身的崔鉴认为鲜卑名门出身的陆敷才智度量出众,要将女儿许配给他;北魏末年大乱时,汉族名士高翼在临终前对子孙说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社稷阽(din 临近)危,人神愤怨,破家报国,在此时也。”这一材料内容与书中章节标题最吻合的是A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序幕B第三章 跨越胡汉之壁垒C第四章 江南贵族制社会D第十章 中华世界的扩大20(本题 2 分)“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诏不得以北
8、俗之语言予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此处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点是A统一了度量衡B推动了社会发展C统一了语言文字D促进了民族交融21(本题 2 分)北魏前期的云冈石窟佛像唇厚鼻隆,继承了印度佛像的风格;后期的龙门石窟佛像则眉目疏朗,其服饰风格开始接近当时中原地区。这种变化反映了A民族交融不断加强B统治区域逐步扩大C对外交流日渐频繁D文明成果相互吸收22(本题 2 分)“以六觚(角)之一面乘一弧半径,三之,得十二觚之幂。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以此为基础,取得领先世界近千年成果的是A华佗B祖冲之C毕昇D徐光启23(本题 2 分)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
9、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A书法艺术成熟B北方民族融合C江南经济开发D南北政权对峙24(本题 2 分)从下表所示有关齐民要术一书的信息中,可得到的信息是 A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B其记载的内容广泛而且丰富C展示了三国时期的农业成就D强调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25(本题 2 分)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句话反映了贾思勰主张农业生产A要顺应天时地利B要扩大垦田面积C要改进生产工具D要发展商品生产二、综合题(共 50 分)26(本题 10 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现和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懈的追求。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0、据史料记载,春秋初期有诸侯国上百个,在 200 多年的时间里,有 52 个诸侯国被灭;到战国时期有诸侯国 10 多个,其中势力较强的 7 个。(1)根据材料一,指出从春秋到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出现是在哪一个朝代?材料二:(2)材料二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哪些措施?分析这些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材料三:公元前 127 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材料三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
11、的是哪一法令?(4)上图反映了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出现的局部统一局面,这一局面称为什么?(5)综上所述,概括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27(本题 10 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各族人民共同的愿望。材料一 材料二: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在西域 设置,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 36 国,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 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中国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如下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合示意图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是哪一朝代创立的政治制度?图二反映秦朝统
12、一使用哪种货币作为标准货币?货币的统一有什么意义?(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张骞通西域后形成著名的陆上大通道的名称,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了什么机构?该机构的设置有什么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 A 处和 B 处的政权名称,指出后来灭掉吴国统一全国的是哪个政权?28(本题 10 分)农业经济是立国之本,固国之本。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读图 1、图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战国时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图 3 反映了战国的商鞅变法,请问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是什么?材料二(汉景帝)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
13、国郡务劝农桑”(2)材料二说明汉景帝重视什么?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三(东晋建立后)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3)材料三反应映东晋以来江南地区经济发展什么状况?并说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4)综上所述,你认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9(本题 10 分)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不断地交融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城都护府是汉朝时期在西域(今新疆地区)设置的管辖机构。“都护”是汉西域地方最高长官,其主要职责在于守境安土,协调西域各国间的矛盾和纠纷,制止外来势力
14、的侵扰,维护西城地方的社会秩序,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都护“统管着大宛以东、乌孙以南的三十多个国家,各国“自译长、域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确认是汉的官员。360 百科材料二:“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 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 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丢官降职择中原大姓(汉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別为五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材料三: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生
15、产。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又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教材(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时期的民族交往主要有哪几种方式?材料中西域都护的设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材料二提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3)根据材料三概括魏晋以来民族交融的表现。(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认识。30(本题 10 分)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材料一: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人物衣食住行等物质文明文字等精神文明炎帝生产
16、工具、耕种、陶器、纺织、煮盐天文、历法、琴瑟黄帝及其部下宫室、衣裳、水井、船只、弓箭文字、算盘、音律(1)每年清明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炎帝陵、黄帝陵拜祭。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炎帝和黄帝被中华民族尊崇的原因。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当时哪家学说为秦朝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材料三:古代埃及人用的是天然生长的植物纸草,不容易长期保存。希腊人用羊皮作书写材料,但羊皮太贵。东汉时代的蔡伦在改进造纸技术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提出了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渔网作原料造纸的新技术。这一技术不仅使原料来源更为广泛,而且纸的质量也大大提高了。(3)根据材料三,指出蔡伦采用哪些原材料造纸?根据材料,简述“蔡侯纸”制作的优点。材料四:中医养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道法自然”是中医养生的要求,天人合一、阴阳平等、身心合一是中医养生观的三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