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A卷部编版

上传人:1396****413 文档编号:595278065 上传时间:2024-11-06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65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A卷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A卷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A卷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A卷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A卷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A卷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A卷部编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 A 卷部编版一、选择题(共 50 分)1(本题 2 分)有因就有果。下列因果关系搭配不正确的是A“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实力大增B北人南迁-江南得到开发C长平之战-三国鼎立局面形成D商鞅变法-秦国走上富强的道路2(本题 2 分)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ABCD3(本题 2 分)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三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发展成均势B“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的地理条件C赤壁之战结局的影响D曹操、刘备、孙权都善于用兵4(本题 2 分)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

2、,他曾在公元 207 年所作步出夏门行的组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此时,他的“壮心”是A消灭袁绍的势力B统一北方黄河流域C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D废掉汉献帝5(本题 2 分)曹操以少胜多,基本统一北方的战役是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马陵之战D桂陵之战6(本题 2 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其中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实现短暂统一的是A西晋B东晋C吴国D魏国7(本题 2 分)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短命王朝之一。下列对西晋短命而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B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阶级生活

3、极为腐化C地方上的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D内迁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8(本题 2 分)使西晋迅速走向衰落的历史事件A八王之乱B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C淝水之战D靖康之变9(本题 2 分)下图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面貌,它们能共同体现的信息主要是A文明起源B移风易俗C国家统一D民族交融10(本题 2 分)我国原来居住在北方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开始大量内迁到黄河流域始于A秦朝末年B东汉后期C西汉后期D南北朝时期11(本题 2 分)许多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名字。今天的南京在三国、东晋时,分别被称作A建业、夷洲B咸阳、夷洲C咸阳、建康D建业、建康12(本题 2 分)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经济

4、重心南移原因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南方生产环境和条件优越B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安定C南方统治者为壮大实力,注重发展经济D南方的生产技术、工具比北方先进13(本题 2 分)420589 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为“南朝”。下列关于“南朝”的叙述正确的是A四个王朝的都城在洛阳B齐朝的建立者是齐桓公C梁武帝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D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14(本题 2 分)东晋南朝时期,下列各项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不相关的是A大量北方人口的南迁B少数民族的内迁C南方地区相对比较安定D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15(本题 2 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不包括A修建水利

5、工程,荒地变成良田B福建、广东等地还未得到开发C江南种植水稻,稻田使用绿肥D推广改进犁耕和推广使用粪肥16(本题 2 分)下列图片能够反映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情况的是ABCD17(本题 2 分)“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5 世纪末将都城内迁黄河流域,接受同化政策的少数民族是A氐族B匈奴族C羌族D鲜卑族18(本题 2 分)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后。有几位同学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其中最为准确的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统一国家的建立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9(本题 2 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这一现

6、象说明A汉人的衣服和食物都被胡人夺走了B北方少数民族有穿汉服吃胡食的喜好C在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下民族交融加强了 D汉人和胡人互换衣服和食物20(本题 2 分)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A改革鲜卑族的习俗B统一江南地区C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D抑制豪强地主,发展农桑21(本题 2 分)“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A钟繇B贾思勰C顾恺之D祖冲之22(本题 2 分)观察下列莫高窟中的壁画和雕塑,我们可以发现莫高窟也是我国哪一宗教的艺术宝库A佛教B道教C儒家D伊斯兰教23(本题 2 分)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不属于东汉时期取得的是A张仲景写

7、成伤寒杂病论B祖冲之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 7 位数字C数学名著九章算术的出现D张衡制成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地动仪24(本题 2 分)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是A诸葛亮B祖冲之C王羲之D顾恺之25(本题 2 分)假如你到洛阳旅游,可能看到的古迹是A云冈石窟B龙门石窟C莫高窟D麦积山石窟二、综合题(共 50 分)26(本题 10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周大夫、士。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一材料三 东汉后期,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为

8、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材料一反映出周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叫什么?确立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制度在什么时期逐渐遭到破坏?(2)材料二中的“商君”指的是谁?材料体现了“商君”的哪项改革内容?“商君治秦”最深远的历史作用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曹操”在农业生产上采用了哪项措施?与“曹操”有关“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是哪场战役?三国演义中“将干盗书”“孔明草船借剑”等故事的描写与哪场战役有关?27(本题 10 分)请认真观察如图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回答问题:(1)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是什么?(2)南迁移民在

9、什么时候形成南迁浪潮?(3)南迁移民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4)大批北方移民南下,给南方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28(本题 10 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活火耕而水溽,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如何?(2)材料二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有哪些发展?(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是什么?(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29(本题

10、 10 分)人类历史之河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面对历史的洪流,伟大的历史人物直面于变化,求索于天地,选择去改变,创造了一段又一段历史的传奇。材料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1)这首诗的“烈士”指什么?其最伟大的功绩是什么?材料二 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水面偏能用火攻。“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2)材料二赞颂的是谁?请列举和他有关的成语。材料三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3)“诏”令(禁用鲜卑语)是谁颁布的?你还能举出他改革的其他措施吗?30(本题 10 分)完成以下图表。图一:图二:参考答案1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赤

11、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229 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位于江南地区,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C 项正确;“挟天子以令诸侯”使曹操实力大增,排除 A 项;北人南迁给南方带去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排除 B 项;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排除 D 项。故选 C 项。2D【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

1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D 项正确;ABC 三项的地理位置是不正确的,排除 ABC 三项。故选 D 项。3A【详解】220 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在洛阳;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国,史称蜀汉;222 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三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发展成均势,没有任何一个经济强大到统治其他两个政权,A 项正确;吴国占据江东的地理条件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B 项;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不是形成三国鼎立的根本原因,排除 C 项;曹操、刘备、孙权都善于用兵属于其中一个原因,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3、4C【详解】根据材料“他曾在公元 207 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及所学可知,208 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C 项正确;200 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迅速歼灭袁军主力,排除 A 项;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排除 B 项;220 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排除 D 项。故选 C 项。5B【详解】公元 200 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B 项正确;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和赵国之间进行的战役,排除 A 项;马陵之战是齐国和魏国之间的战役,排除 C 项;

14、桂陵之战是齐国和魏国之间的战役,排除 D 项。故选 B 项。6A【详解】依据所学可知,263 年,魏灭蜀。266 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80 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结束三国分裂局面,A 项正确;317 年,司马睿建立东晋,不是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朝代,排除 B 项;吴国和魏国是三国鼎立时期的国家,排除 C 和 D 项。故选 A 项。7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晋的皇室和大臣是大贵族、大地主出身,他们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多是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生活奢侈,追求享乐。到晋惠帝时期,由于其昏庸无能,政权被八个封王把持,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最终酿成“八王之乱”,西晋从此衰落,“

15、八王之乱”没有推翻西晋政权,C 项正确;西晋统治魔朽对内迁的少数民族收取重税征兵派役暴政引起了内迁的各族人民的反抗 316 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人所灭,由此可知,ABD 项内容都是西晋灭亡的原因之一,排除。故选 C 项。8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初期大封诸侯王,晋惠帝昏庸无能,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历时 16 年,西晋从此衰落。A项正确;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促进民族交融,排除 B 项;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排除 C 项;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灭亡,排除 D 项。故选A。9D【详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

16、期是政权分裂、社会动荡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战乱,民族融合趋势明显。图示中“羌侯”属于少数民族,汉人胡食和穿汉族少数民族贵族体现出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D 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民族交融,文明起源、移风易俗和国家统一都与图中主旨不符合,排除 A、B 和 C 项。故选 D 项。10B【详解】东汉末年开始,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内迁的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大融合,B 项正确;秦朝末年和西汉后期尚未出现少数民区内迁的现象,排除 A 和C 项;南北朝时期是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时期,排除 D 项。故选 B 项。11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 229 年孙权建立吴国,定都建业(今南京),317 年东晋建立,定都于建康,今南京,D 项正确;夷洲是今天的台湾,排除 AB 项;咸阳位于陕西,排除 C 项。故选 D 项。12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长期以来北方黄河流域是古代政治、经济重心,南方相对落后。后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从而推动了南方的开发,D 项分析不正确,符合题意;南方开发较晚,生产环境和条件相对优越,属于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之一,排除 A 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