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8页)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95276398 上传时间:2024-11-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8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8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8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8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8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8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8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23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21分)班级正在制作短视频壮美广西,以下是部分解说词,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开篇画面】广西,站在中国这张异彩纷呈的全家福的西南一隅。她像一个朴实的邻家姑娘,不太张yng( ),却难掩其秀外慧中。这里有得天独厚的绿水青山,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这里安居乐业,共同描绘美丽和谐的新时

2、代画卷。【节日画面】广西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每逢节日,人们载歌载舞,欢聚一堂。“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如今也是广西各族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每年“三月三”,各族歌手齐聚歌圩,你唱我和,以歌会友,以歌传情。真可谓“_,_”。【体育画面】广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当丰盛,其中不少项目深受各族群众喜爱。在壮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中,抢花炮是非常流行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各地潜心挖掘传统体育项目,推广民族体育活动,让一些体育项目从小众逐步走向大众。1. 阅读“开篇画面”解说词,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1)张yng( ) (2)和谐( )2. “开篇画面”解说词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3

3、. 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1)欢聚一堂(2)潜心4. 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横线处,使解说词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八桂团结谱新曲 四海风云增光辉 九州奋发奏华章 五湖气象呈祥瑞5. 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如今也是广西各族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B. 每年“三月三”,各族歌手齐聚歌圩,你唱我和,以歌会友,以歌传情。C. 广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当丰盛,其中不少项目深受各族群众喜爱。D. 在壮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中,抢花炮是非常流行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6. 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主题文学常

4、识与名句出处自然诗人_(人名)登临碣石山,写下“_,百草丰茂”,让我们一览草木的茂盛;白居易漫步钱塘湖畔,写下“_,_”,让我们看到了早春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观沧海钱塘湖春行品性刘禹锡虽身在陋室,但“谈笑有鸿儒,_”,交往的都是品性高雅的朋友。陋室铭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可以学习苏轼“归去,_”的豁达乐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陆游以“零落成泥碾作尘,_”来寄托自己坚守高洁品格的志向。卜算子咏梅情怀送别友人,我们常吟诵王勃的“_,_”来表明真挚的友谊不受距离远近的影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深刻理解了革命志士秋瑾“算平生肝胆,_”的济世情怀。满江红(小住京华)二、阅读(3

5、9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粮食是历史深层的决定因素,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各个国家历朝历代的首要之事;粮食也是文明的根基与源头。粮食的影响无处不在。纵观世界,人类主要有两大粮食作物水稻与小麦。从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来看,水稻比小麦占优势。当前在中国,水稻可从海南岛种到黑龙江,种植区域更广。从食用情况来看,稻米食用比小麦方便,稻谷脱壳成米就可直接煮食,而小麦一般得脱壳后加工成面粉才拿来食用。小麦不大可能做成“米饭”,但大米可磨成粉,制作食物。(摘编自岳玉峰中国水稻史话)【材料二】中国的饮食当中,最平常也最离不开的食

6、物就是五谷。据记载,古代“五谷”之说始于春秋战国,后来逐渐约定俗成,“五谷”即指稻、黍、稷、麦、菽五种作物,分别对应着今天的水稻、黄米、小米、小麦和大豆。五谷的概念形成之后相沿了两千多年,这几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常常因时而异。但水稻作为华夏民族主要粮食的地位始终得以维持。汉朝时期,中原及关中是当时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江南人口稀少。那时各地区人口的多少,与当地的粮食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当时水稻在南方很重要,但其总产量远不及北方主要作物小米。唐代开始,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才日益提高,并在唐末登上第一粮食作物宝座。宋真宗年间,从越南引进的优质水稻品种占城稻在江淮引种成功,

7、而后在东南各省普遍栽种,提高了粮食的总产量,并得以供养宋朝末年创纪录的1亿人口。水稻作为首要粮食作物的地位终于得到彻底巩固。到明代,人们有“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一说,可见水稻在粮食供给中的重要地位。后来,随着人口的迁徙和垦荒的推进,水稻“南征北战”,从“苏湖熟”到“湖广熟”,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一个个故事记录了水稻与区域文明发展之间的关联。水稻不仅是续命养身的第一大主粮,还是孕育中华文化和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物。具有万年稻作史的中国,稻米文化已深入其中,无处不在。稻米文化不仅养成了今天中国人的许多生活习性,更培养了今天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摘编自程强水稻之于中华文明)【材料三】202

8、2年中国稻谷、小麦、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统计表种类种植面积(万公顷)总产量(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万吨)稻谷2945208497.08小麦2352137725.86大豆102420281.98(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7. 下列说法与材料一、材料二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 粮食的影响无处不在,它既是历史深层的决定因素,也是文明的根基与源头。B. 小麦一般得脱壳加工成面粉食用,稻谷可脱壳成米直接煮食或磨粉制作食物。C. 汉朝时期江南人口稀少,尽管当时水稻在南方很重要,但总产量远不及小米。D. 占城稻引种成功使宋朝末年人口创1亿纪录,占城稻由此成为首要粮食作物。

9、8. 下列对材料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开头介绍五谷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为了引出五谷种植时间的具体内容。B. 加点词语“据记载”表明“五谷”之说有史料依据,体现语言的严谨。C. 画线句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水稻在明代粮食供给中的重要地位。D. 材料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不同时期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9. 为什么说“食以稻为先”?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原因。(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长长的山路沈念村与寨之间,山路相连,弯曲环绕,通往外面只有一条路,旧貌陈颜在浑然不觉间起着变化。父亲带着村民修这条路,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是一条遇到雨水就会泥

10、泞的路,坑坑洼洼,湿滑难行。进入雨雪季节,就像踏进地雷阵,要随时小心掉进泥坑,出来一身脏泥衣。我每天上学必经此路,想躲也躲不了,想逃也逃不掉。在校门前的三岔路口,我曾发誓,将来要逃离闭塞的村子,要去山外的地方。寨子里的祖训是,穷也要有穷担当,不求人,凡事靠自己。那时候,很多条件好的村子早就把路修成了水泥路,但山寨家底子薄,修不起一条路。刚换的村支书是父亲,村民难以忍受这条破路的时候,就望着他们的新支书父亲也不是没找过乡长。乡里的书记调任新的岗位,暂时由田乡长代理书记。那天父亲守在外面,瞅乡长办公室没人的一个空档,进了门,又要讲烂路的状况,但刚起了头,田乡长就叹了口气说,乡里实在是拿不出钱了。父

11、亲本是脸薄之人,听了这话,心里涩涩的不是滋味。后来有乡干部说县长要来,他当时心一硬,决定豁出去了。他想好了,万一县长发脾气,村支书不当了也没什么了不起,必须要修条路对村民有个交代。那天,乡干部集中在礼堂开会。龙县长坐在台上讲话,字正腔圆,听得到声音在墙壁上碰撞。父亲站在外面,龙县长的讲话碎片似的飘进耳中:“农村广阔天地,不能死脑筋搞农业,我们准备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乡镇企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县长一行人走出礼堂,看到父亲站在空阔的院子里,独独的一个人,站得笔直,一动不动,风吹动着他那条军绿色裤子的下摆,上面沾了很多湿漉漉的泥巴印子。“县长,帮我们修路。”父亲说完这句话,就一声

12、不吭了。车从乡政府大院出发了,车厢内空气沉滞,县长的表情凝重。那条路,雨后泥泞,泥浆乱翻,像是一群不懂耕作的人踩过的水田。几个干部无从下脚,落在后面。龙县长刚迈了几步,鞋和裤子都沾满了泥巴,问走在前面的父亲,你们平时一直走这条路?父亲说,祖祖辈辈。有个干部嘟囔了一声,这条路走不进去吧?龙县长扭头说,车开不到的地方,脚可以走,村民能走出来,我们就能走进去,我们走一次是一次,但山寨的老百姓,是要年年走、月月走、天天走的。父亲回村,召开村民大会,第一句话就是,到修路的时候了。村民掂量着父亲的话,热情高涨,交头接耳,说龙县长讲得真好,又说父亲有胆识,没米下锅的人才敢破釜沉舟,还说,我们山寨人走好路、过

13、好日子的时候也快要到了。修路是三个月后启动的,财政困难,资金缺口大,父亲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分成凿石组、运输组、铺路组,就地取材,用钢钎凿碎山石,手锤打得叮叮响,火花四溅。大家吃在工地上,饭菜从家里带,坚持了三个月,拉出了一条三米多宽的新路。父亲又想了个主意,把那些钎开的薄石块,条形块状的,带回村里垒了水渠的护坡。修路接近尾声,那条儿时长长的山路,很快变了模样,变成了一条更平更宽的柏油新路。俯瞰之下,黑得发亮、飘带似的山路,来往的车辆,和时光一起延展。山寨的变迁,如同一本厚厚的书,风吹开一页沉重的过去,又画出一页开阔的未来。而今山路两旁是农家乐和古朴的民居,是清越的山风和厚厚的绿荫,是幽美的峡谷

14、和明亮的旷野。那么多从路上经过的人,帮父亲和这座古老的山寨铭记着一条山间长路的故事。(节选自长路与短句,有删改)10. 为了修路,父亲采取了哪些行动?请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行动过程行动结果找乡长申请修路拦住县长请求修路县长实地调查路况召开村民大会修成柏油新路11. 父亲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12.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俯瞰之下,黑得发亮、飘带似的山路,来往的车辆,和时光一起延展。13. “路”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具有象征意味。本文“长长的山路”象征什么?请结合山路的前后变化简要分析。(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渡荆门送别李

15、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本诗借景抒情,写出诗人前往楚地途中的所见所感。B. 首联写诗人乘舟到“荆门外”,交代了诗人的行踪。C. 颔联描写长江两岸特有的景色,体现山水的静态美。D. 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这两幅美丽的画面。15.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