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备课素材

上传人:147037****qq.com 文档编号:595263707 上传时间:2024-11-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备课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备课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备课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备课素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备课素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备课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备课素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备课素材一、教学目标实例(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实例1.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背景汉初的经济恢复与发展: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和 “文景之治”,社会经济繁荣。例如,农业生产方面,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如耦犁和耧车的发明与推广,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耦犁是一种二牛三人的耕地方式,能使土地耕得更深,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耧车则可以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的工序,节省了劳动力和时间。粮食产量大幅增加,出现了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的局面。在商业领域,城市经济繁荣,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商业大都市,市内有东、西两市,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商人往来频繁

2、,不仅有国内各地的商人,还有来自西域等地的外国商人。手工业也取得显著进步,纺织业中丝绸生产技术高超,丝绸质量精美,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冶铁业规模扩大,生产的铁器质量上乘,为农业和其他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工具。诸侯王国问题的凸显: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势力逐渐膨胀。以吴王刘濞为例,他在封国内拥有大量的财富和军队,私自开采铜矿铸钱,煮海水制盐,经济实力强大。他还招揽了许多亡命之徒,扩充自己的军事力量,对中央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其他诸侯王也有类似的情况,他们在政治上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任免官吏,在经济上自行征税,俨然是一个个独立王国。这种诸侯王国势力过大的局面,导致中央政府的政令难以在地方有效

3、推行,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匈奴的威胁:匈奴在秦汉之际逐渐强大,经常南下侵扰汉朝边境。他们凭借强大的骑兵,具有极高的机动性。例如,在汉武帝之前,匈奴骑兵多次侵入汉朝的北方边境地区,掠夺人口、牲畜和财物。边境地区的百姓生活在恐惧之中,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一些边境城镇时常遭到袭击,百姓被迫南迁,导致边境地区人口减少,土地荒芜。而且匈奴的侵扰范围不断扩大,甚至威胁到汉朝的腹心地带,对汉朝的国家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作用政治上:颁布 “推恩令” 和建立刺史制度:推恩令: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 “推恩令”。例如,诸侯王原本只能将王位和封地传给嫡长子,而 “推恩

4、令” 规定诸侯王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这样,一个大的王国被分割成多个小侯国,势力大大削弱。以淮南王刘安为例,他的封国在 “推恩令” 实施后,被分割成多个小侯国,其势力再也无法与中央抗衡。通过 “推恩令”,有效地解决了诸侯王势力过大的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刺史制度: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 13 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和强宗豪右。他们定期巡查所负责的州部,检查地方官员是否有贪污腐败、执法不公等行为,以及强宗豪右是否有欺压百姓、违法乱纪的现象。例如,在某地刺史巡查时发现当地县令贪污救灾物资,便将情况上报朝廷,朝廷依

5、法对该县令进行了惩处。刺史制度的建立,使得地方的吏治得到有效监督,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政策的提出: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认为,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主张凡是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的各家学说,都要从博士官学中排除出去。汉武帝认可了这一观点,并将儒家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措施与影响:在长安设立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材,选拔各地优秀青年入学深造。例如,许多出身贫寒但有才华的子弟通过选拔进入太学,学习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这些学生毕业后,有的成为地方官员,有的成为

6、朝廷的官员,他们将儒家思想传播到各地,使得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思想上加强了中央集权,统一了人们的思想,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思想保障。经济上:盐铁专卖等措施:盐铁专卖:汉武帝时期,将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权收归国有。在盐的专卖方面,政府在沿海和盐池等产盐地区设置盐官,组织盐民生产盐,然后统一收购和销售。例如,在渤海湾沿岸的盐产区,政府招募盐民,按照规定的生产方法和产量要求生产食盐,再由盐官将食盐运往各地销售。在铁的专卖上,政府在产铁地区设置铁官,负责铁矿的开采、冶炼和铁器的制造与销售。通过盐铁专卖,政府控制了重要的经济资源,增加

7、了财政收入,同时也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避免他们垄断盐铁生产和销售,对国家经济造成不良影响。统一铸币: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此之前,地方诸侯王和富商大贾私自铸币,导致货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上货币流通混乱。例如,一些私人铸造的货币重量不足、成色不好,造成物价飞涨,百姓深受其害。汉武帝统一铸造五铢钱后,货币质量得到保证,规范了货币流通,稳定了物价,有利于商品交换和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3.汉武帝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流发展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多次率领汉军出击匈奴。卫青善于长途奔袭和大规模的骑兵作战,他指挥的漠北之战中,汉军深入

8、匈奴腹地,重创匈奴主力。霍去病更是勇猛无畏,他率领的骑兵行动迅速,如在河西之战中,霍去病率领精锐骑兵迅速攻占河西走廊,使匈奴失去了这一重要的战略要地。这些战争的胜利,使匈奴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对汉朝边境进行大规模的侵扰,保障了汉朝边境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在战争过程中,汉朝控制了大片北方领土,扩大了疆域,为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通西域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历经磨难,但他了解了西域各国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等情况,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交往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出使西域时,他率领庞大的使团,携带大量的丝绸、瓷器等

9、礼物,与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此后,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丝绸之路逐渐形成。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西域,通往中亚、西亚,甚至欧洲。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而西方的香料、珠宝、玻璃等物品也传入中国。这种经济交流促进了东西方经济的发展,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同时,丝绸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佛教等外来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文化、宗教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实例1.史料分析能力培养在讲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背景时,展示史记汉书等古籍中关于汉初经济发展、诸侯王国问题和匈奴威胁的记载。例如,从史记平准书

10、中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分析汉初经济繁荣的情况。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如财富的积累、粮食的储备等,理解经济发展对国家局势的影响。同时,从汉书贾谊传中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体会贾谊对诸侯王国问题严重性的担忧,让学生学会分析史料中蕴含的情感和观点。对于匈奴威胁,从史记匈奴列传中 “匈奴日已骄,岁入边,杀略人民甚众”,了解匈奴侵扰的频繁和危害,培养学生解读古代文献的能力。在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时,利用相关史料。如在讲解 “推恩令” 时,展示汉书主父偃传中 “愿陛下令诸侯

11、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让学生分析主父偃建议的巧妙之处和 “推恩令” 的实施效果。在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部分,从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中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理解这一思想政策的内涵和目的。通过分析史料中汉武帝时期盐铁专卖、统一铸币等经济措施的记载,如盐铁论中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梳理历史事件脉络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问题探究能力培养在讲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背景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例如,问学生:“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在初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为什么后来会成为问题?诸侯王国势力膨胀对中央政权有哪些具体

12、的危害?” 让学生分组讨论,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在讨论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时,提出问题:“汉武帝为什么要对匈奴发动大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对汉朝和匈奴双方产生了哪些影响?” 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时,提出问题:“推恩令和以前的削藩政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推恩令能更有效地解决诸侯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请说明理由。”“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等经济措施,对社会不同阶层产生了哪些影响?” 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13、。(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例1.对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重要性的认识通过讲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和民族关系发展,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的重要性。汉武帝时期,通过政治、思想、经济等一系列措施,解决了诸侯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国家在政治上更加统一。这种统一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在民族关系方面,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以及通西域等举措,扩大了汉朝的疆域,促进了民族融合。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如在丝绸之路的贸易中,不同民族的商人相互往来,共同推动了经济发展。引导学生理解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流,培

14、养学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在讲解汉武帝时期的民族交往时,让学生看到各民族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例如,汉族的先进农业技术和手工业技术传入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对汉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胡服骑射等。这种民族间的相互影响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让学生认识到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情感。2.对历史发展规律和改革创新精神的理解在讲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汉初的经济恢复和发展为汉武帝的改革提供了物质基础,诸侯王国问题和匈奴威胁等矛盾的激化则促使汉武帝采取相应的措施

15、。汉武帝根据当时的社会实际情况,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创新。他的 “推恩令” 是对传统削藩政策的创新,巧妙地解决了诸侯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改变了秦朝以来思想文化领域的混乱局面,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盐铁专卖等经济措施也是对国家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通过这些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认识到政策的制定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有创新意识,敢于突破传统,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二、教学重难点实例(一)教学重点实例1.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政治、思想、经济措施政治措施详细阐述:推恩令:汉武帝时期,诸侯王势力强大,对中央政权构成严重威胁。

16、“推恩令” 的实施是一个巧妙的政治策略。以梁国为例,梁国在实施 “推恩令” 前,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大诸侯国。梁王拥有大量的土地、财富和军队,在封国内有着极高的权力。“推恩令” 实施后,梁王的儿子们都可以在梁国的土地上封侯,新的侯国越来越多,而且每个侯国的面积和实力都相对较小。这些侯国在政治上不再像以前那样独立于中央,而是受到郡的管辖。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国的势力被逐渐分化瓦解,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得到了加强。从全国范围来看,“推恩令” 使得诸侯王国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避免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因削藩而可能产生的大规模冲突,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刺史制度:全国划分为 13 个州部后,刺史作为中央派往地方的监察官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