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备课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备课素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备课素材一、教学目标实例(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实例1.西汉建立的背景、时间、建立者和都城背景: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例如,大量农田荒废,许多城市在战争中被焚毁,人口锐减。据史料记载,汉初的人口相较于秦朝时期减少了约三分之二。一些地区原本繁荣的商业活动也几乎停滞,手工业生产规模大幅缩小。百姓生活困苦,流离失所,社会急需恢复和稳定。时间:公元前 202 年。建立者:刘邦。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战胜项羽,赢得了天下。他出身平民,在秦末农民起义中崛起,在长期的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和政治经验。他善于用人,麾下有萧何、张
2、良、韩信等杰出人才,这些人在他建立西汉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都城:长安。长安位于关中地区,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四周有山河险阻,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秦朝时期,关中地区就是政治、经济中心之一,刘邦选择在此定都,有利于稳定统治和发展经济。2.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内容和作用原因:社会经济残破是最主要的原因。战争导致大量劳动力死亡,农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以粮食生产为例,许多农田因无人耕种而长满杂草,粮食产量极低,百姓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障。汉初的政治局势也需要休养生息。刘邦建立西汉后,面临着内部异姓诸侯王的威胁以及外部匈奴的侵扰。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没有足够的力量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和战争,需要时间来
3、巩固统治,恢复国力。内容:士兵还乡务农:让大量在战争中服役的士兵解甲归田。例如,规定那些因战乱而背井离乡的士兵回到家乡,政府分给他们土地,鼓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这一措施使得农业生产有了劳动力保障,大量荒地开始被重新开垦。释放奴婢为平民:秦朝时期有大量的奴婢,汉初将他们释放为平民。这些人获得自由后,可以参与到农业或其他行业的生产中。比如,一些原本为贵族家庭服务的奴婢,被释放后有的回到家乡务农,有的则凭借自己的手艺从事手工业生产,增加了社会劳动力。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汉初将田赋降到了十五税一,相较于秦朝时期的重赋,这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徭役征发,让农民有更多的
4、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家土地的耕种中。作用:在经济上,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粮食产量逐渐增加,百姓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农村地区开始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一些新的村落逐渐形成,农业生产技术也得到了改进和推广。在社会稳定方面,百姓安居乐业,对新政权的认同感增强。由于生活逐渐好转,社会矛盾得到缓解,人口也开始逐渐增加,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3.“文景之治” 的主要措施和成效主要措施:重视农业生产:汉文帝和汉景帝多次下诏劝课农桑。例如,汉文帝亲自下田耕种,为百姓做出表率,鼓励全国人民重视农业。政府还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一些大型水利工程在这一时期得到修复和新建。如
5、在黄河流域,修建了许多灌溉渠道,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率,使得农作物产量进一步提高。轻徭薄赋:继续减轻农民负担。汉文帝将田赋从十五税一进一步减为三十税一,甚至在某些年份还全部免除田赋。同时,减少百姓的徭役,尽量避免在农忙时节征发徭役,让农民能安心耕种。汉景帝时期也延续了这一政策。提倡节俭:汉文帝生活节俭,他在位期间,宫室、园林等都没有大规模的新建或扩建。他自己身穿朴素的衣服,所使用的器物也都以实用为主,不追求奢华。汉景帝也继承了这一传统,这种节俭之风影响了整个朝廷和社会,减少了不必要的财政支出。以德化民:统治者注重用道德来感化百姓,减轻刑罚。废除了一些严酷的刑法,如肉刑等。在司法过程中,强调公正、
6、宽厚,对于一些轻微犯罪采取宽容的态度,鼓励百姓改过自新。成效: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成就,粮食充足,仓库堆满了粮食。据记载,太仓之粟陈陈相因,有的粮食因存放时间过长甚至腐烂。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发展,纺织业、冶铁业等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产品质量提高。商业活动日益活跃,出现了一些繁荣的商业城市,如长安、洛阳等。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百姓衣食无忧,社会风气良好。犯罪率大幅下降,社会秩序稳定,百姓对朝廷的满意度极高,出现了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的盛世景象。(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实例1.史料分析能力培养在讲解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时,展示汉书食货志等古籍中关于汉初经济残破状况的记载。例
7、如,“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引导学生分析汉初面临的严峻形势,理解休养生息政策实施的紧迫性。同时,展示关于休养生息政策内容的史料,如 “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让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了解政策的具体内容,并分析这些内容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在介绍 “文景之治” 时,利用史记孝文本纪汉书景帝纪等史料。从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也,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分析汉文帝重视农业和轻徭薄赋的思想,让学生理解统治者的政策导向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史料中关于文景时期社会状况的记
8、载,如 “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总结历史现象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2.问题探究能力培养在讲解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例如,问学生:“汉初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除了我们提到的经济残破和政治局势外,还有其他因素吗?” 让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如文化传承、百姓心理等。在讨论 “文景之治” 时,提出问题:“文景时期的轻徭薄赋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对不同阶层的影响有何不同?” 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解西汉建立后的发展历程时,提出问题:“西汉建立后,从休养生息到文景之治,国家的发展是一帆风
9、顺的吗?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让学生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内部矛盾(如诸侯王问题)和外部威胁(如匈奴问题),探究西汉初期统治者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从而加深对历史发展复杂性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例1.对民生问题重要性的认识通过讲述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和 “文景之治”,让学生认识到统治者关注民生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汉初由于重视百姓生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百姓的政策,使得国家从废墟中崛起,走向繁荣。引导学生理解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是国家的根基,只有保障人民的利益,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让学生从历史中体会到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关心人民生活的情感。在讲解文
10、景时期重视农业生产的措施时,让学生看到统治者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例如,汉文帝亲自下田耕种的举动,向学生传达了农业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统治者对民生之本的重视,使学生认识到保障民生是国家繁荣的基础。2.对历史发展规律和改革创新精神的理解在讲解西汉初期的发展时,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汉初社会经济的残破决定了必须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这是顺应历史发展的选择。而 “文景之治” 则是在休养生息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统治者根据社会变化不断调整政策的结果。通过这些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认识到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情况。同时,让学生从汉初统治
11、者的政策中体会改革创新精神。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是对秦朝暴政的一种反思和变革,“文景之治” 中的一些政策如减轻刑罚、提倡节俭等也是对传统观念和制度的创新。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有创新意识,敢于突破传统,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二、教学重难点实例(一)教学重点实例1.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和作用详细阐述休养生息政策内容:士兵还乡务农方面:汉初面临着大量士兵闲置的问题,这些士兵在长期的战争后渴望回归正常生活,但由于战争破坏,家乡往往破败不堪。政府积极组织士兵还乡,为他们提供重新开始生活的条件。例如,在一些地区,地方官员会根据士兵的籍贯,安排他们有序返乡。返乡士兵除了获得土地外,政府还给予一定的农具
12、和种子,帮助他们尽快恢复生产。在南方地区,一些士兵回到家乡后,利用当地的水资源优势,开垦水田,种植水稻,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释放奴婢为平民方面:秦朝及楚汉之争时期,奴婢数量众多,他们的地位低下,没有人身自由。汉初释放奴婢为平民,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举措。在城市中,一些原本为富商大贾服务的奴婢被释放后,有的利用自己在城市中积累的生活经验和技能,从事小商业活动,如开设小店铺,经营生活用品。在农村地区,被释放的奴婢加入到农业生产中,他们与其他农民一起开垦荒地、修建水利设施。比如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大量被释放的奴婢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他们和当地农民共同努力,使得荒废的农田重新焕发生机。轻徭
13、薄赋方面:汉初的轻徭薄赋政策涵盖了多个方面。在田赋上,从十五税一的实施可以看出政府对减轻农民负担的决心。以一个普通农户为例,假设他家有一百亩地,在秦朝时期可能要上缴大量的粮食作为田赋,而在汉初,他只需上缴很少一部分,这使得农民有更多的粮食用于自家生活和来年的生产。在徭役方面,政府减少了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徭役征发,同时合理安排徭役时间。比如在春耕和秋收时节,尽量不征发徭役,保证农民能在关键时期进行农业生产。而且对于一些非必要的建设项目,政府会暂停或取消,以减少百姓的负担。深入分析休养生息政策作用:经济复苏方面:经过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农业经济迅速恢复。在土地开垦上,大量荒地被重新利用,全国耕地面积
14、大幅增加。根据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一些原本荒芜的地区出现了新的村落和农田。粮食产量也显著提高,不仅满足了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还出现了粮食储备。例如,在关中地区,粮仓逐渐充实,为国家的稳定提供了物质保障。手工业方面,由于社会稳定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手工业产品的需求增加。纺织业发展迅速,丝绸生产技术得到改进,丝绸产量和质量都有提升,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开始出口到周边地区。冶铁业也有了新的发展,铁制农具的生产规模扩大,质量更好,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生产。商业活动重新活跃起来,城市中的市场繁荣,各地的商品流通日益频繁,形成了一些区域性的商业中心。社会稳定方面:百姓生活逐渐好转,对西汉政权的认同感增强
15、。由于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生产中,百姓的生活更加安定。家庭收入增加,使得社会的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同时,由于轻徭薄赋和释放奴婢等政策,社会矛盾减少,百姓对政府的满意度提高。人口数量开始逐渐增加,这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也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社会治安来看,犯罪率明显下降,社会秩序良好,人们在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中生活。2.“文景之治” 的主要措施及其对西汉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全面介绍 “文景之治” 的主要措施:重视农业生产方面:汉文帝和汉景帝高度重视农业,将其视为国家的根本。除了亲自下田耕种这种表率行为外,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在水利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例如,对黄河的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黄河在汉初经常泛滥成灾,淹没农田,威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文景时期,政府组织人力物力对黄河进行大规模整治,加固堤坝,疏通河道,使得黄河水患得到有效控制,沿岸的农田得到了更好的灌溉条件,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在农业技术推广上,朝廷鼓励有经验的老农向年轻一代传授先进的耕种技术,如施肥、灌溉、选种等。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也在这一时期得到引进和推广,丰富了农产品种类。轻徭薄赋方面:汉文帝将田赋减为三十税一,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举措。在实施过程中,百姓切实感受到了负担的减轻。以一个五口之家为例,假设他们种植五十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