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二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笔记

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4.11KB
约14页
文档ID:595212356
高二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笔记_第1页
1/14

高二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笔记 1.高二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笔记 篇一  DNA分子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T;G≡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特点:  ①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②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主要的)、碱基的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同  ③特异性:DNA分子中每个DNA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2.高二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笔记 篇二  酶的研究与应用  1、果胶酶作用: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  2、果胶酶并不特指某一种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  3、酶的活性可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  4、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

  5、加酶洗衣粉的作用原理: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容易从衣物上脱落同样道理,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  6、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个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个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7、固定化酵母细胞时,酵母细胞的活化用蒸馏水;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加热要用小火,或者间断加热;要将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再加入活化的酵母细胞CaCl2溶液有利于凝胶珠形成稳定的结构3.高二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笔记 篇三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高兴,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轴突+髓鞘=神经纤维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传出神经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6、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

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  (3)其他高级功能:学习与记忆4.高二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笔记 篇四  水平衡的调节  1、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  2、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3、水分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负反馈)  过程: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  总结:水分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

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5.高二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笔记 篇五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压榨和萃取  2、水蒸汽蒸馏法是利用水蒸汽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又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如玫瑰油、薄荷油等(也可用萃取法)  3、柑橘、柠檬芳香油的制备常使用压榨法,因为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  4、胡萝卜素的提取一般用萃取法萃取法是将粉碎、干燥的植物原料用有机溶剂浸泡,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蒸发出有机溶剂,获取纯净的植物芳香油  5、石油醚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所以适宜用作胡萝卜素的萃取剂  6、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汽一同蒸馏故适用于蒸馏法  7、玫瑰精油的油水混合物中加入NaCL目的是增加水层密度,使油水分层分离油层后加无水Na2SO4,目的是除去水,再过滤去除Na2SO4  8、橘皮压榨前用石灰水浸泡,目的是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

  9、胡萝卜素是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所以适于用萃取法  10、萃取时采用水浴加热,以防有机溶剂燃烧、爆炸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以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6.高二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笔记 篇六  植物组织培养  1、菊花组织培养一般选择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  2、常用的培养基是MS培养基: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N、P、K、Ca、Mg、S;微量元素:B、Mn、Cu、Zn、Fe、Mo、I、Co;有机物:如甘氨酸、烟酸、肌醇、维生素以及蔗糖等,常常还要添加植物激素  3、生长素和细胞__素是启动细胞__、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激素  1)按照不同的顺序使用,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  ①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__素:有利于细胞__,但细胞不分化;  ②先使用细胞__素,后使用生长素:细胞既_也分化  ③同时使用:分化频率提高  2)两者用量的比例影响细胞的发育方向:  4、花粉是单倍体的生殖细胞,花粉的发育要经历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和双核期等阶段  5、通过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单倍体植株)一般有两种途径:  究竟是哪种途径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

  6、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材料的选择和培养基的组成,此外,亲本植株的生长条件、材料的低温预处理以及接种密度等都有影响  7、月季的花药培养一般选初花期,并且选择单核期的花粉选择花药时,一般通过镜检来确定花粉是否处于适宜的发育期确定花粉发育时期的常用方法:醋酸洋红法,某些植物的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需采用焙花青——铬矾法,这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7.高二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笔记 篇七  1、水生单细胞生物直接与水进行物质交换从水中获得氧和养料,向水中排放代谢废物如草履虫  2、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也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  4、细胞外液:指存体内在于细胞外的液体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5、血浆:指血液中的液体部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主要含有水、无机盐、血浆蛋白、血糖、抗体、各种代谢废物  6、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成分与血浆相近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7、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8、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所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9、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等  10、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8.高二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笔记 篇八  1、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生命系统  2、将人的胰岛素基因通过基因工程转入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分泌胰岛素时依次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合成成熟的蛋白质  3、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没有线粒体就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5、线粒体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6、细胞膜只含磷脂,不含胆固醇  7、细胞膜中只含糖蛋白,不含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8、只有叶绿体、线粒体能产生ATP,细胞基质不能产生ATP  9、只有动物细胞才有中心体  10、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液泡9.高二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笔记 篇九  1、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脂类代谢的图解参见课本  2、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三类营养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程度不完全相同,一是转化的数量不同,如糖类可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二是转化的成分是有限制的,如糖类不能转化成必需氨基酸;脂类不能转变为氨基酸。

  3、正常人血糖含量一般维持在80-100mg/dL范围内;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就会产生糖尿;血糖降低(50-60mg/dL),出现低血糖症状,低于45mg/dL,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多食少动使摄入的物质(如糖类)过多会导致肥胖  4、消化:淀粉经消化后分解成葡萄糖,脂肪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  5、吸收及运输: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主动运输),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以甘油和脂肪酸和形式被吸收,大部分再度合成为脂肪,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中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6、糖类没有N元素要转变成氨基酸,进而形成蛋白质,必须获得N元素,就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蛋白质要转化成糖类、脂类就要去掉N元素,通过脱氨基作用  7、唾液含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胃液含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胰液含胰淀粉酶、胰麦芽糖酶、胰脂肪酶、胃蛋白酶(消化淀粉、麦芽糖、脂肪、蛋白质);肠液含肠淀粉酶、肠麦芽糖、肠脂肪酶(消化淀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