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wen****18 文档编号:595196064 上传时间:2024-10-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2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测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测试卷(含答案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朝时张籍的这首诗反映了()A.长安城商业贸易发展B.安西丝织业高度发达C.丝绸之路商业的繁荣D.白银成为流通的货币2.(2024洛阳高二检测)唐朝时,胡商遍布长安东西二市;北宋首都东京城的商业空间较长安大为扩展,而胡商的身影却大为减少。这一变化折射出()A.商品经济规模萎缩B.传统陆上商路受阻C.坊市分离制度解体D.外交政策趋向保守3.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记载:“元和元年,武威太守

2、孟云上言北单于复愿与吏人合市,诏书听云遣驿使迎呼慰纳之。北单于乃遣大且渠伊莫訾王等,驱牛马万余头来与汉贾客交易。诸王大人或前至,所在郡县为设官邸,赏赐待遇之。”据此可知,这些商贸活动()A.有助于促进民族交融B.促进了丝绸之路开通C.巩固了汉朝北部边疆D.源于中原王朝向心力4.公元前2世纪,张骞在大夏(古国名,都城在今阿富汗北部巴尔赫)非常惊讶地看到了蜀布和邛竹杖,经询问当地人,才知“市之身毒国(印度)”。这反映了()A.“西南丝绸之路”的畅通B.成都平原纺织技术的领先C.“草原丝绸之路”的开辟D.河西走廊交通地位的重要【补偿训练】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意义在于它使整体的世界史成为可

3、能,使得文化跨越了民族的界限,范围更大的新的文化边界取代了以血缘、地缘和原始崇拜为基础的旧的文化边界,民族的规模不断扩大,复合式文化边界成为常态。该学者意在说明丝绸之路( )A.客观上致使地缘影响力日渐衰落B.推动了区域间文化交融C.导致少数民族文明向高层次迈进D.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5.史料记载,公元879年黄巢进广州城时,在广州居住的阿拉伯等国商人就有12万人之多。这反映了()A.唐朝海上丝绸之路兴盛B.东西方间商业贸易开通C.阿拉伯人控制了广州城D.黄巢实行开放对外政策6.(2024十堰高二检测)新航路开辟之前,印度洋是当时世界上最活跃的商业贸易通道,主要商品是()A.咖啡、茶叶B.瓷器

4、、香料C.烟草、丝绸D.白银、玉米7.(2024洛阳高二检测)20世纪,考古学者在德国的一座约公元前6世纪的凯尔特人首领墓葬中发现了中国丝绸织物残片,在约公元前1000年代中叶至公元前3世纪的阿尔泰巴泽雷克古墓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中国凤凰刺绣和山字纹铜镜。这反映出()A.中国文化受外来因素的影响B.丝绸之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C.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技术高超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历史悠久8.(2024合肥高二检测)天马是乌孙、大宛、康居等西域国家的特产。在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手工艺品中,天马的形象经历了从图1到图2的变化。这一变化得益于当时()A.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B.社会风气日趋开放包容C.中西方文

5、化开始了交流D.丝绸之路促进文化交流【拓展延伸】丝绸之路的特点(1)是贸易互惠之路、物种传播之路、宗教文化传播之路、乐舞融汇之路、民族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等。(2)文明交流具有双向性、竞争性、互惠性,以开放的姿态去包容、吸收、创新。9.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商品是香料和金银。但在这之后,新的海外产品,如新的饮料、染料、香料等,开始逐渐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材料主要说明了()A.世界贸易中商品种类的变化B.新航路开辟推动贸易格局演变C.世界贸易为工业革命提供市场D.世界贸易使殖民者财富猛增10.1784年,美国政府首次派遣商船(“中国皇后号”)赴中国进行贸易,这次航行为美国人带来了不小的利润。此

6、后,美国多次突破英国的经济封锁,派商船来华进行贸易。美国此举()A.有利于中国放弃海禁政策B.旨在探索太平洋的新航路C.推动了全球贸易网的发展D.使中国对外贸易出现逆差【补偿训练】1784年,北美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广州,该船运回美国的货物共有红茶2460担,绿茶562担,丝绸492匹等,仅茶叶一项就占货载总重量的92.1%。这一史料可直接用于说明()A.中美之间朝贡贸易的规模B.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丝茶贸易C.中华茶文化不断向外传播D.“万里茶道”上的文化交流11.(2024宜昌高二检测)非洲、美洲、亚洲和澳大利亚提供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英国、欧洲和美国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

7、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这一格局表明()A.世界共享经济发展成果B.世界经济发展趋向平衡C.国际分工具有不合理性D.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12.(2024濮阳高二检测)18世纪早期,随着饮茶在欧洲的盛行,茶馆成为“伟大文学、音乐和艺术家碰面和交换意见”的重要场所,同时诸如茶迷贵妇人等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一度风行。这反映了()A.欧洲文化生活因茶而丰富B.茶叶已取代了咖啡等饮品C.中华文化已成欧洲的主流D.欧洲受到了中国文艺影响【补偿训练】中俄“万里茶道”兴盛于17世纪。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它是一个由茶园、工厂、古道、码头、集镇、会馆、海关、银行、寺庙、宅院等遗存构成的系列遗产整体。这表明“

8、万里茶道”见证了()A.“丝绸之路”兴盛B.商品和文化的交流C.大西洋贸易的兴起D.东亚文化圈的形成13.(2024临沂高二检测)中山装继承传统服装简洁流畅、宽松飘逸的特点,又汲取了西方服饰立体曲线剪裁的特点。这反映了()A.西学东渐的发展B.文化在互鉴中实现融合C.西方文化的侵略D.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传播【补偿训练】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中日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这反映了()A.开埠通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中西文明的激烈碰撞C.西方文明渗透到国民生活中D.人们生活的彻底西化14.十

9、八世纪后期,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钟表进口国。同时,中国人开始学习并掌握了机械钟表的制作原理,自己制造钟表,下图为其中的代表作品。这表明()A.经济发展影响审美标准B.贸易交流推动文化融合C.政策调整促进观念转变D.科技创新丰富日常生活【深化点拨】 商品蕴含文化、传递文化、融合文化,而具有民族性的商品更是国家形象的物质表征,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载体。15.(2024滁州高二检测)当今全球贸易中,西方的文娱产品如电影、文学、艺术等,源源不断地涌入非西方国家。更主要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拓展,西方的资本、技术、信息、商品、跨国公司在全球流动,美国和西方文化的触角也就自然延伸到世界各地。这说明()A

10、.世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B.文化交流导致文化民族性丧失C.贸易发展带来文化扩张D.西方以经济交往掩盖文化侵略【补偿训练】 17-18世纪,欧洲装饰艺术中出现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欧洲人从中国的装饰纹样中寻找灵感,与欧洲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典雅、华丽、异国风情的装饰风格。这股“中国风”的出现得益于()A.西学东渐的风气渐盛 B.全球贸易网逐步形成 C.中国商品的文化价值D.殖民扩张的深远影响16.欧美的经典动画片和中国香港的武侠电影,迅速走向了世界。但“地球村”里人的文化消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给文化企业家加快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这反映了()A.世界文化产业的全球化趋

11、势B.传统文化赋予了现代化精神C.信息化导致世界文化趋同化D.跨国公司主导了文化多元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大题,共52分)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农作物品种引进情况时期品种(括号内为原产地或来源地)汉唐时期“胡”字作物:胡麻(印度)胡豆、胡蒜(西亚、中亚)胡瓜(自西域传入)胡桃(波斯)胡荽(自西域传入)胡椒(东南亚、南亚)葡萄(地中海地区)等“海”字作物:海棠、海芋(印度)海枣(西亚)等宋元明清时期“番”字作物:番薯(中美洲)玉米(墨西哥)花生(南美洲)烟草(南美洲)葵花(从东南亚传入)棉花、甘蔗、占城稻(越南)高粱(从印度传入)番石榴(南美洲)番荔枝(美洲)香蕉、

12、番茄、辣椒(墨西哥)南瓜(南美洲)橄榄(地中海地区)等晚清时期“洋”字作物:洋芋、洋葱(美国传教士带入)洋白菜(北美洲)洋槐(欧洲)等据杨扬丝绸之路上中国作物品种的引进与输出(1)对材料中“胡”“海”“番”“洋”作物传入的原因作出历史解释。(10分)(2)指出中国引进外来作物品种资源的意义。(4分)18.(14分)(2024株洲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史料一华阳国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巴国(今川北及汉中一带)以茶纳贡于周武王。史料二茶经记载:“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

13、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史料三茶马古道遗迹材料二唐代,茶大规模传入朝鲜、日本,留唐僧人、学生及遣唐使不但知茶、饮茶、爱茶,还把茶籽带回国内种植。自16世纪起,来华传教士、水手、使臣、商人不断将茶叶知识、饮茶风俗、茶叶饮料、茶树茶籽传回欧洲。17世纪中叶,美洲殖民地荷属新阿姆斯特丹人最早饮茶。19世纪30年代,英国开始在印度发展茶业,之后,又在非洲的尼亚萨兰(今马拉维)、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地发展茶业。现在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种上了茶树,不同程度地发展了茶叶生产。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陶德臣中国茶向世界传播的途径与方式(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茶的历史,指出其史

14、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茶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0分)19.(12分)(2024张家口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东西方服饰文化有着不同的优势和魅力,但是也都有着自家的不足,因此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服饰开始走向创新之路。中国的服饰设计师们不但继承了传统服装造型的简洁流畅、宽松飘逸的特点,而且还汲取了西方服饰立体曲线剪裁的特点,故而新设计的服饰变得更有美感、更加贴近身体。当时在“西风东渐”影响下,中西合璧的服饰或纯中式的服饰逐渐进入中国人的生活中,“中山装”和“旗袍”成为这一时期的经典

15、服装。“中山装”一度成为中国学生最喜欢的标准服装之一,而“旗袍”则被公认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妇女服装。摘编自应函洁浅谈中西方服饰设计的异同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20.(12分)中国的陶瓷尤其是“青花瓷”大量输往国外,对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当时的欧洲,诗人写诗赞美青花瓷,集市上热销青花瓷。显贵以拥有瓷器为傲,不将瓷器收入橱柜中,而是作为墙面装饰摆放在接待室,如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修建特里亚特瓷宫,普鲁士皇宫建筑了世界著名的“中国瓷器厅”,都可见当时欧洲人民对中国青花瓷的追捧。甚至因为中国“青花瓷”的影响而出现一种特殊的“克拉克瓷”。克拉克瓷意为“来自中国的精美瓷器”,典型风格特征是中心纹饰为人物或动物纹样、口沿处分为数个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