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教学设计汇编(含六课时)

徐**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71.65KB
约29页
文档ID:595184731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教学设计汇编(含六课时)_第1页
1/29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地理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1课时)教学目标和要求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要求学生运用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地球在银河系、太阳系中的位置,了解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的主要原因内容要点说明【地球在宇宙中】1.地理学研究涉及多种尺度,无论空间还是时间都具有尺度属性,而且不同尺度相互联系教材中没有直接给出天体系统的概念,而是从银河系和太阳系这两个尺度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教材图1.1“太阳系和银河系示意”体现了不同天体系统的层级关系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教材图1.1是太阳系八颗行星的模拟示意图,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中将八颗行星画在太阳的同一侧,可方便学生直观看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3.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十分重要一是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是地球的能量源泉;二是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地球本身的物理属性(地球的体积、质量等),对地球上形成适合生命生存的环境至关重要,也正是如此,地球成为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说它普通,因为无论从距日远近、自身的体积,还是从自转和公转看,地球都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说它特殊,因为地球上具有适宜高级智慧生命生存和繁衍的温度、水、大气等条件,据人类目前所掌握的宇宙信息所知,地球是八颗行星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4.“活动”的主题是“了解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主要通过比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地球和其他行星的不同之处,重点落在地球是迄今人类唯一的家园上,旨在加强学生保护好地球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新课导入【展示】播放科幻电影中有关外星人攻打地球的影视片段过渡】视频中我们看到外星人正在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一旦找到并到达地球,他们可能对地球进行侵占地球在哪里?地球有哪些吸引外星人的条件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新课学习【讲述】刘慈欣在科幻小说《三体》中曾经提出一种观点:假设宇宙中有众多文明,一个文明坐标一旦被发现,就有被其他文明毁灭的可能看来,要保护好地球,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地球的坐标承转】其实,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并不突出,它被形形色色的宇宙天体所包围,一般情况下,并不容易被发现提问】同学们知道宇宙中有哪些天体吗?【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6页第二自然段并结合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回答。

展示】教师结合图片,给学生展示常见天体,简单解释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概念承转】这么多天体,他们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之间相互环绕,相互吸引,逐渐形成各个级别的天体系统,地球所在的地月系、太阳系和银河系都是天体系统提问】同学们知道地月系、太阳系和银河系之间的关系吗?【学生活动】学生参考教材第6页第二自然段,绘制思维导图,说明三者关系讲述】只看文字很难真正理解宇宙的浩瀚这里,老师给大家补充一些物理知识在衡量宇宙距离时我们一般会用到一个长度单位,叫光年光年不是指时间,而是代表光一年走过的距离,一光年约为9.5万亿千米小结】可见宇宙多么浩瀚无边,我们探索宇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承转】地球作为太阳身边的星球,它显得非常普通,和其他行星兄弟们一起绕着太阳公转展示】播放“太阳系的主要成员”视频片段学生活动】参考教材第6页教材图1.1,在简图中相应位置写出太阳系八颗行星的名称,区分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承转】太阳的质量占了太阳系总质量的绝大部分,它吸引着各大行星围绕它运行,我们同学将太阳系的主要成员做成了一个模型,大家观察一下展示】转动太阳系模型提问】我们发现八颗行星基本都是沿着同一轨道平面、同样的公转方向、以近圆形的轨道绕太阳公转的,这会给地球的宇宙环境带来什么有利影响吗?【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行星间不会相互撞击,比较安全承转】安全的宇宙环境是太阳系八颗行星都具有的特点那为什么说,地球又很特殊呢?【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7页第一自然段并回答:地球是目前所知适宜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提问】地球有哪些适宜生命生存的条件呢?这些条件在其他太阳系行星中是否存在?【学生活动】参考教材第7页“了解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活动中表1.1及教师补充的内容,根据距日距离、气温、自转周期、质量等方面的差异进行讨论分析小结】距日距离太近温度过高,太远温度过低,适宜的日地距离使得地球上温度适宜,而且能保存液态水;地球自转速度也比较适宜,使得昼夜温差没那么大;地球的质量适中能吸引稳定的大气……这些都是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过渡】地球获得生命条件如此不易,我们更加要珍惜、保护地球上的水和大气今天各小组表现非常好,我们委派一个小组代表我们为地球出征!【展示】为该小组佩戴虚拟现实眼镜,使用平板电脑控制场景,让学生体验多种情境下的太空场景学生活动】代表小组体验虚拟现实技术:进入仿真太空环境中,实现人机交互,进入火箭发射现场、空间站,走出舱门,观察太阳系……其他学生通过平板电脑扫描二维码观看虚拟场景课堂总结【小结】我们今天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体验了太阳系的广阔,宇宙的浩瀚;通过课件学习了地球所在的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之间的关系,以及地球的宇宙环境;通过大家的探究,总结了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一些基本条件。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有外星生物要侵占地球,或者我们的地球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小结】我们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奔向太空;捍卫地球;保护地球环境,为人类发展作贡献!【课堂检测】学生当堂完成相关测试题板书设计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地理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2课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要求学生通过图片、文字、影视等资料,简要描述人类在探月工程、火星探测、空间站建设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以及人类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2.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要求学生能够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等方面的材料,并结合这些材料,通过举例的形式说出中国太空探索取得的成就内容要点说明【人类的太空探索】1.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极大提高了人类探索宇宙的能力,从此人类可以突破地球及其大气的局限因此教材用教材图1.2“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突出这一划时代的成果2.关于人类探索太空的主要成就,教材通过教材图1.3进行展示图中主要选择人类在太空探索方面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包括载人飞船、月球探测、行星际探测、太空观测、火星探测和空间站建设等。

3.教材图1.4“中国太空探索成就举例”按时间顺序列举了我国在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船、月球探测、太空观测、火星探测、空间站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因我国太空探索在不同阶段进展较多,教材针对不同方面只选择了某一项成就作为代表4.根据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我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结合这一热点内容,教材设计了“航天员在月球上需要克服哪些困难”的“思与学”栏目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科学兴趣,提升他们的科学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5.“了解我国太空探索的成就”这一“活动”是开放式“活动”,一方面是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了解我国在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方面的进展和成就,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学会收集信息的能力,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学生在收集资料、完成活动的过程中,能增进他们对祖国的了解,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新课导入【讲述】宇宙很大,迄今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是宇宙中的一员但人类自古就有飞天梦,一直在尝试探索太空的奥秘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远在文字出现之前,中国人就用口耳相传的传说,诉说着对太空的向往。

新课学习【承转】探索浩瀚的宇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美好梦想古代火箭的发展、16世纪以来的科学进步、现代工业的兴起,使人类探索太空得以从幻想转向科学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启了人类进入太空探索的新纪元比较国际和我国的太空探索历程,说一说你的发现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8页第一自然段、教材图1.3、教材第9页第一自然段和教材图1.4,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说一说国际和我国的太空探索历程在起步时间上的特点2)将以下发展历程按探索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序:月球探测、火星探测、人造地球卫星、空间站建设、太空观测、载人航天3)说出国际和我国的太空探索历程在发展历程上的共同点4)比较国际和我国的太空探索历程在发展速度上的区别小结】人类不断开展各项研究,在太空探索各方面取得了进展和成就承转】我国太空探索,自20世纪60年代起稳步发展,经过多年努力,为人类探索太空贡献了中国力量讲述】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将第一颗中国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从卫星上接收的《东方红》乐曲声响彻中国的大江南北时,中国人航天之路开始了全新的篇章50多年后,中国已经拥有了长征七号、长征八号、神舟十一号等多种型号的运载火箭。

承转】1970年冬天,就在举国欢庆“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的时候,中国航天人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要一鼓作气搞载人飞天学生活动】利用课前制作的课件介绍我国的载人航天与空间站建设承转】月球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不仅想看得更清楚,我们也想看得更远学生活动】利用课前制作的课件介绍我国的太空观测成就——“中国天眼”承转】近年来,我们对月球的拜访十分频繁,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自然天体,研究月球对我们进一步走向深空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的“思与学”栏目——航天员在月球上需要克服哪些困难,讲述月球自然环境的恶劣之处2)利用课前制作的课件介绍我国月球探测成就3)小组合作,结合月球自然环境,设计一款适宜在月球上使用的服装或车辆,并交流设计意图承转】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火星一直被人类关注着学生活动】利用课前制作的课件介绍火星探测成就学生活动】完成教材“了解我国太空探索的成就”的活动并相互交流小结】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与空间站建设、月球与火星探测、太空观测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和成就,为人类探索太空贡献了中国力量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0页第一自然段,简述太空探索的意义。

课堂总结【讲述】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人类探索太空的进展,列举了我国太空探索成就,认识了太空探索的意义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是永不停息的,也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书写传奇!板书设计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地理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第二节 地球与地球仪(第1课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要求学生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从古至今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通过使用地球的平均半径、最大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或是通过与不同事物进行比较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2.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要求学生了解地球仪的主要用途,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感知地球仪的基本。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