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二首》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二首》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第2课时荷叶母亲【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在朗读中理解作品的主旨,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2.整体把握金色花荷叶母亲这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3.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教学重点】1.反复朗读,在朗读中理解作品的主旨,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2.整体把握金色花荷叶母亲这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教学难点】整体把握金色花荷叶母亲这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同学们,朗读金色花,我们仿佛化身孩童,回到童年时光。如今我们已长大
2、,长成了少年,情感和表达与之前相比,会有些许不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少年视角下的荷叶母亲。设计意图:谈话导入,由上节课的金色花导入本课,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中。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冰心(1900-1999),中国女作家、诗人。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1918年入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学医,后改学文学。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创作提倡“爱的哲学”。1923年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留学。1926年回国,先后执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1949年任教于日本东京大学。1951年回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等职。早期所作“问题小说”具有反封建意义,散文、诗歌讴歌童心
3、和母爱。后期作品以儿童文学为主。著有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译著吉檀迦利泰戈尔抒情诗选等。有冰心文集行世。 2.初读感知听读课文跟随情境诵读视频听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圈点自己特别有感触的词句。蒂() 梗(n ) 姊( z)妹 亭亭( tng ) 徘徊( pi hui ) 遮( zh )蔽 心绪( x ) 流转( zhun ) 荫( yn )蔽板书:荷叶母亲 冰心设计意图:进行常规字词教学,扫清朗读障碍。帮助学生了解文学常识,拓展视野。听读课文形成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进行圈点及朗读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自由朗读并思考:本
4、文为什么取名为荷叶母亲呢? 2.探究方法(1)本文题为荷叶母亲,读完回想一下,文中哪几个地方写到了莲花、荷叶?(2)文中哪里写到了母亲?勾画出来。(3)借助课后的“阅读提示”,想一想文章标题为什么把“荷叶”与“母亲”并列在一起?3.成果展示(1)文中哪几个地方写到了莲花、荷叶?哪里写到了母亲?明确: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九年前“我”和祖父在故乡园里赏莲;半夜里凋谢的白莲,被大雨打得左右攲斜的红莲,被大荷叶倾侧覆盖的红莲。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2)再读课文,借助课后的“阅读提示”,想一想文
5、章标题为什么把“荷叶”与“母亲”并列在一起?明确:文章最后一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里表明作者直接把母亲比作在雨中覆盖红莲的大荷叶。(二)合作探究一1.探究任务自读课文一般都有旁批和阅读提示,课文后的阅读提示说:“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撷取细小的物象,捕捉刹那间的灵感,抒发内心丰富的情感。”再次朗读诗歌,想一想文中“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体现在哪里?2.探究过程(1)默读课文,文中几次写作者看红莲?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想想“我”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填写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2)圈画出文中对于事物刹那间变化的描写,及由此生发的情感的语句
6、。(3)小组讨论,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这样写的好处? (4)形成小组结论,指定一位同学进行分享。 红莲心情第 次第 次3.成果展示(1)默读课文,文中几次写作者看红莲?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想想“我”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填写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红莲心情第1次开满、亭亭有些烦闷第2次左右攲斜仍是不适意第3次被大荷叶覆盖不宁的心绪散尽第4次不摇动了深深地受了感动发现:作者的心情是随着红莲的变化而变化的。因为作者从红莲的变化中想到了自身,当荷叶倾斜过来保护红莲的时候,作者想到了母亲对“我”的爱护,由此心情发生了变化。 (2)文中“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体现在哪里?为什么这样写?预设1:“一回头
7、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预设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明确:荷叶覆盖雨中的红莲,本是自然景象。“忽然看见”,体现了作者捕捉了刹那间的灵感:把母亲比作荷叶,把“我”比作红莲,把“我”人生经历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等比作“心中的雨点”。诗歌连用多个比喻,采用了象征手法,用荷叶覆盖雨中的红莲,象征母亲对儿女的永远庇护,象征伟大无私的母爱。 板书:荷叶 荫蔽 红莲 联想 母亲 爱护 “我” (三)合作探究二1.探究任务读完两首散文诗后,你能说说散文诗的特点吗?2.探究方法(1)对比阅读两首散文诗,小组合作,
8、完成下列表格,然后进行小组展示。(2)小组归纳总结散文诗的特点,全班交流,教师补充。比较维度相同点不同点金色花荷叶母亲思想内容感情基调艺术手法语言风格人物形象3.成果展示(1)比较维度相同点不同点金色花荷叶母亲思想内容语言清新母爱主题象征手法散文外观诗化语言 孩童对母亲的亲昵少女对母亲的感激感情基调活泼、天真典雅、温馨艺术手法模仿儿童,想象虚拟之境描写眼前之景,现实之事语言风格语言活泼、口语化雅致、书面化人物形象淘气的孩子和贤淑的母亲呵护心灵、保护孩子的母亲小结:两首散文诗内容上都表达了动人的母爱,写法上都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金色花通过孩子的想象,模仿孩子的口吻,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热爱与依
9、恋,语言轻松活泼;荷叶母亲通过描写眼前的自然景象,以少女的口吻,热烈赞美了伟大的母爱,语言清新典雅。冰心的早期创作其实深受泰戈尔的影响,课后再阅读他们的诗作,感受他们作品的特点。板书:母爱 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2)散文诗的特点:散文诗兼具散文和诗的特点,既是散文和诗的结合,也是从散文和诗中蜕化、分裂出来的一种文学体裁。苏联作家普里什文曾说:“它不是出于诗意,而是出于学者的思考,也许还出于追求真理的探索,如同屠格涅夫评论乌斯宾斯基的随笔所说的话:这不是诗,但是也许超出诗。” 补充参考: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在本质上,它属于诗,
10、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四、课堂小结这首散文诗,由雨天里荷叶荫蔽着红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 五、拓展延伸纸船寄母亲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
11、她的爱和悲哀归去。教学参考:诗的第一节从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行为折纸船写起,说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妄弃一张纸,留着它折叠成船,从船上抛到海里。看似平淡的四行诗,为感情的喷发作了铺垫。第二节写从船上抛出的纸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这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诚挚的心愿。她“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为此,她“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可见她这种愿望的强烈、诚挚。至于希望那纸船流到什么地方去,诗人在这一节中没有明白说出,从而造成悬念,耐人寻味。诗人自然明白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身边的,于是诗的第三节翻出新意。诗人遥想母亲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如果说这
12、一想象还属一般的话,“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就显示了诗人设想的奇特。诗人采用“卒章显其志”的方法,在诗的结尾点明想象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是她含着泪叠的,她祈求纸船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这一结尾,是全诗的高潮所在。思念母亲的感情,比较抽象,写作时易流于空洞浮泛。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发就显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女诗人冰心写下了这首思念母亲的诗。诗中体现了一种离家远走的游子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不同于大多数同类题材的诗歌,冰心选取了一个新颖的写作视角,用孩子般的纯洁
13、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选取纸船作为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的中介物,用纸船向人们展现了游子在外漂泊、无依无靠的形象。进而抒发出作者对母亲、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六、布置作业1. 课堂作业:金色花荷叶母亲都是写给母亲的赞歌,请同学用象征手法写一首短小的散文诗,来表达对父亲的爱,与同学交流分享。 2. 课后作业:请课外阅读新月集和繁星春水,体会泰戈尔和冰心作品风格的相似之处,找到自己喜欢的作品,有感情地朗读,并录制成自己的朗诵作品,在班级展示。 设计意图:借助课外拓展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量,潜移默化地进行多文本对比阅读,培养阅读鉴赏能力。【板书设计】荷叶母亲冰心荷叶 母亲荫蔽 联想 爱护红莲 “我”母爱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