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诫子书》示范课教学课件

上传人:大宝 文档编号:595184482 上传时间:2024-10-24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36.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诫子书》示范课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诫子书》示范课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诫子书》示范课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诫子书》示范课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诫子书》示范课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诫子书》示范课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诫子书》示范课教学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诫子书,诸葛亮,任,务,一,话说诸葛,要求:,说故事,走近诸葛亮,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认识作者,诗句:,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歇后语:,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三顾茅庐,】,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最终请他出山相助,成就了蜀汉的一统天下大业。,【,隆中对,】,刘备在隆中拜访诸葛亮,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提出战略构想。,【,草船借箭,】,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内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

2、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二十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舌战群儒,】,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七擒孟获,】,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空城计,】,诸葛亮屯兵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听魏军,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打开城门,自己却在城楼,端坐弹琴。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

3、心生疑虑,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武侯祠内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知人论世,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人称,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死后被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尊称,其,“武侯”“诸葛武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晓,作,者,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第五次率师北伐,。北伐前写下了出师表和诫子书。,其年,诸葛瞻,8,岁左右。,其年八月,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知,背,景,解,题,意,说文解字,:,敕也。从言,戒声。左“舌”上加一小横,表示,从口出,,

5、,由舌头发出的声音,。作偏旁多与说话等,语言行为,有关。,右“戒”的下部两只手,拿着武器“戈”,表示手拿着武器警戒的意思。,知,文,体,书即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它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也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谈论文学,谈论政治。,解,题,意,告诫、劝勉儿子的一封家书,,,属于,家教、家训,一类。,作于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古人通过家书告诫子弟如何,立德、立功、立言、立

6、志、立家、修身、齐家、治学,,目的是教育子弟崇德向善,树立一种正面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体现了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以及,忠孝勤俭,的精神实质。,知,文,体,家书作为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典籍,是古人向后代传播,修身治家、为人处世、为学教子思想文化,的载体。,家,文,化,书,学以为诫,任,务,二,要求:,朗读,划分节奏。,小组合作,疏通文义。,(包括朗读、翻译、解读等),思考探究,诵,佳,篇,听范读,正字音,,通音律,划节奏,夫,(,f,),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dn,b,),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

7、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zo,),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l,),,将复何及!,夫,(,f,),/,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划节奏,诵,佳,篇,本文的句式有什么特点?,句式上,看,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8、,。,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一种,对称、匀称,的感觉;,注意,押韵,的,字,注意,反复的,词,,可以读出,一咏三叹,的,感觉,,朗朗,上口,的味道。,诵,佳,篇,字正腔圆诵佳篇,要求:,语音准,断句准,有感情,形式:,自由读,全班齐读,男女生轮读,个人表演读,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做到)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做到)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译 文,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内心恬淡,

9、不慕名利。,品德高尚的人。,操守,品德。,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理,文,意,小组合作,疏通文义,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译 文,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增长才干。,振奋精神。,励,振奋。,轻薄浮躁。与上“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修养性情。,治,修养。,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10、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到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译 文,最终,竟。,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又怎么来得及。,理,文,意,疾行,,指迅速逝去。,岁月。,思考探究,任,务,三,要求:,理清思路。,论证结构。,思考,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思考2:,本文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是,如何,展开论述的?,思考3:,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诫

11、子书,理思路,思考,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思考,2,本文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是,如何,展开论述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就,学习,(,治学,),和,做人(修身),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理思路,理思路,思考,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三个条件,是什么?,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第三个条件,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2、,立志:,学习:,惜时:,理思路,思考,3,这三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三者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可以用,担忧,的语气读,要读出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无奈,。,可以用,劝诫,的语气读,语气语调要表现父亲的,冷静与智慧,。,可以用,期望,的语气读,语气要,热切,,,热切中有期盼,期盼中有警示,。,抒,真,情,小组互读:想象作者的情感,揣摩语气,读出韵味。,

13、理思路,提出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正面),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反面),证明论点,治学:,修身,:,告诫儿子:,珍惜时光,有所作为,志、静,-,学,-,才,俭、静(反面),诫子书,(正面),(反面),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诸葛亮希望儿子宁静、淡泊又希望儿子能明志致远而“接世”,如他自己当年隆中隐居不求闻达于诸侯与后来出山成为蜀国丞相,,这是否矛盾,?应该如何理解?,不矛盾。,(,1,),“淡泊”不是弃世,“宁静”也不是慵懒。,其目的在静心于学,修身养性,进而,服务,于社会国家,,,所谓致远,是因达于天下而远,因泽于后世而远。是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2,)“接世”,是在

14、儒家文化濡染下中国古代士大夫和文人们的人生价值追求,他们入仕为官,不是为了物质利益需求,而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大学,里指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悟,精,神,所以诸葛亮最担心的是年少早成的儿子不“接世”,全文的劝诫以修身起,以高标准要求,“夫君子之行”,做人要做君子,处世要能“接世”,,以淡泊之心,立志、为学、广才正是君子最终能够接世的途径。,这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内到外,的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的有识之士成长追求的目标,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种为人的社会观念,是传统意识中个人价值的最高体现。,悟,精,神,悟,精,神,诸葛

15、亮做到了诫子书中所说的了吗?,诸葛亮享年,54,岁;人生可分为两个,27,年。,前27年:博览群书,修身养性,广交名士,静观天下:宁静修身,积累阶段;,后27年:身体力行,尽忠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行动诠释志向。,诸葛亮还非常节俭,清正廉洁。家中“内无余帛,外无赢财”,上交国库或奖励有功军士,却将清正廉洁的精神财富留给了后世。,诸葛亮所处年代厚葬之风盛行,对此他深感不满。在弥留之际,诸葛亮嘱咐后人勤俭节约,不追求奢侈。,“生不奢侈,死不厚葬”的习俗一直影响到今天的诸葛后人。,悟,精,神,诫子书,是,诸葛亮一生的总结,回顾,,也,是,诸葛亮的深度,思考,,更透露,着一个父亲,丰富的精神世界

16、,。他,推己及人,将,自己从一介布衣成长为蜀汉,丞相,成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的人生,体悟,都,通过这封家书倾吐给,儿子,他,的儿子也继承了他的思想和遗志,,为国捐躯,。,诸葛亮父子均身居高位,成为蜀汉的中流砥柱,又以三代满门忠烈成就了诸葛的千年美名。,带着父亲诸葛亮的劝诫,诸葛瞻也成了优秀卓越的人。,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邓艾奇袭阴平,诸葛瞻率军抵抗,后退守绵竹。邓艾派使者来诱降,意欲封诸葛瞻为琅琊王,诸葛瞻大怒并斩杀使者,与其子诸葛尚率军抵抗,后英勇牺牲。,诸葛瞻卒年,37,岁;其子诸葛尚卒年,17,岁。,随后刘禅投降,蜀汉灭亡。,诸葛瞻的故事,诸葛瞻做到了诫子书中所说的了吗?,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的内容主旨在于,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家训的语言一般具有对仗工整、简明扼要、朗朗上口的特点。,家,文,化,训,从诫子书中提炼出2-3则作为诸葛亮的,家训,。,“,年与时驰,意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