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凑10法教案优秀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凑10法教案优秀5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大班凑10法教案优秀5篇幼儿园大班凑10法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感知歌曲欢快活泼的特点,唱准附点音符。 2学习去点子默唱,并尝试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有节奏地表示默唱部分的节奏型。 3体验用多种方式演唱的快乐,培养幼儿的演唱能力,游戏时提高自控能力。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指棒一根,油性蜡笔一支,干抹布一块。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名字叫小花,喜欢摇尾巴,夜晚睡门口,小偷最怕他”(出示小狗图片)师:你还记得谜面里小狗的名字是什么?(小花)我们一起来和小花打个招呼! 幼:你好,小花师:小花会是
2、谁家的小狗呢?(老爷爷)教师模仿老爷爷咳嗽声音师:小花原来是张家爷爷的小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名字叫做张家爷爷的小狗。 二、学习新歌,尝试用多种方式进行演唱 1、教师有表情地范唱提问:刚才老师演唱的歌曲名字叫什么?张家爷爷的小狗(请12名幼儿说)你听到了什么? 2、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初步学唱。 (1)幼儿回忆歌词,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师:小朋友看这张图谱,你觉得哪里最特别? 教师解说点卡图示:这里有三行点,表示三句话,每一句话有五个点,每个点表示一个字。 (2)引导幼儿朗诵歌词师:看着图谱我们一起把歌词有节奏的说一说。 (3)初步学唱(2遍)。 师:试着把它唱一唱吧!会唱的小朋友
3、请你用好听的声音来演唱! 3学习用轮唱和齐唱、叠加和齐唱的的方式进行演唱。 (1)教师与幼儿一起分析图示,讨论演唱方法。 师:这里有三行点,正好我们也有三组,可以怎么唱?(每一组唱一句)第一句和第三句大家一起唱。 看指挥学习用轮唱和齐唱。 (2)师:在打击乐杂技表演活动中,我们学了一种新的演奏本领,你还记得吗?(叠加)叠加是什么意思?(一组一组加进来)看指挥学习叠加唱和齐唱提醒幼儿:小眼睛看仔细了才能唱得更好听! 三、学习默唱,体验歌唱的快乐 1教师分别划去每句歌词的后三个字、后一个字、后四个字进行默唱,鼓励幼儿在默唱时尝试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有节奏的表示(拍头、拍肩、拍腿等)。师:今天我们要挑战
4、一个新的歌唱本领,有没有信心! (1)教师先划去每句歌词的后三个字师:我划去了几个点?是哪三个字?应该唱哪两个字?待会儿我们把划去的字唱在心里,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来表示幼儿学唱中间三句后完整演唱。 (2)划去每句歌词的前两个字,学习默唱师:刚才我们把划去的字唱在心里,这种唱法称为默唱。 (3)划去每句歌词的后一个字,学习默唱,在默唱时用拍手动作表示。 2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的去点子的方法,在默唱时做木头人(请23名幼儿上来去点子)。 四、玩游戏,对默唱游戏进行复习巩固。 1教师交代游戏要求师:待会儿我们站起来玩游戏,边唱边走,当默唱时马上做一个木头人的动作。 2幼儿起立玩游戏。 五、结束部分 师:今
5、天我们挑战了新的歌唱的本领,就是去点子玩默唱游戏,课后小朋友可以试着再唱一唱,让你的歌唱本领越来越强好吗? 活动反思: ?张家爷爷的小花狗这首歌曲歌词比较简单,幼儿学习起来也比较快。活动一开始我在黑板上放了一张张家爷爷的小花狗的图谱,还有五朵小花和两只小花狗的图片。第一个环节我出示了一张小花狗的图片作为导入活动,孩子们的兴趣特别高涨,一下子都吸引过来,齐声道:这是小花狗。接着我在用讲述故事的形式讲述歌曲内容,幼儿听得比较认真,我再用歌唱的方式将歌曲演唱出来。幼儿对于名字叫小花这个歌词有多少遍不太清楚,以至于我演唱了3、4遍也还没有彻底的弄清楚。我就利用图谱上的小花图片让幼儿弄明白到底要唱多少遍
6、,原来是5遍呀!孩子们感叹道。弄清楚之后,孩子们学起来就特别容易了。接下来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了,用默唱或拍手的方式来演唱歌曲。首先我采用了孩子们的想法,用做小花和拍手的手势来代替歌词内容。先是花不唱,对于孩子来说是简单的,然后是小花不唱,也是比较容易的。在上这两个环节时,由于我的紧张我把这两个顺序倒了一下,自己都没有发现,还是吴园长给我点评的时候提出来的。再是叫小花不唱,最后是字叫小花不唱,这两个演唱是有难度的,孩子们唱的时候最容易把歌词唱出来。活动最后我和孩子们一同把这首歌曲完整的演唱了一边。 整个活动流程还是挺顺的,但是在活动中我一边弹琴一边演唱,不太容易关注到所有的孩子,有时还特
7、别容易弹错,孩子们的兴趣高涨,纪律有点收不住。还有在环节的把握上不是特别的清晰。 今年是我第三年在这个工作岗位上,还是一名新教师。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不仅要在课程上下功夫,还要注意自身的形象。所以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不仅要关注幼儿的行为,幼儿良好的常规可以影响教学活动。还要注意自己的语态和神情,一节好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和幼儿两方面的合作。希望自己能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努力、不断前进。 幼儿园大班凑10法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10以内数组成中所蕴涵的数学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以及分合的有序性,是幼儿园大班开
8、展数组成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 2、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过程: 大班数组成教学要强调相关经验的获得和积累,同时重视对各种数学关系的理解,重视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从中探索发现规律,切忌把学习数的组成变成一种死记硬背的过程。教师在设计大班10以内数组成教学活动时,可参考如下步骤: 1第一阶段:分与合的经验积累建议选择数量5作为幼儿开始学习数的组成的内容,因为5大小适中,而且它可以避免幼儿常规的平分思维。教师可以向幼儿提供大量有关5的分合的操作材料让幼儿
9、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如分水果、剪贴格纸、撒花片、分玩具、翻片片、组成连线等,使幼儿通过这些活动理解分合的意义及基本的操作规则,如什么是分、什么是分两份,以及记录的内容要与分的结果一样等。 当幼儿积累了相当多的5的分合操作经验时,就可引导他们迁移运用5的分合的经验,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完成24的分合学习。由于24的分合组数均不如5,且幼儿对于分合活动规则已熟悉,因此让他们独立完成学习并不困难。 2第二阶段:探索发现数的分解规律在幼儿学习5以内数的分合经验基础上,开始学习6的分合时,教师应引导幼儿探索数的分解规律。首先要引导幼儿探索将一个数分成两份时,如何能穷尽所有的分法,例如5分成两份有4种分法,6分
10、成两份有5种分法在操作和观察的基础上,再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分合记录单,发现哪一种方法分得既快又不会遗漏,从而引导幼儿体验分合的有序性。 3第三阶段:掌握数的分合结构当幼儿已能熟练进行8以内数的分合后,教师要打破幼儿的认知平衡,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各组分合的异同点,感知和体验两个部分数的互补和互换关系。 针对数的组成学习中需处理和解决好的几个问题,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但要明确每个阶段的重点和幼儿需要积累的相应经验,还要清楚地认识到每个阶段应运用何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每个阶段应提供何种适宜的教学具帮助幼儿理解其中的数学关系: (1)当幼儿不理解什么是分两份
11、时,教师可采用情景演示法,运用一些实物和幼儿一起进行分合活动,帮助幼儿理解什么叫分,什么叫分两份,充分体验分和合的过程,体验数的可分性。 由于幼儿已有平均分的经验,为了避免干扰,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不易进行平分的物品,如图书、长毛绒玩具等进行操作。以游戏分书、分皮琼的形式为例,在引导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物品及数量的同时,让幼儿思考将5个皮球分成两份的分法,再分别邀请两名幼儿根据各自的办法演示分合过程,并鼓励幼儿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分球的分合过程。 (2)当幼儿在一次操作活动中不能做到取一定数量(总数)的物体分两份时,教师可在分物板上为每个幼儿提供两个人物或动物形象,使分两份的要求具体形象;然后,边
12、请幼儿按要求操作尝试,边在绒板上进行演示,强调先要取总数,然后再分,帮助幼儿明确规则,体验总数与两个部分数的关系。 (3)在幼儿多次活动后,当教师发现一部分幼儿对分合活动规则仍不很清楚时,教师应在幼儿完成小组活动后,展示几份存在不同问题的分合记录,引导幼儿观察,通过逐条对照规则检验,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提出改正意见,使分合的规则在此过程中得以明确、强化。 (4)当幼儿在某个数的分合活动中不能穷尽所有结果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操作活动,如分玩具、分花片、分水果、分豆子等,让幼儿进行充分的探索,积累丰富的相关经验。在幼儿进行多次操作活动后,展示34名幼儿的作业,通过强调分合规则,引导幼儿共同
13、观察、讨论,找出遗漏和重复,并分析不同的答案。 (5)当大部分幼儿已能穷尽数的所有分法时,教师应在评价活动中,展示部分幼儿的作业,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尝试将无序的分合记录调整成有序的分合记录。 (6)当幼儿对某些活动不感兴趣时,教师应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原因,适时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操作材料。如将分玩具、分水果等游戏内容和操作材料更换成剪方格、翻片片或按特征分类并记录,促进其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不断丰富相关的数学经验。 (7)当多数幼儿在多次分合活动中,既能穷尽所有分法,又能反映不同的分合顺序时,教师应在评价活动时,展示部分幼儿的作业,以谁的分合最容易记住为话
14、题,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体验分合的有序性,观察两个部分数的互补关系。 (8)当多数幼儿在分合活动中能注意到进行有序的分合时,教师应启发和鼓励幼儿用符号记录,并表达自己所寻找发现的相像的分合式,同时肯定幼儿的创造,让幼儿进一步体验互换关系。 活动反思: “1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8、9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本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主要有两点不相同:一是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因为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熟悉了;二是将10的组成提前到写数前面,这样既有
15、利于在教学中利用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组成,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集中练习10的书写。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教材先让学生摆小棒,并根据摆的过程填10的五种组成,然后又让他们推想出10的另外四种组成,这样逐步加深学生对10的组成的理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的实际特点,我在设计“1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时,力求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从旧知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3、巧妙设计游戏,引导学生探究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