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云学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595131647 上传时间:2024-10-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88.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云学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北省云学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北省云学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北省云学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北省云学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云学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云学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解析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湖北云学部分重点高中高二年级9月联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下列有关“遗传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豌豆和果蝇均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B. 自由组合定律体现在受精作用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 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每对基因的遗传一定遵循分离定律D. 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核基因的遗传【答案】B【解析】【分析】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4

2、)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豌豆和果蝇都是常见的遗传学研究材料,都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A正确;B、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B错误;C、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每对基因的遗传一定遵循分离定律,C正确;D、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而分离;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

3、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而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也不进行减数分裂,故孟德尔遗传规律只适用于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生物的核基因遗传,D正确。故选B。2. 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正常分裂的一组图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雌性动物卵巢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B. 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1C. 细胞中可能存在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 配子形成时上述细胞出现的顺序为【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处于有丝分

4、裂后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雌性动物卵巢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A正确;B、由图可知,细胞发生了着丝粒分裂,细胞中核DNA分子数为8,染色体数为8,因此核DNA分子数:染色体数=1:1,B正确;C、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可推知其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不存在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错误;D、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是雄性动物生殖细胞,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配子形成时上述细胞出现的顺序为,D正确。故选C。3. 下列有关DNA是主要的

5、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格里菲思利用体内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 艾弗里运用“减法原理”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 用含32P或35S的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来侵染大肠杆菌D. 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的RNA能使烟草叶片感染病毒【答案】D【解析】【分析】在对照实验中,控制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称为“加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地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称为“减法原理”。【详解】A、格里菲思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存在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细菌,A错误;B、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各实验组的设置采用酶解法,在自变量的控制上

6、利用了“减法原理”,但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并未证明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错误;C、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应该先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分别培养噬菌体,C错误;D、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的RNA能使烟草叶片感染病毒,从而证明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正确。故选D。4. 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下列有关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选择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导致新物种形成B. 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 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的存在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指新的物种不断

7、形成的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B、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可以通过物种之间的竞争、捕食及相互协助等实现的,例如羚羊和猎豹之间的协同进化就是通过捕食实现的,B错误;C、“收割理论”提出捕

8、食者往往捕食种群个体数目较多的种群,可以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所以捕食者的存在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正确;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即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一定是形成了新物种,D错误。故选C。5. 太空环境中,航天服和航天器为航天员们提供了一个类似于地面的环境,以维持机体的稳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CO2是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 失重引起航天员脱水后,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升高C. 航天服中的隔热保温层,有利于维持航天员适宜的体温D. 航天员内环境稳态依靠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实现【答案】A【解析】【分析】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

9、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内环境稳态表现:各种化学成分含量的相对稳定:血糖和血氧含量的相对稳定,保证细胞代谢所需物质的供应。各种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体温的相对稳定和pH的相对稳定,保证细胞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正常;渗透压的相对稳定,保证细胞形态和结构的稳定。【详解】A、CO2是航天员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如果CO2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会影响内环境的pH,因此CO2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维持,A错误;B、机体脱水即水分流失,会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尿量减少,B正确;C、宇航服中的隔热保温层,有利于航天员在太空中维持适宜的体温,C正确;D、航天员依靠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实现,维持内环境稳态,D正

10、确。故选A。6. 在“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中常用蒜(2N=16)的根做实验材料。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制作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B. 使用卡诺氏液的目的是使蒜的根尖细胞分散开C. 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染色体数目为8、16和32的细胞D. 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部分根尖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答案】D【解析】【分析】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1)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详解】A、制作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染色、漂洗、制

11、片,A错误;B、将低温诱导处理的根尖放入卡诺氏液浸泡0.5-1h,以固定细胞的形态,B错误;C、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染色体数为8的细胞,C错误;D、实验材料蒜有16条染色体,在实验中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能观察到部分根尖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D正确。故选D。7. 兔的毛色由毛囊细胞产生的黑色素决定,黑色素分为黑色的真黑素和褐色的褐黑素两类,细胞中色素合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例表明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B. 基因型为TtAabb与TTAAbb个体的毛色均为黑色C. 一只兔子的毛囊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相同D. 图中信息表明性状可受到多个基因的影

12、响【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详解】A、据图可知,A、B、T基因分别控制不同酶的合成,不同酶控制不同反应的发生。因此,图中信息表明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A正确;B、据图可知,A基因控制A酶合成,则a基因不能控制A酶合成,所以AA与Aa体现的毛色相同;T基因控制酪氨酸酶合成,则t基因不能控制酪氨酸酶合成,所以TT与Tt体现的毛色相同;综合以上分析,基因型为TtAabb与TTAAbb个体的毛色相同,且均为黑色,B正确;C、由于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

13、胞核,因此,一只兔子的毛囊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相同,C错误;D、据图可知,A/a、B/b及T/t这三对基因都与兔的毛色有关,因此,图中信息表明,性状可受到多个基因的影响,D正确。故选C。8. 哺乳动物体内血浆蛋白可被巨噬细胞吞噬,部分血浆蛋白和Na结合形成蛋白质钠盐,并与蛋白质组成缓冲体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血浆蛋白会在巨噬细胞的内质网中被降解为氨基酸B.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蛋白和氨基酸的含量有关C. 蛋白质钠盐在维持血浆pH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D. 剧烈运动时生成乳酸会导致人体血浆pH显著下降【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

14、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血浆蛋白可被巨噬细胞吞噬分解成氨基酸再利用,但该过程不在内质网发生,A错误;B、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的含量,B错误;C、血浆pH通常维持在7.35-7.45之间,部分血浆蛋白和Na+结合形成蛋白质钠盐,并与蛋白质组成缓冲体系,蛋白质钠盐在维持血浆pH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正确;D、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存在,剧烈运动时生成乳酸会被中和,不会导致人体血浆pH显著下降,D错误。故选C。9. DNA半保留复制过程

15、中在复制起始点处形成的Y字形结构称为复制叉。某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每条链的5端是羟基末端B. DNA聚合酶催化新合成的子链中氢键的形成C. 前导链的延伸方向是53,后随链的延伸方向是35D. 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中形成多个复制叉可加快复制的速率【答案】D【解析】【分析】复制叉代表复制的起点,但由于DNA聚合酶工作的过程中,只能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且DNA分子为反向平行,导致前导链和后随链的形成。【详解】A、DNA 每条链的3端是羟基末端,有游离磷酸集团的一端为5端,A错误;B、在该过程中 DNA 聚合酶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B错误;C、由于DNA聚合酶工作的过程中,只能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因此前导链和后随链的延伸方向都是53,C错误;D、复制过程中可能存在多个复制起点,进而形成多个复制叉以提高复制的效率,D正确。故选D。10. 人类目前所食用的香蕉均来自三倍体香蕉植株,三倍体香蕉的培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