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 1 认识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够运动的物体就一定是生物B.蝴蝶的体色与周围的落叶颜色一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肾”之称1.B【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详解】A.能够运动的物体不一定是生物,如汽车是能够运动的物体,但不是生物,A 错误B.蝴蝶的体色与周围的落叶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是对环境的适应,B 正确C.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C 错误D.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D 错误。
故选B2.我国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体现鸟类捕食行为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体现藻类的繁殖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温度对植物的影响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微生物的分解作用2.A【分析】(1)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按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按行为的不同表现可分为觅食行为、捕食行为、攻击行为(同类)、防御行为(不同类)、领域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涧游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定向行为、通讯行为等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光、第 1 页 共 2 3 页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详解】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体现的是鸟类啄春泥来筑巢,属于筑巢行为,A 符合题意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体现的是藻类的繁殖映着江水绿得胜过蓝草,B 不符合题意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是在山下四月份花已经都开完了,而山上四月份桃花才刚刚盛开山上、山下的温度差异较多,这句诗体现的是山上山下温度差异对植物的影响,C 不符合题意。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的意思是从枝头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化作肥料,滋养美丽的春花成长,落花化作肥料体现了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微生物能够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环境,D 不符合题意3.下列实验操作过程错误的是()A.A B.B C.C D.D选项实验名称实验操作过程A观察草履虫在培养液中放几丝棉花纤维,观察草履虫运动B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完成后将鼠妇放归大自然C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选取尾鳍色素少的小鱼进行观察D用棋子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每次取完棋子记录后,不需要将棋子放回去3.D【分析】在用棋子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实验中,每次取完棋子记录后需要将棋子放回去,以保证下一次取棋子时的随机性详解】A.草履虫生活在水中,靠体表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运动速度较快,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时,不易看清放少量棉花纤维,可以限制草履虫的活动范围,减慢它的运动速度,便于观察,A 不符合题意B.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做完实验后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B 不符合题意。
C.血液一般呈现红色,如果选择尾鳍色素较多的活小鱼来观察,看不清该血液流动情况,尤其是看不清红细胞单行通过毛细血管的流动情况因此,为了方便观察鱼尾鳍血液流动的情况,应该选取尾鳍含色素少的活小鱼,c 不符合题意D.在用棋子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实验中,每次取完棋子记录后需要将棋子放回去,以保证下一次第 2 页 共 2 3 页取棋子时的随机性D 符合题意4.二十四节气文化博大精深,它根植于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融汇了先进的农学思想,“夏至种豆,重阳种麦”体现了什么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温度 B.水分 C.阳光 D.空气4.A【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 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详解】夏至种豆,重阳种麦指的是夏至是种豆的好时节,重阳是种麦的好时节,主要原因是不同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度不一样5.“探究实践”能使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并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实验设计,下列相关实验设计描述正确的是()澄清石灰水A.若甲装置中的唾液换成胆汁,馒头也会被分解B.乙装置可以用来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C.丙装置可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D.丁装置中石灰水可检验种子呼吸是否产生氧气5.C【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详解】A.胆汁的主要作用是将脂肪乳化成微粒以利于消化,其中不含有消化酶,不能消化淀粉等糖类,因此若甲装置中的唾液换成胆汁,馒头不会被分解,A 不符合题意B.乙装置中存在光照和土壤潮湿度两个变量,不能形成对照实验,也不能用来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第 3 页 共 2 3 页B 不符合题意C.丙装置中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则丙装置可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C 符合题意D.澄清的石灰水不能检验氧气的存在,但能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丁装置中石灰水可检验种子呼吸是否产生二氧化碳,D 不符合题意6.巴林左旗境内数万亩锦鸡儿锁住沙龙,蔚为壮观锦鸡儿根系庞大,不怕沙埋,还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是荒漠草原地区优良的防风固沙植物从中能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生物适应环境 B.环境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既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6.D【分析】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生物在生活的过程中也会对周围环境形成影响,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
详解】锦鸡儿根系庞大,不怕沙埋,体现了对环境的适应;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体现了对环境的影响D 符合题意7.草原上,一只饥肠辘辘的猎豹悄悄地逼近瞪羚,瞪羚发现后迅速逃跑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瞪羚的运动系统由骨和肌肉组成 B.猎豹运动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C.猎豹和瞪羚之间是捕食关系 D.瞪羚逃跑的行为属于防御行为7.A【分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与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与骨连接骨在运动中起到杠杆的作用;骨连接有不活动的、半活动的和活动的三种形式,其中活动的骨连接叫关节详解】A.瞪羚属于哺乳动物,其运动系统由骨骼与骨骼肌组成,A 错误B.猎豹的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B 正确C.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可见,猎豹和瞪羚之间是捕食关系,C 正确D.动物表现出来的,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等可见,瞪羚逃跑的行为属于防御行为,D 正确故选Ao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以下有关水稻和青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蛙的发育方式属于变态发育 B.青蛙、水、肥是影响水稻生长的生态因素第 4 页 共 2 3 页C.青蛙比水稻多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D.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减半8.D【分析】青蛙:幼体称蝌蚪,在水中生活,用鳏呼吸,成体的眼睛后有鼓膜,可感知声波;头部有鼻孔,是气体的通道;前肢短小,后肢发达,趾间有蹊。
这样的特点使它能够水陆两栖用肺呼吸,但肺不发达,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详解】A.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要经过“受精卵一蝌蚪一幼蛙一成蛙四个阶段”,其幼体和成体不仅在外部形态上有许多差异,而且其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蛆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A 正确B.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B 正确C.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青蛙比水稻多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C 正确D.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不变,D 错误9.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减少水分散失,适应干旱的陆地环境B.与苔葬植物相比,蕨类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环境的原因是用抱子生殖C.蜥蜴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卵外有坚韧的卵壳,适应陆地环境D.许多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利于躲避敌害与捕食猎物9.B【分析】现存的各种生物都是对环境相适应的,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又在对生活的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详解】A.生活在干旱地区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以减少水分的散失,A 正确B.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一般长的比较高大,适应陆地的能力较强,B 错误C.蜥蜴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卵外有坚韧的卵壳,起保护和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适应陆地环境,C 正确D.许多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属于保护色,利于躲避敌害与捕食猎物,D 正确故选B o第 5 页 共 2 3 页1 0.以下谚语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瑞雪兆丰年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玉米遇旱穗难伸D.清明前后,种瓜点豆10.B【分析】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对于所有的生物来说,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都影响着它们的生活,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非生物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详解】A.瑞雪兆丰年指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 不符合题后、o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生物因素蚂蚁对环境堤坝的影响,B 符合题意C.玉米遇旱穗难伸,体现非生物因素水分对玉米生长的影响,C 不符合题意D.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体现的是非生物因素温度和水分对生物瓜豆的影响,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1 1.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下列实例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C.土壤中的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 D.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11.C【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详解】A.在沙漠地区,极度缺水,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且地上的枝叶部分很小,这是为了增大对水的吸收同时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A 错误B.脂肪具有保温的作用,故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B 错误C.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松,同时,蚯蚓的粪便可使土壤肥沃,有利于根的生长,体现了生物对环境土壤的影响,c 正确D.炎热荒漠地区缺少水,故在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体现了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