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 二则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笔记小说集,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书中记述了汉魏至晋宋间120多位人物的逸事和言论,时间跨度在三百年左右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宗教以及习俗风尚等许多方面,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全 书&卷,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36门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 学 家 世说新语是魏晋轶事小说的代表作品,为我国古代笔记小说的先驱,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镉表现了以柳絮咏雪的才能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的懂得为人的道理二、字音字形在不(fdu)雪 骤(zhou)差 可 拟(chd)柳 絮(xu)谢道福(ytm)无奕女(yi)王凝之(ning)三、词语汇总(-)重点词语释义 咏雪内集: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儿女:子侄辈的年轻一代讲论文义:谈论诗文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速),紧欣然:高兴的样子何所似:即“所似何”,宾语前置。
像什么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比不上1 0)因:凭借陈太丘与友期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2)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乃至:(友人)才到时年:当时的年龄戏:玩耍客:客人,指朋友尊君在不: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f b u),句末语气词非人哉:不是人啊哉:语气词,表示感叹相委而去:丢下我离开了委,丢下、舍弃去,离开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顾:回头看二)通假字不 同“否”,读“f 6 u”,句末表疑问,译 为“吗”(三)古今异义与友期行 期:(古义,约定;今义,日期相委而去 委:(古义,舍弃;今义,委托去后乃至 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与儿女讲 儿女:(古义,子侄辈,泛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今义,儿子和女儿与儿女讲论文义 文义:(古义,诗文;今义,文章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古义:凭借;今义:因为)(四)词类活用元方时年七岁 时:名词作状语,当时友 人 缸 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惭愧四、特殊句式判断句: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则”、“是”连用,表判断五、重点句子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2、.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3、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4、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道镉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5、过中不至,太丘舍去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6、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7、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六、文章主旨 咏雪 以人物对话为主,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峥 描 写 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镉的文学才华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七、内容理解: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和谐、欢快、轻松2 咏雪中 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
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3.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4.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第一种意见: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第二种意见: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