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洛阳诗韵》教案2022-2023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文***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24MB
约7页
文档ID:595071652
《洛阳诗韵》教案2022-2023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_第1页
1/7

洛阳诗韵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意,从整体上认识洛阳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培养品味语言的能力3、理解作者对洛阳的喜爱之情;4、培养学生热爱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的情感教 学 重 点: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先果后因的逻辑关系教 学 难 点:理解作者对洛阳、对传统文化的感情教 学 方 法: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异彩纷呈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无数辉煌与成就,至今令人赞叹不已一位女作家在对一座古城的寻访过程中,感受到了诗一般的韵律,这座古城令她如临仙境、如品诗韵,使她魂牵梦绕,于是思如泉涌,为我们写下了一首不是诗的“诗”这就是女作家叶文玲为我们献上的抒情散文 洛阳诗韵二、解题洛 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古称豫州,因位于洛河之阳而得名,公元前12世 纪,西周时周成王建,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战国时改名洛阳以后又有东汉、曹 魏、西 晋、北 魏、隋、唐(武 周)、后 梁、后 唐、先后建都于此,所以被称 为“九朝古都”,“九”虚 指 多共历经二十二个建都朝代,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做 多、历史最长的都城,累 计 建 都 历 史 达1500年之久,号 称“九朝古都”。

东汉、魏晋、隋唐时代,洛阳是全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东汉时有太学生三万余人洛阳是我国被唯一被命名为“神 都”的城市,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位居我国八大古都之首,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也 是 世 界“四 大 圣 城(耶路撒冷、麦 加、洛 阳、雅 典)”之 一诗韵诗一般的韵味洛阳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厚重的馈赠和沉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代表,有博大精深的美,审视洛阳的美,仿佛读一首优美的古诗,韵味无穷三、作者简介叶文玲,著名女作家,长期在河南工作,曾任浙江省作协主席1958年发表处女作 我和雪梅,从此走上文坛,代 表 作 有 长 篇 小 说 无梦谷、长 篇 历 史 小 说 秋 瑾 、散 文 集 有 不了情等作 品 叶文玲文集叶文玲是中国当代为数不多高产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带有浓郁的诗情,在作家的写作生涯中,顽 强 地 进 行 着 艺 术 探 索 中 的 那 项 最 艰 苦 也 是 最 辉 煌 的 掘 进 一 对 美的寻找和发现也总是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倾诉生活的真谛,传递清净明朗的美学理想,弹奏出生活最永恒的乐章诗 情四、字词积累c u i c a ny 6k i i i z e n g k u a n g m d n g d O z h u璀璨笑魇馈赠 况味 邙山 笃诚 天竺z h u o b i d n z h e m e i y d n c h a y a n z h e y o u粗拙贬谪明媚娇妍 姓紫嫣红 赭 铅釉a nz h iy i q u 6 y i n y u n z h u o c h e n g谙熟夹峙伊阙 岚气氤飘 浊黄 澄碧m e ik a ns h e z h a o z h o u衣袂龛摄人心魂 棹 轴四、初读课文,理清思路全文分为两部分。

第 一 部 分(第 5 自然段):写作者对洛阳十分偏爱,有着笃诚的崇拜果)第 二 部 分(第 6 T 5 自然段):叙 写 洛 阳 的 古 美 和 绝 奇(因)五、品味诗韵(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学生讨论,教师点拨)1、问:作 者 对 洛 阳 有 怎 样 的 感 情(作者为什么写洛阳)?明确:十分偏爱与笃诚的崇拜2、作 者 对 洛 阳“十分偏爱”、“笃诚的崇拜”的原因是什么?明确:表 层 是“机遇和亲缘”,深 层 是“特殊的况味”课 文 第 4、5 自然段写了作者偏爱洛阳的原因因 为 作 者 与 洛 阳 有 着“特殊的机遇和亲缘”,因为作为九朝古都的洛阳,”有着特殊的况味”3、“特殊的机遇和亲缘”指什么?明确:30年 前 我 曾 抄 录“陆机入洛,噪起才名”这一古句勉励兄长4、”特殊的况味”指的是什么?明确:洛阳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足以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一如其它故都北京、南京、西安等)“况 味”,原指境况和情味洛 阳 是“九朝古都”,它 是“东汉、魏晋、隋唐时代的全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名字就是古香古色,充满文情和诗意”“历代才俊辈出”,有着丰厚的文化遗(二)阅读文章第二部分,思 考:(学生讨论,教师点拨)1、第6自然段在文中结构的作用是什么?和下文的关系如何?明确:过渡段,和 下 文 是 总 分 的 关 系(总领下文)。

即 第6自然段相对于下文是总述,下文各段是分述2、课 文 第7-1 5自然段可分为几个层次?从哪几个不同的侧面摹写作为文化遗产“特 殊 况 味”的洛阳?明确:四个层次,从“古、美、绝、奇”四个侧面集中摹写灿烂悠久文化遗产的洛 阳3、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关系如何?明确:前后两部分是总分、前果后因的关系4、在写洛阳的古、美、奇、绝四个特点时,选择了哪些典型材料?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明确:古白 马 寺(天下第一寺)美牡 丹(群芳之冠)绝唐 三 彩(中外朋友的馈赠佳品)奇龙 门 石 窟(龙门石窟的历史和开凿技艺)白 马 寺 建 于 东 汉 永 平 年 间(永平八年,公 元65年 距 今1945年),是“中国佛教之 源”,是 名 副 其 实 的“第 一”;作为洛阳市花的牡丹是群芳之冠、花中魁首,不仅美丽娇艳,更因动人的传说而显高贵;有 着1300年历史的唐三彩,釉色苍晦素净、姿态生动逼真,不仅国人喜爱,也深得外国朋友的青睐,出土的隋代唐三彩更堪称举世罕见的瑰宝;开凿于北魏时期的龙门石窟,无比雄伟,不仅石窟、造像数量众多,而且雕工精细传神,“凝结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这些材料都最能体现洛阳这一古代名城的“况味”。

5、讨论:作 者 在 写“洛 阳 古”的时候,为 什 么 说“白 马 寺 这 个 第 一 叫 我 感到真切实在”?明确:因 为 洛 阳 白 马 寺 是“中国是佛教之源”6、“洛 阳 美”一 段 中“成了域外海内的文明盛事”是指什么?明确:牡丹花会7、“洛 阳 绝”文 段 中“举世罕见的艺术瑰宝”是指什么?其 中“走向世界各地”和 哥 哥 一 下 为 我 牵 来 了 五 匹 大 小 不 同 的 唐 三 彩 马”和前文哪些地方相照应?其 中“走”为何加引号?明确:“举世罕见的艺术瑰宝”是指隋代的三彩骆驼;其 中“走 向世界各地”和 第8自然段中石塑白马从印度“走”进洛阳照应;哥 哥 一 下 为 我 牵 来了五匹大小不同的唐三彩马”和 第5自 然 段 的“我”摘 录“陆机入洛,噪起才名”古句慰勉兄长相照应其 中“走”加引号是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给予了唐三彩生命的活力,意味这一艺术瑰宝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8、文 中 写“洛 阳 奇”的时候,先后写了哪些景观?写洛阳龙门石窟时运用了一组数字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明确:这部分文章先后写了两山夹伊水、龙门石窟、雄奇的奉先寺、洛阳游之壮美景观运用数字是精确地说明龙门石窟“浩大辉煌”“凝聚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这特点更为具体可感。

作者从不同侧面选取典型材料,通过洛阳古、洛阳美、洛阳绝、洛阳奇,描募这一古香古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遗产七、深入探究1、第1自然段,作者用浓重的抒情笔调抒写对洛阳如痴如醉的感情从哪些词语和句子中读出作者对洛阳洛阳如痴如醉的感情?明确:“中原忆,最忆是洛阳情思悠悠中,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最忆是洛 阳”,一 个“最”字突出了洛阳在作者心目中的位置情 思 悠 悠”,强调思念之长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生动形象第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感情2、“水自天上来的黄河,浩荡东去,沿途凝结了一颗颗明珠似的城市,洛阳是璀璨的一颗洛阳一似黄河激扬雄浑的音符,洛阳又像春之神明媚动人的笑倚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第一句是暗喻,洛阳是璀璨的一颗”,突出了洛阳在黄河沿岸城市中重要的地理位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而 洛 阳 是“璀璨的一颗明珠”,突出它是黄河文明的代表,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代表第二句是明喻写出了洛阳的雄浑和动人3、这 颗 璀 璨 的“明 珠”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究竟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呢?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的?明确:洛阳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足以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洛阳是历史厚重的馈赠和沉积”,写出了沉甸甸的历史感。

从洛阳发现的文化遗产,足可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既 说 明 上 文 的“厚 重”,又点明了 馈赠和沉积”的内涵,它不是什么别的东西,而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4、根据上下文,文 中“特殊的况味”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明确:璀璨明珠、历史沉积、文化遗产、文情诗意、才俊辈出5、为什么说洛阳有“特殊的况味”?明确:洛阳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遗产况味”原指境况和情味,这里指洛阳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足可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6、作者抒写对洛阳的“偏爱”和“笃诚崇拜”是仅仅赞美洛阳这个城市吗?作者真正要赞美的是什么?明确:作者对洛阳有着浓烈的感情,是因为洛阳有着丰厚的文化遗产,作者赞美洛阳,实际上是赞美悠久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与有关洛阳的诗句:1.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一一司马光2.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先一一欧阳修3.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一一 白居易4.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一一刘禹锡5.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武则天八、写作特色1、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写人的感受抒情在先,然后通过记叙提示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记叙中兼有议论。

无论是说明、抒情,还是叙述、描写,都应景而生,应物而用,使我们在徜徉洛阳城时,会被她优美的文字,以及这文字中蕴含的绵绵深情吸引2、语言充满诗情画意,在遣词造句上值得咀嚼如:去年,当我告别中原时,谙熟我心思的哥哥,一下子为我“牵”来了五匹大小不同的唐三彩马,真 是“愿借明驼千里足,送我还故乡呢!“句中的 牵 字与唐三彩马的造使语句显得完整优美、生动形象而引用自 木兰辞的“愿借明驼千里足”一句,正是暗合了此情此景与此人3、采用横向思路,围绕一个中心分别叙写几件事中心:通过抒发对洛阳的热爱之情,赞美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文章描述的几件事物是:用白马寺表现洛阳的古;用牡丹表现洛阳的美;用唐三彩表现洛阳的绝;用龙门石窟表现洛阳的奇4、格调清新,文字优美,引用古诗文,表现洛阳特点的中心句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九、课文总结十、布置作业课外搜集整理古都文化材料,相互交流十一、板书设计:洛阳诗韵叶文玲厂古-白马寺、况味 美一牡丹花 偏爱 绝一一唐三彩 崇拜奇一一龙门石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