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讲义

上传人:wen****18 文档编号:595041317 上传时间:2024-10-1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讲义(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讲义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宇宙1. 宇宙的特征物质性和运动性2. 天体天体概念特点备注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云雾状天体云雾状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数量多、体积大、质量大恒星能自己发光、发热的球状天体,由炽热气体组成发光行星自身不发光,沿着固定的近圆形轨道围绕恒星运动的球状天体不发光地球是目前人类发现的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绕行星公转,不发光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彗星在扁长轨道上围绕太阳运行的一种云雾状小天体绕太阳运动,质量小,云雾状哈雷彗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拥约为76年流星体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

2、大大小小的固体块和尘粒质量小、数量多未燃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面上称为陨星星际物质宇宙空间极其稀薄的气体和极少量的尘埃极其稀薄,密度小充满宇宙空间3. 判断天体的方法:一看空间位置,二看物质形态,三看运转轨道。4.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5. 天体系统从高级向低级依次是: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天体系统示意图图中字母A、B、C分别对应的天体系统是?级别最高的天体系统是?答案:银河系(直径10万光年),太阳系(直径1光年),地月系(月地距离约为38.4万千米),可观测宇宙。太阳系示意图二、太阳1.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系的主要成员有?小行星带

3、的位置在哪两颗行星之间?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有哪些相同点?按照结构特征八大行星可以分为哪三类?答案:(1)中心天体:太阳(恒星)(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日地距离约为1.5亿千米)(2)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运动特征:同向性(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共面性(轨道倾角为017), 近圆性(运转轨道近似圆形)。(4)结构特征: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2.太阳辐射(1)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2)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的现象。(太阳辐射的能量集

4、中在可见光区域)(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为地表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为大气,水体运动和动植物的活动提供能量(大气运动风,水循环);为人类提供能源(煤炭,太阳能)。3. 太阳的大气结构以及太阳活动的影响(1)太阳的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肉眼可见)、色球层(日全食可见)、日冕层(特殊的日冕观测仪)。温度由内向外依次递增,亮度依次递减,厚度依次递增。太阳大气分层示意图(2)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类型活动特征活动层次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与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有

5、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太阳风形成的带电粒子流在极地地区形成绚丽多彩的极光黑子温度比周围低而显现暗黑斑点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周期约为11年光球层耀斑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时间短(几分钟到几十分钟)释放巨大能量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周期约为11年色球层太阳风温度极高 带电粒子高速运动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宇宙空间形成的带电粒子流日冕层【重点突破】1.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分析思路第二天第一天某地连续两天太阳辐射强度变化示意图读图试说明该地太阳辐射强度在一天中的变化特征。比较前后两天太阳辐射强度的差异,试分析造成差异的影响因素。除该影响因素以外,列举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答案:变化特征:变化幅度大,在

6、12点前后达到最大值,日出日落时达到最小值。 前一天太阳辐射强,后一天太阳辐射弱,可能是天气状况的影响,后一天可能以阴天为主,云量多,导致太阳辐射比较弱。 其他影响因素有(如下图)三、地球1.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1)普通性: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不发光,不透明近似球状的天体。(结构特征和运动特征)(2)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1)和谐的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安全”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亿万年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为地球提供稳定的太阳光照。(2)适宜的自身条件“三个适中”第二节 地球的形成和演化

7、一、地球历史的记录1.地层(1)概念:地质历史上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和堆积物,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地层的性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层形成的地表环境。(2)特点:在未受剧烈构造运动扰动的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3)推断地层形成时的地表环境:喜马拉雅山发现大量海洋生物的化石,台湾海峡中发现大量森林植物的化石海陆变化红色岩层氧化环境;珊瑚化石浅海环境;页岩静水环境;玄武岩火山活动。2. 化石(1)概念:化石是存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及其遗迹。(2)意义:确定所在地层的年代和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如: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表明地层形成于古生代,当时是海

8、洋环境。(3)地层与化石的关系: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简单,越低级的生物化石。二、地球形成与演化简史1.地球起源:46亿年前的原始太阳星云。2.地质年代表(1)概念:科学家依据地质年代先后顺序,把地球历史上的重大的地质事件编成的时间顺序表,叫作地质年代表。(2)单位(3)地球演化大事记三、地球演化的过程1.生物演化: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海洋到陆地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藻类苔藓地衣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2.海陆变迁:中生代早期泛大陆形成(距今约2亿年前)分裂为冈瓦纳大陆和劳亚大陆(距今约6500万年前)七大洲四大洋轮廓初现。3.构造运动:中生代泛

9、大陆解体 晚新生代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形成4.矿产形成:前寒武纪为铁矿成矿期;古生代后期(石炭纪),中生代(侏罗纪)是煤炭成矿期。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速度较快,可以穿过固液气三态;横波速度较慢,只能穿过固态。横波速度较慢,会造成物质左右运动;纵波速度较快,会造成物质上下运动。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2.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读图,判断字母A、B对应的地震波是?分界面名称分别是?C、D、E分别代表的圈层是?答案:图中A为横波,B为纵波。表示莫霍

10、界面,表示古登堡界面。C为地壳,D为地幔,E为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代码名称深度波速(从外向内)横波纵波C莫霍界面地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D古登堡界面地下2 900千米处完全消失传播速度突然下降3.地球内部圈层特征(1) 地壳特征:平均深度17Km,大陆地壳33Km,海洋地壳6-10Km,大陆地壳比大洋地壳厚。主要组成部分为岩石,固态、横波和纵波都能穿过。(2) 地幔特征:位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是岩浆的发源地。(3)地核特征:由铁镍元素组成,外核液态,内核固态。(4)岩石圈: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顶部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岩石圈。 四

11、大圈层分布示意图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判断图中A、B、C代表的圈层为?分析各圈层的特征。答案:(1)A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海拔越高,大气密度越小。(2)B水圈: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联系了其他三大圈层(水循环)(3)C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大气圈的下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4)自然地理环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四大圈层。四大圈层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如:生物圈对其他圈层的作用:对大气圈的影响绿色植物能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调节气温对水圈的影响生物影响一些元素在水中的迁移和沉淀过程;生物体中的水通过被吸收和排出以及在生命系统

12、内部的运动,参与水圈的循环对岩石圈的影响生物风化作用和生物成矿作用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一节 大气圈和大气运动一、大气的组成与结构1. 大气的组成大气层是地球外部圈层之一,由多种混合气体组成,你能说出它的主要成分吗?(1) 干洁空气:氮,氧(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温室气体),臭氧(吸收紫外线)(2)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集中在对流层)2. 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大气分层特点对比表厚度(高度)温度(划分依据)物质组成对人类的影响气压和密度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近地面平均温度约为15,对流层顶平

13、均温度约为-60水汽,固体杂质,污染物集中空气对流运动强烈,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气压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密度随高度升高而减小。平流层12-50千米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能见度高,适合航空飞行高层大气50千米以上随高度的升高先下降,再升高以氮,氧原子为主,出现电离层宇宙火箭,人造卫星,极光,流星,无线电短波通信二、大气的受热过程图中各个箭头分别代表了什么辐射?大气和地面的热源是否一致?简述大气受热有哪些过程?1. 三个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2. 三种辐射:太阳短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长波辐射(逆辐射)3. 两个热源: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根本的能量来源,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4. 两个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削弱作用及其影响表应用:举例我国不同地区地区太阳辐射多少及原因。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应用:举例说明大气保温作用在自然环境化、生产、生活现象中的表现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A.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B.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C.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D.干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