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5篇)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是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无法移居”、“保护地球”这四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本设计抓住“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是怎样一步步得出的?最后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拓展性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在读中引发学生思维,唤起学生情感,让学生的思想和教材产生共鸣 二、说目标: 1.能说出课文表达的观点,是怎样一步步得出的 2.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说重点: 能说出课文表达的观点,是怎样一步步得出的 四、说难点: 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 五、说教法、学法: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主题阅读的教学模式,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搜集资料等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发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
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六、说过程: (一)小诗引路:根据我们的`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我先采用小诗引路的方式导入,一首李广田的《地与子》送给孩子,并配有《月牙之死及飞天》的纯音乐,让孩子在这种氛围中诵读这首诗,紧扣主题,为下文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做好铺垫 (二)检查反馈:这个环节我主要通过问答的形式来了解、考察孩子对上节课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进一步明确课文所讲的几方面内容: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无法移居、保护地球 (三)学习“一主”教材,研读品悟在上这个环节的基础上,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找出“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的关键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的美丽又渺小;弄清地球上的资源有限,然后结合相关的段落,课前搜集的资料,看到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再让学生观看地球遭到破坏的影像资料,并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引导学生抓住“至少”、“本来”等词,体会说明文应用词准确,进而理解了人类“无法移居”的原因。
最后,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并设计宣传,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四)“两翼”教材环节,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保护我们可爱的地球的重要性,同时也有机的结合了两翼教材,达到了以文带文的目的 本节课中,我的多媒体课件以蓝色为背景,为学生创设了本篇文章地球水蓝色的纱衣格调一致分别利用了平板、画廊、翻牌、音频、视频、笔、抢答、光荣榜、学生点名、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使解决问题的途径多样化了,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学会了新媒体的运用 五、说板书: 18.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无法移居 保护地球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只有一个地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课本中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课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只有一个地球",从而形成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第二课时内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前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我谈一下对第一课时的教学设想 2、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人类的家园为主线,将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地球之间所存在的奉献与获取、建设与破坏、减灾与自护等方面的辩证关系和内容整合为一个单元而本课《只有一个地球》第一课时则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只有一个地球",从而形成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本课时话题切入口虽小,但知识含量大,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并注意将品德的形成与知识的学习相融合,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知识技能的掌握相结合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初步学会在收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3、教学目标: 识记: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理解:深刻理解、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运用:通过学习,初步学会在收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情感:培养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 4、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难点:深刻理解、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从而培养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否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本课,根据教材的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打算采用以下教法: 1、情境教学法 给学生播放一段反映地球美丽富饶的录像,从而创设情境,从直观上激发学生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 2、启发诱导法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并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教师头脑里灌输到学生头脑里,教师应努力达到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本课的教学,我采用边讲解、边提问的方法组织教学,循循善诱,层层深入,使学生在积极思维中获取新知如:在学生观看了展示地球美丽富饶的录像后,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生活,说说地球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启发诱导学生去思考,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对地球的感激之情,帮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 3、比较分析法 教学要得法,根本问题就是要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有的优秀教师说得好:"要把演员的位置让给学生,自己去悉心钻研导演的艺术" 而比较分析法则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不仅有助于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解开学习中的疑团,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训练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其他星球基本概况(温度,水分,氧气)的资料同地球给我们提供的生存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并展开讨论,从而论证出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采用这种教法,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愉快的学习活动中各有所得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因此要求教师不仅"供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毛主席也曾作过一个生动形象的描述,他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为此,本节课我打算教给学生大胆质疑、探究解疑的学习方法 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我在课上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大胆质疑如:我们是不是可以人为地创造出一个适合人类长期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呢?进而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查阅资料,展开辩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又可以训练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给学生播放一段反映地球美丽富饶的录像 ●看到这一个个美妙的画面,你此刻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对地球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以上的设计,既创设了情境,又集中了学生思想,激发了求知欲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感悟地球的奉献 ●请大家结合自己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生活,说说地球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可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屏幕显示) ①、我们身上穿的衣服离不开哪些资源? ②、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离不开哪些资源? ③、我们的住房离不开什么资源? ④、我们的交通离不开什么资源? ⑤、我们喜欢的自然风光有哪些? (生交流后汇报) ●是啊,地球慷慨无私地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她的确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 ●(师生同唱《我们的田野》,通过歌词和旋律来进一步感受地球的奉献,并从心底由衷地感谢地球) 在以上的教学中,我采用启发诱导法,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动脑思考、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觉,这样不仅重视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思考能力 活动二论证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我们的地球实在是太可爱了,但由于人类不加节制的开采和破坏,目前,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濒临枯竭有人说:如果地球破坏了,我们不是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请同学们围绕"如果地球上资源枯竭了,我们能不能找到适合人类生存的第二个星球"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学生拿出自己收集的一些有关其他星球基本情况(温度,水分,氧气)的资料与地球为我们提供的生存条件进行比较,并展开讨论分析: ①、月球和火星的温度,大气含氧量和水分状况能否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②、其他星球,如金星、木星等是否适合人类生存? 以上教学采用比较分析法,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不仅有助于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解开学习中的疑团,而且,可以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到目前为止,除了地球之外,我们还没有找到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其他星球,谁来救救人类? (生质疑: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人为地创造一个适合人类长期生存与发展的第二个空间呢?) ①、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大胆假设和想法,其他学生对此提出质疑 (展开小小辩论会) ②、教师介绍"生物圈2号"实验基地以失败而告终的相关情况让学生知道,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人类还无法模拟出一个类似地球的,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
以上教学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大胆质疑,并主动探究,去寻找答案,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又可以训练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小结: 迄今为止,至少在距离地球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科学家还没在找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而且,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人类也无法模拟出一个类似地球的,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所以,我们必须承认:"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将别无去处!作为地球母亲的孩子,热爱她,珍惜她,保护她是我们神圣的使命,也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对于这一点,同学们作何感想?请说一说 (生讨论交流,谈体会,表决心) 最后突破难点,让学生通过谈感想,深刻理解、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从而培养热爱地球、感激地球、珍爱地球的情感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从宇航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