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度安徽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

上传人:wd****9 文档编号:594890269 上传时间:2024-10-17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6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2025年度安徽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24-2025年度安徽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24-2025年度安徽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2024-2025年度安徽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2024-2025年度安徽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2025年度安徽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2025年度安徽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2025年度安徽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1、指导阅读朝花夕拾后,教师拟结合其他散文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阅读散文集的基本方法,下列适合的是( )。A.柳青创业史B.法布尔昆虫记C.沈从文湘行散记D.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答案】 C2、教学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教师讲到诗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时,要求学生整理其他富有哲理的诗句。下列学生整理的笔记正确的是( )。A.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C.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D.乱花渐欲迷人

2、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答案】 B3、在文言文总结课上,教师举例讲解“古今异义”的用法,下列不合适的是(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C.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D.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答案】 C4、学习雨巷一课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戴望舒作品的忧郁气息,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推荐了几篇诗作。以下不属于戴望舒作品的诗歌是( )。A.等你,在雨中B.追梦者C.偶成D.我用残损的手掌【答案】 A5、教学马说时,教师要求学生举出一个与“其真不知马邪”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向子,下列合适的是( )。A.少时,一狼径去,其

3、一犬坐于前。(狼)B.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C.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答案】 B6、某位初中语文教师教学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时,为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作业:A.第一题意在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学生的思维规律来看,应放在第三问发问B.第二题意在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结构上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路C.第三题意在让学生具体结合本文.理解议论文的语言特色D.第四题意在引导学生积累文中重要语段.从而学会应用于写作,着眼于学生的识字与写字、写作能力【

4、答案】 B7、阅读某教师再塑生命的人教学反思(片段),按要求答题。A.以游戏导入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B.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C.教师引导学生做游戏扰乱了课堂秩序,破坏了安静的学习环境D.教师营造了情感交融的氛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活动【答案】 C8、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问题。 A.安排课前作业,课堂高效利用课堂作业,注意尊重学生主体性,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尤其重视对学生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B.善于利用课堂教学拓展延伸教学内容,对联教学深化了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C.教师和学生合作诵读

5、,不仅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也体现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践行师生课堂同等的教学观念D.写作要求缺失,应在写作前强调写作要求,以利于学生写作的规范化,提高写作水平【答案】 D9、阅读木兰诗教学实录导入语,按要求答题。A.播放视频、讲故事的导入形式,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B.播放相关豫剧曲目,学生可以初步感知木兰的形象C.课堂上播放视频、讲故事,会严重影响教学进度D.讲述北朝战乱的时代背景,能够增强学生的代入感【答案】 C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A.借文学大师的评价,引导学生鉴赏和品味它的特别之处,为学生的品味鉴赏设置了方向B.面对学生们不同的看法教师没有片面地否定、而是巧妙地引导,并借此让学生把思考点

6、集中到对王国维看法的评析上C.教师将自己解读文本的过程和方法剖析出来,呈现给学生,然后提问,再引领学生去思索。这就让教师在这个细节的处理上成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和学生形成了垂直性互动D.三个学生都对王国维的看法提出了异议,并陈述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的过程。学生1概括出了“压抑、凄凉”,学生2琢磨出了“惆怅和悲怆”,表述方式不同,可是殊途同归情感可以说完全一致【答案】 B11、教学完某版教材的诗词单元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相关诗词的拓展阅读,指出古人常以花喻格,以花明志。下列诗词名句中未体现意象“花”的这一特点的是( )。A.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B.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C.宁可枝

7、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D.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答案】 D12、阅读下面的教学随笔片段,按要求答题。A.课堂提问和练习都要着眼于听说读写等能力训练B.应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C.语文教学要巧于设疑引导学生思维D.倡导从课堂生成中开发动态的课程资源【答案】 B13、阅读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活动方案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A.其环节展示作品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B.整体活动设计未能体现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C.专题研究中的历史传说没有脱离语文学习的范畴D.多种活动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答案】 B14、阅读某教师教学麦琪的礼物一课时设计的课堂导语,按要求答题。

8、A.小说的特点之一就是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教师用作者的故事来导入,切合小说的特点B.导语过于冗长,不利于后面课堂内容的跟进C.导语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探究的热情D.教师设计导语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爱听故事、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答案】 B1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列教师对“探究学习”的记忆与认识正确的是( )。A.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B.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并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C.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互助性的学习方式D.学习主

9、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过程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答案】 B16、教学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时,教师准备联系其他抗日战争题材的课文渗透爱国教育,下列不合适的是( )。A.孙犁芦花荡B.艾青我爱这土地C.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D.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答案】 C17、教学雷雨,教师导入:“上世纪30年代,年仅23岁的曹禺在清华园创作了一部四幕剧: A.以最动人心魄的情节开题、调动了学生的“味蕾”B.在导人中步步设疑、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负担C.导入设计思想巧妙。教师的语言平淡一点也可D.学生是学习者、探究者的身份不符合高中学情【答案】 A18、某版高中语文教材设置有“古代山水游

10、记类散文”专题,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篇目,以下不符合推荐要求的一项是()。A.醉翁亭记B.钴镯潭记C.洛神赋D.雁荡山【答案】 C19、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借落日来表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或感伤的心情意绪的诗词。下列不适合的是( )。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D.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答案】 C20、初中语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中国文学作品之最,学生做了以下笔记。其中无误的一项是()。A.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史记B.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是班超的汉书C.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是刘勰的文心雕龙D.木兰诗是我国文

11、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答案】 C21、阅读口语交际课“采访”的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教材要求和学情都是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B.整个学习活动的设计具体、完整,具有可操作性C.活动化的教学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D.教学内容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应该由学生来确定【答案】 D22、教学小石潭记时,教师以“斗折蛇行”为例讲解词类活用的现象。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不合适的是(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C.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D.扁鹊望桓侯而还

12、走(扁鹊见蔡桓公)【答案】 D23、教师讲解高中语文必修(3)琵琶行时强调全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为此教师又列举写月夜景色的诗句,下列诗句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A.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B.春风何处好、别殿饶芳草C.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D.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答案】 B24、阅读望天树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A.教师设计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的要求B.读懂文本、理解文本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联想C.阅读是吸收的过程。而写作是表达的过程,课后作业的

13、设计注重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观察与思考的培养.注重了读写的有机结合,也注重并延伸了语言的有效训练D.阅读和写作的结合。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的结合,鼓励学生多观察自然、社会、生活与提倡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体验结合.多样化地落实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答案】 C25、教师在教学诗词意象分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诗词实例,理解并总结意象“酒”所表达的情感。下列诗词名句中,意象“酒”表达了思乡之情的是( )。A.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C.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D.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问刘十九)【答案】 A26、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A.语言知识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B.语言知识教学过程中“整理”比“积累”重要C.“有效整理”有利于学生学会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D.“有效积累”的是模糊的、个别的、散漫的知识【答案】 C27、阅读某教师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