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二)(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整体内容分布:(一)数与代数1.因数与倍数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二)空间与图形1.图形的变换2.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一单元一、教学内容轴 对 称 旋 转 欣赏设计(三)统计与概率统计(四)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广角一一找次品(五)综合应用1 .粉刷围墙2.打电话图形的变换数学游戏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
2、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三、编排特点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3、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o3.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本单元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让学生判断几个图案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图案的特征,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进行“折叠”,并将最后的结果与下面的剪法对
4、应起来。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剪法”,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课时计划课题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站必白计策,第1节 轴对称 教学总时数3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会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3、主动参与画图形的活动,感受图形的对称美。教学重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教具准备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导学过程:(-)基础训练【口算】1.5X4=2.6+0.2=0.12X3=2.4 X 0.2=7.2X0.01=1.5X8=64+0.8=1+0.125=0.32+0.04=7.2+0.
5、9=【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8.2平方厘米,底边长5.2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二)新知学习【典型例题】1E2S3L I、通过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的许多美丽的事物和图案,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黑幽【小结】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很多事物设计出许多美丽cyp n K l U*U纱1 s l sW 的事物和图案。现在,我们就一起进一步研究对称、平移和旋转。2、学习第3 页 例 1.o(1)复习旧知,独立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车 由 称(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必 敌.I尔 没Ji e.卜 之?.A.八 .乩 人*3 N+圻 HO勺
6、 j r&将 走 2 ,、田(3)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3.教学画对称图形:第4页例题2。(1)引导学生思考: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小结】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三)巩固练习【基础练习】1.课本第4页做一做。【提高练习】2.课本第8页第2题。【拓展练习】3.课本第8页 第1题。(四)全课总结
7、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个。角;线段;等腰三角形;扇形;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五边形。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计划课题第2节 旋转 教学总时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事例,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结合生活实际,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2、通过动手操作,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 0。3 .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8、,发展空间观念。4 .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具准备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导 学 过 程:(一)基础训练【口算】7 x 0.05=0.2 4+0.6=0.2 5 x 0.4=0.1 2 5+0.2 5=0.8 x 1.2 5=0.4 9+0.7=1.4 x 0.5=7 0+0.5 =0.06 x 1.5=1 3+4=【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建筑工地需黄沙5
9、0吨。用一辆载重4吨的汽车需要运几次?(二)新知学习【典型例题】一、谈话导入:1.师:三年级时,同学们已经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谁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的?2 .本节课我们继续在以前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二、学习新课1.学习第5页例题3:(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2.学习第5页例题4:(1)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10、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小结】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三)巩固练习【基础练习】1.课本第6页做一做第1 题。【提高练习】2.课本第6页做一做第2题。【拓展练习】3.课本第9页第4题。4.课本第1 0 页第6题。(四)全课总结:你认为我们把一个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时应注意哪几点?师归纳以下四点:1、旋转的方向2、旋转的度数3、哪个点不动4.那条边先动。(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1.画出给定图形绕0点顺时针旋转9 0后的图形。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计划课题第3节 欣赏设计|教学总时数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与
11、设计图案,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3.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教学重点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教具准备难点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导 学 过 程:(一)基础训练【口算】0.36x0.2=0.56+0.28=6.2x0.3=3x0.2x0.5=1.5+30=0.45+0.45=3.2+0.16=2.5x0.7x0.8=【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有一批苹果,每筐装56千克,可以装60筐。现在只有56个筐,要把苹果都装上,平均每筐多装多少千克?(-)新知学习【典型例题】一、情境导
12、入。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 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二、学习新课。(一)图案欣赏: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二)说一说: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小结】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巩固练习【基础练习】1.课本第8 页第3 题。【提高练习】2.课本第9 页第5 题。【拓展练习】3.课本第11页数学游戏。(四)全课总结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
13、,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课本第10页第7 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一、教学内容1 .因数和倍数2 .2、5、3 的倍数的特征3 .质数和合数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3 .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三、编排特点1 .精简概念,减轻学生记忆负担。三方面的调整:A.不再出现“整除”概念,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B.不再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只作为阅读性材料进行介绍。C.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移至“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4、”单元,作为约分和通分的知识基础,更突出其应用性。2.注意体现数学的抽象性。数论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学生到了高年级也应注意培养其抽象思维。课时计划课题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物些邙时和 O第 一 节 因数和倍数意义 致子代啊奴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分清现在所学因数与以往乘法学习中因数的区别;2.通过不完全列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因数是可数的,自然得出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倍数是无法写完全,也就是说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是否存在最大和最小的问题。3.初步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方法。4.经历学习后,使学生初步感受原来学习的看似简单的整数乘法居然有如此大的深藏奥秘、
15、,激发学生进一步想学习它的热情!教学重点对因数和倍数意义的理解和运用性判断。教具准备难点完整地表达数之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导学过程:(一)基础训练【口算】2X6=1X18=2X15=()X()=24()X()=303X4=2X9=1X30=()X()=24()X()=301X12=3X6=5X6=()X()=24()X()=30()X()=30【解答题】请你用一句话小结上面四组口算题(根据自己的学生说的)(二)新 知 学 习【典型例题】1.请你说说下面两组计算,有什么相同和什么不同?(引入因数和倍数的前提学习条件)1.2X3=3.6 12X3=360.6 X 5=3 6X5=300.1 X 3=
16、0.3 1X3=32 X 1.8=3.6 2 X 1 8=3 6I I()()2 .引入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情景图(1)第一种排法:列式:()得出:(2)第二种排法:列式:()得出:(3)你能想出第三种排列方法吗?不妨试试!(如果想出,要把图形排出)排图:列式:结论:【小结】、2、3、4、6是 1 2 的因数 反之,1 2 是哪些数的倍数呢?3 .进一步深入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意义(1)回到基础训练第一组题,请学生具体准确地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2 X 6=1 X 1 8=2X1 5=3 X 4=2 X 9=1 X 3 0=1 X 1 2=3 X 6=5 X 6=3 X 1 0=(2)自己列举并叙述(3)【小结】根据因数和倍数个数的多少?你有什么发现?(三)巩固练习(1 0 题)【基础练习】在下面计算算式里,哪些存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为什么?如果是请你用一句完整话把因数和倍数关系说出来。“如什么是什么的因数”1.2 X 3=3.6 1 2 X 3=3 6 0 6 X 5=3 6 X 5=3 00.1 X 3=0.3 1 X 3=3 2 X 1.8=3.6 2 X 1 8=3 6【提高练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