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北京卷)语文(参考答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594089854 上传时间:2024-10-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北京卷)语文(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北京卷)语文(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北京卷)语文(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北京卷)语文(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北京卷)语文(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北京卷)语文(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北京卷)语文(参考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北京卷】语文参考答案123467891112161720(1)CBDACBCBDCBBA【答案】1. C 2. B 3. D 4. A 5. 种质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保护好种质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重要意义;种质资源是良种培育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好种质资源,可以保持生物遗传多样性,对良种培育,解决粮食危机有重要作用;保护和利用好种质资源,关乎我国粮食安全,是打赢种业翻身仗,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的根本保障。【答案】6. C 7. B 8. C 9. B 10. “三代之法”其特征为“未尝为一己而立”,“藏天下于天下”,即公天下,是为实现天下的目的而设置的,可称之为“

2、天下之法”。“后世之法”其特征为“藏天下于筐箧”,目的是为了满足君主的私欲,将天下之公权掌控在一人一家的手中,即私天下, 可称之为“一家之法”、“非法之法”。“三代之法”与“后世之法”,因其需要而产生出两种截然不同性质,即公天下之法和一家之私法,本质为公私之别。(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三代以前有法,三代以后没有法。为什么这样说呢?尧、舜二帝和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知道天下百姓需要养活自己,于是分配田地给他们耕种;知道天下百姓不能没有衣服穿,于是分土地给他们种植桑麻;知道天下百姓不能不进行教化,于是设置了学校,让百姓接受教育;又制定了婚姻制度,以防止男女淫乱之事发生;又设立为满足军队之需的赋税

3、制度,以防止动乱出现。这是三代以上的法,从来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设立的。后世的君主,得到天下之后,唯恐帝王之位不能维持长久,唯恐子孙后代不能继续统治天下,于是为了防患于未然而制定了法。这样一来那么他们所谓的法,只是君主一家一姓之法,而不是从百姓之利益出发制定的天下之法。所以,秦朝废除封建制而改为郡县制,是因为郡县制对于君主私人有利;汉代初期大力分封同姓诸侯王,是因为这些诸侯可以保障皇室的安全;宋代初期解除方镇的兵权,是因为方镇威胁到了君主统治。这些所谓的法哪里有一丝一毫为天下百姓着想呢?这能称之为法吗?三代的法,是为天下百姓着想而设立的法:山川、河泽之利不会尽数攫取,刑狱赏罚的权力也不用担心会落

4、于别人之手;不因为身在朝廷就变得尊贵,也不会因为身处民间就变得低贱。到后世,有人议论三代之法粗疏,但是当时天下的百姓并不认为在上的高官有什么好处,帝王将相也不觉得下层百姓有什么不好,法越简单越没有动乱发生,这就是所谓的无法之法。后世之法,是把天下当作君主的私产,将天下之利收于自己的私囊,不想将利益分享给天下百姓,想要将所有福分都敛归君主一人。任用了一个人就怀疑他谋求私利,于是就又任用另一人来监督;实行一个政策又怀疑其中有可被欺诈之处,于是又实行另一个政策来防止。天下之人都知道天下之利藏于君主之处,君主也日夜为自己的私利而忧虑,于是不得不制定严密的法令。然而法越严密,天下的动乱就越多,这就是所谓

5、的非法之法。有人说,一代有一代的法,后世子孙以效法祖宗为孝。其实这些“非法之法”是前代君主为了实现私欲而创立的,后代的君主又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破坏前代君主之法。破坏前代君主之法当然会对天下有害,但前代君主创制的法也未尝就没有祸害天下。如果一定要拘泥于祖宗之法而博取“法祖”的名声,这只能是庸俗的儒生抄袭别人的言论。又有人说,天下的太平与否与法的存亡无关。观察古今之变,古代圣王出于恻隐之心、爱护人民而制定的法,到秦代被破坏了一部分,到元代又被破坏了一部分。经过这两次破坏,古代圣主贤君所提倡的恻隐爱人之心,在后世君主身上已荡然无存了。如果不经过深思远虑,不拘常规地适时变动,恢复井田制、分封制以及学

6、校、兵役赋税的原有制度,那么即便有小小的变革,百姓的忧惧也永远不能结束。又有人认为,有能够治理好天下的人,而不存在能够治理好天下的法。我认为存在能够治理好天下的法之后才有能够治理好天下的人。自从非法之法束缚了天下人的手脚,即便有善于治理天下的人,也终究摆脱不了它所带来的牵制嫌疑而左右观望,即使有所作为,也不过谨守本分,安于草率简略,不能建立非法之法束缚之外的事业。如果先王之法依然存在,就不会有非法之法的意念存在于治理天下之人的心中。这样一来,如果这个人有才能,就可以做到心想事成;如果这个人水平低下,也不至于实行严刑酷法,苛刻至极,反而危害天下。所以说,先有能够治理好天下的法,然后才会出现能够治

7、理好天下的人。【答案】11. D 12. C 13. “夜阑风静縠纹平”一句描绘了夜深风住后的江面上水波静静之景。词人面对此情此景,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他的情绪已从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遗憾和难逃营营功名的痛苦中转向平静,由此生出趁此美景驾舟远去、任意东西之意,是词人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内心写照,也体现了词人潇洒旷达的襟怀个性。14.(1) 夕死可矣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2)老鱼跳波瘦蛟舞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鱼龙潜跃水成文 (3)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满招损 谦受益15 (1)【答案】答案提示:推动情节发展:“第四十九回、五十回”,一场大雪引出宝玉寻梅、宝

8、琴披裘立雪、芦雪庵即景联诗、史湘云割腥啖膻等情节。烘托人物形象:妙玉以梅花雪烹茶高洁,史湘云赏雪啖膻豪放。展示丰富寓意:飞鸟各投林中“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隐喻结局。(2) 【答案】林黛玉的美是“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之美。然而这样一个美人,性格里的多愁善感使得命运里的悲剧更加让人同情、唏嘘。她手把花锄逶迤而出,在点点落红之间,吟出了绝唱葬花词,这首辞赋就像是她的自我写照,透露着封建礼教压迫下,一个少女渴望爱情自由,以及人性自由的强烈愿望。【答案】16. B 17. B 18. 本段文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今日延安街市比作大鹏,用“一飞冲天”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今日延安街市的蓬勃景象,抒发了作

9、者对延安的赞美之情。本段文字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将古延安的街市和今日延安的街市相比较,更加突出今日延安的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对延安蓬勃景象的赞美之情。本段文字长短句相结合,句式富有变化,语言生动活泼,节奏感强,抒发了作者对延安蓬勃景象的赞美之情。 19. 作者阔别多年后故地重游时面对眼前的延安将信将疑;写延安变化之大与蓬勃发展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新时代的歌颂与赞美;写延安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表达了作者越来越激动振奋的心情。 20 【答案】(1)A (2)承担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任21. (1)【答案】此诗极其简洁但意蕴丰富,全文只“网”一字,“网”可以理解为生活的形状、生活的枷锁、或是生活

10、的范围,也可以理解为互联网。这一个“网”字穿透力很强,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很大。透过“网”,我们可以在密密麻麻的线中看到忙忙碌碌的自己,也可以在线与线的交错中看到得以喘息的自己。此诗虽无韵律但胜在内涵。(2)【答案】学弟学妹们,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学好文言文对提高我们的语文素质,对了解中国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学习文言文呢?我认为读是最重要也是最行之有效的。首先读熟,即“使其言若出于吾之口”。按照朱熹的说法达到这样的程度: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他要求学生不可牵强暗记,多读自然上口,将会永久不忘。其次读精,即在重点文言文学习中不要放过每个字,比

11、如高中阶段以120个文言实词积累为主。(3)【答案】例文:所思在远道穿透了时间的迷雾,把故乡安放在心灵深处,让漂泊的思绪不再沉浮。想家的时候,就让思念踏上归乡的旅途。只要心中有家,生活就不再孤独。此刻,我仿佛闻到了故乡的味道,温暖而安详斑驳的夕照中,曾经镌刻着父辈多少对山外的期望,那条静静流淌的荔溪,那些亘古不变、岿然不动的大山,还有那每天准时升起的缕缕炊烟,就这样,年复一年如复一日地装扮着我这魂牵梦萦的故乡。22 (1)【答案】略(2)【答案】例文:审时度势,有所作为 吕氏春秋说:“事之难易,不在大小,务在知时。”意思是 “事情是难是易,不是事大事小的问题,而在于是否正确地把握时机”,明朝首

12、辅张居正曾言:“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也是告诉我们要认清天下大势,考虑行动后果,做到审时度势,牟定后动。这告诉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要懂得审时度势,把握时代发展特点,协调个人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关系,有所作为。 审时度势,成事之根本。“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的井冈山时期,物资匮乏、艰苦卓绝,但革命领袖认清了革命发展大势,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终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不少传统行业受到严重冲击,一些地方密切观察形势变化,探索线上经济、云端创业、共享用工、远程问诊等新模式,捕捉到新的就业机遇。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规律,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的智慧告诉我们

13、,做事情的时候要认识并尊重规律,才能生存,方得成功。 审时度势,明确时代的使命。我们要有“渺沧海之一粟”的觉悟,意识到有幸取得一点成绩离不开古往今来先贤的奉献,更离不开正逢盛世的时代沃土。我泱泱华夏,在70多年前实现了站起来,又通过4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实现了富起来,并没有固步自封,要站在时代的交叉路口,实现复兴,达成强起来的中国梦!假设,我们被局限于过去的功劳簿上无法自拔的话,我们将会如200年前的清朝一样,躺在幻想里被坚船利炮锤开国门。我们要正确地评估自己,看清时代发展趋势、理解当前环境特点的前提下,做出正确的决策,不辜负时代和人民交给吾辈青年的历史使命。 审时度势,有所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

14、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我们要素质过硬、全面发展;更要胸怀祖国、勇于担当。我们要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激发潜能,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挑战。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没脚走出致富路,无手修出幸福花。没有被残疾和贫困打倒,还用自己的自尊和自强撑起了一个家庭,书写了脱贫攻坚的动人篇章;江梦南从无声里突围,心中有嘹亮的号角,奏响吾辈青年不怕挫折的华丽乐章。不仅个人,大到国家民族也要自尊自强,我国的航空航天团队从一穷二白追赶发达国家,到艰难并跑,再到现在的突破超越、领跑世界。也实现了完美“逆袭”。正是因为他们都能在困难面前,把自己看得无限大,才激发了人性中的勇气和尊严,才能在手握没那么好的牌的前提下,做出了非凡的成绩。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在看清时代使命之后,有所作为。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这应该是绝大多数人都能认清的简单道理:个人如水滴,国家如大海,水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落后挨打,承受痛楚的是每个国民;山河破碎,没有人会是幸存者。青少年应利国利民,不负青春岁月,看清时代发展趋势,理解世界发展特点,将个人的发展和国家和时代的需要相结合,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