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登鹳雀楼》的古诗教案二年级《登鹳雀楼》的古诗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诗意,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 (一)板题导入 1、揭示并解释题目《登鹳雀楼》激发兴趣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登鹳雀楼》 3、用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二、小组讨论,组内纠错 大声读两遍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做到不错读,不漏读 (一)个人自学 1、学生自主学习(生按提示自学,师巡视指导) 2、自己检测自学效果: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后生字词和整首诗文 (二)小组纠错 和小组内伙伴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轮流读生字词,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三)班内质疑 1、检查正确认读生字词 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 (2)课件出示:多音字 尽 更 三、质疑拓展,讨论总结 (一)自学自测 学生自学,认真朗读诗文,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小组纠错 小组轮流朗读诗文,互说诗句的意思,互相纠正错误 (三)质疑拓展 1、指名学生朗读诗文,师生共同纠错 2、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诗句,进行朗读指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指导: (1)理解诗句学习一、二两行 指名读一、二两行 ①出示课文插图 引导学生理解“尽”,指名说说“尽”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尽”就是“完、消失”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太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沉、消失,黄河水朝着大海滔滔奔流 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渐渐西沉;黄河水自远方奔腾而来,又波涛滚滚的向大海奔去 ④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一 (2)学习三、四两行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指名读三、四两行。
理解: 欲:想要穷:穷尽千里目:目,眼睛,就是看到更远的地方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3、思考拓展:这首诗蕴含了什么哲理?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古诗; 2、根据对诗歌的理解,画一幅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 (一)板题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 3、用课件出示导学稿 二、小组讨论,组内纠错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大声朗读诗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难读的诗句多读几遍,直到读熟练 (一)个人自学 1、学生自主学习(生按提示自学,师巡视指导) 2、自己检测自学效果: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后生字词和整首诗文 (二)小组纠错 和小组内伙伴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轮流读生字词,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四)班内质疑 1、检查正确认读生字词 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 2、指名读,去拼音读,小组比赛读等方式进行拼读。
三、质疑拓展,小组总结 (一)自学自测 学生自学,认真朗读诗文,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小组纠错 小组轮流朗读诗文,互说诗句的.意思,互相纠正错误 (三)质疑拓展 1、指名学生朗读诗文,师生共同纠错 2、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诗句,进行朗读指导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导: 交流对第一行诗的理解 (1)指名说说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 日:太阳照:照耀(如果不这么细致地去分析,孩子们很可能把日和照当成“日照”这个城市来对待) 香炉:香炉峰,庐山上的一座山峰; 生:飘浮 紫烟:紫色的烟雾 (2)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交流对第二句诗的理解 方法与步骤同第一句再指导学生进一步有感情读诗句时,要引导学生品味“挂”字的妙用 交流对第三四句诗的理解 理解这两句诗,先理解“疑”字的意思,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诗意理解后要抓“飞流直下”与“落”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气势 每句诗的意思理解完后,要回归整体,让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归纳总结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中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默写诗文; 2、根据对诗歌的理解,画一幅画二年级《登鹳雀楼》的古诗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课文 3、大致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 大致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难点 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准备 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叫鹳雀楼,看,我们到了播放鹳雀楼的录像 2、看课文中的图,说说景象如何? 3、著名诗人王之涣来到这里看到了这样的景色,留下了传送千古的名诗——《登鹳雀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吧!生读题,学习题目中的三个汉字,只要求认 二、读熟古诗,认识汉字 1、师:王之涣笔下的黄鹤楼是什么样子的呢?先听老师读一读,一边听一边划出停顿来。
2、师:你能在拼音娃娃的帮助下,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吗?自己试一试吧!生读完以后,交流展示 3、诗歌读得这么好,汉字娃娃一定记得很熟!咱们来打打招呼吧! 生:自由读汉字,交流识字方法,组词 4、 把汉字娃娃送回到古诗中,你一定读得更好生再读古诗 5、师:孩子们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吗?我说一句话,你说一句诗中的.话,咱们试试 师:太阳靠着远山落下去了 生:白日依山尽 师:黄河之水向大海奔去 生:黄河入海流 师: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上更高的地方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你们真棒,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小诗人,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诗中的景象(播放录像)太阳下山,江水滚滚,奔腾而去能看着这样的情景背诵吗?练习背诵 三、书写生字 1、师:调皮的汉字娃娃要孩子们送他们回家了,他们的家在哪里呢?(田字格里面) 2、今天要求写的汉字娃娃很少,你能写好吗?找找这些汉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生交流写字要领 3、师:咱们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一看二写三对照生摆好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然后开始书写,努力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四、作业设计: 1、默写古诗 2、读读王之涣的其他古诗 板书设计 5.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站得高 看得远 第二课时 望庐山瀑布水 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1、师范读全诗全班自由读 2、全班齐读这首诗 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 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
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请看光碟 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看完后,请你来夸夸它 师:对,我们来看看李白是怎样夸的? 3、指组读第一句诗读注释①和②除了这两个词,诗中哪些字你不理解?说整句诗的意思 4、总结学法:读诗句、看注释、说意思 5、根据以上学法自学二、三、四句诗 6、汇报自学情况 为什么要遥看? “飞流”、“直下”说明什么? 怎么理解“三千尺”? “疑”是什么意思? 师:学到这,还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吗?请提出来质疑解答) 师:现在谁来说说全诗的意思?(指名回答、同桌互答) 三、自读自悟,深入理解 师:你觉得诗中哪些字用得妙?为什么?(生、挂、飞、落……) 师:轻声背诵诗,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谁能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你的印象。
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什么?背诵、注意重音,再读古诗,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四、总结学法:(出示小黑板) 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1、读诗题,介绍作者 2、读诗句,理解诗意 3、再读诗,体会感情 4、背诵默写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