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广西省2025年高一上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泽玥15****2海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27MB
约14页
文档ID:593990467
广西省2025年高一上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1/14

广西省2025年高一上数学期末考试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若不等式的解集为,那么不等式的解集为()A. B.或C. D.或2.为了得到函数的图象,只需将函数的图象()A.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 B.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C.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 D.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3.已知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则( )A. B.C. D.4.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B.C. D.5.已知,则的值为( )A. B.C. D.6.已知函数的零点在区间内,则()A.4 B.3C.2 D.17.大西洋鲑鱼每年都要逆流而上,游回到自己出生的淡水流域产卵.记鲑鱼的游速为(单位:),鲑鱼的耗氧量的单位数为.科学研究发现与成正比.当时,鲑鱼的耗氧量的单位数为.当时,其耗氧量的单位数为()A. B.C. D.8.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P(4,-3),则sinα+cosα的值是()A B.C. D.9.函数与的图象在上的交点有()A.个 B.个C.个 D.个10.设集合A={1,2,3},B={2,3,4},则A∪B=()A.{1,2,3,4} B.{1,2,3}C.{2,3,4} D.{1,3,4}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1.已知,则_________12.点分别为圆与圆上的动点,点在直线上运动,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13.已知函数,$x0ÎR,使得,则a=_________.14.已知函数,是定义在区间上的奇函数,则_________.15.设x,.若,且,则的最大值为___16.已知指数函数的解析式为,则函数的零点为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0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如图,已知直线//,是直线、之间的一定点,并且点到直线、的距离分别为1、2,垂足分别为E、D,是直线上一动点,作,且使与直线交于点.试选择合适的变量分别表示三角形的直角边和面积S,并求解下列问题:(1)若为等腰三角形,求和的长;(2)求面积S最小值.18.已知,当时,求函数在上的最大值;对任意的,,都有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19.如图所示,已知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求证:平面.20.已知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Ⅰ)求函数的解析式;(Ⅱ)若为第二象限角且,求的值.21.已知角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始边与x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经过点.(1)求的值;(2)求的值.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根据题意,直接求解即可.【详解】根据题意,由,得,因为不等式的解集为,所以由,知,解得,故不等式的解集为.故选:C.2、D【解析】根据诱导公式可得,结合三角函数的平移变换即可得出结果.【详解】函数;将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故选:D3、A【解析】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得出和的值,由此可计算出的值.【详解】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得,,因此,.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定义,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4、B【解析】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由两个相同的圆锥和一个圆柱组合而成,圆锥的底面圆半径为1,高为1,圆柱的母线长为2,底面圆半径为1,所以几何体的体积为,选B.5、B【解析】利用诱导公式由求解.【详解】因为,所以,故选:B6、B【解析】根据零点存在性定理即可判断出零点所在的区间.【详解】因为,,所以函数在区间内有零点,所以.故选:B.7、D【解析】设,利用当时,鲑鱼的耗氧量的单位数为求出后可计算时鲑鱼耗氧量的单位数.【详解】设,因为时,,故,所以,故时,即.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对数函数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解题时注意利用已知的公式来求解,本题为基础题.8、A【解析】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求得sinα与cosα,从而可得sinα+cosα的值【详解】∵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4,-3),∴sinα,cosα,∴sinα+cosα故选:A9、B【解析】在上解出方程,得出方程解的个数即可.详解】当时,解方程,得,整理得,得或.解方程,解得、、、或.解方程,解得、、.因此,方程在上的解有个.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正切函数与正弦函数图象的交点个数,可以利用图形法解决,也转化为方程根的个数来处理,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10、A【解析】根据并集定义求解即可.【详解】∵A={1,2,3},B={2,3,4},根据并集的定义可知:A∪B={1,2,3,4},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1、【解析】两边同时取以15为底的对数,然后根据对数性质化简即可.【详解】因为所以,所以,故答案为:12、7【解析】根据题意,算出圆M关于直线对称的圆方程为.当点P位于线段上时,线段AB的长就是的最小值,由此结合对称的知识与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加以计算,即可得出的最小值.【详解】设圆是圆关于直线对称的圆, 可得,圆方程为, 可得当点C位于线段上时,线段AB长是圆N与圆上两个动点之间的距离最小值, 此时的最小值为AB, ,圆的半径, , 可得因此的最小值为7, 故答案为7.点睛:圆中的最值问题往往转化动点与圆心的距离问题,本题中可以转化为,再利用对称性求出的最小值即可13、【解析】由基本不等式及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结合等号成立的条件可得,即可得解.【详解】由题意,,因为,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所以,又$x0ÎR,使得,所以,所以.故答案为:.【点睛】易错点睛: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注意其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1) “一正”就是各项必须为正数;(2)“二定”就是要求和的最小值,必须把构成和的二项之积转化成定值;要求积的最大值,则必须把构成积的因式的和转化成定值;(3)“三相等”是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必须验证等号成立的条件,若不能取等号则这个定值就不是所求的最值,这也是最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14、27【解析】由于奇函数的定义域必然关于原点对称,可得m的值,再求【详解】由于奇函数的定义域必然关于原点对称∴m=3, 故f(m)= 故答案为2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利用了奇函数的定义域必然关于原点对称,属于基础题15、##1.5【解析】由化简得,再由基本不等式可求得,从而确定最大值【详解】, ,,,,,,当且仅当时即取等号,,解得,故,故的最大值为,故答案为:16、1【解析】解方程可得【详解】由得,故答案为:1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0分。

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2)2.【解析】(1)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即可;(2)根据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结合基本不等式进行求解即可.【小问1详解】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分别为1、2,得AE=1、AD=2,由,得,则,由题意得,在中,,从而,由和,得∽,则,即,在中,,在中,,由为等腰三角形,得,则且,故,.【小问2详解】由,,,得在中,,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故面积S的最小值为2.18、(1)3;(2).【解析】(1)由,得出函数的解析式,根据函数图象,得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得到函数在上的最大值;(2)对任意的,都有成立,等价于对任意的,成立,再对进行讨论,即可求出实数的取值范围.试题解析:(1)当时,,结合图像可知,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又,,所以函数在上的最大值为3.(2) ,由题意得:成立.①时,,函数在上是增函数,所以,,从而,解得,故.②因为,由,得:,解得:或(舍去)当时,,此时,,从而成立,故当时,,此时,,从而成立,故,综上所述:.点睛:(1)对于形如,对任意的,恒成立的问题,可转化为恒成立的问题,然后根据函数的单调性将函数不等式转化为一般不等式处理;(2)解决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时,要转化成函数的最值问题求解,解题时可选用分离参数的方法,若参数无法分离,则可利用方程根的分布的方法解决,解题时注意区间端点值能否取等号19、见解析【解析】平面内取一点,作于点,于点,可证出平面,从而,同理可证,故平面.【详解】证明:如图所示,在平面内取一点,作于点,于点.因为平面平面,且交线为,所以平面.因为平面,所以同理可证.又,都在平面内,且,所以平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线面垂直的性质,判定,属于中档题.20、 (1) ;(2) .【解析】(1)根据图象可得周期,故.再根据图象过点可得.最后根据函数的图象过点可求得,从而可得解析式.(2)由题意可得,进而可求得和,再按照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可求得的值试题解析:(1)由图可知,周期,∴.又函数的图象过点,∴ ,∴,∴,∵,∴∴,∵函数图象过点,∴,∴, 所以.(2)∵为第二象限角且,∴,∴,, ∴点睛:已知图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1)根据图象得到函数的周期,再根据求得(2)可根据代点法求解,代点时一般将最值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也可用“五点法”求解,用此法时需要先判断出“第一点”的位置,再结合图象中的点求出的值(3)在本题中运用了代点的方法求得的值,一般情况下可通过观察图象得到的值21、(1); (2)8.【解析】(1)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求得答案;(2)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然后用诱导公式将原式化简,进而进行弦化切,最后求出答案.【小问1详解】由题意,,所以.【小问2详解】由题意,,则原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