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重点中学2025学年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1、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与桌面间有弹力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书有形变 B.只有桌面有形变C.书和桌面都有形变 D.书和桌面都不形变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速度图线,关于它们的交点P的物理意义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两物体运动2s时相遇B.两物体运动2s时位移大小相等C.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2m/s时相遇D.若开始时甲在前,则交点P表明两物体在相遇前具有最大距离3、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以下正确的是( )A.在水平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要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B.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C.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可以不受外力的作用D.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实验直接进行验证4、如图所示,质量为1kg的物块在垂直于墙壁F的作用下紧压墙壁保持静止,F的大小为50N,物块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3,则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g取10N/kg)A.3.0N B.10N C.15N D.50N5、下列各组单位符号中,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符号的是A.kg、m、J B.N、kg、m C.kg、m、s D.N、g、m6、如图所示,木箱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给出的四对力中,属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是( )A.对木箱的水平拉力F和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B.木箱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C.木箱受到的重力和地球对木箱的吸引力D.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和木箱对地面的摩擦力7、木块A、B分别重50 N和60 N,它们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8 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 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 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设滑动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相等,则力F作用后( )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 8N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 N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 N8、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的小球用橡皮筋悬挂在竖直墙的O点,小球静止在M点,N为 O点正下方一点,ON间的距离等于橡皮筋原长,在N点固定一铁钉,铁钉位于橡皮筋右侧.现对小球施加拉力F,使小球沿以MN为直径的圆弧缓慢向N运动,P为圆弧上的点,角 PNM为60°.橡皮筋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不计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 g,则 下列正确的是( )A.在P点橡皮筋弹力大小为B.在P点时拉力F大小为C.小球在M向N运动的过程中拉力F先变大后变小D.小球在M向N运动的过程中拉力F的方向始终跟橡皮筋垂直9、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跟时间的关系式是 x = 0.5t + t2 ,则该物体( )A.初速度为1 m/s B.加速度为2 m/s2C.前 2 s 内位移为5 m D.第 2 s 内位移为5 m10、半圆柱体P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MN.在P和MN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Q,整个装置处于静止,如图所示.若用外力使MN保持竖直,缓慢地向右移动,在Q到达地面以前,P始终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N对Q的弹力逐渐增大 B.地面对P的摩擦力逐渐增大C.P、Q间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 D.Q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大11、物体沿一条东西方向的水平线做直线运动,取向东为运动的正方向,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2 s末,速度为12 m/sB.0~2 s内,加速度为6 m/s2C.6~7 s内,做速度方向向西的加速运动D.10~12 s内,做速度方向向东的加速运动12、汽车正以20m/s的速度作匀速运动,司机因故立即刹车,刹车后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A.经4s 汽车速度变为零B.汽车刹车后6s内的位移为40 mC.汽车速度均匀增加D.汽车刹车后位移越来越小二、实验题(本题共16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13、(6分)某实验小组设计了“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关系”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已知小车的质量为500克,g取10 m/s2,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实验步骤如下:①细绳一端系在小车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后挂一个小砝码盘;②在盘中放入质量为m的砝码,用活动支柱将木板固定有定滑轮的一端垫高,调整木板倾角,恰好使小车沿木板匀速下滑;③保持木板倾角不变,取下砝码盘,将纸带与小车相连,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后,释放小车;实验次数1234567m/kg0.020.040.050.060.070.080.10a/(m·s-2)1.401.792.012.202.382.613.02④取下纸带后,计算小车加速度a;将砝码的质量m和对应的小车加速度a记入下表;⑤改变盘中砝码的质量,重复②③④步骤进行实验.(1)在坐标纸上作出a-mg图象,如图2所示,该图象中直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2)根据上述图象能求解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其大小为_____________.(3)你认为本实验中小车的质量_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远远大于砝码的质量.14、(10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他先测出不挂砝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砝码,并逐个增加砝码,测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列表如下:(重力加速度g=9.8m/s2) 砝码质量m/102g01.002.003.004.005.006.007.00标尺刻度x/10﹣2m15.0018.9422.8226.7830.6634.6042.0054.50(1)根据所测数据,在答题卡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底与砝码质量 的关系曲线.(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关系曲线可以判断,在_____ 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这种规格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 N/m.三、计算题要求解题步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本题共36分)15、(12分)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用与水平方向成37°斜向上的力拉物体时,物体匀速前进.若此力大小不变,改为沿水平方向拉物体,物体仍能匀速前进,求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已知sin37°=0.6,cos37°=0.8)16、(12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O点的正上方的装置M每隔相等的时间由静止释放一小球,当某小球离开M的同时,O点右侧一长为L=1.1m的平板车开始以a=6.0m/s1的恒定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向左运动,该小球恰好落在平板车的左端,已知平板车上表面距离M的竖直高度为h=0.45m.忽略空气的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1.(1)求小车左端离O点的水平距离;(1)若至少有1个小球落在平板车上,则释放小球的时间间隔△t应满足什么条件?17、(12分)一物体沿一直线从静止开始运动且同时开始计时,其加速度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关系图线(a-t图)如图所示,求:(1)物体在第4s末的速度; (2)物体在前3s内的位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1、C【解析】书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是由于书发生向上的微小形变,要恢复原状,而对桌面产生向下的弹力,即是压力,面对书的支持力是因桌面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而产生的弹力,所以书和桌面都有形变,故C正确。
2、D【解析】A.2s时,甲通过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但由于出发点的位置关系未知,不能确定两物体运动2s时是否相遇故A错误B.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则知2s时甲的位移较大故B错误C.2s时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均为2m/s,但不一定相遇故C错误D.若开始时甲在前,由于在2s前甲的速度大,所以两者距离增大,2s后两者距离减小,所以交点P表明两物体在相遇前具有最大距离故D正确3、B【解析】水平地面上的木块最终要停下来,是因为物体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故A错误;不受外力作用时,由于惯性的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故B正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外力的作用,故C错误;不受力的实验只能是理想实验,是无任何实验误差的思维实验,严格来说“不受力”的条件真实实验不能满足,只能靠思维的逻辑推理去把握,故牛顿第一定律是不可以通过实验直接得以验证的,故D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4、B【解析】对物块受力分析,设物块受的重力为G,摩擦力为f,墙支持力为N,压力F,示意图如下:根据受力平衡的条件:f=G=10N故选:B.5、C【解析】A:J不是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符号,故A错误。
B:N不是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符号,故B错误C:kg、m、s都是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符号,故C正确D:N不是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符号,故D错误点睛: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为长度、质量、时间、热力学温度、电流、光强度、物质的量.它们的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称为基本单位,而据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推到出来的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6、D【解析】A.根据题意,对木箱受力分析,有重力,地面的支持力,水平拉力和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由于木箱匀速运动,所以对木箱的水平拉力F和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所以A错误;B.同理,由于木箱匀速运动,木箱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也是一对平衡力,所以B错误;C.木箱受到的重力就是地球对木箱的吸引力,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以C错误;D.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和木箱对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所以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D正确7、AC【解析】未加F时,木块A在水平方向上受弹簧的弹力F1及静摩擦力FA作用,且FA=F1=kx=8N木块B在水平方向上受弹簧弹力F2和静摩擦力FB作用,且FB=F2=kx=8N在木块B上施加F=1N的向右的拉力后,由于F2+F<μGB故木块B所受摩擦力仍为静摩擦力,其大小FB′=F2+F=9N木块A的受力情况不变。
A. 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 8N与分析相符,故A正确B. 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 N与分析不符,故B错误C. 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与分析相符,故C正确D. 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 N与分析不符,故D错误8、ABD【解析】设圆的半径为R,橡皮筋的劲度系数为k,角PNM用θ表示,则:=2R•cosθ=2R•cos60°=R;在M点橡皮筋弹力大小为mg,则:mg=k•2R;P点橡皮筋弹力大小为:F0=kR=mg.此时拉力F等于mg与弹簧弹力F0的合力,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