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ligh****329 文档编号:593798199 上传时间:2024-10-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卷高二生物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选择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24分)1. 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t1和 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B. t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C. 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D. t2t4甲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种群增长的相关知识。据图分析,曲线标志(=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当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当等于1,种群数量不变;当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详解】t1和t4

2、时刻乙种群等于1,种群数量不变,但t1之后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则t4时刻种群密度大于t1时刻,A错误;t2时刻,甲、乙种群的相等,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并不是比值,B错误;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相等,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并不是比值,C错误; t2t4时段内,甲种群先大于1后减少到小于1,则种群密度先上升后减少,D正确,所以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出生率/死亡率,而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 处于顶极状态森林群落中,茂密的林冠层在最上层,下面分布着一些低矮的灌木和草本植物。由于老龄树木死亡,一些区域的林冠层出现空隙,形成林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退耕还林提高

3、了群落中植物对光能和空间的利用率B. 森林群落的空间结构既存在垂直结构,也存在水平结构C. 处于顶极状态的森林群落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越少D. 森林中林窗区域的物种多样性大于林冠封闭区域的物种多样性【答案】C【解析】【分析】1、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因素(如火灾、龙卷风等)导致成熟阶段优势种的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窗的现象。2、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因此森林中不同部位形成不同大小的林窗会一定程度的改变群落的水平结构。【详解】A、退耕还林增加了群落植物的数量,从而提高了群落植物对光能和空间的利用率,A正确;B、森林群落的空间结

4、构既存在垂直方向上的垂直结构,也存在水平结构,B正确;C、处于顶极状态的森林群落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也会越多,C错误;D、林窗区域光照充足,林冠封闭区域光照不足,所以林窗区域的物种多样性大于林冠封闭区域的物钟多样性,D正确。故选C。3. 为研究河流中石块上群落的演替,将灭菌后的裸石置于河流中,统计裸石上不同时间新增物种数目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裸石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B. 经过一段时间演替后,该裸石上的群落既有水平结构又有垂直结构C. 图中演替的前120天,生长在裸石上的物种总数持续减少D. 演替达到稳定后,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量处于

5、较稳定状态【答案】C【解析】【分析】群落演替根据演替起点不同可以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详解】A、题干指出,该石块是灭菌后的裸石,石块上没有任何生物且没有土壤条件,所以该石块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A正确;B、经过一段时间的演替后,随着物种数目的增多,该裸石上的群落既有水平结构也会存在垂直结构,B正确;C、由图可知,演替的前120天,随着演替时间增加,新增物种数目减少,但数量还是在增加,到120天时,新增物种数为0即不再增加,因此演替的前120天,生长在裸石上的物种总数增加,C错误;D、演替达到稳定后,生物与环境会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生产者在一定

6、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量处于较稳定状态,D正确。故选C。4. 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观察计数。图1为小方格内的细胞分散情况,图2为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将1mL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3倍后的计数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 1个血细胞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一块盖玻片能同时覆盖两个计数室B. 实验时先盖盖玻片再滴培养液,多余的培养液可用滤纸吸去C. 若实验出现了图1中的c情况,则说明培养液的稀释倍数不够D. 假设所有中格内酵母菌数相等如图2所示,则此时酵母菌种群密度为2.5109个/mL【答案】AB【解析】【分析】1、酵母菌种群密度

7、调查方法:抽样检测法。2、血细胞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计数室(指中央的一个大方格,下同)的长和宽各是1 mm,计数板上标识的“0.1 mm”是指计数室的高度,计数室体积为l mm 1 mm 0.1 mm = 0.1 mm3 = 10-4mL。【详解】A、1个血细胞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计数室的高度为01mm,一块盖玻片能同时覆盖两个计数室,A正确;B、血细胞计数板在使用时,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水纸)吸去,制作好临时装片,B正确;C、图1中的c中细胞重叠,不能清晰分辨每个细胞,可能的原因为样液未充分摇匀或稀释

8、倍数不够所致,C错误;D、假设所有中格内酵母菌数相等如图2所示,1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为10个,该计数室的规格为1625,故此时酵母菌种群密度为10161010001031.6109个/mL,D错误。故选AB。5. 如图所示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 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异养型B. a中可能是异养型真核生物,也可能是病毒C. c中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D. a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

9、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题图分析,图中由于b的箭头是双向的,所以b是生产者,a是消费者,c代表的是分解者。【详解】A、b生产者中有真核生物,如绿色植物,也有原核生物,如蓝细菌,但都是自养型,A错误;B、a消费者中全是异养型生物,但不一定都是真核生物,如寄生细菌为原核生物,病毒也是消费者,B正确;C、c分解者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以及蚯蚓等腐生动物,C错误;D、b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D错误。故选B。6. 生态位相似或相同的两种生物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永久共存;若能够长时

10、间在同一个地方生活,则它们在食性、栖息地或活动时间等方面有所不同,这就是竞争排斥原理。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A. 竞争排斥原理说明物种之间的生态位越接近,种间竞争就越激烈B. 在一个生物群落中亲缘关系越近的物种生态位相似程度越高C. 一个生态系统中存在不同生态位的物种不利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D. 一个物种的生态位在竞争排斥过程中会不断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群落中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每种生物都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详解】A、生态位相似或相同的两种生物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永久共存;若能够长时间在同一个地方生活

11、,则它们在食性、栖息地或活动时间等方面有所不同,这就是竞争排斥原理。因此竞争排斥原理说明物种之间的生态位越接近,种间竞争就越激烈,从而出现生态位的分化,A不符合题意;B、在一个生物群落中亲缘关系越近的物种其在食性、栖息地或活动时间等方面越相近,其生态位相似程度越高,B不符合题意;C、一个生态系统中存在不同生态位的物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C符合题意;D、一个物种的生态位在竞争排斥过程中会随着食性、栖息地或活动时间的不断变化而发生变化,D不符合题意。故选C。7.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字母表示丙中的部分生物,数字代表生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12、A. 碳元素在群落中的生物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流动B. 丁为分解者,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指腐生细菌和真菌C. 图中生物B灭绝,短时间内生物D的数量一定减少D. 图中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题图中的甲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在碳循环中主要指大气中的 CO2 库,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详解】A、碳元素在群落中生物之间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形式流动,A错误;B、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乙、丙、丁都有箭头指向甲,故甲为大气中的 CO2 库,乙与甲双向箭头,故乙为生产者,乙、丙都有箭头

13、指向丁,故丁为分解者,则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包括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主要是腐生细菌和真菌,也有腐食性动物等,B错误;C、D的食物来源有两条途径:ABD和AD,若题图中生物B灭绝,则生物A的能量直接传递到生物D(食物链缩短),故短时间内生物D的数量可能会增加,C错误;D、题图中的甲为大气中的 CO2 库,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故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D正确。故选D。8. 2023年2月21日,旅日大熊猫“香香”已飞抵成都。大熊猫“香香”每天要吃大量竹子,但一般只能利用其中一小部分纤维素。研究表明,大熊猫的基因组缺少编码纤维素酶的基因,但是肠道中

14、有多种纤维素分解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动物园里的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B. 大熊猫与它肠道内某种纤维素分解菌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C. 能量流动方向是竹子大熊猫纤维素分解菌D. 将野生大熊猫的分布区连接起来,不利于大熊猫种群的延续【答案】B【解析】【分析】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免为食。(3)竞争(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4) 寄生 (寄生者不劳而获)。【详解】A、动物园里的

15、全部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如不同动物是分开饲养的,彼此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因此与非生物环境也不能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A错误;B、大熊猫依赖肠道中的纤维素分解菌消化纤维素,纤维素分解菌则吸收肠道中营养物质,因此两者之间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B正确;C、能量流动方向是竹子大熊猫,或竹子纤维素分解菌,C错误;D、将野生大熊猫的分布区连接起来,有利于大熊猫之间进行基因交流,有利于种群的延续,D错误。故选B。9. 生态系统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称为置位点,在置位点范围内,生态系统处于动态平衡。其中A、B、C表示其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输入和输出包含物质、能量和信息,在A、B、C之间的信息传递均为双向B. 反馈调节在系统中普遍存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 生态系统的置位点发生偏离时,其结构越复杂,偏离就越大,反馈调节越强D. 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D【解析】【分析】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某种变化结果,反过来作为调节该系统变化的因素,使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