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1、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两河、尼罗河流域:种植大麦和小麦等; 中国:南稻北麦的精耕细作农业体系;古希腊:大麦、小麦成为主要粮食作物; 美洲: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甘薯、马铃薯。2、 生产关系的变化:农耕和畜牧业出现定居,男子占据主导地位,女子从属地位生产力发展,产品剩余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出现3、 农业起源的特点:多元中心、独立发展、多样性4、 农业出现的意义:(1)农业的出现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为食物生产者,改善了人类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增长;(2)促进了生活和生
2、产方式的变化;(3)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5、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1)南稻北麦;(2)农业种植为主,家庭畜牧业为辅;(3)精耕细作;(4)个体农耕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5)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土地兼并盛行;(6)经济重心逐渐南移;(7)农业赋税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1.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物种交流的特点:范围全球性;内容丰富性;欧洲主导性;过程双向性;结果两重性;时间长期性。2.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对中国的影响:(1)高产作物的引入,大大增加了中国粮食产量,缓和了粮食压力,促使中国粮食结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促进了人口增长。(2)美洲高产经济
3、作物的大量种植,促进了中国粮食商品化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3)人口膨胀造成明清时期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3. 世界物种交流的影响:积极:(1)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美洲高产农作物的传入促进了欧洲人口的增加; (3)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4)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经济联系的加强,推动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和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消极:伴随殖民掠夺,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疾病传播,开始了罪恶的“三角贸易”。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1、 粮食安全问题:(1)出现的原因:人口的激增;城市化、工业化
4、加速,耕地面积的减少;对农业投资不足;经济危机、气候变化影响;粮食成为某些国家施加政治、经济压力的手段;(2)应对措施: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加强立法;保护耕地资源;改进技术及加大投入,提高粮食产量;厉行节约;2、食品安全问题:(1)出现原因:农业现代化的负作用,如化肥、农药、抗生素、添加剂等过度使用; 企业诚信缺失、道德水平滑坡; 政府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 (2)如何应对:加强立法;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加强宣传和社会舆论监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1、精耕细作概念解读: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增加投入,进行细致的土
5、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如改进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兴修水利设施,积累农学理论,编写农学专著等。2、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租佃经济概念区分:自然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特点,商品经济以市场买卖和自由交换为特点;小农经济指规模小,家庭经营,特点: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男耕女织,具有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分散性。根据农民是否拥有土地,又分为自耕农经济和租佃经济;3、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技术先进,长期领先于世界;(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4)农业与手工业发展紧密结合;(5)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
6、工业发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6)手工业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4、影响手工业发展的因素:政治:政局稳定,政府政策推动; 经济:农耕经济的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群体:劳动工匠技术经验的积累与改进; 其他:税制改革等国家对民众人身控制减弱;5、劳作方式发展:(1)农业劳作方式:集体劳作(商周时期井田制、东汉庄园经济);家庭式劳作(小农经济);庄园式劳作(罗马奴隶制庄园、中古西欧领主庄园、魏晋南北朝时期坞堡);(2)手工业劳作方式: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明中叶超过官营手工业,居于主导地位);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1、资本主义经济不同发展时期的生产组织形式 手工工场 工厂制
7、度 垄断组织 时期 工场手工业时期(1418世纪)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 生产特点手工劳动 机器生产 科技为先导,竞争联合为手段的电气化生产 规模 较小 较大(中小企业) 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大企业) 相同点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基础回顾: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 成就 蒸汽机、火车、汽船等(蒸汽时代) 电力、内燃机、汽车、飞机等(电气时代) 经济结构 轻工业为主(如纺织业) 重工业为主(如电力、石油、化工等) 进程
8、 从英国开始,拓展到多国 多国同时进行,美德尤为突出 发明来源 技工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 近代科学理论,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生产组织 工厂制度(中小企业) 垄断组织(大企业,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 侵华方式 商品输出为主(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资本输出为主(在华设厂、对华贷款) 3.工业革命的影响:积极:(1)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增大;(2)城市化进程加快;(3)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4)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形成;(5)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增强,生活质量提高;(6)促进了科学、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文化素质;(7)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经
9、济思想的产生;消极:(1)贫富分化日益加剧,城市发展带来犯罪等社会问题;(2)资源过渡开发、环境污染等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3)壮大了欧美资产阶级实力,加快了亚非拉地区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过程。4、工厂制的特点:(1)工人实行倒班制;(2)规章制度严格,强化纪律意识;(3)生产流水线被广泛应用,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4)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5、中国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精神的影响:(1)促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2)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3)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第6课 现代科技进
10、步与人类社会发展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1)科学理论的进步: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等;(2)二战和战后美苏争霸的刺激;(3) 政府政策的重视;(4)发展经济的需要; (5)科研工作者的辛勤付出。2、现代科技领域:计算机、人工智能、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技术等。3、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1)生产方式日益自动化、智能化,提高了生产力;(2)劳作方式由粗放变为集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发展;(3)促进了通信交流,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4)获取信息渠道增多,扩展了人类视野,推动了社会进步;(5)负面影响:如沉迷网络,个人隐私安全,生态环境恶化、核灾难等。第7课 古代的商业
11、贸易1、中国古代商业商周 商朝出现专业商人; “工商食官”(设官统一管理商人、工匠,为官府服务); 春秋战国 “工商食官”被打破,私商出现; 商鞅“重农抑商”政策; 秦汉 统一货币、车轨、度量衡,促进全国商品流通; 西汉时期,海上、陆上“丝绸之路”开通; 隋唐到两宋 1、唐朝出现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北宋出现最早纸币;2、唐宋城市不同:空间:唐代实行坊市制;宋代打破坊市界限,出现街市,草市更加普遍;时间:唐代城市活动受到严格时间限制;宋代打破时间限制,夜市、晓市;功能:唐代城市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宋代城市经济、娱乐功能增强;3、宋代城市发展原因: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 市民工商阶层壮大,城市
12、生活需要; 政府政策影响; 4、沿海港口城市在唐宋时期走向繁荣,政府设立市舶司,专管对外贸易; 明清1、商品经济发展表现: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地域性商帮兴起; 工商业市镇兴起;金融:白银广泛使用,出现钱铺、庄票等;2、商业发展原因:经济:农业、手工业的繁荣; 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策:一条鞭法等税制改革推动; 交通:交通便利;货币:新航路开辟,白银流入中国;3、对外贸易:朝贡贸易、海禁、闭关锁国 2、古代商业贸易发展的影响:(1)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2)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3)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4)促进了中外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13、5)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和进步。3、古代商业契约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原因:私有制的出现;商品交易的繁荣;规范交易行为的需要;影响:(1)使社会商业行为受到规范和指导,减少了社会纠纷,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2)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3)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1、 世界市场的形成:(1)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早期殖民扩张:17-18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3)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20C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 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1)世界贸易中心的变化: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
14、西洋沿岸;新的亚洲贸易中心形成,果阿、澳门、长崎、马尼拉等地成为国际贸易的枢纽;(2)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出现商品贸易交易所、银行、证券交易所、百货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3)商品种类增多:烟草、咖啡、可可、茶叶、香料、奴隶、鸦片等;(4)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19C中期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19 C末20C初,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3、15C以来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威尼斯荷兰阿姆斯特丹);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格局(英国伦敦);19 C末20C初,多中心的世界贸易格局(法、美、德等
15、);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美国纽约)。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1、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实践(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列宁1917-192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新经济政策(1921-1928)背景十月革命后,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政权,国内战争爆发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农民利益,导致战后经济、政治危机;主要内容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实行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办厂,个别企业可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实行按劳分配评价前期:保障战争的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后期:损害农民利益,引起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恢复国民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特点排斥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