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3单元5.1《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教学设计

上传人:wen****18 文档编号:593797356 上传时间:2024-10-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3单元5.1《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3单元5.1《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3单元5.1《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3单元5.1《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3单元5.1《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3单元5.1《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3单元5.1《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教学设计(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3单元5.1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教学设计课题: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科目:初中生物学年级:七年级上册版本:北师大版(2024)一、设计理念1. 观察与探究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和种子萌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设计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 直观教学:运用实物、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种子的结构和种子萌发的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突破教学难点。例如,通过展示种子的解剖图片和实物,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种子的各个部分;利用视频展示种

2、子萌发的动态过程,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种子萌发的各个阶段。3. 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讲解种子萌发的条件时,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从而得出结论。4. 理论联系实际:将种子萌发的知识与农业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学知识的实用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农业生产中提高种子的萌发率,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存种子等问题。二、教学内容北师大版(2024)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第五章绿色开花植

3、物的生活史中的种子萌发形成幼苗。主要内容包括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以及幼苗的生长发育等方面。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种子萌发的奥秘,掌握植物从种子到幼苗的生长发育过程,为进一步理解植物的整个生活史奠定基础。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描述种子的结构,说出种子各部分的功能。2. 阐明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3. 概述种子萌发的过程。4. 了解幼苗的生长发育情况。(二)能力目标1. 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和种子萌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 设计并实施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3. 分析

4、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农业生产中提高种子萌发率等,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2. 认识到种子萌发对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生命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3.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珍惜粮食的意识,以及关注农业生产、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2. 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二)教学难点1. 理解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胚的完整性和活性)。2. 探究种子萌发的实验设计

5、及结果分析。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浸泡过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解剖刀、镊子、放大镜、培养皿、滴管、碘液、不同环境条件下种子萌发的视频、种子萌发实验装置(如透明塑料盒、纱布、滤纸、温度计等)、相关图片和资料等。2. 学生准备:收集不同植物的种子、预习课文。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植物幼苗的图片,如嫩绿的豆芽、破土而出的玉米苗等。提问:“同学们,我们知道植物都是从种子开始生长的。那么,种子是如何变成这些生机勃勃的幼苗的呢?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需要哪些条件?又会发生哪些奇妙的变化呢?”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过程和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讲述:“种子萌发是植物生

6、长的第一步,也是一个充满奥秘和奇迹的过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奥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种子萌发形成幼苗。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植物幼苗的图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种子萌发后的成果,引发学生对种子萌发过程的兴趣和好奇,自然地导入新课,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展开做好铺垫。(二)种子的结构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教师将浸泡过的菜豆种子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用手触摸种子,感受种子的外形和质地。指导学生用解剖刀将菜豆种子纵向切开,并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并识别菜豆种子的种皮、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等部分。讲解:种皮具有保护种子内部结构的作用;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由

7、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胚根将来发育成根,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连接胚根和胚芽,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起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子叶两片,肥厚,储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教师向学生展示玉米种子,让学生观察玉米种子的外形,与菜豆种子进行比较。指导学生用刀片将玉米种子纵向切开,然后在切面上滴一滴碘液,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及颜色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并识别玉米种子的种皮、胚、胚乳等部分。讲解:玉米种子的种皮也具有保护作用。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与菜豆种子的胚相似,但玉米种子的子叶只有一片,且比较薄。胚乳是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主要储存淀粉,滴加碘液后会变蓝。

8、师生互动:教师提问:“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种子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将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以表格形式呈现在黑板上或多媒体课件上,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学生的记忆。教师继续提问:“种子的这些结构对于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有什么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种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强调种子各部分结构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种皮的保护作用、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萌发的关键部分、子叶或胚乳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设计意图

9、:通过让学生亲自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种子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通过对比两种种子的结构,加深学生对种子结构多样性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师生互动环节中的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种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三)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教师讲解: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是胚必须是完整的且具有活性。胚是种子的核心部分,包含了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等结构。只有当胚完整无损,并且具有正常的生命活力时,种子才有可能萌发。例如,如果种子的胚受到损伤,如胚根或胚芽被破坏,种子就无

10、法正常萌发。举例说明:展示一些因胚受损而不能萌发的种子图片或实物,如被虫蛀过的种子、受到机械损伤的种子等,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胚受损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提问学生:“为什么胚的完整性和活性对于种子萌发如此重要?”引导学生思考胚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种子萌发后将发育成新的植株,胚中的各个结构都将参与到幼苗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因此,只有具备完整且有活性的胚,种子才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启动萌发过程,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和生长。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探究实验: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部条件?教师提出问题:“种子萌发可能需要哪些外部条件呢?(如水

11、分、空气、温度等)我们如何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些条件呢?”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提示,帮助学生完善实验设计。各小组汇报实验方案,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选择一种较为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演示或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以下以常见的实验方案为例)。实验准备:准备四个相同的透明塑料盒,分别编号为 A、B、C、D。在每个塑料盒内放入适量的滤纸,并在滤纸上均匀放置 10 粒浸泡过的菜豆种子。实验处理:A 盒:不做任何处理,提供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作为对照组。B 盒:加入适量的水,使滤纸湿润,然后将塑料盒密封,放在适宜的

12、温度下,探究种子萌发与空气的关系(缺少空气)。C 盒:不加水,保持滤纸干燥,放在适宜的温度和空气环境中,探究种子萌发与水分的关系(缺少水分)。D 盒:放在冰箱冷藏室中(温度较低),提供充足的水分和空气,探究种子萌发与温度的关系(温度不适宜)。观察记录:每天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记录种子发芽的数量,并观察幼苗的生长状况。连续观察一周左右。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一周后,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教师提问:“通过观察实验结果,你们发现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萌发情况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A 盒中的种子在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条件

13、下,大部分种子萌发并生长良好,说明这些条件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B 盒中种子因为缺乏空气,萌发受到抑制,只有少数种子发芽,说明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C 盒中由于缺少水分,种子没有萌发,表明水分是种子萌发的重要条件之一。D 盒中种子在低温环境下,萌发也受到明显影响,说明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进一步提问:“在农业生产中,我们如何根据种子萌发的条件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引导学生将实验结论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和拓展,如在播种前要选择饱满、无损伤的种子(保证胚的完整性和活性);要对种子进行适当的浸种处理,保证种子吸收足够的水

14、分;要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和地点,提供适宜的温度和良好的土壤通气条件等。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条件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与农业生产联系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讲解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让学生理解胚的完整性和活性对种子萌发的关键作用,结合实例加深学生的认识。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实验中,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将实验结论与农业生产实

15、际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学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农业生产的意识。(四)种子萌发的过程(10 分钟)教师讲解:种子萌发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吸水膨胀:种子萌发首先是吸收水分,使种皮变软,胚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各种酶的活性增强,为种子的萌发提供物质和能量基础。例如,干燥的种子在吸收水分后,体积会明显增大,变得饱满。胚根突破种皮:随着水分的吸收和酶活性的增强,胚根首先开始生长,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根。胚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能够深入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为幼苗的生长提供支持和营养。胚芽伸出种皮:在胚根生长的同时,胚芽也逐渐生长,向上伸出种皮,发育成茎和叶。胚芽的生长具有背地性,它会向着阳光的方向生长,展开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为幼苗的生长提供能量和物质来源。幼苗生长:胚根和胚芽不断生长,幼苗逐渐形成并不断长大。在这个过程中,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为幼苗的生长提供能量和物质支持。同时,幼苗的根系不断扩展,吸收更多的水分和无机盐,叶片不断展开,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使幼苗能够更好地生长和发育。展示种子萌发过程的图片或视频,结合讲解,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种子萌发的各个阶段和形态变化。师生互动:教师提问:“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胚根和胚芽的生长顺序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生长顺序?”引导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