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上传人:梦** 文档编号:593796099 上传时间:2024-10-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4年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4年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4年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4年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时一元二次方程课时目标1.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学习重点抽象概括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学习难点通过具体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引入图1幼儿园某教室矩形地面的长为8 m,宽为5 m,现准备在地面的正中间铺设一块面积为18 m2的地毯(如图1),四周未铺地毯的条形区域的宽度都相同,你能求出这个宽度吗?如果设所求的宽度为x m,那么你能列出怎样的方程?解:(8-2x)(5-2x)=18.图2注意事项: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可以先提出问题:你能找到图中的矩形地面、条

2、形区域和地毯区域吗?并让一学生指出对应的三部分,再要求学生从这一实物图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如图2).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为后续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提供材料.探究新知1.你能找到关于102,112,122,132,142这五个数之间的等式吗?解:102+112+122=132+142.通过前面的学习,直接让学生设未知数,列出适合条件的方程.如果将这五个连续整数中的第一个数设为x,那么怎么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余四个数?根据题意,你能列出怎样的方程?解:x2+(x+1)2+(x+2)2=(x+3)2+(x+4)2.注意事项:在找五个连续整

3、数,使前三个数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和的问题时,部分学生有困难,并且寻找的方式也有不同,有的学生采取代入特殊值一个一个去试,有的学生直接归结为方程去解决.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2.如图,一个长为10 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 m.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 m.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你能计算出滑动前梯子底端距墙的距离吗?如果设梯子底端滑动x m,那么你能列出怎样的方程?解:(x+6)2+72=102.结合上面得到的三个方程:(8-2x)(5-2x)=18,x2+(x+1)2+(x+2)2=(x+3)2+(x+4)2,(x+6)2+72=102

4、,观察它们的共同点,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各部分的名称.归纳:上面的方程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的整式方程,并且都可以化成ax2+bx+c=0(a,b,c为常数,a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我们把ax2+bx+c=0(a,b,c为常数,a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2,bx,c分别称为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a,b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巩固训练1.把方程3(x+2)2=4(x-3)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解:方程(3x+2)2=4(x-3)2

5、化成一般形式为5x2+36x-32=0,它的二次项系数是5,一次项系数是36,常数项是-32.(答案不唯一)2.从前有一天,一个笨汉拿着竹竿进屋,横拿竖拿都进不去,横着比门框宽4尺,竖着比门框高2尺.他的邻居教他沿着门的两个对角斜着拿竿,这个笨汉一试,不多不少刚好进去了.你知道竹竿有多长吗?请根据这一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设竹竿长为x尺,则门框宽为(x-4)尺,门框高为(x-2)尺.由题意得x2=(x-4)2+(x-2)2,即x2-12x+20=0.设计意图:通过及时巩固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课堂小结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归纳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学

6、会了什么?还有哪些困惑?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自主梳理知识要点的习惯,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了解自己对本节课内容还有哪些困惑并解决.课堂8分钟.1.教材第32页习题2.1第1,2题.2.七彩作业.教学反思 第2课时一元二次方程解的估算课时目标1.经历探索满足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近似解的过程,促进学生对方程解的理解,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尝试的精神,让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让学生学会在合作学习中相互交流.学习重点估算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学习难点估算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课时活动设计复习

7、引入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得到了如下的两个一元二次方程:(8-2x)(5-2x)=18,即2x2-13x+11=0;(x+6)2+72=102,即x2+12x-15=0.上一节课的两个问题是否已经完全解决了?你能求出各方程中的x吗?设计意图:上述两个问题是承接上一课时的现实问题,适当的回顾是引导学生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对该数学问题进行解答.探究新知1.有一根外带有塑料皮长为100 m的电线,不知什么原因中间有一处不通,现给你一只万用表(能测量电流是否流通)进行检查,你怎样快速地找到断裂处?与同伴进行交流.2.对于前一课第一个问题,我们知道,x满足方程(8-2x)(5-2x)=18,即2x2

8、-13x+11=0.(1)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你能确定x的大致范围吗?说说你的理由.(2)x可能小于0吗?可能大于4吗?可能大于2.5吗?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伴进行交流.(3)完成下表:x00.511.522.52x2-13x+11(4)你知道所求的宽度x(m)是多少吗?还有其他求解方法吗?与同伴进行交流.设计意图:设计问题1,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体会和理解“夹逼”的思想,为问题2的解决提供铺垫;问题2引领学生经历一个初步估计范围、逐步逼近的过程,为后续其他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样本、范例.巩固训练上节课通过设未知数得到满足条件的方程,即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x(m)满足方程(x+6)

9、2+72=102,把这个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x2+12x-15=0.(1)你能猜出滑动距离x(m)的大致范围吗?(2)小明认为底端也滑动了1 m,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3)底端滑动的距离可能是2 m吗?可能是3 m吗?为什么?(4)x的整数部分是几?十分位是几?解:(1)能猜出.(2)不正确.当x=1时,左边=1+12-150,不正确.(3)不可能.当x=2时,左边=22+122-150,当x=3时,左边=32+123-150,不可能是2 m或3 m.(4)当x=1时,1+121-15=-1.当x=2时,22+122-15=13,1x2.进一步计算:x1.11.21.31.4x2+12x-1

10、5-0.590.842.293.761x1.2.x整数部分是1,十分位是1.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使学生充分体验探求方程解的过程,这是对上一环节的练习巩固,更重要的是在列表求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先确定解的范围,从而建立两边“夹逼”的思想方法,进而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促进学生对方程解的理解,为后面学习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对于近似解的讨论,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方程解的理解,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又为方程精确解的研究做了铺垫.课堂小结师生互相交流总结探索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关键步骤,以及在求解(或近似解)时应注意的问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及时反思的习惯.这种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堂内容,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8分钟.1.教材第35页习题2.2第1,2题.2.七彩作业.第2课时一元二次方程解的估算1.一元二次方程解(略).例2x2-13x+11=0(略).2.估算的方法(略).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