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内蒙古赤峰市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593778817 上传时间:2024-10-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内蒙古赤峰市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4届内蒙古赤峰市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4届内蒙古赤峰市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4届内蒙古赤峰市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4届内蒙古赤峰市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内蒙古赤峰市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内蒙古赤峰市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赤峰市高三年级420模拟考试试题语文2024.04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人类学的成果告诉我们:至少二三百万年以前,人类已经站立在大地上了。然而,那时不仅没有农业,也没有人类主动从事任何生产。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与动物十分相近,大地上有什么,就取来吃什么,这就是考古学提到的采集、猎获。通过这两种途径,聚落周围野生的果实、草籽,河里的

2、鱼、草丛中的动物,都成为人类的食物。若以人类手中的工具而论,这个时代属于旧石器时期。至旧石器中晚期人们已经学会了摩擦取火,并发明了弓箭。有了火,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活,逐渐走出野蛮阶段。无疑,这是一个漫长的阶段,几百万年间人类在发展,地球也在变化,地球的变化不仅导致气候发生冷暖干湿的波动,也带动了人的体质与获取食物方式的改变。大量考古成果证明,农业在距今大约一万年前出现了,这一时期也正是新石器时期的开端。农业的出现不但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大自然的赏赐而存活,而且推动人类社会迈进了文明的大门。而农业起源的中心,也可以视作农业起步的地方,地图上显示它们只是地球上几个小小的斑块,被相互分隔在幼发拉底

3、河、底格里斯河、尼罗河、黄河、长江以及墨西哥的里约巴尔萨斯地区与南美安第斯山区。若对世界农业起源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推敲,一个共同点摆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无论西亚、北非还是中国黄河流域、墨西哥以及南美安第斯山区,都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半干旱条件意味着降雨量不多,这对植物生长不能算作理想的条件,因此植物种群的密度不大,种类并不特别丰富,与此对应的动物种类数量必然也不多,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人类采集、猎获的对象。本来就不丰富的资源,经末次冰期后气候转冷、转干,更不易满足人类需求。既然靠天靠地不是唯一的出路,人类自然会将获取食物的途径转向原本从属采集、猎获的动植物培育。气候变化导致的动植物资源减少

4、会影响世界很多地方,而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尼罗河以及黄河这些大河流域更加敏感,由此带来的结果也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大自然的赏赐越欠缺,人类越需要通过劳动、技术探索与发明创造来弥补资源禀赋的不足,也许正是这样的原因,农业起源中心不在雨量充沛、绿野青山的西欧、中欧,而落在这些干旱的大河流域。农业生产活动不是简单的体力付出,创造与发明伴随着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筑堤挖渠兴修水利,扶犁耕作打造工具所有这一切一步步推动人类社会从蒙昧走向文明。文明滋润了历史,照亮了人类前行的路径,而自身却起步于上苍赏赐不多、并不被今人看好的干旱的大河流域。(摘编自韩茂莉世界农业起源地的地理基础与中国的贡献)材料二:到

5、了农业时代,尤其是人类开始驯化动植物之后,人类与野生动植物的关系开始转变为合作关系,这也间接缓解了早期人类对于野生动植物需求的压力。而历史上那些被人类有意或者无意选择的动植物被人类驯化,它们的命运和人类的命运也随之一并发生了转折。从目前全球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情况判断,西亚和北非的新石器时代发展较早,目前的考古研究证实,西亚是世界上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之一。公元前7至8世纪,人类主要种植小麦、大麦和豆类。我国部分地区大约在公元前10世纪进入新石器时代,是世界上粟、黍、水稻等的起源地。公元前8世纪,粟、黍等旱作农业起源于我国黄河中下游、辽河和海河流域。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则是世界水稻的发源地,代表性遗

6、址为江西的仙人洞和吊桶环及湖南的玉蟾岩,在这里分别发现了公元前10世纪的硅化水稻和公元前7世纪的稻田遗址。在农业起源中,中国古代先民对谷子的驯化过程,堪称一段传奇。我国对谷子的驯化最早见于8000年前。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东部兴隆沟聚落遗址出土了1500多粒炭化植物种子,这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所发现的最早的谷子遗存。与其他作物有所不同,谷子的祖先种其实更类似于如今的狗尾巴草,仅看其外形是无法带来食欲的。但是,中国的古代先民敏锐地发现它的食用价值,并加以驯化。几乎与农业起源同时,人类也开始驯化动物。在10000多年前,人类驯化了狗;猪最初在大约9000年前于今天的土耳其东部一带得到驯化,此后驯化方

7、法传播到了中欧、意大利、印度、缅甸、中国和新几内亚等地。历史上的动植物驯化,是人类与动植物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一方面,有了驯化的动植物之后,人类减少了对采集植物和狩猎动物的依赖;另一方面,由于人类对驯化的动植物极为重视,伴随人类生活地域的扩张,被驯化的动植物开始在全球扩张,纷纷进入原本不属于它们自然分布的地方。比如,如今全球食用的麦,其原生地仅限于中东地区,而玉米、番茄、红薯等原本只生长于美洲大陆一隅。(摘编自赵序茅人类文明与动植物关系史)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摩擦取火推动人类走出野蛮阶段,弓箭的发明改变了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B. 大量考古成

8、果证明,农业出现于距今大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发轫阶段。C. 在农业产生之前,人类依靠大自然的赏赐生存,对野生动植物有极大需求。D. 不利的环境促使人们通过驯化动植物获取食物,减少了对采集狩猎的依赖。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西亚两河流域气候条件对植物生长不利,致使动物种类数量不多,因此这里成为世界上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之一。B. 气候变化导致动植物资源减少,迫使人们将获取食物的方式转为自己生产,这意味着早期人类不再靠天靠地吃饭。C. 与干旱的大河流域相比,自然条件相对良好的中欧和西欧,可能因为动植物资源的充裕,农业生产活动出现较晚。D. 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世界水稻

9、的发源地,是农业起源的中心之一,据此可知这一地区在古代应是半湿润地区。3. 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农业起源观点的一项是( )A. 战国时期韩非子五蠹文中曾提到:“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B. 河北磁山文化遗址不仅出土了大量的粮食,还出土了石铲、石斧等农具和石磨盘、石磨棒等粮食加工工具。C. 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650毫米之间,而深居内陆的西北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50毫米。D. 两河流域地处亚非大干旱地区,但是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定期泛滥带来了充沛的水源,肥沃了土地。4. 根据材料内容,下面选项中对这两幅图的理解不恰当的一

10、项是( )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时间距今约7000年距今约6000年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黄河流域陕西西安房屋干栏式半地穴式农作物水稻粟、蔬菜饲养业猪、狗、水牛猪、狗、黄牛工具磨制石器磨制石器手工业制作黑陶、玉器 象牙雕刻 会用天然漆制作彩陶心 纺织、制衣 制作乐器A. 遗址一地处辽河流域,是世界上粟的起源地之一。B. 遗址三地处黄河流域中游,是早于遗址四的文化。C. 遗址四以稻作农业为主,能制作黑陶等生活用具。D. 四处文化遗址同属新石器时代,凸显了文明进步。5. 哪些因素对敖汉谷子的驯化起了重要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1. A 2. C 3. B 4. B 5. 自然资源不够丰

11、富;气候条件发生改变;其祖先种的食用价值被发现。【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A.“弓箭的发明改变了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错误。原文“地球也在变化,地球的变化不仅也带动了人的体质与获取食物方式的改变”,说明是地球的变化带动了获取食物方式的改变,不是“弓箭”,选项张冠李戴;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动物种类数量不多,因此这里成为世界上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之一”错误,强加因果。原文“大自然的赏赐越欠缺,人类越需要通过劳动、技术探索与发明创造来弥补资源禀赋的不足,也许正是这样的原因,农业起源中心落在这些干旱的大河流域”,可见原因

12、也许是人类要弥补不足;B.“这意味着早期人类不再靠天靠地吃饭”错误。“既然靠天靠地不是唯一的出路”可知,还是一种出路,只是不是唯一,“不再靠天靠地”表述绝对;D.“据此可知这一地区在古代应是半湿润地区”错误。文中对水稻发源地和这一地区在古代属湿润或干旱区的关系没有说明,推断失当。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认为农业起源是因为资源不丰富,靠采集、猎获不足以存活,人类自然将途径转向动植物培育。A.意思是人类依靠大自然的赏赐足以存活,与农业起源观点相反;B.出土的大量粮食和劳动工具,说明人类靠自己的植物培育途径获得了粮食;C.说明雨水分布情况,与农业起源观点

13、无关;D.说明水源和土地等气候情况,与起源观点无关。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图表信息的能力。B.“遗址三是早于遗址四的文化”错误。图表显示遗址三是半坡遗址,遗址四是河姆渡遗址,表格显示河姆渡原始居民存在距今约7000年,半坡原始居民存在距今约6000年,包括手工业制作等,半坡居民明显进步于河姆渡居民,可见遗址三文化晚于遗址四。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本来就不丰富的资源,经末次冰期后气候转冷、转干,更不易满足人类需求。既然靠天靠地不是唯一的出路,人类自然会将获取食物的途径转向原本从属采集、猎获的动植物培育”,“气候变化导致的动植物资源减

14、少会影响世界很多地方大自然的赏赐越欠缺,人类越需要通过劳动、技术探索与发明创造来弥补资源禀赋的不足”可知,气候变化导致资源减少,资源减少更不能满足人类需求,人类就会转向动植物培育,所以,气候和资源因素促使了谷子的驯化;“中国的古代先民敏锐地发现它的食用价值,并加以驯化”可知,因为其有食用价值,所以才会被选择驯化。(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火 巴金船上只有轻微的鼾声,挂在船篷里的小方灯,突然灭了。我坐起来,推开旁边的小窗,看见一线灰白色的光。我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船停在什么地方。我似乎还在梦中,那噩梦重重地压住我的头。一片红色在我的眼前。我把头伸到窗

15、外,窗外静静地横着一江淡青色的水,远远地耸起一座一座墨汁绘就似的山影。我呆呆地望着水面。我的头在水中浮现了。起初是个黑影,后来又是一片亮红色掩盖了它。我擦了擦眼睛,我的头黑黑地映在水上。没有亮,似乎一切都睡熟了。天空显得很低。有几颗星特别明亮。水轻轻地在船底下流过去。我伸了一只手进水里,水是相当地凉。我把这周围望了许久。这些时候,眼前的景物仿佛连动也没有动过一下;只有空气逐渐变凉,只有偶尔亮起一股红光,但是等我定睛去捕捉红光时,我却只看到一堆沉睡的山影。我把头伸回舱里,舱内是阴暗的,一阵一阵人的气息扑进鼻孔来。这气味像一只手在搔着我的胸膛。我向窗外吐了一口气,便把小窗关上。忽然我旁边那个朋友大声说起话来:“你看,那样大的火!”我吃惊地看那个朋友,我看不见什么。朋友仍然沉睡着,刚才动过一下,似乎在翻身,这时连一点声音也没有。舱内是阴暗世界,没有亮,没有火。但是为什么朋友也嚷着“看火”呢?难道他也做了和我同样的梦?我想叫醒他问个明白,我把他的膀子推一下。他只哼一声却翻身向另一面睡了。睡在他旁边的友人不住地发出鼾声,鼾声不高,不急,仿佛睡得很好。我觉得眼睛不舒服,眼皮似乎变重了,老是睁着眼也有点吃力,便向舱板倒下,打算阖眼睡去。我刚闭上眼睛,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