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593732372 上传时间:2024-09-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2024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在2024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在2024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在2024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在2024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2024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2024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2024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在2024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生物医药是现代产业体系中成长性较好、发展较为活跃的领域之一,也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重点培育的8个千亿级优势产业之一。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主要目的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全力推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站位全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昂扬向上的奋斗激情 (一)产业规模有所增长。从产业总体来看,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十三五期间(20

2、16-2020年),市生物医药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16年的257.66亿元增至2020年的271.66亿元,增长5.4。202X年为308.7亿元,同比增长13.6;受疫情冲击及医疗改政策影响,2024年为312.68亿元,同比增长1.3;2024年为337.17亿元,同比增长7.8。从企业规模来看,共有规上企业78家,6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拥有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龙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物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制药企业。培育发展了功效护肤第一股的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聚集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

3、究所、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康乐卫士()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疫苗研发生产头部企业和单位。引进了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二)产业集聚初步形成。以工业园区为重点,生物医药产业初步形成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经济技术开发区、空港经济区等多点支撑的空间格局。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创建成国家新型工业化生物医药产业特色示范基地,拥有市80的生物医药企业,是省规模最大的生物医药研发与生产物流聚集区,已连续三年上榜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单。经开区(自贸试验区片区)积极拓展生物医药外向型功能,成立国际工业大麻产业园。空港经济区是市生物医药产业

4、的主要拓展空间,国药中生生物制品产业基地、中国中药产业园、国药控股医药健康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使空港经济区成为新的产业增长极。 (三)创新能力逐步提升。一是创新平台持续建设。依托科研院所、驻昆高校,建成遗传资源与进化(动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植物研究所)、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大学和农业大学)、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理工大学)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重点企业,建成疫苗试验室(沃森生物)、特色植物提取试验室(贝泰妮)等10个产业化平台。2020年7月,生物医药大健康科创中心正式成立。二是核心产品不断涌现。2020年3月,沃森生物研发的13价肺炎结合疫苗首次获

5、批签发。2024年批签86批次,占2024年该类疫苗批次总量的一半。2024年,沃森新冠mRNA疫苗获得印度尼西亚紧急使用授权,成为我国首个获批海外上市的此类疫苗;朱兆云院士领衔研发的中药1类创新药全三七片获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批件。 (四)政策环境日益优化。2020年,市人民政府印发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围绕打造中药材第一车间、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壮大产业发展能级、优化产业服务环境、加强组织保障,提出16条措施,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经开区(自贸试验区片区)支持生物医药及关联产业发展措施高新区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也相继出台,省、市、区三级联动的政策体系正在形

6、成。2024年7月,作为市八大产业链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推进办公室正式成立;2024年9月,印发市生物医药产业强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24-2025)。 二、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正视问题、攻克难点,着力夯实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产业竞争力不强,集群化水平低。一是产值规模较小。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环渤海、粤港澳大湾区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这些区域的主要城市相比,市的产业规模差距较大。石家庄市、长沙市、成都市、重庆市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规模达到600亿元,而市仅有300亿元规模,只相当于苏州市2100亿元的七分之一。二是企业集聚不足。市生物医药领域企业总量(355个

7、)约为成都市(1009个)、重庆市(921个)的三分之一;高新技术企业数量(41个)约为成都市(160个)、重庆市(145个)的四分之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14个)差距不大,但国家级仅有2个。同时,缺少具有强大辐射力的发展载体。作为省内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重点区域,市高新区集聚生物医药企业339家;石家庄市高新区、成都市高新区分别集聚生物医药企业1816家、3000余家。 (二)产业结构失衡,产业赛道不健全。一是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市生物医药制造业规模占全产业链比重仅为30,不到流通领域的一半。制造业中,传统中药(民族药)占比为44,天然健康产品占比为36,化学药占比为12,生物技术药、高

8、端医疗器械等新兴领域发展严重滞后,占比为8,呈现药强械弱的偏科局面。二是细分领域短板突出。一是生物技术药主要以疫苗为主,抗体药物、细胞产品等其他管线不丰富,上下游配套不健全,药用玻璃等配套空白,检验、批签发能力尚需提升。二是中药(民族药)深度开发及创新能力不足,精加工产品少,同质化严重。三是天然健康产品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少,市场开拓能力不足,产品加工能力弱。四是化学药缺乏原研药和高端仿制药,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环保政策趋严,项目难落地。五是医疗器械产业基础薄弱,90属中小企业,主要生产义齿、医用卫生敷料等技术含量低的易耗型医疗用品。 (三)创新驱动不足,研发体系不完善。一是研发投入较少,研发能

9、力较弱。2024年,除沃森生物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的22.14、龙津药业为38.90以外,其他企业与顶尖生物医药企业20以上的平均研发投入有较大差距。例如:贝泰妮为6.07,白药仅为0.88,集团仅为0.92,缺乏积极活跃的产业创新氛围。除疫苗之外,其他产业领域有影响力的创新产品少,近三年没有一个上市创新药,2024年,市新获批上市的3个药品均为仿制药。截至2024年5月底,累计专利数量、国产医疗器械上市数量、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数量均未达到成都市、重庆市的一半。二是创新研发体系不完善,产学研联动不紧密。产业快速发展所需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的科研联合攻关能力不足。目前,上市许可持有人制

10、度(MAH)允许研发端和制造端独立,产业协同创新成趋势,但市科技成果转化矛盾依旧突出。生物医药临床试验支撑不强,药物临床研究(GCP)机构建设不足,合同研发(CRO)、合同研发生产(CDMO)等环节缺失。 (四)投融资渠道不畅,资金要素缺乏。一是投融资不活跃。2016年至2024年,市的生物医药产业累计投融资金额为74.35亿元,相比成都市的300.41亿元、重庆市的111.71亿元,差距较大。目前,仅有白药、沃森生物、集团、龙津药业、生物谷、贝泰妮6家上市公司,中小型企业主要采用银行贷款等传统方式进行融资。二是依赖政府扶持资金。2024年,按照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安

11、排扶持资金2650万元,并获技术改造及创新平台建设补助资金预算批复6130万元。相比专门的产业发展基金,资金杠杆作用不大、撬动社会资本不足。 (五)高端人才不足,研发人员占比低。一是高层次人才偏少。生物医药行业是目前含博率较高的新兴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上市药企中,有一半企业拥有博士数量超过11个,平均含博率为3.43。2024年,除白药拥有博士35名,占比0.39外,其他企业含博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博士人才缺乏吸引力有一定关系。二是研发人员不足。研发队伍建设已成为激发企业创新创效的重要手段。据不完全统计,全国A股上市药企研发人员平均占员工总数的22.6。2024年

12、,除龙津药业拥有研发人员67人,占比23.51外,白药研发人员数量为527人,占比5.97;贝泰妮研发人员数量为498人,占比12.93,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与生物医药高技术性、高创新性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三、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全力确保重点工作的争先进位 (一)构建协同并进的产业链。一是聚焦重点产业强链。重点打造生物技术药、现代中药、天然健康产品三个优势产业链,同时针对产业短板,积极培育化学药、医疗器械两个辅助链。其中,生物技术药领域,要积极研发人用多价多联疫苗、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优化细胞创新药物、血液制品、抗体药物、蛋白质药物的产业化布局。现

13、代中药领域,要重点发展新型饮片、中成药二次开发、中药配方颗粒和院内制剂,积极参与中药标准制定。天然健康产品领域,要积极开展植物资源有效成分、药用香精香料的提取工作,开发新型提取工艺和技术,支持本土药企向大健康领域延伸布局,开发保健品、天然药物、天然化妆品等终端产品。化学药领域,要加快化学原料药生产升级改造,鼓励原料制剂一体化发展,引导化学原料药、高端制剂生产企业入滇发展;同时还要跟踪全球畅销药市场,发展高水平仿制药。医疗器械领域,要加大医用辅料研发和生产的力度,重点发展心脏支架、骨科器械等高端耗材。二是重视上下游配套补链。上游要补齐基础材料与技术工艺的短板,引进和研发生物试剂、生物原料、药用玻

14、璃瓶、预灌封注射器、病毒载体、无血清细胞培养基等关键配套产品,以及规模分离纯化、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技术。中游要支持发展合同加工外包服务(CMO),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或引进企业,建设符合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标准的GMP生产车间,为医药、保健品等企业提供加工外包服务。下游要补齐质量追溯体系、销售物流等环节的短板,培育智慧医疗、互联网药品流通等新兴业态;同时,要形成完善的技术服务链,补齐研发中心、临床试验、医废处置、知识产权保护等环节的短板。 (二)构建开放高效的创新链。一是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一要借鉴杭州市的先进经验,市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要通过构建企业-部门-医院三方协同模式,加强重点

15、企业与市医学重点学科对接,创新企业出资、出榜(揭榜)双向赋能形式,提升医企融合创新能力。二要借鉴上海市、成都市的先进经验,参考成都市中医药大银海眼科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华西医院的成熟模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依托医疗卫生机构、驻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充分发挥技术转移中心、生物医药大健康科创中心的科技服务融合通道作用,构建医研产三位一体模式,形成教学-科研-成果熟化与转化-临床的快车道,让基础研究、实验研究真正实现转化、走向临床,逐步完善成果转化创新生态。二是搭建产业创新支撑平台。一要支持科研院所、产业园区建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要依托生物所建设开放式生物制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生物制品相关领域产品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同时,要依托高新区建立生物医药产业线上专利运营平台和产业特色知识产权数据库,为创新产品研发提供专利数据支撑,缩短发明专利申报时间。二要加快建设生物制品尤其是疫苗批签发、化妆品功能评价与质量检测等检验检测平台。三要重点发展医药研发外包服务(CRO),鼓励建设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GLP)、临床试验中心(GCP),加快发展非人灵长类、鼠等模式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