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自2003年至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已经连续举办了20届,一个个典型人物及其典型事迹构成了国人的感动支点,在电视领域和社会领域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
2、一笔。感动中国以年度社会记忆为底稿,发端于传统主流媒介,被认为是“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十大电视事件”,特别是大量受众分流到音视频网站、贴吧论坛、“双微一抖”等新媒体平台后,历年评选出的获奖者都会引起关注和热议。据统计,由央视新闻发起的2018年“感动中国”话题,阅读量超过10亿,讨论量达到60多万。媒介本身是一个冰冷的传播工具,但由于情感的加持让人物焕发人性的光彩,给其带来蓬勃的生命力与强大的感染力。无论是通过电视还是新媒体平台,感动中国不仅提供了仪式化的情感表达路径,也使得情感的回报成为可能。大数据监测软件得出的结果印证了这一点,感动中国的正能量故事和获奖者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核心价值观吸引并打
3、动了广大受众,其在社交网络平台情感分布中,正面情感占803%。对于传播主体而言,关注典型人物往往是从理念开始的,对其赋形后寻找合适的载体,予以突出展示。而对于受众而言,最先接触到的是具象的展示,从人物事迹到情感体会、精神领悟,直至把握传播者的意图。在主流媒体主动进行议题设置的推动下,感动中国形成了一股强烈的情感冲击波,最终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改编自大数据视域下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传播效果分析)材料二:报道典型人物是我们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我国新闻事业中具有突出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主流媒体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时代楷模”,在他们身上展现了很多平凡人物“不平凡”的闪光点,为时代精神注入新
4、的内涵,相对于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十八大以来的主流媒体典型人物报道出现了多维度的创新。人物价值内涵主导性与开放性统一、人物自身、人物社会实践及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元,典型人物价值内涵也有丰富的解读与阐释方式。因此,典型人物报道既要坚持挖掘人物价值的先进性,提炼人物内涵中的时代主流精神和主导价值框架;又要让人物价值内涵有一定的开放性,敞开讨论的空间,激发受众参与人物形象建构、意义解读与情感共鸣。新华社刊播的报道英雄无言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将主人公的精神内涵提炼为“本色人生”。无言的“本色”,成为“不忘初心”党员形象的光辉写照;同时,“本色”人生的意涵丰富,也为广大读者从自身角度去解
5、读人物内涵留下充足空间。人物价值的内涵,往往通过人物品质揭示与性格塑造有机结合来体现。品质是人物形象的骨架,展示人物思想意义、精神境界。但是如果只注重品质,忽略对人物独特性格的挖掘,人物形象就容易流于呆板、平面,不够丰实、立体,甚至变成观念和思想的单调图解。因此,再现富有意味、展示人物性格面貌的个性化事实,充实人物的血肉,有助于丰富人物内涵。政治话语与相关话语恰当结合,形成合力。政治话语资源是主流媒体典型人物报道核心话语资源,但过度政治化,会带来宣传灌输意味浓厚、人物形象人为拔高等弊端。政治话语资源只是画龙点睛式地展示人物的精神和价值内涵,从政治高度对报道主题进行引导和启发,达成政治话语“量少
6、质高”的效果,应适度吸收日常生活话语、相关领域专业话语、传统文化话语、大众文化话语等各类资源,让各类丰富的话语相互对话,形成合力;展现社会实践的复杂性,塑造可信的人物形象。天津津云客户端推出的短视频专题报道“无胆英雄”张伯礼,以张伯礼的“身边人”作为消息来源,从不同话语体系,包括医疗专业话语、中医的传统话语、政治话语、日常生活话语等入手,塑造了主人公的立体形象。注意严谨事实与深刻情感的均衡互补,采用诗性与激情的叙述风格,试图以语言的力量拉满情感的报道方式,在过去的典型人物报道中曾经盛行一时,至今余绪犹在。此类报道方式的问题在于事实不够严谨客观,情感缺乏可靠的事实逻辑,流于肤浅和浮夸。纪录片生命
7、缘永生,实现了严谨客观的事实与沉静深刻的情感有机结合与动态互补,成为典型人物报道话语创新的样本。以严谨的事实与客观的叙述凸显情感力量,纪录片生命缘永生节目组通过长时间的跟拍,收集丰盈的事实,并从事实中按照合理逻辑挖掘富有意味的人物故事。面对经历生死难关考验的人性故事,该片没有落入“编情”和“矫情”案白,而是实施了基于客观框架的问接、克制与受限的情感表达实践,达成了“自然化”的情感动员效果,片子不用镜头和旁白渲染情感,而是冷静、理性地讲述事实,依赖事实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内核来感动人。用精心挖掘的患者个体故事,激发情感和主题上的共鸣,收到了良好传播效果。(摘编自新语境中先进人物报道的话语创新,中国社
8、会科学网2022年2月17日)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坚持时间长,在电视和社会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B. 由“感动中国”话题的阅读量、讨论量之巨,可看出获奖者往往会引起关注和热议。C. 传播主体与受众关注典型人物的方式不同,前者从具象展示开始,后者从理念开始。D. 与传统人物报道相比,十八大以来的主流媒体典型人物报道出现了多个角度的创新。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感动中国能举办20届而长盛不衰,就在于电视媒体提供了仪式化的情感表达路径,使得情感的回报成为可能。B. 在主流媒体典型人物报道出现的多维度创新中
9、,“人物价值内涵主导性与开放性统一”最为重要,因为内容决定形式。C. 典型人物价值的内涵有着丰富的解读与阐释方式,往往通过人物品质的揭示或者人物性格的塑造来体现。D. 生命缘永生能成为话语创新的样本,在于在报道方式上实现了严谨事实与深刻情感的均衡互补。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政治话语与相关话语恰当结合,形成合力”观点的一项是( )A. “凡人”李保国通过诸多个性化事实,展现李保国朴素、率真、“杠劲儿”、“冲”的性格特征,塑造了兼具深度、厚度和个性的时代先锋形象。B. 纪录片生死金银潭用白描的手法,展示武汉金银潭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前线的日常和生死瞬间,表现了普通医护人员的艰辛与
10、温情。C. 煤体报道喀什75岁老人潘玉莲时,结合她二十多年的无偿辅导,挖掘出地身上人性的温情元素,用带情感带温度的表达,给受众传递了典型人物的真善美。D. 时代楷横李桓英聚焦于李恒英在麻风病防治中的贡献与付出,只在节目临近结尾时从政治角度指出,在她看来,入党和科研都是追求真理。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5. 报道典型人物时,如何才能做到让人“感动”?请结合两则材料进行概述。【答案】1. C2. D3. D4. 材料二的论证思路总体上是先总后分。首段提出十八大以来主流媒体典型人物报道出现了多维度的创新;然后从人物价值内涵、话语体系、事实与情感关系三个维度进行阐述,三个维度之间是并列关系。
11、5. 精选报道内容:要讲述正能量故事,展现其“不平凡”的闪光点,挖掘和展示其独特个性,使之丰实、立体,有血有肉。整合话语资源:适度吸收日常生活话语、大众文化话语等各类话语资源,与政治话语资源结合并形成合力,塑造可信的人物形象。重视叙述风格:报道时既需要情感加持,使其焕发人性的光彩;又要冷静、理性地讲述事实,依赖事实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内核来感动人。【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前者从具象展示开始,后者从理念开始”错误,张冠李戴。由原文“对于传播主体而言,关注典型人物往往是从理念开始的,对其赋形后寻找合适的载体,予以突出展示。而对于受众而言,最先接触到的是具象的
12、展示,从人物事迹到情感体会、精神领悟,直至把握传播者的意图”可知,前者从理念开始,后者从具象展示开始。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就在于电视媒体提供了仪式化的情感表达路径,使得情感的回报成为可能”错误,以偏概全。还有“获奖者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核心价值观”“人物事迹、精神领悟”等。B.“最为重要,因为内容决定形式”错误,于文无据。由原文“相对于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十八大以来的主流媒体典型人物报道出现了多维度的创新。人物价值内涵主导性与开放性统一、人物自身、人物社会实践及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元,典型人物价值内涵也有丰富的解读与阐释方式”可知,原文只是
13、说“人物价值内涵主导性与开放性统一、人物自身、人物社会实践及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元”,没有说“最为重要,因为内容决定形式”。C.“往往通过人物品质的揭示或者人物性格的塑造来体现”错误,曲解文意。由原文“人物价值的内涵,往往通过人物品质揭示与性格塑造有机结合来体现。品质是人物形象的骨架,展示人物思想意义、精神境界。但是如果只注重品质,忽略对人物独特性格的挖掘,人物形象就容易流于呆板、平面,不够丰实、立体,甚至变成观念和思想的单调图解”可知,原文说的是“人物价值的内涵,往往通过人物品质揭示与性格塑造有机结合来体现”。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只在节目
14、临近结尾时从政治角度指出,在她看来,入党和科研都是追求真理”是“画龙点睛式地展示人物的精神和价值内涵,从政治高度对报道主题进行引导和启发,达成政治话语量少质高的效果”,属于政治话语体系,能作为论据支撑观点“政治话语与相关话语恰当结合,形成合力”。另外三个选项缺少政治话语的内容。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二共六段,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相对于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十八大以来的主流媒体典型人物报道出现了多维度的创新。2、3段是一层,从“人物内涵主导性与开放性统一”角度分析主流媒体典型人物报道出现了多维度的创新。4、5段是一层,从“政治话语与相关话语恰当结合,形成合力
15、”角度分析主流媒体典型人物报道出现了多维度的创新。6、7段是一层,从“注意严谨事实与深刻情感的均衡互补”角度分析主流媒体典型人物报道出现了多维度的创新。因此,材料二论证的思路总体上是先总后分。【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精选报道内容:结合“主流媒体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时代楷模,在他们身上展现了很多平凡人物不平凡的闪光点,为时代精神注入新的内涵,相对于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十八大以来的主流媒体典型人物报道出现了多维度的创新”“但是如果只注重品质,忽略对人物独特性格的挖掘,人物形象就容易流于呆板、平面,不够丰实、立体,甚至变成观念和思想的单调图解。因此,再现富有意味、展示人物性格面貌的个性化事实,充实人物的血肉,有助于丰富人物内涵”可知,要讲述正能量故事,展现其“不平凡”的闪光点,挖掘和展示其独特个性,使之丰实、立体,有血有肉。整合话语资源:结合“政治话语与相关话语恰当结合,形成合力”“应适度吸收日常生活话语、相关领域专业话语、传统文化话语、大众文化话语等各类资源,让各类丰富的话语相互对话,形成合力;展现社会实践的复杂性,塑造可信的人物形象”可知,适度吸收日常生活话语、大众文化话语等各类话语资源,与政治话语资源结合并形成合力,塑造可信的人物形象。重视叙述风格:结合“面对经历生死难关考验的人性故事,该片没有落入编情和矫情案白,而是实施了基于客观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