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学设计新版

上传人:办****家 文档编号:593715309 上传时间:2024-09-2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新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新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集序》教学设计新版(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兰亭集序教学设计新版兰亭集序教学设计新版1 一、教学要点 1、掌握文中文言知识和相关文化常识2、体会作者的哲学思想二、教学设计(一)、方法设计:诵读、讲解;多媒体辅助;2课时(二)、过程设计1、背景知识1)、王羲之(321379)世称王右军,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2)、兰亭序由来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邀请当时社会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他们引酒赋诗,将所写的诗结成诗集,王羲之当场为诗集书写一篇序言,即本文兰亭集序。3)、文体“序”序,也叫“叙”或“引”,是说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作者情况,也有对作品的评论和

2、相关问题的阐发。序一般写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2、诵读训练听范读,朗读3、文章讲析这是一篇山水游记散文,语言清新洒脱,注意文章中的景语与情语;文章不论记叙还是议论都颇有层次,理清作者的思路;魏晋时期,玄学风行,在山水游记中体悟、探讨人生道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哲学思想。1)、讲析第一段:(修禊)之乐。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兰亭盛会的?第一句:时间、地点、集会的原因。、古代纪年方法: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所谓“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字,“地支”则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个字。纪年的方法,从“天干”中的“甲”开

3、始,配“地支”中的“子”依次搭配,得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等等六十个组合,俗称作“六十花甲”。这种“天干地支”纪年法,六十年为一周期。如:20_年是庚辰年;20_年是辛巳年;、修禊: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古人视季春三月是万物萌生的时节,早在周代,人们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到河边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诗经、周礼中都有记载。孔子的得意门生曾点将春禊视为其志,得到孔子的赞赏。“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三国魏以后春禊定在三月三,活动内容也改为在水边宴饮、赋诗等。第二句:与会者第三句:兰亭周围地形环境、带:名词动用,像衣带

4、一样围绕第四句:宴饮之乐、流觞曲水:也称为“曲水流觞”,春禊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引溪水进入弯曲的水渠,人们坐在水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觞系古代盛酒器具,即酒杯。通常为木制,小而体轻,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也有陶制的,两边有耳,又称“羽觞”,因其比木杯重,玩时则放在荷叶上,使其浮水而行。曲:使动,使(水)弯曲、次:旁边、一:一些,一点、幽情:深藏内心的感情第五句:天气第六句:作者的主观感受。、仰观,俯察:古人观照自然、人生的两种方式。、所以:用来、游目骋怀:纵展眼力,开阔胸怀。、极:穷尽、娱:乐趣、信:实在,诚朗读第一段2)、讲析第二段:(死生)之痛。思

5、考:本段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是如何逐层阐述的?第一句:眼前聚会盛况,引起人生感悟。、与:结交,交往、俯仰:社会人事周旋应酬第二句:两种生活态度:“晤言一室”与“放浪形骸”、或:有的人、晤言:对面交谈、因:就着、放浪:放纵无拘束第三句:两种生活感受:“快然自足”与“感慨系之”、趣:通“趋”,往,追求、曾:竟,乃、老之将至:“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子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之:往,到达、系:附着第四句:过渡深化:生之无常死之无奈、向:以前、俯仰:时间很短、犹:尚且、之:代事,指“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况:何况、修短:寿命长短、期

6、:至,及第五、六句:得出“死生亦大”的结论,令人悲痛。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庄子德充符)朗读第二段3)、讲析第三段:(今昔)之悲思考:作者因何而悲?编辑兰亭诗集的目的是什么?第一句:指出古今兴感相同这一现象、若合一契:(古人兴感之由)象符契一样相合、不能喻之于怀:心里却不明白是什么原因(为何叹息悲伤?)第二句:批驳“死生一体”的观点,解释“兴感之由”。、固:本来、一死生:把死和生看作一体齐彭殇:把长命和短命等同“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齐物论)第三句:死生之大,千古同慨,人们将永远处于困境之中。、由:通“犹”,

7、如同第三、四句:指出结集的目的:引起后人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与共鸣。、述:陈述,创作、所以:的原因、致:情趣朗读第三段4、深化迁移1)、文章思路(修禊)之乐(死生)之痛(今昔)之悲2)、作者的哲学思想及相关文化背景、(讨论)作者的死生观:死生亦大,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对生命的热爱。、儒、道与魏晋士人的死生观儒、道与魏晋士人的死生观生命的短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

8、无穷。”(苏轼前赤壁赋)儒家:“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儒家重视人的社会存在和现世存在,认为道德仁义远较个体生命重要,思考现世生活远较思考死亡重要,对死亡采取的是视而不见的态度,从而忽视了个体生命面对死亡时所应有的态度。西汉以后,经过统治阶级改造的儒家思想一统天下,士大夫将以仁义道德为核心的伦理观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理想作为自我价值的最高实现,希望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抱负和人生价值,他们面对死亡所表现也是儒家

9、那种视而不见的风范。道家:“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庄子德充符)“生死存亡为一体”(庄子大宗师)道家的庄子对死亡则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大谈特谈死,“死生”一词在庄子一书中至少出现过24次。他意识到死亡的恐惧和生命存在的有限性,死与生的问题是庄子人生哲学的底层。与儒家对死亡的视而不见不同,庄子创立了“至人”、“真人”、“神人”的“游”的境界来作为他的人生理想,最终用虚幻的理想境界掩盖了现实人生的苦难,也掩盖了他对死亡的恐惧感。所以庄子说“生死存亡为一体”,他以自然天命作为生死的本体,主张将个体的人完全返回到自然状态,让人在混沌的世界中听从天命,取消生死差别,这在某种程度上不能不

10、反过来掩盖了他哲学中死亡意识的光芒。兰亭集序重点难点精解1、理清思路,弄清本文抒情为什么先乐后悲?本文共三个自然段,可分为前后两部分。第1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叙述兰亭宴集的情况。写了宴集的时间、地点、相聚的缘由、参加人员、周围的环境、宴会的活动内容、当天天气等,是实写,以一“乐”字为基调。第2、3自然段是第二部分,主要写宴集后的感慨,是虚写,这部分则以一“悲”字为基调。这种先乐后悲的写法有其历史的和现实的两方面的原因。就其历史原因来说,这种描述聚会后转悲的作品并非始自兰亭集序。当年汉武帝行幸河东,途中与群臣欢饮,自作秋风辞:“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奈老何!”东汉

11、古诗十九首之四云:“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魏文帝与朝歌令吴质书写宴游之欢后:“乐往哀来,怆然伤怀。余顾而言:斯乐难常。足下之徒,咸以为然。”可见历史上因欢聚由乐生悲的感慨是屡见不鲜的,那么兰亭集序如此用笔就不足为奇了。就其现实原因说,这种写法符合人们的心理变化规律:大家难得一聚,是快事、乐事,但有聚就有散,“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种聚散两依依的情景本来已使人感慨万端,再由此想到人生无常、生死相隔,怎不使人悲从中来。2、从“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看古代的纪年:“永和”是东晋穆帝的年号。“永和九年”就是晋穆帝使用“永和”年号的第九年,即公元353年,这是古人最常用的一种纪

12、年方法。因为封建社会是“家天下”,皇上就是家主,用他的号作为纪年是理所当然的。有时一个皇上不只有一个年号,像唐高宗就曾先后用了十四个年号,而皇上每换一次年号就要按新年号重新纪年。“癸丑”是采用天干地支纪年,这是古代另一种常用纪年方法,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共配成六十组,称为“六十年花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干支最初是用来纪日的,后来才用于纪年,现在农历的年份仍用干支。“癸丑”年是六十年花甲子中的第五十年。古文中常用帝号和干支双纪年。另外,先秦时,由于各国国王没有年号,就用国王的称号纪年,像周平王三十二年,即周平王做国王的第三十二年。3、如此高雅的盛会为什么没有音乐?古代,像王羲之他们这

13、样有权有势的文人的大型聚会照常是必须有音乐的,甚至有歌舞相伴,然而这次兰亭盛会真的“无丝竹管弦之盛”,这似乎与他们这些相聚者的身份不相称。依当时王羲之的身份、地位,无论配备多么豪华的乐队都是可以办到的,那为什么没有“丝竹管弦”呢?原因是这里美妙的情景不需要音乐。这里的山不但高峻,而且有“茂林修竹”赋予它盎然生气,这里的水“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足以显示出这些流水的神彩飞动。可以想象在这优美的环境中,清波之上,一只只盛满美酒的.羽觞漂来,人们胸中一阵阵畅叙怀抱的话语飘出,与大自然中各种动听的声音相合,不是一首绝美的音乐吗?作者与众人都被这大自然的美陶醉了,此情此景人为的管弦之声不是显得太多余了

14、吗?4、关于天气情况的描写为什么不放在对聚会地的环境介绍之时,而偏要放在参加人员、活动内容介绍之后?第1自然段先写了宴集的时令、地点、缘由、与会人员、兰亭地理环境及景物,接下来写宴集的活动内容、天气情况,最后写宴集的感受、看上去这似乎不合一般的写作习惯,通常情况应把“天气情况”放在地理环境及景物的描述过程中,可本文却放在了宴集的活动内容介绍和宴集感受之间,作者之所以如此处理,其目的是要借用天气起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上文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如果是处在阴云密布的天气中便会失去靓丽的风彩,而人们“流觞曲水”“畅叙幽情”如果不是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环境中,也很难使心情如此欣快,这是承上。就其启下而言,由“天”“气”而及于下文之“宇宙”显得紧密而自然。5、从第1自然段用词简约、格调淡雅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性格?第1自然段里用词,无论是模山范水,还是描竹画树,都达到了简而不能再简的程度,真可谓“惜墨如金”。想那三月的江南山间水渚该有多少鲜花吐芳、姹紫嫣红开遍?而此文作者之笔却紧锁浓香艳颜,些许不流注笔端,进入作者视角者,只在于山、水、林、竹、天、风而已。就是写那翠绿欲滴的树林、竹子,也只言其“茂”、言其“修”,而弃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