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口腔综合(口腔组织病理学)模拟试卷13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简答题 1. 简述四环素牙的病因和组织学、临床表现正确答案:四环素类药物与多价阳离子如钙、铝等起络合作用,与牙组织中的钙结合,形成一种较稳定的四环素正磷酸盐,四环素在牙本质中沉积比在牙釉质中要高4倍,这是由于牙本质磷灰石晶体小,总面积比釉质磷灰石晶体大四环素色素是沿生长线沉着于牙本质内,而在釉质中为弥散性分布在妊娠期29周至出生:影响乳牙;出生至8岁:影响恒牙磨片镜下观察,棕黄色色素沿生长线沉积,横磨片上似树的年轮样 涉及知识点:口腔组织病理学 2. 窝沟龋与釉质平滑面龋的进展有何不同?正确答案:平滑面龋和窝沟龋的病损均呈三角形,前者三角形的顶部向着釉牙本质界,后者三角形的底部向着釉牙本质界,窝沟龋的病损底部较宽大,病变进展在釉牙本质界所累及到的牙本质区域较平滑面龋大,很易造成大面积的牙本质病变,再加上釉质在窝沟底部较薄,窝沟龋病变很容易进展到牙本质,故与平滑面龋比较,窝沟龋进展快,程度严重 涉及知识点:口腔组织病理学 3. 试述牙骨质龋的进展过程正确答案:始于菌斑下,早期病变为表层脱矿。
病变开始时,牙骨质表面菌斑下由于细菌产酸使pH降低,牙骨质发生脱矿,脱矿后释放的无机盐离子可重新沉积于牙骨质表面,唾液、菌斑中的矿物离子也可在牙骨质表面沉积,造成表层矿化相对增高随着病变进一步发展,细菌产生的酸及代谢产物沿穿通纤维向深层进展,继而细菌产生的蛋白溶解酶使有机基质溶解,病变沿生长线和层板状结构向牙骨质上、下扩展,牙骨质有机和无机成分进一步破坏,造成牙骨质剥脱,最终牙骨质结构崩解,龋洞形成 涉及知识点:口腔组织病理学 4. 简述牙本质龋中透明层形成的机制及作用正确答案:①透明层又称硬化层,为牙本质龋病变最深层的改变②光镜下,此层呈均质透明状,小管结构不明显③矿化晶体可先沉积在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内,也可先出现在细胞突起周围,最终可将小管堵塞④有一定量的脱矿发生⑤在该层内还可见一些牙本质小管,在透射光下呈云雾状⑥有人认为这种改变与小管内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的变性有关,故曾称为脂肪变性⑦当变性的牙本质小管内发生矿物盐沉积,管腔被封闭,其折光率与细胞间质相似,故在透射光显微镜下观察呈透明状 涉及知识点:口腔组织病理学 5. 简述急性牙髓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正确答案:①牙髓血管扩张充血;②血管通透性增加;③液体渗出;④组织水肿;⑤纤维蛋白渗出和中性粒细胞浸润;⑥炎症加重,成牙本质细胞变性坏死,局部组织液化坏死,形成脓肿;⑦炎症扩散,形成多处小脓肿,牙髓坏死。
涉及知识点:口腔组织病理学 6. 简述龋病、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转化及结局正确答案:①龋病初期,釉质表面脱矿,病变区透明度下降,釉质呈白垩色,继之病变区有色素沉着呈棕褐色②随着病变发展到牙本质,病变沿着牙本质小管迅速扩散,细菌使牙本质无机物脱矿和有机物溶解,牙本质结构崩解,龋洞形成③当龋病进一步扩展到达牙髓,可引起牙髓的一系列急性和慢性炎症反应,牙髓腔内压力增高,压迫神经产生剧烈疼痛,造成急慢性牙髓炎感染牙髓的细菌和代谢产物经过根尖孔可直接扩散到根尖周组织,导致急性或慢性的炎症反应,临床上表现为各种根尖周炎 涉及知识点:口腔组织病理学 7. 简述根尖周炎的免疫病理特点正确答案:根管内的细菌及细菌代谢产物、局部坏死组织,均有抗原性某些根管治疗药物经与蛋白结合也具有抗原性这些抗原均可引发根尖周免疫应答或变态反应根尖周炎症组织中存在免疫活性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均参与了免疫应答此外,根尖周组织中检测到IgG、IgA、IgM、IgD、IgE等免疫球蛋白 涉及知识点:口腔组织病理学 8. 简述上皮性根尖肉芽肿转化成根尖周囊肿的方式正确答案:增生的上皮团中心部分由于营养障碍、液化变性、渗透压增高吸引周围组织液,使发展成囊肿。
增生的上皮被覆脓腔,当炎症减轻后转变成囊肿被增生的上皮包裹的炎性肉芽组织也可发生退变坏死形成囊肿 涉及知识点:口腔组织病理学 9. 简述牙周创伤的病理变化正确答案:牙槽骨的硬骨板消失,骨小梁改建,改建后的骨小梁,其分布与受压力方向一致,牙根面可发生吸收;牙周膜间隙增宽,固有牙槽骨吸收,张力侧硬骨板层状增生,受压力测的牙周膜组织可有变性、坏死及钙化发生 涉及知识点:口腔组织病理学 10. 从组织病理学角度描述牙周炎的发展过程正确答案:①始发期:急性渗出性炎症反应;毛细血管扩张;中型粒细胞浸润;龈沟液渗出增多②早期病变:T细胞浆细胞浸润;胶原变性破坏;结合上皮增生③病损确立期:B细胞浆细胞增多;结合上皮跟方增殖,形成浅牙周袋④进展期:形成深牙周袋;胶原溶解丧失;破骨细胞活跃,骨吸收;渗出物增多 涉及知识点:口腔组织病理学 11. 简述静止期牙周炎发展过程正确答案:①沟内炎症明显减少,在牙周袋与牙槽骨间有大量新生纤维结缔组织,还可见新生的毛细血管②牙槽骨吸收呈静止状态,看不到破骨细胞,牙槽骨吸收部位可见新骨形成⑧牙根面被吸收的牙骨质也有新生现象 涉及知识点:口腔组织病理学 12. 简述口腔黏膜糜烂与溃疡的鉴别。
正确答案:①糜烂是上皮浅层破坏,未侵犯上皮全层;溃疡浅表破坏上皮层,深层溃疡破坏黏膜下层;②糜烂面一般鲜红,表面平滑而湿润;溃疡数目大小不一,常形成凹陷,表面有时覆盖假膜;⑧糜烂愈后不遗留瘢痕;深层溃疡痊愈后遗留瘢痕 涉及知识点:口腔组织病理学 13. 试述家族性巨颌症的病理变化正确答案:肉眼见病变组织呈红褐色或灰褐色,质软易碎镜下见病变处骨组织被富于血管的纤维结缔组织代替成纤维细胞较多,有明显的核仁,纤维纤细,排列疏松,其间有大量弥漫性或灶性分布的多核巨细胞多核巨细胞大小不一,胞浆内含细小的嗜酸颗粒血管丰富,壁薄,在血管周围有嗜酸性物质呈袖口状沉积,多核巨细胞常围绕或紧贴血管壁,有的在血管腔内有新旧出血及少量的炎症细胞浸润病变后期纤维成分增多,巨细胞减少,同时可见新骨形成 涉及知识点:口腔组织病理学 14. 试述郎格汉斯细胞增生症的分类和病理变化正确答案:①分类:嗜酸性肉芽肿、汉一许一克病及勒一雪病;②病理变化:病变由增生的朗格汉斯细胞及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和其他炎症细胞组成朗格汉斯细胞多呈灶状、片状聚集,细胞体积较大,不具备树突状突起,胞浆丰富,弱嗜酸性,细胞核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分叶状,具有特征性的核沟和凹陷,核仁明显。
单骨性嗜酸性肉芽肿中嗜酸性粒细胞最多见,多呈灶性或聚集在血管周围,也可弥漫散在在汉一许一克病可见大量吞噬脂类的组织细胞称为泡沫细胞,多见于坏死区周围,而嗜酸粒细胞较少偶见病变侵犯牙髓在勒一雪病,朗格汉斯细胞大量增生,出现较多异形核及核分裂象,但无泡沫细胞朗格汉斯细胞表达C,Dla抗原、S-100蛋白和HLA-DR等电镜下朗格汉斯细胞的胞浆内可见特征性的朗格汉斯颗粒,又称BirB,Eck颗粒,呈杆状,有界膜,颗粒长0.2~1μm,宽为40nm表面有规律间隔的横纹,一端膨大呈网球拍状病变内还可见数目不等的泡沫细胞和多核巨细胞 涉及知识点:口腔组织病理学 15. 简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正确答案: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以青壮年多见,女性比男性的发病率高,其中12%~59%的有自觉症状关节区疼痛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可以是自发病或开口时痛,约40%的患者有咀嚼痛关节运动时弹响或有杂音,可为弹响音、破碎音或摩擦音关节运动障碍,开口运动异常,开口型偏斜,开口度过大或受限等 涉及知识点:口腔组织病理学 16. 简述骨关节病的主要病理特点正确答案:肉眼见关节面软骨损伤,在应力作用下关节承重部位软骨剥脱,暴露的软骨下骨可发生反应性增生,骨小梁增厚和骨质象牙化。
髁突前斜面可出现骨赘性唇状突镜下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损伤和退行性变,以及关节软骨周围组织的修复和包括滑膜在内的增生性改变 涉及知识点:口腔组织病理学 17. 简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正确答案: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以青壮年多见,女性比男性的发病率高,其中12%~59%的有自觉症状关节区疼痛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可以是自发病或开口时痛,约40%的患者有咀嚼痛关节运动时弹响或有杂音,可为弹响音、破碎音或摩擦音关节运动障碍,开口运动异常,开口型偏斜,开口度过大或受限等 涉及知识点:口腔组织病理学 18. 简述骨关节病的主要病理特点正确答案:肉眼见关节面软骨损伤,在应力作用下关节承重部位软骨剥脱,暴露的软骨下骨可发生反应性增生,骨小梁增厚和骨质象牙化髁突前斜面可出现骨赘性唇状突镜下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损伤和退行性变,以及关节软骨周围组织的修复和包括滑膜在内的增生性改变 涉及知识点:口腔组织病理学 19. 简述慢性腮腺炎的病理学特点正确答案:①常为单侧发病;②涎腺局部肿大、酸胀感、进食时加重;③挤压患侧涎腺,导管口流出少量黏稠而有咸味的液体;④涎腺造影主导管呈腊肠状,末梢导管呈点球状扩张;⑤腺导管扩张,腺管内有炎症细胞,腺管周围及纤维间质中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有时形成淋巴滤泡;⑥腺泡萎缩、消失而为增生的纤维组织代替;⑦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有时可鳞状化生。
涉及知识点:口腔组织病理学 20. 简述甲状舌管囊肿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正确答案:(1)甲状舌管囊肿由甲状舌管残余上皮发生的最常见的颈部囊肿,青少年多见胚胎时,内胚层上皮增殖内陷形成一向下行的袋状突出物即甲状腺始基(舌盲孔),甲状腺始基下行过程带有中空的管即甲状舌管胚胎第6周时此管开始退化,第10周时此管消失若导管不消失或发育异常,可产生各种病损,如甲状舌管囊肿、甲状舌管瘘或甲状腺迷走组织甲状舌管囊肿可发生在舌盲孔与甲状腺之间即导管经过的任何部位,以甲状舌骨区发生者最多见,囊肿可随吞咽活动上下移动,边界清晰2)病理:衬里上皮为假复层柱状上皮,可有纤毛有时衬以复层鳞状上皮或呈现二者的过渡形态纤维性囊壁内偶见甲状腺或黏液腺组织甲状舌管囊肿可恶变成为乳头状腺癌,但几率较低 涉及知识点:口腔组织病理学 21. 简述牙源性肿瘤的组织学发生与牙齿发育的关系正确答案:牙源性上皮性肿瘤主要来自于牙板及成釉器上皮及其残余;牙源性间充质来源的肿瘤主要来自于牙乳头和牙囊;部分牙源性肿瘤可为牙源性上皮和间充质混合来源;部分牙源性肿瘤可伴有牙硬组织形成 涉及知识点:口腔组织病理学 22. 简述牙源性钙化囊性瘤的病理学特点。
正确答案:病变呈囊性,衬里上皮的基底细胞呈立方状或柱状,胞核远离基底膜,其浅层由排列疏松的星形细胞构成,与成釉器的星网状层相似在衬里上皮和纤维囊壁内可见数量不等的影细胞灶,并有不同程度的钙化邻近上皮基底层下方可见带状发育不良牙本质有些病例中见有广泛牙齿硬组织形成,类似于组合性或混合性牙瘤 涉及知识点:口腔组织病理学 23. 简述混合性牙瘤与组合性牙瘤的区别与联系正确答案:牙瘤是成牙组织的发育异常或畸形,不是真性肿瘤肿物内含有高分化的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由于这些组织排列结构不同,可区分为混合性牙瘤和组合性牙瘤两种①混合性牙瘤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年,上下颌骨均可发生,以前磨牙区和磨牙区多见活动性生长期常在牙瘤形成的时期,并可引起颌骨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