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茧中钻出了蚕蛾●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蚕蛾是蚕的成虫,是由蚕蛹发育来的2. 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3. 蚕蛾有雌雄之分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4. 蚕是昆虫,昆虫具有共同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1. 能基于课前观察记录的信息,描述蚕蛾的主要生命活动现象2. 能用画图的方法描述蚕蛾的外部形态特征3. 能根据外部特征识别雄性蚕蛾和雌性蚕蛾4. 能基于蚕蛾和蚕蛹的观察比较,推测蚕蛾身体各部分结构与蚕蛹的联系 5. 能依据昆虫的共同特征,认识更多的昆虫科学态度目标:1. 愿意采用多种方法观察蚕蛾,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神奇2. 敢于表达、乐于分享观察蚕生命过程的收获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在较长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体验到科学的艰辛和乐趣● 教学重难点比较蛹和蚕蛾的形态,找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由蚕蛹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 教学准备蚕蛾、放大镜、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聚焦教师导入:同学们,蚕结茧后十多天过去了,你们的蚕茧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蛹变成什么了呢?下面来交流我们的新发现二、科学探索1.观察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观察方法2)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过程一是观察蚕蛾钻出蚕茧和繁殖的过程;二是观察蚕茧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并与蚕的幼虫、蚕蛹进行比较2.观察中,围绕学习单展开观察1)教师提供教学课件展示蚕蛾钻出蚕茧的过程2)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茧里钻出的蛾子就是蛹变的吧?”这个问题关系到蚕蛾是不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对认识蚕的一生很重要茧里只有蛹,而我们又亲眼看见蚕蛾从茧里爬出来,不是蛹变的会是什么变的呢?当然这样的回答还需要从下面对蚕蛾和蚕蛹的对比观察中去发现更多的证据3)蚕蛾从茧里出来后,教师要提醒学生,要把它从茧上面拿下来,最好专门放到另一个比较宽大的盒子里,以避免蚕蛾把卵产在茧上,不便于卵的保存4)学生观察实验并做好记录3.观察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4.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1)先观察蚕蛾的行为,再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对蚕蛾身体形态的观察,应该是一种有序的观察,先观察蚕蛾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然后再观察各部分是怎样的,有什么器官明确蚕蛾属于昆虫以及其身体结构2)怎样观察蚕蛾的行为?具体来说,就是“看看蚕蛾在干什么”教师要启发学生有更多的发现,比如刚羽化的蚕蛾身体湿润,翅下垂,柔软皱缩,但很快便干燥展开;还有不少蚕蛾在震动翅膀等。
另外也希望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提出问题3)对比观察蚕蛾与蚕蛹的活动仔细观察能找出蚕蛾是蚕蛹发育而成的证据让学生认识蚕蛹、蚕蛾都是蚕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知道蚕蛾是蛹发育而来的,蚕蛾是蚕的成虫,这些都具有重要意义4)如何区别蚕蛾的雌雄?一只雌蛾大约能产多少粒卵?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和我们观察过的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5.教师指导学生画出蚕蛾的图像三、科学研讨1.比较其他动物与蚕蛾的形态结构1)教师提问:哪些动物的形态结构与蚕蛾相似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后汇报结果3)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比较其他昆虫与蚕蛾的形态结构的共同特征2.观察蚕蛾的繁殖行为1)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蚕蛾的繁殖行为2)学生观察并记录四、科学拓展阅读资料:观察我们周围的动物,利用昆虫的特征判断哪些动物是昆虫● 板书设计茧中钻出了蚕蛾 蚕蛾的行为:钻出蚕茧 → 展开身体 → 交尾 → 产卵 → 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