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编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编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2-近三年浙江卷考近三年浙江卷考查查情况情况统计统计-3-12(2017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通“锸”。铁锹。-4-121.本诗前八句叙写,后六句叙写,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答案: 采地黄卖地黄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内容的能力。前六句写采地黄的原因,七、八句写采地黄的情况;九至十二句写卖地黄,最后两句写卖后的
2、希望,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平等现象的痛恨。-5-21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参考答案: 叙述: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对比: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叙述特点应从人称、顺序、线索等方面考虑。叙事诗多把叙事与抒情、议论相结合,而
3、本诗主要是叙述采地黄和卖地黄的过程,没有景物描写,却能够感人至深。本诗对比手法还是比较明显的,其特点在于:短短十几句,却包含几组对比,这些对比都直接反映和深化了主题。-6-热点题型一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如何读懂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可以从四个方面把握: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品味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诗人的观点态度。1.分析形象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人物形象,指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和诗人“我”的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
4、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这些意象合起来构成诗的“意境”。-7-热点题型一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2.品味语言品味诗歌的语言包括对“字(词)”“句”的分析及对语言风格的赏析。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从内容上来说,对任何一首诗词的理解都包含两个方面:对词
5、语、句子表层含义的理解和对内容情感(深层含义)的理解体悟。首先,是对表层含义的理解。诗是诗化的文言文,必须在掌握一定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文言功底才能读懂诗的基本意思,这是赏析诗歌的前提,也是基础。-8-热点题型一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其次,是对深层意义的理解。诗歌的深层意义主要指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对诗歌深层意义的理解,可以结合作者的人生阅历及作品风格和时代背景。“知人论世”,所谓“知人”就是要掌握诗人的生平和诗歌风格;所谓“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家所处时代的风貌,如果掌握了时代风貌,对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也就把握了。诗歌语言风格主要是指诗歌语言的整体特色,如
6、沉郁顿挫、清新自然、平淡质朴、浓艳绚丽、精警凝练等。-9-热点题型一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3.欣赏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和表达思想时所采取的技法,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如借古讽今、用典、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10-热点题型一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
7、型五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对比、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鉴赏诗歌的“形”,“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则是评价诗歌的“神”。由“形”入“神”,“神”寓于“形”,是古代诗歌的重要特征,也成了诗歌鉴赏考查的重要内容。-11-热点题型一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分析形象分析形象典题试做1.(2017全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
8、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2-热点题型一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参考答案: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
9、,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题干要求回答“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所以应具体赏析首联。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手足情深,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态。作答时,须先概括出诗人的性格特点,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13-热点题型一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注派:河的支流。长
10、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14-热点题型一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参考答案: 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诗歌的形象有三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物象(咏物诗中的事物形象)。此题
11、属于对景物形象的鉴赏。对景物形象的鉴赏,要紧扣诗中写到的景物,分析这些景物共同组成了怎样的画面。题目指明“前四句”,因此鉴赏时要紧扣其内容:一、二两句中“回万里”“九龙盘”写汉江水势浩瀚,一泻万里,支流众多,流域广大;三、四两句中,“豁中国”“飞迅湍”写其气势磅礴,景象宏大。诗人开头写这样的景象,是为下面赞美国家一统后的“众流安”做铺垫,以突显诗歌的主旨。-15-热点题型一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 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
12、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的能力。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典故抒情。“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诗后面的注释中解释了其含义: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国家一统,众流安定,国无巨寇,正应众生安居乐业。王琦评论李白此诗时说:“因众派安流,水无巨鱼(此指祸乱之辈),故任公子钓竿可罢,喻江汉宁静,地无巨寇,则王者之征伐可除也。”这种理解很有道理。-16-热点题型一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雨过至城西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
13、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参考答案: 尘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色葱翠。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境。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扣住“春雨后”,找出诗中的意象,即尘土、紫烟、晴日、红花和翠柳。-17-热点题型一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月圆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
14、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未缺:指月圆。列宿:众星。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18-热点题型一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怎样得满分1.明确分析的对象是人物形象还是自然物象。2.看清题干要求,是结合全诗还是结合某几句分析,诗句解说要具体。3.概括形象特征,写出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品格志向等。参考答案: 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解析: 本题只需要概括画面内容,不用作分析;先要判断写了“几幅”画面,
15、前三联一句一景,六句就是六个画面,关键的是要用准确简洁的词语把画面概括出来。-19-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炼炼字字典题试做1.(201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早上五盘岭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20-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江回两崖斗,日
16、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21-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解答炼字题时可从词语含义、修辞、活用、情感等角度切入。答题时先解释“斗”和“攒”的意思,然后联系“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这两句诗的意思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斗”“攒”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山崖、山峰人格化了。最后指出本联运用这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了什么情感。-22
17、-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选自全唐诗)-23-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 “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营造空旷的意境;流露出超然心态。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先明确“望”“空”的意思,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诗歌主旨分别解释它们在句中的意思,分析它们在表情达
18、意上的作用。-24-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2)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参考答案: 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要结合具体的诗句,特别是描写人物的神态、心理的词语来分析“闲”的含义。结合首联、颔联中场景画面的描述,梳理重点意象,全面把握“闲”所涵盖的内容。-25-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劳停驿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
19、作。劳停驿,驿站名。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26-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参考答案: 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解析: 首先要整体把握诗句,弄清诗句的含义。然后分析“荒”“瘦”二字的丰富意蕴,可从字的表现力和寄寓
20、的情感来分析。-27-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怎样得满分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简译。3.点出该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8-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分析分析诗诗眼眼典题试做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如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29-热点题型二热点
21、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答案示例: (1)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作者在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招客”。(2)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视之景;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30-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解析: “诗眼”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
22、词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阅读这首诗后不难看出,这首诗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首联写海天、山、川,为远景,仰视和远眺之景;颔联写的城中灯火和水中星河,颈联写的古木、平沙,为近景,俯视之景。以上三联所写景物,皆望中所见,均为傍晚时分(夕)的景物。尾联由所望的“夕”景生发感想,邀请朋友来此“消暑”。答题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对全诗的每一联进行简单分析,点明各联跟“夕”或“望”的关系即可。-31-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怎样得满分1.明确“诗眼”的价值。“诗眼”是洞察诗歌旨意的窗口,是诗歌的灵气所在。
23、或者统摄全篇,或者一字传神。2.统摄全篇型,要结合全诗,逐联(句)解说“诗眼”的体现,诗句解说要扣紧“诗眼”。充分体现“诗眼”“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3.一字传神型,则重在透过“诗眼”,分析诗歌旨意,传达作者情感。字句的解说要具体,要联系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作者情感等方面加以理解。-32-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鉴赏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典题试做1.(2017全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本诗的
24、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33-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参考答案: 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要紧扣比喻修辞方法和以声衬静分析其中的精妙。“春蚕食叶”与考生书写之间的相似点是鉴赏的关键处。-34-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
25、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注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斯须:一会儿。-35-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面前都不免相形失色。第二问: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之间一气呵成。意思答对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第一问主要分析概括曹霸所画马的外形特点,结合“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
26、空”一联分析即可;第二问结合“意匠惨淡经营中”分析即可。-36-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中“铺垫”一词,提示了答案信息应在本诗的前半部分,再找与曹霸、马相关的诗句进行分析即可。解答时要分析出画此马的困难之处。-37-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
27、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38-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参考答案: 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写景的艺术通常包括修辞、动静、虚实、炼字等,只要抓住其中的几点进行赏析即可。两联
28、的特点首先在于炼字精妙,颔联以“一渠水”和“数点山”相呼应,颈联“碧松”“红药”色彩鲜明;两联都选取了特色景致细致描绘;颈联中“疏种”“多栽”是实写,“待春还”则落在虚处,虚实相生;颔联从门外的近景到墙外的数点山,由近及远,富有层次;两联虽是写景,但却包含了观山、水,赏月、花之情,寓情于景。-39-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怎样得满分答题时要针对“表达技巧”兼顾三个问题:1.是什么。指运用了什么技巧,解题时要明确表达技巧,准确运用术语。2.怎么样。指表达技巧在文中是怎样运用的,要求结合具体诗句,解说技巧在诗歌中的具体体现。3.为什么。指这一表达技巧在文中运用的目的,要阐
29、释这一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以及对传达诗歌旨趣、作者情感的作用。-40-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典题试做1.(2017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注迮:狭窄。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41-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参考答案: 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诗人在酒后登上高楼,觉得天地变得狭窄,疲病交加,日月迫近深感岁
30、月匆匆,身经百战也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深夜响起的号角,让自己徒生忧愁。题干确定了题目的答题区间,因此,要在理解两联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从关键词入手分析,如“乾坤迮”“病”“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等。-42-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2.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参考答案: 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
31、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解答时应首先从整体上理清思路,明确情感变化的几个阶段;再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概括每一阶段情感的特点。-43-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秋夜纪怀宋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选自放翁诗选)注明河:银河。太清:天空。散关:大散关。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2、请简要分析。-44-热点题型二热点题型三热点题型四热点题型五热点题型一参考答案: 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意思对即可)解析: 三、四两联以叙事为主,解题时要从诗歌的内容入手,找出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词句。“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路”等体现了诗人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的思想。怎样得满分1.借助景物、意象传达作者情感,从情感表达角度来说,属于间接抒情,具体可分为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两种类型。2.借景抒情类重点把握写景句,要抓住景物特征揣摩含蓄之情。3.托物言志类重点把握状物句,要抓住双层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二是“物”
33、中寄托的情、志。-45-名师阅卷防范策略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第12题。相见欢金蔡松年九日种菊西岩,云根石缝,金葩玉蕊遍之。夜置酒前轩,花间列蜜炬,风泉悲鸣,炉香蓊于岩穴。故人陈公辅坐石横琴,萧然有尘外趣,要余作数语,使清音者度之。云闲晚溜琅琅。泛炉香。一段斜川松菊瘦而芳。人如鹄,琴如玉,月如霜。一曲清商人物两相忘。注溜:水流。斜川:晋陶渊明曾“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并作诗记之。清商:即商声,古时五音之一,其声凄清,故称“清商”。-46-名师阅卷防范策略1.你认为小令中的人物应是怎样的身份?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47-名师阅卷防范策略参考答案: 应是隐逸之士,或意趣高雅的隐逸者。理由:小令中
34、的景物环境描写的是隐逸者的典型生活环境;小序中提及交往的“故人陈公辅”,“萧然有尘外趣”;写景中提及的松菊以及注释中提及的陶渊明也暗示了人物的追求和身份。-48-名师阅卷防范策略2.这首小令写景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所描绘的意境有什么特点?-49-名师阅卷防范策略参考答案: 这首小令主要用了绘声绘色、反衬(以动衬静)、比喻、白描等表现手法(写出其一即可)。所描绘的意境特点是清静、宁谧。-50-名师阅卷防范策略古诗鉴赏常见失误类型1.题型意识不强,审题不准,致使答题思路不够清晰,内容不够全面。2.解说笼统,分析不够具体。3.概念不清,术语运用不准。特别是分析表达技巧时,分不清什么是修辞方法,什么
35、是表达方式,什么是表现手法等,往往造成术语缺失或张冠李戴,致使语言混乱,失分严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常见失误类型:1.不能通过知人论世,把握作者思想情感,对题材特点视而不见,忽视对注释的利用,架空分析,理解出现偏差。2.不能深入分析蕴含的情感。有些诗歌蕴含的情感较为单一,相对容易分析;而有些诗歌含有多层情感,甚至有着矛盾而复杂的情感,就要逐层分析,防止简单处理,造成失分。-51-名师阅卷防范策略3.回答问题时针对意识不强,或者答非所问;分析问题时结合原诗不够,答案比较空洞而不切实际;得分意识较差,答题时思路不清晰,条理性不强;组织语言表述时不注意规范,或概括性不强,或很少使用
36、诗歌鉴赏术语。-52-一 二 三 四 五 六一、(2017浙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水调歌头沧浪亭宋苏舜钦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注沧浪亭:苏舜钦获罪免官,隐于苏州,建沧浪亭,自号“沧浪翁”。陶朱张翰:陶朱,史载越国大夫范蠡辅助勾践灭吴后,弃官泛舟五湖,后居于陶,经商致富,天下称陶朱公。张翰,西晋人,在洛阳见秋风起,思念家乡苏州的菰菜羹、鲈鱼脍,遂弃官而归。青纶:佩系官印的青色绶
37、带,借指官员。-53-一 二 三 四 五 六1.简析上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参考答案: 描写了太湖山水的凄清寂静、烟雾迷蒙、扁舟归晚和落日风雨等不同景象。以眼中实景渲染了全词气氛。景物描写烘托了作者的心境。景物及其意蕴的丰富性,为下片的抒情议论做了铺垫。2.简析下片中词人的复杂心态。参考答案: 生逢盛世而耻于闲废。身当壮年而憔悴已老。欲隐而不甘。苦闷而无奈。-54-一 二 三 四 五 六二、(2017浙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感讽五首(其五)唐李贺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晴漏。下有张仲蔚,披书
38、案将朽。注张仲蔚原是古之隐士,他博学有文才,“好作诗赋”,然而穷困不堪,“所居蓬蒿没人”(晋挚虞三辅决录注)-55-一 二 三 四 五 六1.赏析诗歌最后“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朽”两句。参考答案: 最后两句运用典故,作者是以张仲蔚自况,说自己成年累月在昌谷攻读诗书,书案都快朽烂了,还是一事无成。“案将朽”三字极为沉痛,倾吐了诗人虽有满腹雄心壮志,却不为世用的愤懑之情。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句子的能力。最后两句写人事。张仲蔚原是古之隐士,他博学有文才,“好作诗赋”,然而穷困不堪,“所居蓬蒿没人”(晋挚虞三辅决录注)。显然,作者是以张仲蔚自况,说自己成年累月在昌谷攻读诗书,书案都快朽烂了,还是一
39、事无成。“案将朽”三字极为沉痛,把自己满肚子的委屈一股脑儿倾吐出来。-56-一 二 三 四 五 六2.一般的讽喻诗,以叙事为主,中间穿插议论,抒发感慨,然而这一首却比较奇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本诗着力写景,渲染环境气氛,通过种种具体生动的形象,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怀。诗人笔下的景物,有的明丽芳香,有的枯瘦冷涩。把这些色调极不协调的景物放在一起,显得既生硬,又瑰丽,既芜杂(相互矛盾),又鲜明(彼此辉映),从而产生一种极不寻常的艺术魅力。它生动地再现了特定时间(秋夜)、特定地点(昌谷)的景色,真实地反映了诗人的处境和心情。李贺对自己的家乡昌谷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他毕竟是一个有着雄心壮志
40、的人,不愿局促一隅,碌碌无为。他日夜攻读,希图见用于时,却不料竟像张仲蔚那样潦倒终生,不为世用。这使他深感忧伤怨愤。诗歌运用对比映照的手法,新奇美妙的形象把这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来。-57-一 二 三 四 五 六解析: 李贺对自己的家乡昌谷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他毕竟是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人,不愿局促一隅,碌碌无为。他日夜攻读,希图见用于时,却不料竟象张仲蔚那样潦倒终生,不为世用。这怎不使他深感忧伤怨愤!诗歌运用对比映照的手法,新奇美妙的形象,把这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来。前人评论李贺的歌诗,往往只看到它“奇诡”的一面,其实,奇诡而又妥帖,变幻莫测而又能尽情尽意,才是它真
41、正的特色。李贺诗歌的可贵之处也在于此。-58-一 二 三 四 五 六三、(2017浙江鲁迅中学)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祝英台近除夜立春宋吴文英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注红情、绿意:剪裁为红花绿叶,即春幡,可以戴在头上。花信: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幽素:幽情素心。-59-一 二 三 四 五 六1.“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分析其在全词中的作用。参考答案: 夕阳不肯轻易落山,东风又带来了春的讯息,诗人不愿
42、岁月流逝。切合“除夜立春”的题意,表达除旧迎新之意;抒发了作者对即将逝去的一年的恋恋不舍,和对新年到来的感慨。2.全词从哪三个方面反衬了诗人的孤寂愁苦之情?参考答案: (1)初春之美景,东风应期而来。(2)他人之欢乐,剪裁花叶,热闹守夜。(3)昔日之温馨,伊人擘柑。-60-一 二 三 四 五 六四、(2017浙江宁波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踏莎行候馆梅残宋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注候馆:指旅舍。征辔:行人坐骑的缰绳。-61-一 二 三 四 五 六1.请赏析词中画线的
43、句子。参考答案: 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以不断的春水喻无穷的离愁,化抽象之情为具象之物;这离愁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伴着自己的迢迢春水,绵延不断,表现了主人公愁绪之多。-62-一 二 三 四 五 六2.近代俞陛云曾言:“唐宋人诗词中,送别怀人者,或从居者着想,或从行者着想,能言情婉挚,便称佳构。”请从这一角度结合全诗作具体赏析。参考答案: 上片从行者落笔。起三句写离家远行者的旅途所见,以景衬情,后两句转入写远行者的无穷的离愁别绪。下片从闺中妇人落笔,行者从居者的角度进行想象。“寸寸”“盈盈”表现出思念的缠绵深切,“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心里对闺中人深情地体贴和
44、嘱咐,也是思妇希望登高远眺行人而又不得的无奈之情。最后两句写思妇凝目远望,只能看到原野尽头的春山,而所思念的人更远在春山之外,渺不可寻。-63-一 二 三 四 五 六五、(2017浙江东阳模拟)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第12题。春日郊外唐庚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新城道中(其一)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64-一 二 三 四 五 六1.赏析第一首诗中的画线句。参考答案: 运用对比(衬托)
45、手法,用城里不知春天来临,突出城外春光烂漫,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点明题意,并领起下文。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第一首诗中的画线句”,这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首先分析画线句的位置,明确其表达方式,“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这句诗处于诗歌的开头,可以先考虑首句的作用,从所写内容来看,写城外榆槐“半黄”,点明标题“春日郊外”;从所用手法来看,早春二月,乍暖还寒,当城里人还为春寒料峭所困,不知领悟春光的时候,而郊外却早已是榆槐吐嫩,春意盎然了。早春,最先透露春消息的不是桃红李白,而是溪边阳坡上榆槐枝头的鹅黄初绽。“城里”与“城外”形成对比,以“城里”衬托“城外”。-65-一 二 三
46、四 五 六2.唐诗的“莺边日暖如人语”和苏诗的“西崦人家应最乐”两句诗中都写到“人”,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唐诗写到的人是广义上的人,是比喻(比拟)的对象,诗人用比喻(比拟)、听觉等手法,表现郊外景色的美丽,抒发内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苏诗提到的“人”是特定环境中的山间农人,他们在春天忙着耕种,表现出山村生活的生机勃勃,寄托着诗人向往农人生活的情感。-66-一 二 三 四 五 六解析: “莺边日暖如人语”的正常语序应是“日暖莺声如人语”,诗人以莺为主,以日为宾,以倒装之句式来突出花底莺声因日暖而悦耳动听,让人自然联想到阳春三月,莺飞草长,丽日融和,百花争艳的无限春光。“如人语”用
47、拟人手法,以情笔写景,读来亲切。“西崦人家应最乐”是对农人及其生活的反映,紧扣一个“乐”字。雨过天晴,春暖花开,景致优美,令人心旷神怡,何况这又是闹春耕的大好时光。如此美景良辰不能不使农人倍感欢欣。西崦(西山)人家又是煮芹,又是烧笋,忙着春耕,其乐无穷。此句中的“人”指的是百姓。-67-一 二 三 四 五 六六、(2017浙江衢州模拟)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2题。筑城行宋刘克庄万夫喧喧不停杵,杵声丁丁惊后土。遍村开田起窑灶,望青斫木作楼橹。天寒日短工役急,白棒呵责如风雨。汉家丞相方忧边,筑城功高除美官。旧时广野无城处,而今烽火列屯戍。君不见高城齾齾如鱼鳞,城中萧疏空无人!-68-一 二 三
48、四 五 六筑城曲宋许棐日将西,杵声急,一声声自死肠出。城高不特土累成,半是铺填怨夫骨。儒坑战地骨更多,十二金人随鬼泣。注杵:筑土的木槌。齾齾(y):参差不齐的样子。-69-一 二 三 四 五 六1.唐人把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筑城行”是乐府古题,后人写的古体诗的标题里一般有“行、”等标志性字眼。刘克庄这首乐府古题在描绘筑城情景时用了声色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歌加以说明。参考答案: 歌吟引先描绘声音,役夫打夯声的“喧喧”,木杵撞地的“丁丁”,监督官的斥责声,接着又从视觉角度着笔,描绘烧窑、斫木的情景,描绘出修城时规模宏大、人员众多、繁忙不停的景象。解析: 本题第一问考查诗歌常识,较为简单。
49、第二问题干要求很明确“在描绘筑城情景时用了声色结合的手法”,扣住“声色”二字结合诗句内容鉴赏即可。-70-一 二 三 四 五 六2.许诗中有“城高不特土累成,半是铺填怨夫骨”,请找出刘诗中具有相同意思的诗句,并说说它的写法及好处。参考答案: 第一问:君不见高城齾齾如鱼鳞,城中萧疏空无人。第二问:比喻,高楼有如鱼鳞一般,形象地写出了高楼之多;对比,高楼巍然耸立,城中却空无人,对比强烈;借景抒情(以景作结),具象示人,表现出诗人对役夫(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批判。解析: 第一问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仅要求找出,难度较小。第二问考查对表现手法的理解,“比喻”“对比”两种手法较为明显,借景抒情容易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