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湖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 Word版含解析

刚**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2.65KB
约11页
文档ID:593488651
湖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1/11

名校联盟·2024年下学期高二入学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鲁迅和沈从文都出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他们都怀着爱国之心和救国之愿,将自己的全副心灵投向了广袤的乡村大地知识者的理性让鲁迅自觉肩负起改造传统文化,使之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重任,对于大众启蒙的自觉承担成了他从事小说创作的最重要的立足点在《阿Q正传》《故乡》《祝福》《风波》《孔乙己》《药》等小说中,鲁迅选择了乡土农民的生活为描写对象,他把对民族现实的关注和对未来的焦虑,落实在对鲁镇、未庄等社会的剖析描写中,一方面忠实记录了生活在贫困凋敝的乡村中的农民的悲惨命运,另一方面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了乡土中国沉重的封建意识对于乡村世界,他既有清醒的认识又有冷静的批判,他更关心的是农民不能真正认识自身的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提出了农民如何突破旧的精神枷锁、获得新的理性认识的命题,表现出他冷峻的思想革命意识和启蒙精神。

而沈从文乡土抒情小说的出现,则在描绘乡土人物与场景上带给人们耳目一新之感这些作品所展示的中国遥远边地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与人物剪影显得别具一格作品中表现出对于乡村生活极为温柔的眷恋和对于地方风俗充满温馨的欣赏与陶醉,本色质朴,读起来津津有味他总是以全副笔力赞颂美好的自然、生命的力量和纯洁朴实的人性《边城》中渡船老人的勤劳、善良、敦厚,凡一切传统美德都不缺少;有头有脸有身份的船总顺顺,大气豪迈,正直公平,扶贫救困,很受茶峒人的敬重;顺顺的两个儿子,皆结实如虎、豪勇爽直,与人搏斗敢挺身而出,吃苦出力也不畏缩;翠翠更是沈从文向往的优美人性与人情的化身,隽秀的山水和古朴的民风,造就了翠翠清澈透明的性格她美丽、热情、纯真,心怀美好的憧憬与期待,她那循乎自然的生活方式与在爱情中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中国式思恋与坚贞,都是作家讴歌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生与人性这种自然的人生与善良的人性,在沈从文特异的“湘西世界”里比比皆是他们热情、勇敢、诚实、勤劳、朴素的人性超乎自然,这是“乡下人”的道德状态与人格气质沈从文把民族出路的探索和变革现实的希望寄托在对完美人生形式的再造上因此,我们可以说,沈从文的重塑民族品德与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有着大体一致的目标,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其终极目标都是如何使我们的民族强盛起来。

节选自《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比较研究》,有删改)材料二:虽然鲁迅与沈从文的乡土小说都与民俗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但因为各自民俗文化的差异,他们乡土小说的创作又呈现出不同的文学风貌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内容,作家创作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人物形象的设置与安排鲁迅的小说创作从一开始就是以启蒙为目的,并且一直坚持到最后,因此,自决意弃医从文,以文艺来改造国民精神后,鲁迅的注意力更多地从对世界的科学物质文明的介绍,转入对人类精神文明的推崇这一创作目的在其乡土小说中尤其集中反映在人物形象的设置与刻画上,他要画出“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并借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中国专制统治者的高压政策和愚民手段因此,我们随处可见鲁迅笔下的人物普遍主体性缺乏、生命意识盲目、高度压抑和病态,甚至奴性十足相对而言,在沈从文的乡土小说中,我们看到的则是另外一副情景他构建了另外一个区别于鲁迅所构建的乡村世界的“湘西世界”,无论是自然景致、生活景观,还是传统习俗,都是原始的、未开化的,人们没有奢华的物质享受,没有高深的知识学问,甚至没有高雅的举措,但正是这种自然状态里生存的没有被异化的“自然人”,充满了“野性”,如翠翠、萧萧、老船夫等人。

他们虽然也各有人生困境,却不为物累他们热情乐观、自由单纯而自然健康,与周围的山水景致和谐地融为一体湘西世界”中的人们与现实世界抗衡,坚守着人的情怀、价值、理想和灵魂同时,鲁迅和沈从文分别代表了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史上的两种不同倾向以鲁迅为代表的作家群,他们上承五四初期作家对农村疾苦的反映,下启三四十年代的作家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力图再现二十年代的中国农村面貌,写出“乡间的死生”和“泥土的气息”,力图表现中国农村的凋敝,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中国农村的景象而沈从文则是相反,属于乡土小说中的浪漫派,表现的是中国农村的田园式的景象和理想化的生活所以,沈从文的小说是把美和爱推向极至,浸透在每篇小说中,这是他审美观念的核心节选自《民俗视角下鲁迅、沈从文乡土小说创作比较》,有删改)1.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鲁迅和沈从文都出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因此他们都怀着爱国之心和救国之愿B.鲁迅选择乡土农民的生活为描写对象,内容集中在以批判眼光审视乡土中国沉重的封建意识C.鲁迅对于乡村世界有清醒认识,提出农民不能真正认识自身的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的命题D.沈从文特异的“湘西世界”体现了“乡下人”的道德状态与人格气质,也寄托了作家的希望。

2.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对《祝福》和《边城》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祝福》中描写鲁镇人们准备年终大典,迎接福神,是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再现中国农村的景象B.祥林嫂因为嫁过两次,希望“捐门槛”为自己“赎罪”,体现出主体性缺乏、生命意识盲目的特征C.《边城》中渡船老人勤劳、善良、敦厚,拥有几乎全部的传统美德,虽然也有人生困境,却不为物累D.“湘西世界”的自然景致、生活景观、传统习俗都是原始的、未开化的,人们举止自然、率性粗鄙3.下列不是对“沉默的国民的魂灵”进行刻画的一项是( )(3分)A.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B.“站着说!不要跪!”长衫人物都吆喝说阿Q虽然似乎懂得,但总觉得站不住,身不由己的蹲了下去,而且终于趁势改为跪下了C.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D.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在上面坐下,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4.两篇材料都对鲁迅和沈从文的乡土小说作了比较研究,请简要概括它们比较的内容和比较的目的。

4分)5.下面是鲁迅和沈从文的乡土小说中的节选片段,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他们的创作风格6分)(甲)薄暮的空气极其温柔,微风摇荡大气中,有稻草香味,有烂熟了的山果香味,有甲虫类气味,有泥土气味一切在成熟,在开始结束一个夏天阳光雨露所及长养生成的一切一切光景具有一种节日的欢乐情调——沈从文《月下小景》(乙)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鲁迅《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烟火漫卷迟子建文本一:刘建国驾驶着“爱心护送”车从道里出发,去南岗的一家医院接翁子安时,是清明节的前一天翁子安是一周前来哈尔滨入院的,他这病来得急,脱离危险也快他提前办好相关手续,给刘建国打个,以老朋友的口吻说:“嗨,我又来了,明天接我出院吧,时间不变刘建国第一次接到翁子安的,是三年前的阴历二月初二也许是被医院门前泛着蓝光的路灯给映照的,翁子安给刘建国的第一印象,显得阴郁他四十上下,背一个黑白色双肩包,中等个,瘦削,浓眉,发丝波痕似的微卷,轮廓分明,气质不俗。

翁子安羚羊似的奔向车子,熟练地打开后厢门,轻盈地跃上车,说:“往太阳岛开之后他放下双肩包,调亮蓬灯,躺在担架上,取出一本书读起来车过松花江桥时,与江面上自由的风,大面积遭逢翁子安放下书,聆听风声待到风声骤然衰落他知道江桥已过,吩咐刘建国:“往绥化开刘建国那时感觉自己像是遭绑架了,任由驱遣而他并不反感,翁子安与他的寻找对象年龄相仿,属于这个年龄段的陌生男性,总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当然,因为多年没有寻到因自己而丢失的朋友的孩子,这个年龄段不断变幻,从婴幼儿到少年,再到成年,一路跟着他在寻人空间静悄悄地成长,而刘建国也奔七十了他们到达绥化时,曙色微露翁子安让他停车,说要打点肚子他们进了一家早点铺,吃了猪头肉、豆腐脑和葱油饼,之后又一起进理发店剃头饭钱翁子安率先结了,所以刘建国抢着结了两人的理发费刘建国的头发白了多半,而翁子安微卷的头发是漆黑的他们剪下来的发丝混合在一起,先于他们而握了手他们再上路时,翁子安突然问:“过了七十岁,您就不能开这车了吧?”刘建国摸了摸自己的头,说:“我看上去很老了么?”翁子安说:“别人讲您的故事,我知道您的大概年龄了但您看着真不像,要是把头发染黑,多说五十岁吧还有,您看上去酷帅酷帅的!”刘建国苦笑一声,反问一句:“酷帅?”翁子安点点头,说:“要是需要,我可以帮您改档案。

您要是改年龄,是为了能开车去找孩子,这个高尚!”就是这番话,让刘建国对翁子安有了好感他说虽然自己是翁子安的长辈了,但不习惯别人以“您”称呼他,请翁子安像别人一样,叫他刘师傅或是刘建国翁子安很快作出选择,以兄弟的口吻说:“遵命,刘建国他们不约而同向对方伸出了手翁子安的手很凉,刘建国也就多握了一刻,把他的手焙热他们再次上路,翁子安给出的目的地是北安车最终到北安的一家汽修厂停下,翁子安跟刘建国结算路费,给了他双程费用,让汽修厂的师傅,搬出一台半新的摩托车,抬到“爱心护送”车上,说是空车回去浪费汽油,这台摩托车顶一个人的费用翁子安塞给刘建国一张写有一个人的纸条,说这台摩托车是送他的,进城后打问一下送货的具体位置刘建国回到哈尔滨后给接货人打,才知道他是翁子安新结识的病友,一个泥瓦匠,常年干装修贴瓷砖,累伤了腰他可能无意中说自己骑一辆破旧的电瓶车,奔波在城市,所以翁子安才送他一台性能好的摩托车翁子安以后再来哈尔滨急救,无论出院是回嫩江、富锦还是尚志,刘建国返城时,他总是让刘建国捎点东西,付双程车费,不让刘建国空跑回去有时捎的是物——工艺品或土特产,有时捎的则是人——通常是搭顺风车去哈尔滨看病的这次刘建国接到翁子安,感觉清冷路灯下的他,就像一根冰冷的铅笔,更加的瘦削,也更加沉默。

刘建国没问他是在哪儿发的病,只问他这次去哪儿翁子安说:“过阳明滩大桥,先到松北去刘建国点了点头翁子安上了车,依然是调亮蓬灯,躺在担架上捧起一本书刘建国发现翁子安在读书上是个杂食动物,有时读哲学书,有时读医学和植物学的书刘建国忍不住问他,这次带的什么书?他淡淡回道:“桥梁建筑刘建国心想,怪不得你要走阳明滩大桥呢文本二:2019年岁末,长篇初稿终于如愿完成了记得写完最后一行字时,是午后三点多抬眼望向窗外,天色灰蒙蒙的我穿上羽绒服,去了小说中写到的群力外滩公园十二月的哈尔滨,太阳落得很早何况天阴着,落日是没得看了公园不见行人,一派荒凉候鸟迁徙了,但留鸟仍在,寻常的麻雀在光秃秃的树间飞起落下它们小小个头,却不惧风吹雪打,该有着怎样强大的心脏啊我沿着外滩公园猩红的塑胶跑道,朝阳明滩大桥方向走去这条由一家商业银行铺设的公益跑道,全长近四公里最初铺设完工后,短短两三年时间,跑道多处破损,前年不得不铲掉重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