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教学讲座课件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93456594 上传时间:2024-09-25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4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尝试教学讲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尝试教学讲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尝试教学讲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尝试教学讲座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尝试教学讲座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尝试教学讲座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尝试教学讲座课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尝试教学语文尝试教学 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 1 1 基本训练(基本训练(5 5分钟左右)分钟左右)2 2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2 2分钟左右)分钟左右)3 3 进行新课(进行新课(1515分钟左右)分钟左右)(1).(1).出示尝试题出示尝试题(2).(2).自学课本自学课本(3).(3).尝试练习尝试练习(4).(4).学生讨论学生讨论(5).(5).教师讲解教师讲解4 4 巩固练习(巩固练习(6 6分钟左右)分钟左右)5 5 课堂作业(课堂作业(1010分钟左右)分钟左右)6 6 课的小结(课的小结(2 2分钟左右)分钟左右)五步六结构五步六结构 一、操作流程一、操作流程 课前一

2、分钟演讲课前一分钟演讲 (1)形式:演讲、诵读、新闻播报、一句话)形式:演讲、诵读、新闻播报、一句话赏析、口头作文。赏析、口头作文。 (2)内容:演讲和诵读的内容可以是小故事)内容:演讲和诵读的内容可以是小故事大道理、课文精彩片断赏析、读文或观看电视大道理、课文精彩片断赏析、读文或观看电视影片后的体会感受等。新闻播报主要是负责向影片后的体会感受等。新闻播报主要是负责向同学们进行播报国际、国内、市内、校内新闻,同学们进行播报国际、国内、市内、校内新闻,让学生了解国家大事、掌握学校教育教学动态、让学生了解国家大事、掌握学校教育教学动态、整合资源、提升信息量、拓展视野。整合资源、提升信息量、拓展视野

3、。 二、具体教学流程二、具体教学流程 (一)、基本训练(一)、基本训练(5分钟左右)分钟左右) 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以精讲课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以精讲课文为例,第一课时基本训练的设计要文为例,第一课时基本训练的设计要注意为新课服务,第二课时的训练可注意为新课服务,第二课时的训练可以复习第一课学习的内容,如听写生以复习第一课学习的内容,如听写生字、听写词语、用词语说等基础性的字、听写词语、用词语说等基础性的知识。知识。 (二)、导入环节(二)、导入环节(2分钟左右)分钟左右)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课文内容,选择教师可以根据自己课文内容,选择适用于自己的方式进行导入。语言要简适用于自己的方式进行导入。

4、语言要简练,有吸引力,只要花一、两分钟,开练,有吸引力,只要花一、两分钟,开门见山,立即转入新课。门见山,立即转入新课。 (三)、进行新课(三)、进行新课(15分钟左右)分钟左右)1、交待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交待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分钟左右)分钟左右) 2 2、 新授:新授: 这是课的主要部分,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进这是课的主要部分,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新课,如教师讲解、学生自学、合作学习等。由于行新课,如教师讲解、学生自学、合作学习等。由于时间只有时间只有14分钟左右,教学中要突出重点,集中全力分钟左右,教学中要突出重点,集中全力解决关键问题。解决关键问题。 方式:初步学习时,交流的内

5、容不是要展示的内方式:初步学习时,交流的内容不是要展示的内容,可以采用对学和自学两种方式。对学适用于基础容,可以采用对学和自学两种方式。对学适用于基础知识,两人一组,可以互读生字词,如果生字少,可知识,两人一组,可以互读生字词,如果生字少,可以在座位上听写。合作学习适用于有关课文的分析及以在座位上听写。合作学习适用于有关课文的分析及拓展类的知识,由组长或中心发言人带领共同完成。拓展类的知识,由组长或中心发言人带领共同完成。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并搜集疑难问题,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并搜集疑难问题,为展示做准备。为展示做准备。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教师对自学提出具体要求)

6、教师对自学提出具体要求(学习什么内容、自学多长学习什么内容、自学多长时间时间),方法上予以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方法上予以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 (2)自学指导要层次分明,让学生看了之后,做到三个)自学指导要层次分明,让学生看了之后,做到三个明确:明确自学的内容,抓住重点;明确自学的要求;明确明确:明确自学的内容,抓住重点;明确自学的要求;明确自学的方法。自学的方法。 (3)中高年段的教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双色笔标注,)中高年段的教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双色笔标注,例如:蓝色为自己能解决的,红色为合作学习或是求助教师例如:蓝色为自己能解决的,红色为合作学习或

7、是求助教师解决的。解决的。 (4)根据学科特点,语文课文中高年级读一课可能会用)根据学科特点,语文课文中高年级读一课可能会用35分钟的时间,如果读两遍课文,一节课的时间就过去四分钟的时间,如果读两遍课文,一节课的时间就过去四分之一了,很难保证后续的学习。因此,可将自学内容(如:分之一了,很难保证后续的学习。因此,可将自学内容(如: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等)放在课前,教师要做好检查。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等)放在课前,教师要做好检查。 3 3展示环节展示环节小展小展示示大展大展示示全展示全展示 小展示小展示:用于解决基础性:用于解决基础性问题,模式是问题,模式是“同桌对学同桌对学”,这一类型的展示可

8、放在新课前这一类型的展示可放在新课前5分钟进行分钟进行 。 大展示大展示:应用于解决共性问题,可在全班进行,模应用于解决共性问题,可在全班进行,模式是式是“组组+全体学生全体学生”,也就是,也就是“群学群学”的智慧示范。这一的智慧示范。这一环节不要忽略读,不要脱离文本,展示过程中要体现语文学环节不要忽略读,不要脱离文本,展示过程中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将读与析结合起来,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科的特点,将读与析结合起来,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展示时,展示的小组不要就题讲题,而是应该和下面的小组展示时,展示的小组不要就题讲题,而是应该和下面的小组产生双边互动。可以采用自己读完题,让下面的同

9、学回答,产生双边互动。可以采用自己读完题,让下面的同学回答,也可以是自己展示一部分,让下面的同学进行补充,需要读也可以是自己展示一部分,让下面的同学进行补充,需要读文时,可以是自己读一段,下面同学读一段等,尽量达到生文时,可以是自己读一段,下面同学读一段等,尽量达到生生互动。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进行展示的学生,生互动。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进行展示的学生,如注意学生的语言、表情、声音、动作、书写等。还要对学如注意学生的语言、表情、声音、动作、书写等。还要对学生展示的知识点及学生表现做出评价。如声音洪亮、语言组生展示的知识点及学生表现做出评价。如声音洪亮、语言组织流利、朗读课文有感

10、情、展示时能与其它小组进行互动、织流利、朗读课文有感情、展示时能与其它小组进行互动、展示时能生成新的问题等。正确的,教师予以肯定,不完整展示时能生成新的问题等。正确的,教师予以肯定,不完整的或展示不到位的予以补充,错误的予以纠正。教师也要关的或展示不到位的予以补充,错误的予以纠正。教师也要关注不展示学生的学习状态。如适时的提醒学生看书、标记等。注不展示学生的学习状态。如适时的提醒学生看书、标记等。 全展示全展示:应用于解决难点问题,模式是应用于解决难点问题,模式是“教师教师+全体学生全体学生”,也就是展示时发现疑难问,也就是展示时发现疑难问题,教师及时点拔,教师的语言要精炼且有点题,教师及时点

11、拔,教师的语言要精炼且有点拨提升的作用。拨提升的作用。 这里的大展示和全展示,不是独立存在的,这里的大展示和全展示,不是独立存在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有机融合。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有机融合。检测环节(检测环节(1010分钟左右)分钟左右) 1形式:发试卷、上黑板听写、诵读、背诵、口形式:发试卷、上黑板听写、诵读、背诵、口头提问、小练笔等。头提问、小练笔等。 2方法:检测内容要根据所学内容和课型的不同,方法:检测内容要根据所学内容和课型的不同,有所变化,如第一课时可以进行字词的检测,第二课时有所变化,如第一课时可以进行字词的检测,第二课时可以进行小练笔、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文学常识的检测可以进行

12、小练笔、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文学常识的检测等。教师根据检测形式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掌握方等。教师根据检测形式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掌握方式,如发试卷的形式,教师可以每组抽批式,如发试卷的形式,教师可以每组抽批1-2个同学,可个同学,可以抽批一组,也可以谁先做完给谁批,等到大多数同学以抽批一组,也可以谁先做完给谁批,等到大多数同学完成后,就可采用同桌互批的形式,对于没做完的或是完成后,就可采用同桌互批的形式,对于没做完的或是不合格的,可由组长负责课下完成,之后要向教师汇报;不合格的,可由组长负责课下完成,之后要向教师汇报;再如小练笔的形式,教师就通过课上找学生读的方式来再如小练笔的形式,教师就通过课上找学生读的方式来掌握等等。掌握等等。 (六)(六)总结(2 2分分钟左右)左右) 总结环节是教是教师将本将本课的知的知识脉脉络进行梳理。知行梳理。知识脉脉络可以以板可以以板书的形式梳理的形式梳理, ,并并让学生整理学生整理标记在在书本上。本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