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要素需求函数、成本函数、利润函数与供给函数•第一节 要素需求函数•第二节第二节 成本理论成本理论•第三节 学习曲线与成本次可加性•第四节 利润函数与供给函数1要素需求第一节 要素需求函数(一)利润最大化与要素需求 一、要素需求函数的推一、要素需求函数的推导2要素需求K——资本,L——劳动量,其价格分别 V,,W3要素需求由最大化一阶条件:得 4要素需求•由此解出的K=K(V,W,p),L=L(V,W,p)称为要素需求函数5要素需求(二)成本最小化与要素需求模型的解要求满足6要素需求即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是同解由成本最小化得出的 K=K(V,W,y),L=L(V,W,y)称为条件要素需求函数7要素需求二、要素价格变化对要素需求量的影响(一)一种要素的情形设仅投入劳动对W求全微分8要素需求即 ∵边际产出递减规律,即9要素需求(二)两种投入要素的情形两种投入要素两种投入要素:资本与本与劳动.分析某种投入要素分析某种投入要素,例如例如劳动价格价格对劳动需求需求产生的影响生的影响替代效替代效应产出效出效应10要素需求1.替代效应:产出水平不变时,由于要素价格的变化导致的对要素的需求量的变化11要素需求由谢泼德引理——条件要素需求函数成本函数的二成本函数的二阶导数矩数矩阵是是对称的称的半半负定矩定矩阵,其,其对角角线元素都是元素都是负的,因此有;的,因此有;e(p,u)是P的凹函数12要素需求同理同理 13要素需求•即要素价格的提高,可以导致•该要素被其他要素替代,使得 •其需求量降低。
•反之,则反•由成本最小化要求所致由成本最小化要求所致 14要素需求2.产出效应:由于要素价格 的变化,导致产出水平的改变 而引起对该要素需求的变化将证明:由于利润最大化要求 15要素需求引致生引致生产16要素需求价格下降,总成本下降,生产 更多的产品可以有更多的利润, 导致对该要素的需求增加17要素需求3.产出品价格p与要素需求量的关系18要素需求第二节第二节 成本理论成本理论一、短期成本分析19要素需求•C——成本•X——投入要素向量•W——要素价格•y——产量20要素需求成本函数21要素需求(一)短期成本函数(一)短期成本函数•总成本: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固定成本:短期内不能变动或不愿意变动的的投入要素构成的成本•xf——投入量•wf——价格 •FC=wfxf22要素需求可变成本——短期内可变动的投入要素构成的成本记为SVC•xv——投入量•wv——投入要素价格23要素需求24要素需求1.短期总成本.短期总成本STC,是短期可,是短期可变资本与短期固定资本之和变资本与短期固定资本之和用公式表示为:用公式表示为: STC = SVC+FC= 25要素需求•2.短期总可变成本.短期总可变成本SVC是指是指•短期内随要素价格和产量变动短期内随要素价格和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要素量与其价而变动的那部分要素量与其价•格之积。
用公式表示为:格之积用公式表示为:26要素需求•3.短期总固定成本短期总固定成本FC::•是短期中固定要素投入量与其价格之积是短期中固定要素投入量与其价格之积用公式表示为:用公式表示为:• FC=wfxf27要素需求•4.短期平均成本.短期平均成本SAC是指按单位产品计算是指按单位产品计算的总成本的总成本•用公式表示为:用公式表示为:•SAC=c(w,y,xf)/y28要素需求•5.短期平均可变成本.短期平均可变成本SAVC•是指按单位产品计算的可变成用公式表示是指按单位产品计算的可变成用公式表示为:为:• SAVC=SVC/y29要素需求•6.短期平均固定成本.短期平均固定成本SAFC•是指按单位产品计算的固定成用公式表示是指按单位产品计算的固定成用公式表示为为• SAFC= FC/ y30要素需求7.短期边际成本.短期边际成本SMC 是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是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用公式表示为用公式表示为31要素需求(二二)短期成本曲线短期成本曲线1.c关于y递增记32要素需求则33要素需求34要素需求2.平均成本曲线•(1)平均固定成本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此,产生越多,平均固定成本越低•(2)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呈U型35要素需求yc36要素需求3、平均总成本曲线:呈U型平均成本最低点M为有效规模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制约ycM37要素需求•dc/dy=d(CV+Cf)/dy• =dcv/dy(三)边际成本曲线38要素需求yc39要素需求40要素需求(四)相互关系•1.边际成本曲线分别通过平均成本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
•短期平均成本处于最低点的必要条件:•d(SAC)/dy•=d(c(y)/y)•=( (ydc(y)/dy-c(y))/y2•=041要素需求•因为y不为0 ,所以•ydc(y)/dy-c(y)=0•即dc/dy=c/y•SMC=SAC•即边际成本曲线通过平均成本曲线和的最低点42要素需求•同理可证边际成本曲线通过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2.在产出为零时,平均可变成本恰好等于边际成本所以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在产量为零的点上相交43要素需求44要素需求•在E点.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这时厂商愿意进行生产,此时它可以获得平均利润,该点为收支相抵点或最小有效规模点•M被称为停止营业点.在该点上,边际成本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在该点进行生产,厂商会损失不变成本,如果不生产也会蒙受同一损失•若在M 点以下生产,那么厂商不仅蒙受不变成本的损失,而且遭受可变成本的损失,厂商只得停止生产 45要素需求二.长期成本分析•与短期分析的区别:不存在固定成本 46要素需求(一一)长期成本函数长期成本函数设要素价格W既定,x(y)为下一模型的解47要素需求即在价格既定的前提下,长期成本是产出水平的函数。
48要素需求(二二)长期成本曲线长期成本曲线1.总成本曲线ycM49要素需求2.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规模经济不变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50要素需求3.成本最小化成本最小化的一阶条件成本最小化的一阶条件51要素需求应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可求得52要素需求左边为经济替代率,即成本不变时,第j种要素替代第i种要素的比率右边为边际技术替代率即成本不变时,第j种要素替代第i种要素的比例53要素需求第三节 学习曲线与成本次可加性•一、学习曲线•现象:长期平均曲线下降•原因:学习•L=A+BN-β•L——单位产出的劳动投入量•N——累积的产出量•A、B>054要素需求• β=0,则不存在学习效应• β=1,学习效应充分55要素需求二、成本函数的次可加性与规模报酬•(一)若干反映规模报酬的成本范畴• 设F为固定成本56要素需求•1.边际成本严格递减:C〞<057要素需求(二)两个定理•1.边际成本递减意味着平均成本递减58要素需求59要素需求60要素需求61要素需求(三)n种产品生产成本的次可加性1.节约成本2.增加收益3.分散风险62要素需求第四节 利润函数与供给函数一、概念称为要素需求函数 63要素需求利润最大化时产出供给量——供给函数 由成本最小化模型解出的要素需求函数称为条件条件要素需求函数。
64要素需求要素需求函数与供给函数均有零次齐次性65要素需求联合产品生产的利润最大化•模型:•设有n种商品的经济 x=(x1,…x2) •其中xi>0时为产出品,xi<0为投入要素66要素需求为价格向量,生产函数为 则利润最大化模型67要素需求二、利润函数的性质•设有n种商品,第i种商品的净产品为yi,则•y=(y1,…,yn)为净产出向量,•pi为其价格,记p=(p1,…,pn),•它满足隐式生产函数F(y)=0•则最大化利润函数表示为68要素需求(一)π关于产品价格非减关于投入要素价格非增69要素需求如果yi,则其为产出品,故其价格与π同向变化如果yi,则其为投入品,故其价格与π反向变化70要素需求71要素需求(三)π关于P是凸的72要素需求证:设 分别是价格 时利润最大时的净产出,则: 73要素需求74要素需求•价格波动可使厂商获得更多的利润•厂商可以在不同的价格下充分利用资源•不同的技术也可以得到充分利用75要素需求(四)霍特林引理 设 为厂商在价格P下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第i种商品的净供给量,则 76要素需求则 77要素需求证明:•设y*是价格为p*时的利润最大化净产出矢量,定义函数:• g(p)= π(p)-py•显然p*为其一极值点,当p*是内点时,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78要素需求产品价格增加的直接效应:利润增加79要素需求三、供给函数的求法•(一)从利润函数求供给函数•霍特林引理(二)从生产函数求供给函数利润最大化→要素需求函数→代入生产函数80要素需求•(三)从成本函数求供给函数81要素需求四、生产者剩余:企业参与市场交易较之四、生产者剩余:企业参与市场交易较之不参与市场交易而言的福利改进。
不参与市场交易而言的福利改进82要素需求新兴古典经济学 •一.概念•运用超边际分析的方法,将现代经济理论•进行重新组织,去掉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中•消费者与生产者绝对分离的假定,抛弃规•模经济而改用专业化经济 的概念,并考虑•各种交易费用的一般均衡意义 83要素需求84要素需求85要素需求二.基本框架•假定一 个经济系统中有4个消费者—生产者,必须生产消费4种产品,根据分工的程度,将经济分为 •自给自足:每个人自给自足4种产品,没有市场存在,整个经济分成四个互不往来的部分,经济没有一体化,缺乏商业 化,生产集中程度低,每个人的专业化水平低完全没有交易及其产生的交 易费用86要素需求•局部分工:每个人生产的产品种类数从4减至 3,即专业化水平上升,因此生产力上升,市场也从无到有,每个人的 交易次数从0增至2,交易费用也从无到有,市场一体化程度上升•完全分工: 产品1或2的生产者人 数也从自给自足时的4个减至2个,生产集中度上升,每个人的专业化程 度、社会结构的多样化程度、每个人的贸易依存度、社会的商品化程度、市场个数、经济一体化程度、生产集中程度、交易次数及总交易费用、每个人的生产率都比局部分工时增加。
87要素需求三.新古典和新兴古典分析框架根本差别•第一,新兴古典框架用专业化经济,而新古典框架则用规模经济的概念表征生产条件•第二,新兴古典框架中 没有纯消费者与企业的绝对划分,而新古典框架却以纯消费者和纯生产 者分离为基础88要素需求•第三,新兴古典框架中,交易费用对组织的拓扑性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新古典框架中交易费用则没有这种意义•第四,新 兴古典经济学中的个人最优决策永远是角点解,而内点解决不可能是最 优解相反,在新古典经济学中,最优解可能是内点解,而角点解只不 过是一种例外 89要素需求四.新兴古典分析框架的特点•第一,每个决策者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没有纯消费者与厂商的绝对分离厂商不是预先给定的角色,只有消费者一生产者个人是预先给定的角色,而他们在什么条件下组织厂商,在新兴古典经济学里是内生地解释的90要素需求•第二,每个人作为消费者喜好多样化的消费,作为生产者在生产中有专业化经济专业化经济不同于规模经济,它与每个人生产活动范围的大小有关,而不是厂商规模扩大的经济效果所有人的专业化经•济合起来就是分工经济,它同人与人之间依赖程度加大后生产力改进的潜力有关,所以是一种社会网络效果,而不是规模经济那种纯技术概念。
91要素需求•产生专业化经济与减少交易费用的两难冲突这种两难冲突可以用来解释社会的分工水平,而需求和供给则由分工水平来解释•第三,新兴古典的分析框架中,对需求和供给的分析基于角点解,而以内点解为基础的边际分析则不适用我们采用一种所谓超边际分析,即对每一角点进行边际分析,然后在角点之间比较总效益费用92要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