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养生原理讲座茶道养生原理讲座 第二讲第二讲 五行合一与心的运转原理五行合一与心的运转原理涵茗斋涵茗斋·正心茶道研究室正心茶道研究室五行学说概况五行学说概况•“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 五行生克:见右图•五行为中医之理论基础:见《黄帝内经·阴阳大象论》 五行特点五行特点 •木:脏归肝,腑对胆,开窍于目,主生长、生机、灵性、运动;•火:脏归心,腑对小肠,开窍于舌,主热量、辉煌、爆发、转化;•土:脏归脾,腑对胃,开窍于口,主稳定、涵养、雍容、固化;•金:脏归肺,腑对大肠,开窍于鼻,主锐利、收敛、公正、秩序;•水:脏归肾,腑对膀胱,开窍于耳,主流动、通达、均匀、清洗•茶叶先天五行合一,携带生长、转化、稳固、收敛、沟通等机制,内蕴灵性生机,表面物质形式为树叶,生长和收敛特性较强,其他特性表现偏弱茶叶与五行的对应原理茶叶与五行的对应原理 •绿茶:无发酵,其工艺尽量维持茶叶先天状态,使茶叶灵性不被人类后天因素污染可以补充灵性,性寒,对后天因素较多的人有刺激,为木性。
•白茶:轻发酵,先天生长特性损耗较多,收敛性损失不多,性质偏凉,为金性•黄茶、乌龙茶:半发酵,先后天因素平衡,最易激发人体运化阴阳的中和状态,性温,为土性•红茶:深发酵,发酵迅速,先天因素大部分散失,后天因素为主较强,善于带动人体后天运化机能,可很快补充人体热量并使之升腾,性热,为火性•黑茶:全发酵,发酵时间较长,完全转化为后天因素,可以推动人体后天机能全面运转并互相贯通,性平,为水性五行生克与对应条件五行生克与对应条件 •物质能量平稳时,物质按照正常机制进入五行相生循环;•如物质能量进入非正常状态时,如某类能量过多或受到冲击是,超出正常轨道的能量则进入相克状态;•相生能量偏于善性,可进入升华机制;相克能量以损耗为主,同时冲击人体正常机能,偏于负面;•相生能量积累过多而不能升华,也会使这部分能量进入相克状态•五行体系稳定运转则身体健康,如五行失衡则进入亚健康状态,严重则导致疾病 五行合一五行合一 •人体五行相生平稳运转而形成的综合性能量,称为五行合一能量•五行合一的能量在人的心念带动下升华后成为人体中和性能量,可以按需要补充人体各方面的需求,这种能量统称为后天元气,人体正常生存和开展各方面运动都需要后天元气的支持与推动。
•如人的心念不能很好引导五行合一能量继续升华,则这部分能量会在人体内凝聚、储存,积累过多时,也可能导致疾病人体能量与三焦人体能量与三焦 •此图为能量升华示意图,仅说明食物转化为高层次能量的过程,而实际人体吸收转化能量过程远比此图复杂•所有最精华能量的运行方向是居于头脑中的灵魂,其他不同层次的能量贯通全身•三焦指的是三层能量运行方式,同时运行于全身而不乱,其运化枢纽在腹腔上中下不同位置•三焦的来源是天、人、地三才在人体能量层次的具体对应,也就是心在能量层次的具体对应,或者说就是心的三个层次 什么是心?什么是心? •心体一整套结构、机能和机制的统称,贯通人体各个空间,在不同层次有不同的体现,对应着人体的核心机能•从养生角度观察,心发挥着转化底层物质为高层能量的作用在此层次看,心体的外观和运转机能非常近似与银河系•人们一般说的心,是指将物质能量转化为先天精神层次能量的这个机制,它位于人的上焦核心,大概在胸部膻中穴后边心包括什么?心包括什么?•核心主掌者和生命意义(天子或独立者);•内在运转智慧法则;•能量吸收运转盘状结构,对应人体不同层次和体系,体现能够运转哪类物质和能量;•各类低层与高层能量;•中心转换系统(黑洞);•主轴,即正负能量输出方向;•能量上下循环运转机制和判断标准;•心体外壳及外部支撑结构。
心的机能与作用心的机能与作用•执掌全身机能并带动其正常运转,维持自身生命运行•在人类复杂的思想中逐渐找到主意识,互相结合,以主意识的愿望作为自身运转的核心目标•在主意识的指导下,将思想内各种智慧、信息、能力、能量等整合为一体,并合理调配,驱动身体机能运化能量,尽量完成主思想的各种要求和愿望•以主意识为核心,调整身体机能,适应并抵御各种外部情况和干扰•扩大心体自身的能力和智慧,逐步与主意识合一,全面整合内在思想和行为体系,形成稳定可靠的运转方式什么是正心?什么是正心? •人的思想和机能指挥人体采取行动、运化能量•人心受各种不良思想的长期影响会产生心结,从而导致运转不利,反过来也会使思想混乱•心结就是病根•人心需要在更高境界智慧的指导下,调整思想、端正理念,从而化解心结,修复心体,此为正心总结:正心的要点总结:正心的要点 •必须必须自己主动改变,无法依赖外部能力•必须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理念和判断标准•必须必须有行为,想到、悟到仅仅是愿望,不能真正改变•尽量学习更多的优良传统文化,补充智慧,化解迷惑•理解心的运作原理,根据现象找到心结和产生原因•在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的干扰中遵循道德标准,在点滴实践中化解心结。
•向内寻找自己的先天真愿作为内心主轴,以此统一杂乱思想和心态,从而归正自心第二讲结束,下次再见!第二讲结束,下次再见!正心茶道研究室·李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