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最新课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93143635 上传时间:2024-09-23 格式:PPT 页数:246 大小:3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管理学最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6页
行政管理学最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6页
行政管理学最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6页
行政管理学最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6页
行政管理学最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管理学最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管理学最新课件(2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讲人:熊 鹰行政管理学* *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一章 绪论n n第一节 行政与行政管理学n n第二节 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n n第三节 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一节 行政与行政管理学n n一、行政的概念n n(一)从政治的角度n n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n n(二)从管理的角度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行政管理学概念及其特点n n行政管理学是以行政为研究对象,研究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即行政机关中央的国务院和地方的各级人民

2、政府。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一)行政管理的主体可以分为n n各级政府n n政府各职能机关n n行政首长“第四权力”n n政府普通公务员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行政管理的客体n n经济性组织n n社会性组织n n政治性组织n n教科文卫组织n n新闻性组织n n公民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行政管理学的特点n n理论性n n实用性n n综合性n n发展性n n系统性n n技术性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行政管理学的学科功能n n1.研究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n n2.研究关于提升政府管理水准和行政效率的思想、途径和方式。n n3.为政府行政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论证方法

3、和实证技术。n n4.全面培养政府公务员,尤其是行政通才。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二节 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n n一、行政管理学的产生n n1887年,威尔逊发表了行政学研究一文,主张行政从政治中分离。n n学者们开始把行政管理学作为独立学科加以研究。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历程n n(一)早期的行政管理研究时期n n威尔逊n n古德诺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传统的行政管理研究时期n n泰罗n n法约尔n n马克思.韦伯n n怀特、魏罗毕和费富纳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人性的行政管理理论研究时期n n1. 人群关系学派n n(1)梅奥n n(2)巴纳德n n(3)麦格雷格

4、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2. 激励动机学派n n马斯诺n n赫茨伯格n n弗鲁姆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3.决策理论学派n n赫伯特.西蒙n n以统计学和行为科学作为基础,在管理领域寻找一套科学的决策方法,以便对复杂的多方案问题做出明确的、合理的、迅速的选择。 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四)系统权变理论时期n n1. 系统理论n n2. 生态理论n n3. 权变理论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五)新公共管理时期n n1.新公共行政学n n(1)强调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n n(2)强调研究重点转向生态环境、生活质量等问题。n n(3)强调突出政府行政管理的公共性,突出民主行政。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在公共

5、性得到强化的同时,民族性和阶级性淡化。阿拉伯世界的茉莉花革命,正是这种公共性思潮的反映。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2. 公共政策学派n n(1)强调政策适用者的分析,尤其是博弈论的运用。n n(2)注重政策制定者及其所属系统、程序、方法的优化。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我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概况三、我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概况n n(一)中国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封建性的行政管理(一)中国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封建性的行政管理体系和管理思想。体系和管理思想。n n(二)晚清民国时期的具有西方色彩的行政管理(二)晚清民国时期的具有西方色彩的行政管理思想。思想。n n(三)新中国成立后具有苏联色彩的计划管理思(三)新中

6、国成立后具有苏联色彩的计划管理思想。想。n n(四)改革开放后,行政管理学得到快速发展。(四)改革开放后,行政管理学得到快速发展。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三节 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n n一、行政管理的主要特征n n客观性n n概括性n n稳定性n n系统性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行政管理基本原理n n(一)人本原理n n(二)系统原理n n(三)责任原理n n(四)优选原理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五)法治原理n n(六)分协原理n n(七)适度原理n n(八)权变原理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二章 行政职能n n第一节 行政职能概况n n第二节 行政职能的演变及定位n n第三节 中国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经世济民

7、博学厚德第一节 行政职能概况n n一、概念和类型n n(一)概念n n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的国家职能,是相关政治权利主体赋予国家行政机关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过程中得各种任务的总称。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类型n n1.从行政管理的属性来看n n政治性职能n n管理性职能n n服务性职能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2. 从履行职能的方式来看n n计划职能n n组织职能n n指挥职能n n协调职能n n监督职能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3. 从发挥作用的领域来看n n政治职能n n经济职能n n文化职能n n社会职能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行政基本职能n n(一)政治职能n n阶级专政职能n

8、 n军事保卫职能n n社会治安职能n n民主职能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经济职能n n是指政府所承担的组织和管理社会经济建设的职能,包括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等。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文化职能n n是指政府指导和管理文化事业的职能;包括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图书馆和博物馆等。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四)社会职能n n是指政府所承担的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职能;致力于改善、保障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体现人道主义。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行政职能的作用n n(一)行政职能是决定政府角色的重大问题,事关国家的兴衰成败。n n(二)行政职能是

9、行政组织建设的依据、前提和基础。n n(三)行政职能决定着行政管理的内容和方式。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四)行政职能的实现是衡量行政管理效率和效能的重要标准。n n(五)行政职能的界定是正确处理党政关系、政企关系、政社关系的前提。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二节 行政职能的演变及定位n n一、行政职能的演变n n(一)奴隶社会的行政职能n n(二)封建社会的行政职能n n(三)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n n(四)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n n(五)当代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行政职能的发展二、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趋势n n(一)从国际社会关(一)从国际社会关于进步的指标体系看于

10、进步的指标体系看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时间时间指标指标内容内容职能职能战前战前军事军事力量力量军队军队发展军力发展军力战后战后GNPGNP经济经济总量总量发展经济发展经济目前目前人均人均GDPGDP生活生活水平水平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兼顾公平兼顾公平趋势趋势HDIHDI生活生活质量质量环保、可环保、可持续发展持续发展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两种经(二)两种经济体制下的政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府职能经济经济体制体制政府职能政府职能履行履行方式方式计划计划经济经济直接、微观干预直接、微观干预社会经济事务社会经济事务计划计划命令命令变革变革时期时期开始退出竞争性开始退出竞争性领域领域经济经济行政行政市场市场经

11、济经济退出竞争性领域退出竞争性领域 法律法律制度制度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从竞争性(三)从竞争性领域与非竞争性领域与非竞争性领域的划分看政领域的划分看政府职能府职能领域领域内容内容政府政府职能职能公共部公共部门门国防、外交国防、外交公园、环保公园、环保积极积极参与参与准公共准公共部门部门教育、卫生教育、卫生体育、邮政体育、邮政部分部分参与参与民营部民营部门门营利性的产营利性的产业业不参不参与与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关于行政职能的讨论n n(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n n权威与民主的关系问题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核心问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功以来,政府的公共权威一直在上升通道运行,逐渐从“小政

12、府”发展到“大政府”。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1. 精英政治盛行n n2. 公共支出增长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政府与市场关系n n1. 斯密的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理论n n2. 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n n3. 萨缪尔森的新古典综合派n n4. 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n n5. 新凯恩斯主义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公平与效率的关系n n1. 效率优先论n n2. 公平优先论n n3. 效率与公平平衡论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三节 中国政府行政职能转变n n一、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n n(一)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来看,计划经济逐渐被市场经济所代替,作为上层建筑的政府职能必然发生相应

13、变化。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从社会矛盾运动的表现来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政府要承担发展生产力的责任。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从事物发展的规律来看,行政职能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也不断发展变化,某些职能增加,某些职能弱化。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转变行政职能的原则和要求n n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应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以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为前提。n n计划管理的范围应缩小,中央计划集中于国民经济全局,地方计划应以区域公共项目和城市规划为主。n n政府财政的主要目标是满足公共需要。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中央银行的

14、基本职能是从货币方面进行宏观调控,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n n政府的价格管理职能是维护价格秩序,运用市场发展参与部分垄断价格的决定。n n政府通过国有资本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范围应逐步缩小。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转变行政职能的近期任务和重点n n(一)按照“三个代表”精神,转变行政管理模式,创立以服务为中心的政府管理机制。n n(二)按照市场经济对政府职能的要求,深化机构改革,建立健全按职能定岗、按岗位定机构、定编、定薪的机制。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精简各级政府公务。转变会议模式,努力改善政府的行政决策方式。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四、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n n

15、建立市场正常运行的基本框架n n提供各种公共物品和劳务的职能n n保护自然环境和发展教育n n维护竞争、反对垄断的职能n n提供社会保障机制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三章 行政权力n n第一节 行政权力概述n n第二节 行政权力配置n n第三节 行政权力的运行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一节 行政权力概述n n一、权力的含义与构成n n(一)权力的含义n n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存在于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n n权力是具有一定资格的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制约或支配他人行为的能力。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权力的构成n n1. 权力主体n n2. 权力客体n n3. 权力目的n n4. 权力作用的方式n n5. 权力

16、的实现强制的方式报偿的方式信仰的方式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权力的界定n n权力存在于一定的组织当中,并依附于一定的职位。n n权力必然被少部分人所掌握,并用来达到某种目标,具有实用性。n n权力是对他人、事和财物的支配力量,行使权力的过程就是支配他人行为的过程。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权力不等于威望,威望是社会公众对某人作用或影响力的评价和认同,与个人魅力相关。n n权力不同于权利。权力的基本特性表现为一种支配力量,权利是指依法有权享受的直接或间接的利益。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四)权力的分类n n家庭权力n n神权n n社团权力n n经济权力n n政治权力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行政权

17、力及其特征n n(一)行政权力的含义n n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n n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要通过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令和各类政策来有效实现国家意志。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推行政令。n n行政权力的客体包括所有的居民以及由居民所组成的不同社会组织和社会集团。n n行政权力的性质是一种由社会上少数人行使的管理权力。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行政权力的特征n n1. 统摄性n n2. 公共性n n3. 渗透性n n4. 一元性n n5. 强制性n n6. 时效性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行政权力的类型n n(一)按照行政管理的过程,可划分为决策权

18、、组织权、指挥权和监督权。n n(二)按照行政管理的层次,可划分为中央行政权力、地方行政权力和基层行政权力。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按照行政管理的职能及业务性质,可将其划分为宏观经济调控权、专业经济管理权、科教文卫管理权、资源管理权和国家政务管理权。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四)从行政人员的角度,可划分为:n n1. 对行政组织目标及其实现等重大问题的决策权。n n2. 对行政组织的各种活动的指挥和协调权。n n3. 对直接下级人员的任免和奖惩权。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4. 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配权。n n5. 对上级的建议和提案权。n n6. 对下级机构或人员的授权权。n n7. 对外工

19、作的代表权。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二节 行政权力配置n n一、早期分权学说n n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议事、执行和审判三权分立。n n古罗马,波里比阿提出元老院、执政官和平民会议之间相互制约。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n n(一)立法、司法和行政分别由议会、内阁(或总统)和法院三个不同机关掌握。n n(二)随着行政权日益扩张和加强,大有凌驾立法司法之上的势头。n n(三)从纵向来看,既有英法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制,也有以美德为代表的联邦制。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社会主义国家的“议行合一”n n(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n n(二)国务院n n(三)地方人民政府经世济民博学厚德

20、n n四、行政权力的具体配置n n(一)行政权力分配方式n n(二)行政权力分配途径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三节 行政权力的运行n n一、行政权力运行规则n n以服务公众为目的n n以职责范围为界限n n以层层节制为规则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行政权力的制约n n(一)以权力制衡权力n n(二)以责任制约权力n n(三)权力制衡的关键在于法治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四章 行政组织n n第一节 行政组织概述n n第二节 行政组织理论的发展n n第三节 行政组织机构与体制n n第四节 行政组织变革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一节 行政组织概述n n一、行政组织的含义n n行政组织是指为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公共事务,通过

21、权责分配、层次结构、人员安排所构成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完整体系。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特征:n n政治性n n社会性n n权威性n n系统性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n n目标要素n n制度要素n n人员要素n n物质要素n n观念要素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行政组织的类型n n领导机关n n职能机关n n幕僚机关n n咨询机关n n派出机关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四、行政组织的地位n n行政组织与国家组织n n行政组织与政党组织n n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二节 行政组织理论的发展n n一、传统的组织理论n n(一)韦伯创立的官僚组织制度理论n n马克思.韦伯(Max

22、 Weber,1864-1920)认为从纯技术的观点看,官僚制度是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是大型组织不可避免的选择。经世济民博学厚德1. 神秘型组织形态(魅力型)n n组织成员必须坚决服从领袖;n n组织内部管理的非专业化;n n组织缺乏日常的合理的经济支持;n n组织具有强烈的革命性;n n组织建立在“超人权威”的基础上,领袖去世后,要么转变成“传统组织”,要么转变成“官僚组织”。经世济民博学厚德2. 传统型组织形态n n组织权力来源于传统的固有尊严,呈现伦理化特征。n n组织权力的集中性和行使的任意性。n n组织缺乏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n n组织缺乏经济理性的考虑。n n具有强烈的守旧性。经世

23、济民博学厚德3. 法理型的组织形态n n严格的效率取向n n注重法律与程序n n专业知识与技术的重要性更为突出n n官僚组织在适用上的普遍性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泰勒的职能组织理论n n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1856-1915)n n组织中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化;n n组织中计划职能专门化;n n把组织成员看成会说话的机器。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法约尔德管理组织思想n n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1841-1925)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个人服从整体、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24、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现代组织理论n n(一)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思想n n社会的各级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的系统,包含三个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联系。管理者的作用就是在协作系统中作为相互联系的中心,对协作的努力进行协调,维持组织运转。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卡斯特的系统权变行政组织理论n n认为在管理中不存在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要根据内外部环境随机应变,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组织管理行之有效的关键。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三节 行政组织结构与体制n n一、行政组织结构n n(一)纵向结构n n组织的层级化,是行政组织的纵向分工,各层级之间构成领导与被领导的垂直关系

25、。必须处理好行政层级与行政幅度两个因素。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行政层级,是行政组织中的层级数目。n n行政幅度,是一个层级的行政机构所能有效控制的机构的数目。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1.1.一个特定组织内行政幅度与行政层级成反比关一个特定组织内行政幅度与行政层级成反比关系。系。n n2. 2. 组织内部权责明确,行政幅度可以扩大。组织内部权责明确,行政幅度可以扩大。n n3. 3. 组织成员训练有素,行政幅度可以扩大。组织成员训练有素,行政幅度可以扩大。n n4. 4. 物质设备和信息技术先进,行政幅度可以扩大。物质设备和信息技术先进,行政幅度可以扩大。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行政组织的横向

26、结构n n职能部门化n n区域部门化n n行业和产品部门化经世济民博学厚德(三)行政组织纵向、横向机构统一我国行政组织分为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州)县(区、县级市)乡镇。每级政府内部按业务职能分为若干职能部门,既对同级政府负责,也接受对口上级职能部门的领导。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行政组织体制n n(一)首长制与合议制n n(二)集权制与分权制n n(三)分级制与分职制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行政组织环境n n(一)一般社会环境n n(二)特定社会环境n n(三)组织气候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四节 行政组织变革n n一、行政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n n(一)行政组织变革的动力n n(二

27、)行政组织变革的过程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实施变革反馈评价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行政组织变革的一般条件n n情境压力n n系统规划n n先行试点n n把握阻力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建国以来我国行政组织的变革n n(一)1958年精简机构改革n n(二)文革期间n n(三)1982年精简机构n n(四)1988年机构改革n n(五)1992年机构改革n n(六)1998年机构改革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n n(一)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要求,重新确定政府职能,并据此设置政府机构和核定人员编制。n n(二)合理调整政府层级和幅度,逐步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规模比例

28、。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基础上,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调整公务人员内部结构。n n(四)规范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分类管理的方式。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五章 人事行政n n第一节 人事行政概述n n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n n第三节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施与完善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一节 人事行政概述n n一、人事行政的含义n n国家行政部门为了招收人才和发挥所属成员的内在功能,完成国家行政管理任务,而在政府行政人员的选拔、任用、奖惩、权益等方面形成的规则、制度、标准、政策、管理方法和艺术的总和。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人事行政的发展历史n n(一)以恩赐官僚制为核心的

29、时期n n(二)以分赃制为核心的时期n n(三)以功绩制为核心的时期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发展趋向n n(一)政务官与业务官分化n n(二)从人治式向法治式转化n n(三)从恩赐和分赃向人才主义和功绩制演化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四、人事行政的地位和作用四、人事行政的地位和作用n n(一)人事行政在政府行政管理中居于核心和关(一)人事行政在政府行政管理中居于核心和关键地位。键地位。n n(二)人事行政对经济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二)人事行政对经济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n n(三)人事行政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三)人事行政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n n(四)人事行政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激烈

30、竞争的(四)人事行政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激烈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战略制高点。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五、人事行政的基本原则n n以人为本n n任人唯贤n n德才兼备n n适才适用n n公平公正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六、人事行政的运行机制n n竞争机制n n激励机制n n更新机制n n法制机制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n n一、西方公务员制度n n(一)含义及分类n n1. 国家公务员,是指通过竞争性考试而被任命担任政府公职的国家工作人员。n n2. 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对公务员的考试、录用、考核、奖惩、待遇、晋升、调动、退休以及分类管理等做出的系统性规定。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3. 分类n

31、n英国文官制度n n美国政府雇员制度n n日本公务员制度经世济民博学厚德(二)西方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和发展1833年,英国政府开始实行考试补缺制度。1870年,英国建立常任公务员制度。1883年,美国建立公务员制度。战后,公务员制度得到普及。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西方公务员制度的特点n n公开考试,择优录用n n职务常任制n n政治中立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n n(一)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概述n n我国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1. 领导职务类公务员n n2. 非领导职务类公务员n n依法管理n

32、 n公开考试n n常任制n n考绩制n n职级制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我国的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制度(二)我国的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制度n n1. 1. 级别层次。(一)国务院总理:一级;(二)国务院副级别层次。(一)国务院总理:一级;(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二至三级;(三)部级正职,省级正职:总理,国务委员:二至三级;(三)部级正职,省级正职:三至四级;(四)部级副职,省级副职:四至五级;(五)三至四级;(四)部级副职,省级副职:四至五级;(五)司级正职,厅级正职,巡视员:五至七级;(六)司级副司级正职,厅级正职,巡视员:五至七级;(六)司级副职,厅级副职,助理巡视员:六至八级;(七)处

33、级正职,职,厅级副职,助理巡视员:六至八级;(七)处级正职,县级正职,调研员:七至十级;(八)处级副职,县级副县级正职,调研员:七至十级;(八)处级副职,县级副职,助理调研员:八至十一级;(九)科级正职,乡级正职,助理调研员:八至十一级;(九)科级正职,乡级正职,主任科员:九至十二级;(十)科级副职,乡级副职,职,主任科员:九至十二级;(十)科级副职,乡级副职,副主任科员:九至十三级;(十一)科员:九至十四级;副主任科员:九至十三级;(十一)科员:九至十四级;(十二)办事员:十至十五级(十二)办事员:十至十五级 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2. 职务层次n n(1)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

34、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n n(2)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与发展n n1984年,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条例n n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n n2005年,国家公务员法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四)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n n1. 具有科学的竞争激励机制n n2. 具有正常的新陈代谢机制n n3. 具有勤政廉政的约束机制n n4. 具有健全的法规体系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三节 我国国家

35、公务员制度的完善n n一、公务员制度的新挑战n n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n n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n n人民群众的新要求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具体任务n n强化竞争激励机制n n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n n改革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方法n n努力实现人事法治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六章 行政领导n n第一节 行政领导概述n n第二节 行政领导的职权和职责n n第三节 行政领导的素质与结构n n第四节 行政领导艺术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一节 行政领导概述n n一、行政领导的涵义与特点n n领导是指领导职能的承担者在一定条件下,为实现群体目标而动用各种因素和社会组织的行为过程。n n领导是一个活动过程,具备三

36、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行政领导是广泛领导现象的一种类别。指国家行政机关各级行政首长及其领导班子,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的决策、指挥、控制、组织、协调、监督等行为过程。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行政领导具有一般领导的共同特点,又具自身特点:n n第一,主体特定性。n n第二,内容综合性。n n第三,服务性。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行政领导的地位和作用n n行政领导更具宏观性、独立性、创造性。n n行政领导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的关键环节:n n行政管理复杂性行政领导必须性;n n行政领导贯穿行政管理全过程;n n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活动的保障,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

37、键。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行政领导的方式n n(一)强制式、说服式、示范式、激励式的行政领导方式n n1.强制方式n n2.说服方式n n3.激励方式n n4.示范方式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重人式、重事式与人事并重式的行政领导方式n n1.重人式n n2.重事式n n3.人事并重式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二节 行政领导的职权和职责n n一、行政领导的职权n n职权指处在一定职位上相应拥有的权力。n n职位、职权、职责三者成正比关系。n n领导职权属于公共权力;是有限度的权力;是领导者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获得支配性影响力的实质条件;要不断提高领导者的素质来提高其影响力。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

38、行政领导的职责n n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赋予行政领导的工作任务和责任。n n职责与职位、职权统一不可分。n n职位是前提;职权是依据;行政领导者要履行行政领导职责(具体工作任务、法律上应负的行政责任)。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行政领导的职责主要有: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调查和了解情况,制定方针、路线和政策,负责制定行政管理决策,决定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正确培养、挑选、使用人才;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组织协调、指导激励、放权考核等。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最基本三职责:计划决策、组织建设、选用人才。最基本三职责:计划决策、组织建设、选用人才。

39、n n计划决策是行政领导者的首要职责。计划决策是行政领导者的首要职责。n n组织建设是行政领导者实现领导,完成目标的工组织建设是行政领导者实现领导,完成目标的工具和手段。具和手段。n n选用人才是行政领导者的重要职责,也是领导能选用人才是行政领导者的重要职责,也是领导能力、领导水平的重要表现。力、领导水平的重要表现。n n除上三基本职责外,还有组织协调、教育激励、除上三基本职责外,还有组织协调、教育激励、监督检查等等。监督检查等等。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三节 行政领导的素质与结构n n一、行政领导者的基本素质n n(一)政治素质n n(二)文化素质n n(三)能力素质n n1.理论思维能力 2.综

40、合分析能力n n3.科学决策能力 4.组织协调能力n n5.开拓创新能力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四)心理素质n n1.有主见、敢于决断n n2.有坚定的意志n n3.积极主动的进取心n n4.有度量、胸怀大度n n(五)身体素质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行政领导集体的结构n n(一)年龄结构n n(二)知识专业结构n n(三)能力结构n n(四)性格结构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四节 行政领导艺术n n一 、行政领导艺术的涵义和特征n n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运用科学的领导理论,熟练而有效地实现行政目的的技巧、手段等特殊方法。n n领导艺术也是领导方法,是一种特殊的领导方法,是对领导方法的创造性运用,是

41、处理模糊性、随机性问题的领导方法。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现代行政领导艺术特征:n n(一)非规范性n n(二)灵活性n n(三)新颖性n n(四)科学性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行政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n n(一)用人艺术n n(二)处事艺术n n1.忠于职守、专心本业n n2.全力抓大事n n3.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运用时间的艺术n n1.有计划安排好时间n n2.学会节省时间n n3.提高会议效率n n4.集中时间,重点突破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四)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n n1.正确对待前任n n2.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n n3.处理好与同级的关系n n4.处理好与下

42、级的关系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七章 行政决策n n第一节 行政决策概述n n第二节 行政决策系统n n第三节 行政决策原则n n第四节 行政决策过程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一节 行政决策概述n n一、决策与行政决策的含义与特点n n(一)决策的含义n n指个人或组织确定目标,择定行动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n n从动态上理解,决策是动词,是过程。n n从静态上理解,决策是名词。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决策五要素:决策者、决策对象、决策信息、决策理论和方法、决策结果。n n决策特点:n n(1)针对性 (2)目标性n n(3)预测性 (4)选择性n n(5)优化性 (6)实施性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行政

43、决策的含义与特点n n1.主体只能是国家行使行政权的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n n2.客体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务。n n3.以国家权力为后盾,通过行政方式作用于社会,具强制性。n n4.制定和实施都以法律为依据。n n5.目的具有非赢利性。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行政决策的重要性n n(一)是行政管理各功能发挥作用的基础n n(二)是行政领导者的首要职责n n(三)是关系政府工作成败的决定性因素n n(四)是决定行政管理是否具生机和活力的关键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行政决策的类型n n(一)中央决策、地方决策与基层决策n n(二)群体决策、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n n(三)单目标决策与多目标

44、决策n n(四)程序性决策与非程序性决策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五)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n n(六)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n n(七)定性决策与定量决策n n(八)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二节 行政决策系统n n一、行政决策信息系统n n行政信息即政务信息,是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主体、对象、环境等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进行交换的发展变化状态的表述。n n行政信息特点:特有的表现形式、书写格式、传递要求,覆盖面广、权威性强、灵敏度高。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行政信息系统指由专职人员、设备及有关工作程序组成的专门从事行政信息的搜集、加工、传递、贮存工作的综合机构。n n行政决策

45、的信息系统:信息流程体系、信息组织体系两大部分。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行政决策咨询系统n n咨询在行政决策方面的功能:n n第一,弥补行政决策者脑力和精力不足。n n第二,为行政决策提供咨询意见。n n第三,为行政决策科学化提供保障。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咨询机构按不同标准有不同分类。n n1.1.内部咨询机构,例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内部咨询机构,例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n n2.2.外部咨询机构,例如天则经济研究所。外部咨询机构,例如天则经济研究所。n n3.3.柔性咨询机构,例如国家土地复耕政策课题组。柔性咨询机构,例如国家土地复耕政策课题组。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行政咨询人员素质:

46、n n1.服从国家利益,思想作风端正。n n2.广博知识与精深专业研究结合,理论实践结合。n n3.有科学的思维能力。n n4.遵守职业道德。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行政决策中枢系统n n(一)含义:即行政决策中心或决断系统,是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n n(二)主要任务:n n第一,确定决策问题和目标体系。n n第二,选定决策方案。n n第三,指挥局部试点,负责监督决策实施,反馈完善决策。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决策中枢系统的决策方式n n单一首长负责制n n委员会集体负责制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三节 行政决策原则n n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现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意志,为人民服务。n n这是社

47、会主义行政管理的根本指导原则,也是社会主义行政决策的根本指导原则。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共同基本原则:n n一、信息原则n n二、目标原则n n三、可行性原则n n四、预测原则n n五、系统原则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六、动态原则n n七、择优原则n n八、满意原则n n九、创新原则n n十、外脑原则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四节 行政决策过程n n一、行政决策的程序n n(一)确定决策问题和决策目标n n1. 目标的表达要明确,不能模糊。n n2. 目标应有明确的时间要求。n n3. 目标应有明确的指标体系。n n4. 目标应有数量化评价体系。n n5. 大目标应分解为小目标。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

48、二)拟定决策备选方案n n1. 尽量多拟制决策方案。n n2. 注意各方案之间不能雷同。相互雷同的方案应该优化合并。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决策备选方案评估n n1. 有利于目标的实现n n2. 有利于效益最大化n n3. 有利于风险最小化n n4. 有利于副作用最小化n n5. 要有可行性n n(四)决策备选方案抉择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影响行政决策的因素n n(一)政治和法律因素n n(二)决策对象的性质n n(三)外部的压力n n(四)信息的质量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五)决策者素质n n(六)决策体制n n(七)决策方法n n(八)决策环境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行政决策的模

49、式n n(一)完全理性决策模式n n(二)有限理性决策模式n n(三)渐进决策模式n n(四)混合扫描决策模式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八章 行政实施n n第一节 行政实施概述n n第二节 行政指挥n n第三节 行政沟通n n第四节 行政协调n n第五节 行政控制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一节 行政实施概述n n一、行政实施的含义和特点n n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决策中发出的决策指令,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全部活动。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特点:n n1.目标性 2.经常性n n3.务实性 4.强制性n n5.时效性 6.灵活性n n7.连续性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行政实施的原则n n1.主体原则 2.准确原

50、则n n3.迅速原则 4.创新性n n5.意志原则 6.计划原则n n7.监督原则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行政实施的地位和作用n n1.是实现行政决策的唯一途径n n2.是检验和完善行政决策的重要步骤n n3.是行政领导者的一项重要职责n n4.行政实施的结果是判断一个行政单位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四、行政实施的分类n n1.行政决定n n2.行政检查n n3.行政处置n n4.行政强制实施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五、行政实施的步骤五、行政实施的步骤n n(一)准备阶段(一)准备阶段n n1.1.计划准备计划准备n n2.2.思想准备思想准备n n3.3.组织准备组织准备n

51、n4.4.财物准备财物准备n n5.5.法律准备法律准备n n(二)工作阶段(二)工作阶段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二节 行政指挥n n一、行政指挥的涵义和作用n n是指行政领导者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计划、发令、指使、引导、调度和推动下从事某种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或活动过程。n n是行政实施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领导作用在行政实施过程的直接体现。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行政指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n n1.统一指挥原则n n2.有的放矢原则n n3.坚定不移原则n n4.适合时宜原则n n5.灵活机动原则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行政指挥的方式n n1.口头指挥n n2.书面指挥n n3.会议指挥经世济

52、民博学厚德第三节 行政沟通n n一、行政沟通的涵义和作用n n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机构之间或行政机构与各有关方面之间所作的信息上的传递交流与联系,它意味着行政信息从行政系统的某一部分到另一部分的运动。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沟通要素:n n1.沟通的发动者n n2.沟通渠道n n3.沟通接受者n n4.沟通程序n n5.沟通方式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行政沟通作用:n n1.是行政系统内各要素形成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基本环节。n n2. 是提供行政效率的前提条件。n n3. 协调好行政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行政沟通的类型n n1. 更具行政沟通路线的机构划分n n正式沟

53、通n n非正式沟通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2. 根据行政沟通的方向划分n n下行沟通n n上行沟通n n平行沟通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3.根据行政沟通的方法划分n n口头沟通n n书面沟通n n多媒体沟通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行政沟通的内容n n业务沟通n n思想沟通n n情感沟通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四、行政沟通中应注意的问题n n信息传递不准确n n口头传递失真n n理解偏差n n信息传递滞后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五、良好沟通的注意事项n n1. 1. 沟通前应把所要传递的思想搞清楚。沟通前应把所要传递的思想搞清楚。n n2. 2. 要认真考虑沟通的真正目的。要认真考虑沟通的真正目的。n

54、 n3. 3. 进行沟通时要全面考虑自然和人的环境。进行沟通时要全面考虑自然和人的环境。n n4. 4. 在筹划沟通内容时尽可能同别人商议。在筹划沟通内容时尽可能同别人商议。n n5. 5. 沟通过程中注意语气语调。沟通过程中注意语气语调。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6. 6. 善于利用机会传递对听着有价值的东西。善于利用机会传递对听着有价值的东西。n n7. 7. 跟踪检查你的沟通过程。跟踪检查你的沟通过程。n n8. 8. 沟通不仅着眼于现在,也应着眼未来。沟通不仅着眼于现在,也应着眼未来。n n9. 9. 一定要用实际行动维护你所沟通的信息。一定要用实际行动维护你所沟通的信息。n n10. 1

55、0. 不仅应使别人听懂你的信息,还要弄清别人不仅应使别人听懂你的信息,还要弄清别人的意思。的意思。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四节 行政协调n n一、行政协调的含义n n行政协调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行政总目标,把各项行政管理活动加以协调、引导各行政组织之间、工作人员之间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同步地、和谐地完成任务。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行政协调的地位和作用n n(一)行政协调贯穿于行政组织的各个层次和各个部门,是各级各类行政领导和领导机关的重要职能。n n(二)行政协调在现代行政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n n(三)行政协调是政府工作效率的高效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证。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行政协

56、调的原则n n经常性原则n n整体性原则n n周密性原则n n参与性原则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四、行政协调的方法n n会议协调n n组织协调n n信息协调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五节 行政控制n n一、行政控制的含义n n行政控制是指行政领导者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完成情况,纠正计划实施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实施和目标实现的一种活动或过程。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行政控制的种类n n预先控制n n过程控制n n事后控制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行政控制的程序n n确定标准n n衡量成效n n纠正偏差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九章 行政监督n n第一节 行政监督概述n n第二节 行政监督体系n n第三节 行政监

57、督机制n n第四节 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一节 行政监督概述n n一、行政监督的含义和性质n n行政监督是指由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公民等依法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行政监督的主体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和群众性。n n行政监督的主体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和群众性。n n行政监督的内容非常广泛。n n行政监督的目的在于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和法制化。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行政监督的重要意义n n(一)对行政管理具有保障作用n n(二)对行政管理起着制约作用n n(三)对行政管理具有促进作用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行政监督类型和方式n n1.工作报告n

58、n2.工作指导n n3.工作辅助n n4.工作督促n n5.工作检查n n6.专项调查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二节 行政监督体系n n一、我国行政监督的历史沿革n n第一阶段,1949-1954n n第二阶段,1954-1959n n第三阶段,1959-1982n n第四阶段,1982-至今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我国行政监督体系n n(一)行政系统内部监督n n1.一般监督n n2.业务监督n n3.专门监督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行政系统外部监督n n1.党组织的监督n n2.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n n3.人民法院的监督n n4.人民检察院的监督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5.人民政协的监督n n

59、6.群众团体的监督n n7.人民群众的监督n n8.社会舆论的监督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三节 行政监督的内在机制n n一、行政监督内在机制的功能n n1.保障功能n n2.规范功能n n3.激励功能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行政监督的组织机制n n1.建立科学合理的国家行政管理体制n n2.健全行政监督制度n n3.运用科学的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n n4.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行政监督的心理机制n n1.行政责任认同感n n2.职业道德n n3.机关气氛n n4.技能水平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四节 改革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n n一、我国行政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n n第一,

60、国家权力机关发挥作用不够n n第二,民主党派的行政监督作用尚未充分发挥n n第三,公民监督的实际效力不明显,缺乏合理畅通的监督渠道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第四,新闻舆论框框太多,未能发挥强大力量n n第五,行政组织内部的监督机制有待完善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防止腐败要找准症结点n n一是哪些领域腐败的政治危害最大?n n二是哪些领域腐败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n n三是哪些领域最容易滋生腐败?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改革、完善行政监督体制n n(一)以权力制约权力n n(二)大胆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经验n n(三)建立统一且富有权威的监督领导机构n n(四)完善行政监督机构的自我约束机制经世济民博

61、学厚德第十章 财务行政n n第一节 财务行政概述n n第二节 审计管理n n第三节 会计管理n n第四节 中国政府财务行政的挑战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一节 财务行政概述n n一、财务行政的概念n n广义政府对国家财政收支分配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活动的总称,包括与财政活动有关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程序和方法等的总称。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狭义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其职能,对国有资金和财产的管理。包括预算管理、审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国有银行管理和会计管理等方面。n n本章主要探讨狭义的财务行政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财务行政的职能n n1.筹措资金以保证行政管理正常运作的职能n n2.资源配置职

62、能n n3.收入分配职能n n4.经济稳定发展职能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财务行政的作用与任务n n1.财务行政的作用n n(1)保证、调节和促进各领域平衡发展n n(2)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宏观调控、服务和监督作用n n(3)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2.财务行政的任务n n(1)建立健全的财政财务规章制度n n(2)制定和实施财政收支计划n n(3)对各项财政财务制度和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四、国家预算制度n n1.国家预算的概念和特点n n是政府根据其施政方针,通过法律形式确定的在一定期间内的公共

63、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经费支配的标准和依据。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特点:n n(1)公开性n n(2)统一性n n(3)年度性n n(4)法定性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2.国家预算的构成与作用n n中央预算n n地方预算n n按预算内容,可分为总预算、单位预算、附属单位预算、单位预算的分预算或附属单位预算的分预算。n n国家预算是中央政府调节国家宏观经济周期的基本工具之一。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3.国家预算的编制与程序n n编制原则:量入为出原则;确保重点、统筹兼顾原则;留有后备原则;积极可靠、稳定增长的原则;综合平衡的原则;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等。n n我国各级政府按照复式预算编制,分为

64、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两部分。n n预算编制、收入解缴、支出拨付、预算调整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4.预算外资金管理n n遵循原则:明确范围,划清界限;尊重自主性,贯彻专用性;量入为出,自求平衡,略有结余。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二节 审计管理n n一、审计概述n n(一)审计的涵义与特点n n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等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有效益的行为。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审计特点:n n1.独立性n n2.专门性n n3.真实性n n4.合法性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审计的对象和作用n n审计对象

65、包括:本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国家金融机构;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和基本建设单位;国家给予财政补贴的其他单位;有国家资产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国内联营企业和其他单位。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审计重要作用:n n1.宏观调控服务作用。n n2.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提高财务行政效率的作用。n n3.促进廉政建设的作用。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审计管理体制的职权n n1.各级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及其他被审计部门等按要求报送相关资料。n n2.检查相关资料,参加有关会议。n n3.对审计中有关事项调查。n n4.对正在进行的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等行为提请有关主管部门作出临时性制止

66、决定。n n5.对相关责任人根据审计条例处理。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审计的内容和方法n n(一)主要任务是审查预算的编制,核定预算收支;监督预算实施,查证决策报告。n n主要内容:n n1.财政财务审计n n2.经济效益审计n n3.经济法纪审计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审计方法:n n1.核对法n n2.审阅法n n3.查询法n n4.分析法n n5.推理法n n6.顺查法与倒查法n n7.抽样审计法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三节 会计管理n n一、会计的概述n n(一)会计的涵义与特点n n是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对企业、事业、行政机关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综合地反映、监督

67、、控制,并参与决策的一种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行政会计特点:n n1.着眼于宏观管理n n2.保证国家预算的执行n n3.财政资金不计损益,设备没有折旧n n4.前有预算,后有审计,并受法规约束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会计的原则和作用n n原则:n n1.节约原则n n2.分别管理原则n n3.完整简便原则n n4.准确及时原则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重要作用:n n1.提供真实数据,起到反映作用n n2.分析资金使用效果,针对问题采取措施n n3.监督有关单位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活动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会计管理的方法和职责n n常用方法:n n1.设置账户n

68、 n2.填制和审核凭证n n3.登记账簿n n4.编制会计报表n n5.会计资料的分析利用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主要职责:n n1.管理本地区会计工作n n2.拟定或实施会计管理的法律和规章n n3.制定或实施企业会计准则n n4.制定或实施各行业的会计核算制度n n5.审核或批准下级部门或单位实施会计核算制度的具体办法和补充规定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6.指导、监督本地区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会计师事务所工作n n7.制定或实施会计人员管理办法n n8.制定或实施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n n9.制定或实施会计专业职务条例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法n n10.管理本地区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69、 n三、会计管理的内容n n1.健全并监督实施会计管理的法律体系n n2.指导和监督各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履行职责n n3.指导和审核各单位的会计报表和财务报告n n4.财务部门依法对各单位的会计工作检查n n5.组织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职称评定n n6.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建设和管理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四节 中国政府财务行政的挑战n n一、合法性受到挑战n n1.体制的合法性n n2.政府收支的合法性n n3.行为的合法性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加强财务行政的透明性n n1.财务行政行为的透明不仅是对纳税人的交代,也是遵循世贸组织规则的重要保证。n n2.保证财税政策的透明。n n3.力求

70、立法和执法的透明。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三、财务行政的公平n n从公共收入角度看,税收、收费制度为提供公平的市场竞争上有较大改进余地。n n从公共支出角度看,不公平状况仍严重。n n从城乡关系角度看,我国目前财政仅是“城市财政”。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十一章 行政信息n n第一节 信息与行政管理n n第二节 行政信息管理n n第三节 行政管理信息化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一节 信息与行政管理n n一、信息与行政信息n n1.信息、信号与消息的区别n n信息n n信号n n消息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2.行政信息与特征n n(1)客观性n n(2)价值性n n(3)时效性n n(4)实用性n n(5)共享性

71、n n(6)扩散性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3.行政信息同一般信息的区别n n(1)从信息来源看n n(2)从信息内容和范围看n n(3)从信息载体和传递方式看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信息与行政管理的关系n n(1)信息是行政计划与行政决策的粮食n n(2)信息是行政沟通和协调的媒介n n(3)信息是行政执行与行政控制的依据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二节 行政信息管理n n行政信息管理指在行政系统内,按一定的要求,通过对行政信息诸要素(内容、手段、载体、工作者等)及其运作的组织,使之达到为行政工作服务的目的。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行政信息管理包括四个环节n n1.行政信息的收集n n2.行政信息的加工n

72、 n3.行政信息的传递n n4.行政信息的存贮n n5.行政信息的输出n n6.行政信息的反馈(正规与非正规途径)经世济民博学厚德第三节 行政管理信息化n n一、行政信息系统n n行政信息系统的概念与构成n n指为管理和处理行政信息而建立起来的,具有一定组织体系和运作程序,以及相应的技术设施的有机整体。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行政信息系统的构成部分:n n(1)情报部门n n(2)统计部门n n(3)档案部门n n(4)数据库n n(5)图书资料部门n n(6)咨询、监督、反馈部门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二、行政管理信息化特征n n行政管理过程中贯穿“三流”:n n人流n n物流n n信息流经世济

73、民博学厚德n n三、行政管理信息化系统n n行政信息两种基本流向:n n横向流动n n纵向流动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应注意:n n(1)信息收集制度化n n(2)信息传递规范化n n(3)信息内容系统化n n(4)信息形式标准化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5)信息工作秩序化n n(6)信息工作者专业化n n(7)信息技术现代化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四、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n n1.行政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n n(1)促进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n n(2)促进信息流通利用平等共享n n(3)提高政府办公能力和社会回应力n n(4)促进政府重组,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经世济民

74、博学厚德n n(5)公开政府信息,实施政务公开n n(6)提高政府的决策理性和公共政策的品质n n(7)促进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民主化、公开化、效率化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2.行政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内容n n(1)实现政府信息的公开n n(2)行政管理信息和通信网络的建立n n(3)实现政府业务的电子化n n(4)行政管理信息化的法律和制度保障n n(5)公务员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教育和培训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五、我国行政信息系统的完善n n1.存在问题:n n(1)从信息收集上看n n(2)从信息处理上看n n(3)从信息传递上看n n(4)从信息反馈上看经世济民博学厚德n n2.改革建议:n n(1)完善我国信息管理体制n n(2)努力提高信息工作人员的素质n n(3)完善硬件设施,实现办公自动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