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六章_就业社会政策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30.50KB
约20页
文档ID:592912163
第十六章_就业社会政策_第1页
1/20

第十六章     就业社会政策 就业社会政策就业社会政策          所谓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获得职业,从事职业劳动,并从中获得报酬 第一节  就业社会政策概述(一)、就业社会政策的基本含义和意义(二)、就业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三)、现代社会中就业社会政策的不同模式 (一)(一). 就业社会政策的基本含义和意义就业社会政策的基本含义和意义1.就业政策的基本含义        就业政策又称劳动就业政策,常简称为就业政策,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合理分配就业机会,解决失业问题和保护劳动者权利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就业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是满足劳动者就业的需要,维护与就业有关的各种合法权益2.就业政策的意义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有必要通过适当的就业政策去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以更加有效地满足劳动者的就业需要 1.促进就业机会增多的社会政策   促进就业机会增长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通过经济政策可以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2)由政府兴建公共工程,增多就业岗位   (3)积极培训劳动力市场,鼓励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积极创业。

   (4)提供就业培训和就业中介服务2.合理分配就业机会政策          就业政策的对象是社会中的所有劳动者,它不能只考虑部分劳动者的利益而忽视其他劳动者的利益,因此,就业社会政策必然要涉及就业公平的问题二)(二).就业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就业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 3.增强劳动者利用就业机会的政策          在世界各国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很多劳动者虽然有劳动能力,但是他们却不能够利用就业机会获得工作岗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缺乏利用就业机会的能力劳动者利用就业机会能力的缺乏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劳动能力低下,满足不了现代社会中日益提高的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同时,还由于这些劳动者缺乏求职技巧,不懂得展现自己,获取用人单位的信任,从而无法实现就业针对这些情况,各国普遍采取的措施是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4.对劳动者的就业保护政策          就业保护方面的政策包括就业权利的保护(反对就业歧视),劳动者获得基本工资和基本福利的权利以及在劳动场所基本的安全和健康方面的保护5.与劳动者就业有关的其他政策 就业歧视典型案例就业歧视典型案例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现象,乙肝歧视、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学历歧视、身高歧视、残疾歧视、相貌歧视、属相歧视、酒量歧视等等时常见诸报端,“就业歧视”也已经成为就业市场上的关键词。

就业歧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反就业歧视诉讼也成为了一个新的社会热点   典型案例典型案例          高先生曾是上海一家单位的助理工程师,最初比德创展公司找到他,希望他能去工作经过慎重考虑,高先生表示同意此后,高先生还完成了由比德创展公司经理发来的一份测试卷,该经理在看过测试卷后称可以接收其任职            不久后,高先生按照公司的要求进行了体检,体检结果显示其为乙肝“小三阳”当高先生拿着体检结果及相关材料到比德创展公司报到时,公司拒绝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因此,高先生将比德创展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单位书面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并要求比德创展公司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   双方观点双方观点              原告高先生认为,比德创展公司的行为违背了“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乙肝‘小三阳’为由拒绝录用”的原则,属于就业歧视           被告比德创展公司始终辩称,高先生并不是因为乙肝体检结果被拒绝录用的,而是因为培训不合格以及其他综合因素,不符合上岗要求    法院判决法院判决          法院经审理认为,比德创展公司要求高先生进行体检时,公司的培训已经结束,如其公司确实是因为培训原因而拒绝录用,则其在培训结束一段时间后要求高先生进行入职体检与常理不符。

而且,比德创展公司也没有提供其他证据充分证明其在邀请原告应聘后又拒绝录用存在其他合理理由因此,法院确定,比德创展公司就是因为高先生体检结果为乙肝“小三阳”而拒绝录用法院还认为,高先生有理由对比德创展公司将录用自己形成合理信赖在比德创展公司违反平等就业原则,拒绝录用高先生的情况下,其公司应该赔偿高先生自原单位离职至其再次就业前的信赖利益损失            此外,比德创展公司以体检结果作为拒绝利用高先生的理由,无疑会导致高先生遭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及承受精神痛苦,应当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因此,最后,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认定,比德创展公司确因乙肝歧视而拒绝录用高先生,依法判决其向高先生书面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17572.75元,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元   案例评析案例评析        本案是《就业促进法》实施后的乙肝歧视第一案        我国是乙肝高流行地区,每年报告乙肝新发病例近100万按照1992年全国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推算,全国约有1.2亿人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虽被乙肝病毒感染,也具有传染性,但肝功能在正常范围,肝组织无明显损伤,不表现临床症状,在日常工作、社会活动中不会对周围人群构成威胁。

           乙肝病毒主要有血液、母婴垂直(分娩和围产期)和性接触三种传播途径,不会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一般接触也不会造成乙肝病毒的传播          因此,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7年5月18日发布的《关于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就业权利的意见》规定,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卫生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乙肝扩散的工作外,用人单位不得以劳动者携带乙肝表面抗原为理由拒绝招用或者辞退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2008年1月1 日起施行的《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第十九条也做了相同规定           上述两个规定出台后,各地也分别制订了更为细致的规范,2008年3月31日,上海市卫生局发布了《关于本市医疗机构在劳动者健康检查中切实保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隐私权的通知》,该通知规定,各医疗机构在对劳动者开展体检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隐私权除国家法律、法规和卫生部规定禁止从事的工作外,原则上不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俗称“两对半”)作为劳动者健康体检的常规体检指标 (三)现代社会中就业社会政策的不同模式(三)现代社会中就业社会政策的不同模式政府包办就业的模式积极的充分就业政策的三个基本要素(1)为了更有效的利用现有技能而提供就业服务(2)为了促进人力资本而提供培训(3)直接创造就业 弹性、灵活就业 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城市就业社会政策体系中国城市就业社会政策体系(一)(一).改革开放以前的就业改革开放以前的就业政策政策(二)城市就业制度的改革(二)城市就业制度的改革(三)当前中国城市的就业(三)当前中国城市的就业问题、就业制度及相关政问题、就业制度及相关政策策 (一)(一).改革开放以前的就业政策改革开放以前的就业政策1.改革开放前城市就业的基本情况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我国逐渐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在这个时期,政府全面负责安置城市劳动力的就业,形成了“计划配置、统包就业、行政调配和城乡分割”的城市就业政策体系2.改革开放前城市就业政策的主要特点(1)我国城市就业政策最主要的特点是计划安置就业制度(2)计划经济时代的就业政策明显具有以从分就业为目标的特点(3)当时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高度稳定的就业政策 (二)(二).城市就业制度的改革城市就业制度的改革1.改革的背景(1)政府行政计划配置劳动力就业造成企业机构臃肿,冗员过多,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即在职失业)人口2)原来的就业制度导致企业与劳动者缺乏自主性,他们作为劳动力供给双方的主体选择权被剥夺了(3)在二十世纪七十的年代末期,我国城市新增劳动力数量庞大,加上大量以前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返城,最早成立劳动力供求的严重失衡,导致我国又出现了一次城镇事业高峰期2.改革的主要阶段及内容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推出了三结合的就业方针,即“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的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第二阶段开始触及固定工制度,推行劳动合同制第三阶段是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改革以后我国城市就业政策的基本要点2.当前我国城市就业问题及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3.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政策4.劳动安全保护与工伤保险政策。

三)当前中国城市的就业问题,就业制度及其相关政策(三)当前中国城市的就业问题,就业制度及其相关政策 (一)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时代的劳动制度(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及其对劳动制度的影响(三)目前中国农村的劳动就业问题及其相关政策第三节  中国农村的劳动制度 1.农村土地制度对劳动制度的决定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一直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农民的生产劳动主要依赖于土地,因此土地制度对劳动制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农村集体劳动制度的长处及缺陷          这种制度最大的长处是较为彻底地解决了农民就业的问题它的弊端主要表现为滋生了平均主义思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形成了一种吃“大锅饭”     的局面,着就严重影响了劳动者     的生产积极性一)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时代的劳动制度(一)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时代的劳动制度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及其对劳动制度的影响(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及其对劳动制度的影响1.集体劳动制度的瓦解和家庭劳动制度的确立2.经济多元化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对农村劳动制度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大量处于隐性失业状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比较好的就业出路。

再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展开,我国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的限制也逐渐放宽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从农村向城市的劳动力流动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三)目前中国农村的劳动就业问题及其相关政(三)目前中国农村的劳动就业问题及其相关政策策1.现阶段我国农村的就业问题         农村劳动力供给的增长快于农村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这就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出现,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巨大,对于农村社会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来说是一大隐患2.现阶段农村就业的基本要点          目前政府对农村就业的重点是解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采用的主要措施有:第一,从事农业生产仍然是农村劳动力最主要的就业形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济体制,给农民以充分的自主权第二,鼓励农村中非农经济的发展,以转移农村劳动力第三,放宽城乡限制,允许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第四加强农村教育工作一体工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从而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 3.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  转移的方式有:       第一,离土不离乡       第二,离土又离乡,向城镇转移 4.近年来农民工政策的发展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