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章章幼儿人际关系的发展幼儿人际关系的发展本章学习目标本章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将实现以下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将实现以下学习目标:Ø1.1.了解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幼关系的概念、类型及了解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幼关系的概念、类型及意义;意义;Ø2.2.掌握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幼关系的发展特征;掌握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幼关系的发展特征;Ø3.3.学会培养幼儿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学会培养幼儿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一、亲子关系的概念一、亲子关系的概念广义的亲子关系广义的亲子关系狭义的亲子关系狭义的亲子关系• 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依恋• 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亲子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二、依恋关系二、依恋关系•依恋是指婴幼儿对熟悉的人(父母或其他抚育者)所建立的亲密情感联结,婴儿对其表现出各种依恋行为(一)依恋的(一)依恋的发展(展(Bowlby,1979))互惠关系形成互惠关系形成阶段段依恋形成依恋形成阶段段依恋开始形成依恋开始形成阶段段前依恋前依恋阶段段从出生到6周6周到6~8个月6~8个月到18个月18个月~2岁到2岁以后不加区分,没有差别对某个特定个体产生依恋幼儿会同父母协商,向成人提出要求,亲子之间的合作性加强(二)依恋的(二)依恋的类型型(二)依恋的(二)依恋的类型(型(Ainsworth, et al.,1978))Text Text in herein here回避型回避型回避型回避型矛盾型矛盾型矛盾型矛盾型安全型安全型安全型安全型p73•有母亲在时,这类婴儿会在以妈妈为中心进行独自探索,母亲是“安全基地”;•当母亲离开时,婴儿会有明显的不安;•当母亲返回时,婴儿有温暖的回应(跑上前,要拥抱等)•母亲在场时,这类婴儿对待陌生人很随和大方安全型依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回避型依恋•这类儿童对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母亲不是“安全基地”;对母亲的情感联系和依赖较少;•当母亲离开时,婴儿很少表现出抑郁;显得很冷漠;•当母亲返回时,婴儿没有温暖的回应,•这类婴儿对待陌生人很随和大方,但是有时候又很冷漠。
矛盾型依恋矛盾型依恋•与母亲在一起时又无法把母亲作为安全探索的基地•这类儿童逢到母亲要离开之前,总显得很警惕,有点大惊小怪如果母亲要离开他,他就会表现的极度的反抗•母亲回来后,表现的很矛盾,想亲近母亲,又对母亲的离去生气,发脾气从而抵抗母亲的温暖性安慰•这类婴儿对陌生人相当戒备(三)依恋的影响因素(三)依恋的影响因素•1.抚育质量“母爱剥夺”实验(H.Harlow)(1)抚育态度对依恋形成有重要影响2)抚育环境影响依恋质量3)父亲参与养育的程度对依恋质量产生影响 主要表现为三点: 在交往内容上,母亲更多的是照料婴儿,而父亲更多的则是与婴儿做游戏; 在交往方式上,母婴之间更多的是言语交谈和身体接触,而父婴之间更多的是身体运动; 在游戏性质上,母婴游戏大多是视觉上的,而父婴游戏通常是触觉上的或肢体运动类的2.幼儿的特点婴儿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建立这种关系的程度人们对气质在依恋发展中的作用存在激烈的争论托马斯和切斯通过研究首先提出“气质拟合度”的概念(四)依恋(四)依恋对幼儿心理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展的影响1、依恋与认知、情感的发展2、依恋与同伴关系的发展1、依恋与认知、情感的发展依恋与社会认知模式依恋与社会认知模式(问题情境)(问题情境)依恋与情感依恋与情感安全型依恋对问题表现出好奇探索的倾向,他们通常会主动地接近问题,遇到困难时的情绪反应积极,他们既能够向在场的成人请求帮助,又不太依赖成人。
信赖、自信和稳定不安全型依恋自我调控能力与合作性较差,面对困难有明显的失望反应,情绪不稳定,表现为坚持性差,容易放弃,必要时也极少求助于成人情绪不稳定和对环境不信任2、依恋与同伴关系的发展•如何考察依恋类型与同伴关系的状况?结果会是怎样?•早期安全型和不安全型依恋的幼儿在他们的同伴交往中的社会性和情感性模式:安全型依恋积极情感水平较高,更强的人际吸引力,善于合作;低攻击性不安全型依恋对人冷漠;情感的饥饿【问题讨论】 既然健康的依恋有助于儿童个性的发展,那么,如何形成孩子良好的依恋呢? •首先,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间的母子接触•有研究认为,最佳依恋的发展需要在“母性敏感期”孩子与母亲的接触他们把正常医院条件下的母子接触和理想条件下的接触作比较•医院的标准做法是:出生时让妈妈看一下孩子,10个小时后孩子再在妈妈身边稍留一会儿然后每隔4小时喂奶一次理想条件是:出生后3小时起便有定时的母子(女)接触,在开始3天里,每天另有5小时让妈妈搂抱孩子结果发现,理想条件下的孩子与妈妈更密切,面对面注视的次数更多,而且,后期依恋关系好•其次,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孩子的长期分离研究表明,孩子与父母的长期分离会造成孩子的“分离焦虑”,从而影响孩子正常的心理发展。
特别是6~8个月后的分离,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为这个时期,正好是孩子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的关键时期•再次,父母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作出反应,并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 三、父母的教养方式 三、父母的教养方式(一)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二)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一)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Maccoby&Martin,1983)民主型民主型专断型专断型放纵型放纵型忽视型忽视型严严格但是民主格但是民主在孩子心目中在孩子心目中有有权权威,但威,但这这是建立在是建立在对对孩孩子的尊重和理子的尊重和理解上严格但不民主格但不民主父母父母对幼儿常幼儿常常采取拒常采取拒绝的的态度和度和训斥、斥、惩罚等消极反等消极反应,要求幼儿,要求幼儿无条件地服从无条件地服从自己对幼儿幼儿则表表现出很多的出很多的爱与与期待,但是很期待,但是很少少对孩子提要孩子提要求和求和对其行其行为进行控制,表行控制,表现出出过分的接分的接纳和肯定对幼儿不很关幼儿不很关心,他心,他们不会不会对幼儿提出要幼儿提出要求和求和对其行其行为进行控制,同行控制,同时也不会也不会对其其表表现出出爱和期和期待,交流很少待,交流很少(二)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1.对幼儿社会性认知发展的影响2.对幼儿性格的影响(1)专断型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2)放纵、忽视型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3)民主型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第二第二节 幼儿的同伴关系幼儿的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有多重要?•同伴关系在你生命中有没有起作用?•如果只有亲子关系而无同伴关系对个体个性的发展有影响吗?第二第二节 幼儿的同伴关系幼儿的同伴关系 同伴同伴 幼儿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社会认知能力的人 “社会上平等的” “共同操作时,在行为的复杂程度上处于同一水平的个体”。
同伴关系同伴关系 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幼儿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婴儿期同伴相互作用客体中心阶段简单相互作用阶段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幼儿的相互作用主幼儿的相互作用主要集中在玩具或物要集中在玩具或物体上,而不是幼儿体上,而不是幼儿本身本身幼儿已经能对同幼儿已经能对同伴行为作出反伴行为作出反应,并常常试应,并常常试图去控制对方图去控制对方的行为幼儿的社会交往比幼儿的社会交往比较复杂了,模仿行较复杂了,模仿行为也更普遍了,并为也更普遍了,并且有了互补或互惠且有了互补或互惠的角色游戏的角色游戏有人有人对对2岁岁以内儿童的同伴交往以内儿童的同伴交往进进行研究,并分成了三个行研究,并分成了三个发发展展阶阶段:段: (二)幼儿期同伴关系(二)幼儿期同伴关系发展的特点(展的特点(3~6岁))平行游戏合作游戏联合游戏旁观者行为单独的游戏偶然的行为§ 从从3~6岁,同伴互动的频率增加,并越发复杂岁,同伴互动的频率增加,并越发复杂帕滕(帕滕(M..Parten,1932))•2岁幼儿开始出现旁观者行为,也开始从事单独的游戏或平行游戏。
4岁幼儿大多数从事平行游戏,但与2岁幼儿相比,在相互作用和从事合作游戏方面表现得更多一点儿•随着年龄的增加,单独的游戏和平行游戏下降,而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变得更为平常9.3%11.8%62%16.9%杨丽珠、刘文杨丽珠、刘文在2002 年采用国际上幼儿交往类型的通用划分方法进行计算,测试了509名儿童(3-9岁)的同伴关系一般儿童一般儿童受受欢欢迎儿童迎儿童被拒绝儿童被拒绝儿童被忽视儿童被忽视儿童ü1.受欢迎的幼儿得到较多的正提名和较少的负提名ü2.被拒绝型幼儿得到较少的正提名,却有较多的负提名ü3.被忽视型幼儿只得到很少的正提名和负提名ü4.矛盾型幼儿的正提名和负提名均较多ü5.一般型幼儿得到平均的正提名与负提名三、幼儿友三、幼儿友谊的的发展展(一)友谊的概念ü 友谊是一种双边的、涉及情感的、平等的、相对稳定的亲密关系是两个相互喜欢的幼儿结成的关系,是发生在两两幼儿之间ü友谊是幼儿同伴间主要的社会关系,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有朋友有朋友(是否拥有朋友、拥有朋友的数量、与朋友相处的时间和朋友关系的持续时间)朋友的一致性朋友的一致性(共同的生活背景、相似的生理特征、相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友谊质量友谊质量(Berndt用友谊的积极特征和消极特征的平衡来定义)友谊关系(Hartup) 3~~7岁岁,没有友谊概念,不能称之为友谊,而只是,没有友谊概念,不能称之为友谊,而只是 短暂的游戏同伴关系。
短暂的游戏同伴关系 4~~9岁岁,要求朋友能够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要求朋友能够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6~~12岁岁,能互相帮助,但还不能共患难对友谊的,能互相帮助,但还不能共患难对友谊的 交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有明显的功利性特点交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有明显的功利性特点 9~~15岁,岁,发展了朋友的概念,认为朋友是分享共同发展了朋友的概念,认为朋友是分享共同 利益和价值的人,能忠实地保守个人的秘密,必要时利益和价值的人,能忠实地保守个人的秘密,必要时 能给予精神上的支持这时,友谊较为稳定但这一能给予精神上的支持这时,友谊较为稳定但这一 阶段的友谊有强烈的排他性和独占性阶段的友谊有强烈的排他性和独占性 12岁以后岁以后,以双方互相提供心理支持和精神力量,互,以双方互相提供心理支持和精神力量,互 相获得自我的身份为特征由于择友更加严格,所以相获得自我的身份为特征由于择友更加严格,所以 建立起来的朋友关系持续时间都比较长建立起来的朋友关系持续时间都比较长二)幼儿友(二)幼儿友谊的的发展展阶段段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塞尔曼(Selman,1980)认为儿童友谊的发展有五个阶段(三)友(三)友谊质量量对幼儿幼儿发展的影响展的影响(三)友(三)友谊质量量对幼儿幼儿发展的影响展的影响ü幼儿友谊质量对幼儿的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
ü友谊质量对于个人的社会适应和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ü友谊关系使个人顺利地适应人生发展的各个转换时期ü友谊质量作为人格适应发展的背景因素在个人的社会、情感和认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第三第三节 幼儿的幼儿的师幼关系幼关系一、师幼关系的概念 师幼关系是教师与幼儿在共同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通过相互的认知、情感和交往而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二、二、师幼关系的特点幼关系的特点•(一)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一)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二)教(二)教师师是幼儿社会知是幼儿社会知识识的的传递传递者和社会行者和社会行为为的指的指导导者者•(三)(三)师师幼互幼互动动中,教中,教师发师发起的互起的互动动明明显显多于幼儿多于幼儿发发起的起的•互互动动开启互动行为开启互动行为有效确定互动行为主题有效确定互动行为主题百百分分比比三、三、师幼互幼互动对幼儿心理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展的影响(一)师幼互动影响幼儿人格特征的形成和发展(二)师幼互动影响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讨论::两个两个图片片各自体各自体现现了何种了何种师师幼关系,有何区幼关系,有何区别别??您您赞赞同哪种同哪种师师幼关系,幼关系,为为什么?什么?良好良好师幼关系的特征幼关系的特征•平等性平等性•发展性发展性•交互性交互性•共享性共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