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本科管理会计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26MB
约127页
文档ID:592868425
本科管理会计_第1页
1/127

情景案例情景案例 第六章第六章 短期经营决策分析短期经营决策分析第一节第一节 决策分析概述决策分析概述一、决策分析的概念一、决策分析的概念 决策是指人们为了实现预期目标,根据现实条决策是指人们为了实现预期目标,根据现实条件,考虑各种可能,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件,考虑各种可能,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二、决策的分类二、决策的分类 ▲按决策时间长短分类按决策时间长短分类 ●短期决策短期决策 ●长期决策长期决策 ▲按决策条件的肯定程度分类按决策条件的肯定程度分类 ●确定性决策确定性决策 ●风险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非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 ▲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分类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分类 ●战略决策战略决策 ●战术决策战术决策 ▲其它分类其它分类 三、决策的程序三、决策的程序 ▲提出决策问题,确定决策目标提出决策问题,确定决策目标 ▲拟定备选方案拟定备选方案 ▲评价备选方案评价备选方案 ▲选择最优方案(满意方案)选择最优方案(满意方案) ▲组织与监督方案的实施组织与监督方案的实施 第二节第二节 短期经营决策常用的短期经营决策常用的成本概念和方法成本概念和方法一、常用的成本概念一、常用的成本概念 二、常用的决策方法二、常用的决策方法 ■确定型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方法 ◆◆差量分析法差量分析法 ∆P= ∆R-∆C =(RA-RB)-(CA-CB) 其中:其中:∆P为差量损益;为差量损益; ∆R为差量收入;为差量收入; ∆C为差量成本;为差量成本; RA、、RB分别为分别为A、、B方案的相关收入;方案的相关收入; CA 、、CB分别为分别为A、、B方案的相关成本。

方案的相关成本 ◆◆边际贡献分析法边际贡献分析法 边际贡献总额法:边际贡献总额法: TcmA≤(≥)TcmB 单位资源边际贡献法:单位资源边际贡献法: cmA/scA≤ (≥)cmB/scB 其中:其中:scA为单位为单位A产品资源消耗定额产品资源消耗定额 scB为单位为单位B产品资源消耗定额产品资源消耗定额 ◆◆本量利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 成本无差别点成本无差别点(x')=(a1-a2)/(b2-b1) ■非确定型决策方法非确定型决策方法 ◆◆“大中取大大中取大”法法 ◆◆“小中取大小中取大”法法 ◆◆“大中取小大中取小”法法 ◆◆折衷决策法折衷决策法 第三节第三节 生产决策生产决策一、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一、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二、亏损产品的决策二、亏损产品的决策三、特殊价格追加订货的决策三、特殊价格追加订货的决策四、有关产品深加工的决策四、有关产品深加工的决策五、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五、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六、不同生产工艺技术方案的决策六、不同生产工艺技术方案的决策七、企业资源配置决策(线性规划)七、企业资源配置决策(线性规划) [ [例例6-1]6-1]某企业现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可用来生产某企业现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可用来生产新产品新产品A A或或B B中的一种,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假定中的一种,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假定A A、、B B产品销路不成问题,试进行品种决策。

产品销路不成问题,试进行品种决策 表表6-16-1 ∵Tcm∵TcmA A=(40-30)*200=2000(=(40-30)*200=2000(元元) ) Tcm TcmB B=(60-45)*100=1500(=(60-45)*100=1500(元元) ) ∴ ∴应该生产应该生产A A产品 AB产销量产销量( (件件) )200100单位售价单位售价( (元元) )4060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 (元元) )3045固固定成本定成本30000 [ [例例6-2]6-2]某企业生产某企业生产A A产品,本期正常订货为产品,本期正常订货为50005000件,件,正常价格为正常价格为5050元元/ /件,期初的成本计划如下表所示件,期初的成本计划如下表所示 现有一客户要求追加订货现有一客户要求追加订货10001000件件A A产品,但每件只产品,但每件只出价出价3232元试就以下互不相关方案作出是否接受追加元。

试就以下互不相关方案作出是否接受追加订货的决策订货的决策 成本项目成本项目总成本总成本单位成本单位成本直接材料直接材料( (元元) )直接人工直接人工( (元元) )变动性制造费用变动性制造费用( (元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 (元元) )销售管理费用销售管理费用( (元元) )7000040000200003000020000148464合计合计18000036 表表6-2 6-2 产销量:产销量:50005000件件 ((1 1)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60006000件,剩余生产能力件,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追加订货不需追加专属成本无法转移,追加订货不需追加专属成本 ((2 2)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58005800件,剩余生产能力件,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且不需追加专属成本无法转移且不需追加专属成本 ((3 3)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60006000件,剩余生产能力件,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但追加订货需购置一台专用设备,价值无法转移,但追加订货需购置一台专用设备,价值为为50005000元。

元 ((4 4)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58005800件,剩余生产能力件,剩余生产能力可以转移,若对外出租可获租金收入可以转移,若对外出租可获租金收入800800元,追加订元,追加订货需追加专属成本货需追加专属成本10001000元 根据题意,用不同的方法解题如下:根据题意,用不同的方法解题如下: ((1 1)因为)因为 特殊定价特殊定价(32(32元元)>)>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26(26元元) ) 所以所以 应该接受订货应该接受订货 ((2 2)因为)因为 ∆P=P=∆R R-∆C=(RC=(R1 1-R R2 2) )-(C(C1 1-C C2 2) ) =(32*1000-0)-(26*800+50*200-0) =(32*1000-0)-(26*800+50*200-0) =1200( =1200(元元) ) >0 >0 所以所以 应该接受订货应该接受订货 ((3 3)因为接受追加订货的边际贡献为)因为接受追加订货的边际贡献为60006000元,而追元,而追加订货的专属成本为加订货的专属成本为50005000元,所以应该接受追加订货。

元,所以应该接受追加订货接受追加订货可使企业增加接受追加订货可使企业增加10001000元利润 ((4 4)因为)因为∆P=P=∆R R-∆C=(RC=(R1 1-R R2 2) )-(C(C1 1-C C2 2) ) =(32*1000-0)-(26*800+50*200+1000+800-0) =(32*1000-0)-(26*800+50*200+1000+800-0) = =-600(600(元元) ) <0 <0 所以所以 不应该接受订货不应该接受订货 [ [例例6-3]6-3]某企业生产某企业生产A A半成品,年产销量为半成品,年产销量为20002000件,件,单位成本为单位成本为1818元元/ /件,销售价格为件,销售价格为2626元元/ /件,如果把件,如果把A A产产品进一步加工成品进一步加工成B B产品,售价可提高到产品,售价可提高到5050元元/ /件,但须追件,但须追加变动加工成本加变动加工成本1212元元/ /件,同时,深加工需租入一台专件,同时,深加工需租入一台专用设备,年租金为用设备,年租金为72007200元。

若元若A A半成品直接出售,其深半成品直接出售,其深加工能力可用于对外出租,预计年租金收入为加工能力可用于对外出租,预计年租金收入为1200012000元试问试问A A半成品是否应该深加工?半成品是否应该深加工? 因为因为 ∆P=P=∆R R-∆C=(RC=(R1 1-R R2 2) )-(C(C1 1-C C2 2) ) =(50*2000-26*2000)-(12*2000+7200+12000-0)=(50*2000-26*2000)-(12*2000+7200+12000-0) =4800(=4800(元元) >0) >0 所以所以 应该深加工应该深加工 [ [例例6-4]6-4]某企业决定生产一种产品,有某企业决定生产一种产品,有A A、、 B B两个两个不同的工艺方案不同的工艺方案A A方案的固定成本为方案的固定成本为1200012000元,单位元,单位变动成本为变动成本为1212元;元;B B方案的固定成本为方案的固定成本为80008000元,单位元,单位变动成本为变动成本为1616元。

试问应该采用何种工艺方案?元试问应该采用何种工艺方案? 根据成本无差异点的公式:根据成本无差异点的公式: x‘=(12000-8000)/(16-12) =1000(件件) 所以,当业务量小于所以,当业务量小于10001000件时,应采用件时,应采用B B方案;方案; 当业务量大于当业务量大于10001000件时,应采用件时,应采用A A方案;方案; [ [例例6-5]6-5]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需经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需经A A、、B B、、C C、、D D四种设备加工,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试作出最四种设备加工,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试作出最优生产规划优生产规划 设备设备产品产品ABCD单位产单位产品利润品利润甲甲21402乙乙22043有效台时有效台时1281612线性规划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模型线性规划模型 Max Z=2x1+3x2 图解法图解法 x x1 1=4, x=4, x2 2=2=2 max Z=14max Z=14 2x1+2x2=12 4x2=12 x1+2x2=8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4x1=16 单纯形法单纯形法•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型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型 ■若目标函数要求最小化,即要求目标函数为:若目标函数要求最小化,即要求目标函数为:Min z=CXMin z=CX,令,令z'=-zz'=-z,则,则 Max z'=-CX Max z'=-CX ■若约束方程为不等式,当约束条件为若约束方程为不等式,当约束条件为“≤”“≤”形式的不等式,则可以在形式的不等式,则可以在“≤”“≤”号的左端加号的左端加入非负的松弛变量,将不等式变为等式;当入非负的松弛变量,将不等式变为等式;当约束条件为约束条件为“≥”“≥”形式的不等式,则可以在形式的不等式,则可以在“≥”“≥”号的左端减去非负的剩余变量,将不号的左端减去非负的剩余变量,将不等式变为等式。

等式变为等式 ■若对某变量若对某变量x xj j没有非负限制,则引进两没有非负限制,则引进两个非负变量个非负变量x xj j' ',,x xj j" ",令,令x xj j=x=xj j'-x'-xj j" ",,将将x xj j代入约束条件中,则化为对全部变代入约束条件中,则化为对全部变量的非负约束量的非负约束 •将前面的生产与组织计划问题的线性规划将前面的生产与组织计划问题的线性规划模型化为标准形为:模型化为标准形为: 单纯形表单纯形表cj→c1… cmcm+1…cnicBxBbx1… xmxm+1…xnc1c2:cmx1x2:xmb1b2:bm10:0…………00:1a1m+1a2m+1:amm+1…………a1na2n:amn12:m-z- cibi0 … 0cm+1- ciaim+1…cn-  ciain 单纯形计算步骤单纯形计算步骤(1)(1)找出初始可行基,确定初始基本可行解,建找出初始可行基,确定初始基本可行解,建立初始单纯形表立初始单纯形表2)(2)检查对应的非基变量的检验数检查对应的非基变量的检验数 j j,若所有的,若所有的 j j≤0≤0(j=m+1,…,n)(j=m+1,…,n),则已得到最优解,停止计,则已得到最优解,停止计算。

否则,转入下一步否则,转入下一步3)(3)在所有的在所有的 j j>0>0中,若有一个中,若有一个 k k对应的系数列对应的系数列向量向量P Pk k≤0(≤0(即对即对i=1,i=1,…,m…,m,均有,均有a aikik≤0)≤0),则此,则此问题无解,停止计算,否则,转入下一步问题无解,停止计算,否则,转入下一步4)(4)根据根据max(max( j j>0)=>0)= k k,确定,确定x xk k为换入变量为换入变量 (5)(5)根据根据 规则规则 确定确定x xl l为换出变量为换出变量 (6)(6)在单纯形表中,以在单纯形表中,以a alklk为轴心项,进行迭代为轴心项,进行迭代运算,把运算,把x xk k对应的列向量对应的列向量 变换为变换为  将将x xk k与与x xl l对换位置,则得到新的单纯形对换位置,则得到新的单纯形表,再以它为起点重复第二步,第三步,表,再以它为起点重复第二步,第三步,……,,一直到最优解为止。

一直到最优解为止 用单纯形法求解前例用单纯形法求解前例cj→230000 icBxBbx1x2x3x4x5x60000x3x4x5x612816122140220[4]100001000010000164-3-z02300000000x3x4x5x2621632[1]4000011000010000100001/4324--z-920000-3/4 cj→230000icBxBbx1x2x3x4x5x60000x3x1x5x22283010000011000-21-4000101/2-1/2[2]1/44-412-z-13000-201/40000x3x1x6x20442010000011000-10-21/2-1/41/41/2-1/80010-z-14000-3/2-1/80 八、非确定条件下的生产决策八、非确定条件下的生产决策 ♠“大中取大大中取大”法法 [ [例例6-6]6-6]某企业拟开发一种新产品,根据市场调查,某企业拟开发一种新产品,根据市场调查,提出了三种不同的产量方案,并预计了在不同销售状提出了三种不同的产量方案,并预计了在不同销售状态下的收益值,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要求采用态下的收益值,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要求采用““大大中取大中取大””法作出生产决策。

法作出生产决策 状态状态方案方案 收益收益畅销畅销一般一般滞销滞销2000件件3000件件4000件件50000元元65000元元85000元元36000元元40000元元50000元元18000元元22000元元-6000元元 依题意,编制分析表如下:依题意,编制分析表如下: ♣“小中取大小中取大”法法 [ [例例6-7]6-7]仍按例仍按例6-66-6的资料,要求采用小中取大法的资料,要求采用小中取大法进行决策进行决策 状态状态方案方案 收益收益畅销畅销一般一般滞销滞销最大收益值最大收益值2000件件3000件件4000件件50000元元65000元元85000元元36000元元40000元元50000元元18000元元22000元元-6000元元50000元元65000元元85000元元 依题意,编制分析表如下:依题意,编制分析表如下: ♥“大中取小大中取小”法法 [ [例例6-8]6-8]仍按例仍按例6-66-6的资料,要求采用大中取小法的资料,要求采用大中取小法进行决策。

进行决策 状态状态方案方案 收益收益畅销畅销一般一般滞销滞销最小收益值最小收益值2000件件3000件件4000件件50000元元65000元元85000元元36000元元40000元元50000元元18000元元22000元元-6000元元18000元元22000元元-6000元元 依题意,编制后悔值分析表如下:依题意,编制后悔值分析表如下: ♦折衷决策法折衷决策法 [ [例例6-9]6-9]仍按例仍按例6-66-6的资料,要求采用折衷决策法的资料,要求采用折衷决策法进行决策进行决策( (α=0.7)α=0.7) 状态状态方案方案 后悔值后悔值畅销畅销一般一般滞销滞销最大后悔值最大后悔值2000件件3000件件4000件件35000元元20000元元014000元元10000元元04000元元028000元元35000元元20000元元28000元元 ∵ ∵ 预期收益值预期收益值= =αα最大收益值最大收益值+(1-α)+(1-α)最小收益值最小收益值 ∴2000 ∴2000件方案的预期收益值件方案的预期收益值=0.7*50000+0.3*18000=0.7*50000+0.3*18000 =40400( =40400(元元) ) 3000 3000件方案的预期收益值件方案的预期收益值=0.7*65000+0.3*22000=0.7*65000+0.3*22000 =52100( =52100(元元) ) 4000 4000件方案的预期收益值件方案的预期收益值=0.7*85000+0.3*(-=0.7*85000+0.3*(-6000)6000) =57700( =57700(元元) ) 从以上计算结果看,应选择从以上计算结果看,应选择40004000件的方案。

件的方案 第四节第四节 定价决策定价决策一、影响价格的因素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产品的价值产品的价值 ▲成本消耗成本消耗 ▲产品质量产品质量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 ▲价格弹性价格弹性 ▲定价目标的导向定价目标的导向 ▲竞争态势竞争态势 ▲国家的价格政策国家的价格政策 ▲产品所处寿命周期阶段产品所处寿命周期阶段 二、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决策方法二、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决策方法 ▲以总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以总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 价格价格=(=(预计总成本预计总成本+ +目标利润目标利润)/)/预计产销量预计产销量 ▲以单位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以单位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 ◆◆单位成本加成法单位成本加成法 价格价格= =单位产品成本单位产品成本*(1+*(1+加成率加成率) ) ◆◆收益比率法收益比率法 价格价格= =单位产品成本单位产品成本/(1-/(1-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率) ) 或或 价格价格= =单位产品成本单位产品成本/(1-/(1-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率) )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定价决策方法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定价决策方法 ▲供求曲线与均衡价格的形成供求曲线与均衡价格的形成 p S p0 D x x0 ▲▲边际分析边际分析 P=TR-TC=xf(x)-g(x) P=TR-TC=xf(x)-g(x) 令令P´=0,P´=0,即即TR´=TC´TR´=TC´ ▲ ▲价格弹性分析价格弹性分析 e=( e=(∆x/x)/(x/x)/(∆p/p)=(p/p)=(∆x/x/∆p)(p/x)p)(p/x) |e|>1 |e|>1,弹性大;,弹性大; |e|<1 |e|<1,弹性小;,弹性小; |e|=1 |e|=1,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动幅度相同。

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动幅度相同 ▲▲利润无差别点法利润无差别点法 ▲ ▲利润增量法利润增量法 四、定价策略与技巧四、定价策略与技巧 ▲新产品定价策略新产品定价策略 ◆◆撇油(撇油(skimming)法法 ◆◆渗透渗透 (penetration)法法 ▲系列产品定价策略系列产品定价策略 ▲心理定价策略心理定价策略 ◆◆尾数定价法尾数定价法 ◆◆整数定价法整数定价法 ◆◆对比定价法对比定价法 ▲折扣定价策略折扣定价策略 ◆◆数量折扣法数量折扣法 ◆◆季节折扣法季节折扣法 ◆◆现金折扣法现金折扣法 ▲分期付款定价策略分期付款定价策略 第七章第七章 长期投资决策分析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第一节第一节 长期投资决策概述长期投资决策概述 一、长期投资决策的概念一、长期投资决策的概念 二、长期投资决策的特点二、长期投资决策的特点 ●●投资数额大投资数额大 ● ●影响持续时间长影响持续时间长 ● ●风险大风险大 情景案例情景案例 第二节第二节 长期投资决策需考虑的重要因素长期投资决策需考虑的重要因素 一、货币时间价值一、货币时间价值 货币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的货币资金投入经济货币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的货币资金投入经济活动,在其周转使用过程中,与劳动相结合,经过活动,在其周转使用过程中,与劳动相结合,经过一段时间所产生的增值。

一段时间所产生的增值 ●●单利与复利单利与复利 ● ●计息周期与付息周期计息周期与付息周期 ●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 ●间歇复利与连续复利间歇复利与连续复利 基本的货币时间等值计算基本的货币时间等值计算 ●●已知现值求终值已知现值求终值 ● ●已知终值求现值已知终值求现值 ● ●已知年金求终值已知年金求终值 ● ●已知年金求现值已知年金求现值 ● ●已知终值求年金已知终值求年金 ● ●已知现值求年金已知现值求年金 货币时间价值计算的基本公式为:货币时间价值计算的基本公式为: 其它的货币时间等值计算其它的货币时间等值计算 ●●已知先付年金求终值已知先付年金求终值 ● ●已知先付年金求现值已知先付年金求现值 ● ●已知递延年金求现值已知递延年金求现值 ● ●已知现值求永续年金已知现值求永续年金 货币时间价值计算的其它公式为:货币时间价值计算的其它公式为: 复利系数表的应用复利系数表的应用●●求复利系数值求复利系数值●●求利率求利率●●求期数求期数 [ [例例7-1]7-1]年利率为年利率为12%12%,计算终值。

计算终值1 1)每季度计息一次,年初存)每季度计息一次,年初存1000010000元,存期元,存期1010年;年;((2 2)每季度计息一次,每月末存)每季度计息一次,每月末存100100元,连存元,连存2 2年;年;((3 3)每季度计息一次,每月初存)每季度计息一次,每月初存100100元,连存元,连存2 2年 [解解] (1)(1)年实际复利率年实际复利率i=(1+r/m)i=(1+r/m)m m-1=(1+3%)-1=(1+3%)4 4-1=12.55%-1=12.55% F=P(1+i)10 =10000(1+12.55%)10 =32617.82(元元) (2)(2)F=A(F/A,3%,8) =300*8.89234 =2667.70(元元) (2)(2)F=100(1+3%)8+300(F/A,3%,8)-100 =3383.43(元元) [例例7--2]某企业为了某一项目的建设,向银行借款某企业为了某一项目的建设,向银行借款5000万元,双方经初步接洽,商谈约定的贷款期限万元,双方经初步接洽,商谈约定的贷款期限为为5年,没有宽限期,年利率为年,没有宽限期,年利率为6%,采用等额还本付%,采用等额还本付息方式进行还本付息。

要求计算每年的还本额和利息息方式进行还本付息要求计算每年的还本额和利息支付额 [解解]:本例中,:本例中,P=5000万元,万元,i==6%,%,n==5,, 每年需要支付的还本付息额每年需要支付的还本付息额 A=P×(A/P,i,n) =1187(万元万元) 每年的还本付息额见表每年的还本付息额见表7-1 -1 表表表表7-1 7-1 等额还本付息方式偿还借款计算表等额还本付息方式偿还借款计算表等额还本付息方式偿还借款计算表等额还本付息方式偿还借款计算表年份年份1 12 23 34 45 5年初本金年初本金5000500041134113 31733173 2176217611201120年利率年利率6%6%6%6%6%6%6%6%6%6%本年应计利息本年应计利息3003002472471901901311316767本年还本付息本年还本付息1187118711871187 11871187 1187118711871187本年应还本金本年应还本金8878879409409979971056105611201120年末本金年末本金4113411331733173 21762176 112011200 0 二、现金流量二、现金流量 所谓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在其计算期内因资所谓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在其计算期内因资本循环而发生或应该发生的各项现金流入和现金流本循环而发生或应该发生的各项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统称。

出的统称 现金流量的内容:现金流量的内容: 净现金流量计算的理论公式为:净现金流量计算的理论公式为: 净现金流量计算的简化公式为:净现金流量计算的简化公式为: 三、资金成本三、资金成本 资金成本是指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所必须承担资金成本是指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所必须承担的代价占有关资金来源的比率的代价占有关资金来源的比率◆◆几种主要资金来源的资金成本计算:几种主要资金来源的资金成本计算: ★★长期银行借款的资金成本长期银行借款的资金成本 ★ ★债券的资金成本债券的资金成本 ★ ★优先股的资金成本优先股的资金成本 ★ ★普通股的资金成本普通股的资金成本 ★ ★保留盈余的资金成本保留盈余的资金成本◆◆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四、投资风险价值四、投资风险价值 ■确定投资项目未来净现金流量的确定投资项目未来净现金流量的“期望值期望值” ■计算标准离差与标准离差率计算标准离差与标准离差率 ■计算预期的投资风险价值计算预期的投资风险价值 第三节第三节 长期投资决策的评价指标长期投资决策的评价指标一、静态评价指标一、静态评价指标 ● ●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PP)(PP)●●平均投资报酬率平均投资报酬率(ARR)(ARR) 一般情况下,用下式计算投资回收期:一般情况下,用下式计算投资回收期: 二、动态评价指标二、动态评价指标 ●●净现值净现值(NPV)(NPV)●●净现值率净现值率(NPVR)(NPVR) ●●内部收益率内部收益率(IRR)(IRR) 一般情况下,用试解插值法,其公式为:一般情况下,用试解插值法,其公式为: [例例7-3]某公司要将其生产线改造成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生某公司要将其生产线改造成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生产线,以提高生产效率,更新改造不影响销售收入。

该产线,以提高生产效率,更新改造不影响销售收入该公司的基准收益率为公司的基准收益率为15%,适用的所得税率为%,适用的所得税率为33%更新改造前后的有关资料见下表(单位:万元):更新改造前后的有关资料见下表(单位:万元):某公司生产线改造项目有关情况某公司生产线改造项目有关情况目前状况目前状况 操作工人年工资操作工人年工资18000年运营维护费用年运营维护费用8500年残次品费用年残次品费用7200旧设备当初购买成本旧设备当初购买成本60000预计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10年年已经使用年限已经使用年限5年年预计残值预计残值0折旧年限及方法折旧年限及方法10年,直线折旧法年,直线折旧法旧设备当前市值旧设备当前市值12000 更新改造后预计情况更新改造后预计情况 人员工资人员工资0(不需要操作人员)(不需要操作人员)更新改造设备投资更新改造设备投资62000设备安装费用设备安装费用7500年运营维护费用年运营维护费用6800年残次品费用年残次品费用1800预计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5预计残值预计残值0折旧年限及方法折旧年限及方法5年,直线折旧法年,直线折旧法 要求:(要求:(1 1)计算本次更新改造投资计划的增)计算本次更新改造投资计划的增 量现金流量;量现金流量; ((2 2)计算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和内部)计算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和内部 收益率;收益率; ((3 3)评价该投资计划的财务可行性。

评价该投资计划的财务可行性 [解解](1)本题中,旧设备净值为本题中,旧设备净值为30000万元万元(60000-60000×5/10),当前市值为,当前市值为12000万元,因此万元,因此出售旧设备的净损失出售旧设备的净损失18000万元,可减少当年所得万元,可减少当年所得税税(现金流出现金流出)5940万元根据上面分析和已知条万元根据上面分析和已知条件,计算有关数据如下:件,计算有关数据如下:Δ原始投资原始投资=62000+7500-12000-5940 =51560(万元万元)Δ年销售收入年销售收入=0Δ年人工费用年人工费用=0-18000=-18000(万元万元) Δ年运营维护费用年运营维护费用=6800-8500=-1700(万元万元)Δ年残次品费用年残次品费用=1800-7200=-5400(万元万元)Δ年折旧额年折旧额=69500/5-60000/10 =7900(万元万元)Δ年营业净利润年营业净利润=0-(-18000-1700-5400 +7900)=17200(万元万元)Δ年所得税年所得税=17200×33%=5676(万元万元)Δ年净利润年净利润=17200-5676=11524(万元万元)Δ回收额回收额=0 则本次更新改造投资计划的增量现金流量为:则本次更新改造投资计划的增量现金流量为:∆NCF0=-Δ原始投资原始投资=-51560(万元万元)∆NCF1-5=Δ净利润净利润+Δ年折旧额年折旧额 =11524+7900=19424(万元)(万元)(2)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2+|-12712|/19424 =2.65(年年) 净现值净现值(∆NPV)=-51560+19424(P/A,15%,5) =13553.13(万元万元)内部收益率计算如下:内部收益率计算如下:取取i1=25%,则,则 ∆NPV1=-51560+19424(P/A,25%,5) =676.96(万元万元)>0取取i2=30%,则,则 ∆NPV2=-51560+19424(P/A,30%,5) =-4250.91(万元万元)<0 IRR=25%+676.96/(676.96+4250.91) ×(30%-25%)=25.7% (3)上述计算结果表明,本次更新改造的净现值上述计算结果表明,本次更新改造的净现值(i=15%)为为13553.13万元,大于零;内部收益万元,大于零;内部收益率为率为25.7%,大于本公司的基准收益率,大于本公司的基准收益率15%,因,因此投资计划财务评价可行。

此投资计划财务评价可行 第四节第四节 投资决策分析投资决策分析一、单一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评价一、单一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评价二、多个互斥方案的比较与选优二、多个互斥方案的比较与选优 ● ●现值法现值法 ● ●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 ● ●年值法年值法 ● ●计算期不同的方案比较计算期不同的方案比较三、多个非互斥项目的组合决策三、多个非互斥项目的组合决策 原则:使累计净现值最大原则:使累计净现值最大四、投资决策的敏感性分析四、投资决策的敏感性分析 [例例7-4]::某企业技术改造有两个方案可供某企业技术改造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各方案的有关数据见表选择,各方案的有关数据见表7-27-2,设基准收,设基准收益率为益率为1212%表表7-2 A7-2 A、、B B方案的数据方案的数据 要求:选择最优方案要求:选择最优方案 方案方案投资投资 年净收益年净收益残值残值使用寿命使用寿命AB800 12003604800068 取取6 6年为研究期(年为研究期(1 1)考虑未使用价值)考虑未使用价值 AV(A)=-800(A/P,12%,6)+360=165.42( AV(A)=-800(A/P,12%,6)+360=165.42(元元) ) AV(B)=-1200(A/P,12%,8)+480=238.44( AV(B)=-1200(A/P,12%,8)+480=238.44(元元) ) L=1200(A/P,12%,9)(P/A,12%,2)=408.25( L=1200(A/P,12%,9)(P/A,12%,2)=408.25(元元) ) 因为因为AV(B)>AV(A)AV(B)>AV(A),且,且B B方案还有方案还有408.25408.25元未使用价元未使用价值,因此,值,因此,B B方案优于方案优于A A方案。

方案2 2)不考虑未使用价值)不考虑未使用价值 AV(B)=-1200(A/P,12%,6)+480=188.13( AV(B)=-1200(A/P,12%,6)+480=188.13(元元) ) 还是还是B B方案优于方案优于A A方案[解:方法一解:方法一] 由于方案的寿命期不同,先求出他们寿命的最小公倍数为由于方案的寿命期不同,先求出他们寿命的最小公倍数为2424年两个方案重复后的现金流量如图年两个方案重复后的现金流量如图7 7--1 1,其中方案,其中方案A A重复重复4 4次次, ,方案方案B B重复重复3 3次图图7 7--1 1 现金流量图现金流量图 NPV NPVA A=-800-800(P/F,12%,6)-800(P/F,12%,12)=-800-800(P/F,12%,6)-800(P/F,12%,12)-800(P/F,12%,18)+360(P/A,12%,24)=1287.7(-800(P/F,12%,18)+360(P/A,12%,24)=1287.7(万元万元) ) NPV NPVB B=-1200-1200(P/F,12%,8)-1200(P/F,12%,16)=-1200-1200(P/F,12%,8)-1200(P/F,12%,16)+480(P/F,12%,24)=1856.1(+480(P/F,12%,24)=1856.1(万元万元) ) 由于由于NPVNPVA A< < NPV NPVB B,故方案,故方案B B优于方案优于方案A A。

[方法二方法二] [ [例例7 7―5―5] ]::某公司有一台设备已旧,如果花某公司有一台设备已旧,如果花10000元大修一次,尚可供用元大修一次,尚可供用4年,年,4年后设备年后设备无残值如果花无残值如果花20000元买一台完全相同的新元买一台完全相同的新设备,可用设备,可用8年,年,8年后有残值年后有残值800元使用新元使用新设备每年可节约原材料设备每年可节约原材料900元,人工元,人工700元,并元,并使每年销售收入增加使每年销售收入增加1500元但新设备使用元但新设备使用4年后需花年后需花6400元进行大修理,折现率元进行大修理,折现率12%,所,所得税得税40%试进行决策试进行决策 [ [解解]:]:旧设备年均成本旧设备年均成本=10000×(A/P,12%,4) -(10000/4)×40%=2292(元元)新设备年均成本新设备年均成本=20000×(A/P,12%,8) -800×(A/F,12%,8) -[(20000-8000)/8]×40% +6400×(P/F,12%,4)(A/P,12%,8) -(6400/8)×40% -(1500+900+700)×(1-40%) =1640(元)(元) 所以应更新。

所以应更新 情景案例情景案例 第八章第八章 全面预算全面预算第一节第一节 全面预算概述全面预算概述 一、全面预算的构成一、全面预算的构成 全面预算是依据企业决策方案的要求,对销售、全面预算是依据企业决策方案的要求,对销售、生产、分配以及筹资等活动确定明确的目标,并表生产、分配以及筹资等活动确定明确的目标,并表现为预计损益表、现金预算等一整套预计的财务报现为预计损益表、现金预算等一整套预计的财务报表及其附表,借以预计未来时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表及其附表,借以预计未来时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全面预算包括:全面预算包括: ●●经营预算经营预算 ● ●财务预算财务预算 ● ●特种决策预算特种决策预算 ● ●经营预算经营预算 销售预算销售预算 生产预算生产预算 直接材料预算直接材料预算 直接人工预算直接人工预算 制造费用预算制造费用预算 产品生产成本预算产品生产成本预算 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 ● ●财务预算财务预算 现金预算现金预算 预计损益表预计损益表 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资产负债表 ● ●特种决策预算特种决策预算 资本性支出预算资本性支出预算 股利发放预算股利发放预算二、二、全面预算的作用全面预算的作用 ●●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 ● ●明确企业各部门具体的工作任务明确企业各部门具体的工作任务 ● ●控制各部门的日常活动按预定目标进行控制各部门的日常活动按预定目标进行 ● ●考核各部门工作业绩的依据考核各部门工作业绩的依据 第二节第二节 全面预算的编制全面预算的编制 第三节第三节 预算控制的几种形式预算控制的几种形式一、固定预算一、固定预算 二、弹性预算二、弹性预算三、零基预算三、零基预算四、滚动预算四、滚动预算 第九章第九章 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一、成本控制的含义一、成本控制的含义 成本控制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控制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有关各项成本耗费采用科学的方法,将对有关各项成本耗费采用科学的方法,将其发生额限制在计划或标准的范围内,同其发生额限制在计划或标准的范围内,同时,及时分析实际脱离计划或标准的偏差,时,及时分析实际脱离计划或标准的偏差,并积极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以实现全面降并积极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以实现全面降低成本之目标的一种会计管理行为。

低成本之目标的一种会计管理行为 二、成本控制的分类二、成本控制的分类 ●●按控制的时间按控制的时间 事前成本控制事前成本控制 事中成本控制事中成本控制 事后成本控制事后成本控制 ●●按控制的手段按控制的手段 绝对成本控制绝对成本控制 相对成本控制相对成本控制 ● ●按控制的对象按控制的对象 产品成本控制产品成本控制 质量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 三、成本控制的原则三、成本控制的原则 ● ●全面控制原则全面控制原则 ● ●效益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 ●激励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 ●责任性原则责任性原则 ● ●例外管理原则例外管理原则 第二节第二节 标准成本控制系统标准成本控制系统一、标准成本的制定一、标准成本的制定 所谓标准成本,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应所谓标准成本,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应该达到的,因而可作为成本控制开支标准的一种目该达到的,因而可作为成本控制开支标准的一种目标成本。

标成本 ◆◆现实标准成本现实标准成本 ◆◆理想标准成本理想标准成本 ◆◆正常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二、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二、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成本差异是指一定时期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成本差异是指一定时期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实际总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额发生的实际总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额 •差异的分类差异的分类 有利差异与不利差异有利差异与不利差异 数量差异与价格差异数量差异与价格差异 纯差异与混合差异纯差异与混合差异 可控差异与不可控差异可控差异与不可控差异 ◆◆变动生产成本变动生产成本 数量差异数量差异= =标准价格标准价格*(*(实际产量下的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的实际用量 - -实际产量下的标准用量实际产量下的标准用量) ) = =标准价格标准价格* *实际产量下的用量差实际产量下的用量差 价格差异价格差异=(=(实际价格实际价格- -标准价格标准价格)*)*实际产量实际产量 下的实际用量下的实际用量 = =价格差价格差* *实际产量下的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的实际用量 ◆◆固定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 开支差异开支差异= =实际总额实际总额- -预算总额预算总额 能力差异能力差异= =标准分配率标准分配率*(*(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 - -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 ) 效率差异效率差异= =标准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 - -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 ) [ [例例9-1]9-1]某企业使用标准成本法计算成本,其正常生某企业使用标准成本法计算成本,其正常生产能力为产能力为50005000直接人工小时,本月实际产量为直接人工小时,本月实际产量为800800单位。

单位单位成本如表单位成本如表9-19-1所示,试计算成本的所示,试计算成本的9 9种差异直接成本直接成本项项 目目标准标准 标准标准 标准标准用量用量 单价单价 成本成本实际实际 实际实际 实际实际用量用量 单价单价 成本成本木木 材材直接人工直接人工0.10.1方方 150 15 150 15 5 5小时小时 4 20 4 20 0.11 140 15.40.11 140 15.45.5 3.9 21.455.5 3.9 21.45制造费用制造费用预算预算实际实际变动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50005000600060004800480050005000 表表9-19-1 单位:元单位:元 材料价格差异材料价格差异=(140-150)*800*0.11=-880(=(140-150)*800*0.11=-880(元元) ) 材料用量差异材料用量差异=150*(0.11*800-0.1*800)=1200(=150*(0.11*800-0.1*800)=1200(元元) ) 人工工资率差异人工工资率差异=(3.9-4)*800*5.5=-440(=(3.9-4)*800*5.5=-440(元元) ) 人工效率差异人工效率差异=4*(5.5*800-5*800)=1600(=4*(5.5*800-5*800)=1600(元元) ) 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异=(0.96-1)*800*5.5=-176(=(0.96-1)*800*5.5=-176(元元) )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800*5.5-800*5)=400(=1*(800*5.5-800*5)=400(元元) )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5000-6000=-1000(=5000-6000=-1000(元元) ) 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1.2*(5000-4400)=720(=1.2*(5000-4400)=720(元元) )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2*(4400-4000)=480(=1.2*(4400-4000)=480(元元) ) 三、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三、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 在标准成本制度下,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在标准成本制度下,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半成品、销售成本等账户日常发生额都只记录其标半成品、销售成本等账户日常发生额都只记录其标准成本,对于各种成本差异,应分别不同情况,按准成本,对于各种成本差异,应分别不同情况,按各种成本差异名称建立专门的差异账户进行归集,各种成本差异名称建立专门的差异账户进行归集,以便用来控制和考核各种成本指标。

以便用来控制和考核各种成本指标 在各种成本差异账户中,一般是借方登记不利在各种成本差异账户中,一般是借方登记不利差异差异( (超支额超支额) ),贷方登记有利差异,贷方登记有利差异( (节约额节约额) ) 月末对所有成本差异账户进行会计处理,通常采月末对所有成本差异账户进行会计处理,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用以下几种方法: •如果成本差异数额不大,直接计入损益表,不必如果成本差异数额不大,直接计入损益表,不必再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再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 •各成本差异每月月末不结转,而是累积下来,到各成本差异每月月末不结转,而是累积下来,到年末一次结转年末一次结转 •如果成本差异数额较大,原则上应在期末在产品、如果成本差异数额较大,原则上应在期末在产品、产成品和本期产品销售成本之间按适当的比例进行产成品和本期产品销售成本之间按适当的比例进行分配 第三节第三节 其它成本控制其它成本控制一、质量成本控制一、质量成本控制◆◆质量与质量成本质量与质量成本 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使消费者的要求得到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使消费者的要求得到满足的程度。

满足的程度 质量包括两个方面:质量包括两个方面: ◆◆性能(设计质量)性能(设计质量) ◆ ◆效果(符合质量)效果(符合质量) 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某项产品或服务满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某项产品或服务满足消费者期望(要求)而对可能存在或实际足消费者期望(要求)而对可能存在或实际存在的低(不良)质量问题进行管理所发生存在的低(不良)质量问题进行管理所发生的支出 ◆◆质量成本的分类质量成本的分类 ●预防成本预防成本 ●鉴定成本鉴定成本 ●内部缺陷成本内部缺陷成本 ●外部缺陷成本外部缺陷成本 前两类称为控制成前两类称为控制成本,后两类称为缺陷本,后两类称为缺陷成本 图表图表14-1 14-1 质量成本关系质量成本关系 成成 本本 AQL 次品百分比次品百分比(100%) ◆◆质量成本控制的模式质量成本控制的模式 ●可接受水平模型可接受水平模型 ●零缺陷模型零缺陷模型 ●健全质量模型健全质量模型 二、生命周期成本控制二、生命周期成本控制 ◆◆生命周期成本的由来及其发展生命周期成本的由来及其发展 ◆◆生命周期成本的构成生命周期成本的构成 生命周期成本生命周期成本 三、生产者成本与消费者成本研究三、生产者成本与消费者成本研究 成成 本本 生命周期成本生命周期成本 生产者成本生产者成本 消费者成本消费者成本 经济最优点经济最优点 可靠性可靠性(耐用程度耐用程度) 第十章第十章 存货控制存货控制第一节第一节 经济订货批量经济订货批量一、存货成本的构成一、存货成本的构成 ●●采购成本采购成本 ● ●订货成本订货成本 ● ●储存成本储存成本 ●●缺货成本缺货成本 二、经济订货批量的确定二、经济订货批量的确定●●简单条件下的经济订货批量简单条件下的经济订货批量 ●●存在数量折扣条件下的经济订货批量存在数量折扣条件下的经济订货批量 ●●允许缺货条件下的经济订货批量允许缺货条件下的经济订货批量 ●●边入库、边消耗条件下的经济订货批量边入库、边消耗条件下的经济订货批量 第二节第二节 存货控制的方法存货控制的方法一、定量订货控制一、定量订货控制 订货量固定,订货周期不固定订货量固定,订货周期不固定 再订货点再订货点=交货期交货期*日消耗量日消耗量+保险储备量保险储备量二、定期订货控制二、定期订货控制 订货周期固定,订货量不固定订货周期固定,订货量不固定 定期订货量标准定期订货量标准=(订货周期(订货周期+交货期)交货期)*日日消耗量消耗量+保险储备量保险储备量 三、三、ABC分类控制分类控制 ●A●A类类 品种或数量占品种或数量占10%10%,资金占,资金占70%70% ●B ●B类类 品种或数量占品种或数量占20%-30%20%-30%,资金占,资金占20%20% ●C ●C类类 品种或数量占品种或数量占60%-70%60%-70%,资金占,资金占10%10% A A类存货重点控制类存货重点控制 B B类存货一般控制类存货一般控制 C C类存货简单控制类存货简单控制 第三节第三节 最优生产批量最优生产批量一、单一产品最优生产批量的确定一、单一产品最优生产批量的确定 二、多种产品分批生产最优生产批量的确定二、多种产品分批生产最优生产批量的确定 第四节第四节 适时制生产系统适时制生产系统(JIT) 一、适时生产系统的内容一、适时生产系统的内容 经营循环时间经营循环时间= =生产过程时间生产过程时间+ +检查时间检查时间+ +搬运时间搬运时间+ +等候或储存时间等候或储存时间 设计并执行适时制的日本制造商,通过设计并执行适时制的日本制造商,通过对上式进行改写来强调减少经营循环时间对上式进行改写来强调减少经营循环时间的重要性。

的重要性 经营循环时间经营循环时间= =增加价值的时间增加价值的时间+ +不增加不增加价值的时间价值的时间 二、适时生产系统的特点二、适时生产系统的特点 ◆◆按制造单元组织活动按制造单元组织活动 ◆◆多技能的技术工人多技能的技术工人 ◆◆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 ◆◆减少机器设备的调整和准备时间减少机器设备的调整和准备时间 ◆◆防护性的设备维护防护性的设备维护 ◆◆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三、适时生产系统的效益三、适时生产系统的效益 ◆◆存货库存方面的成本节约存货库存方面的成本节约 ◆◆质量控制方面的效益质量控制方面的效益 ◆◆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效率的提高 ◆◆成本数据收集和成本计算方面的效益成本数据收集和成本计算方面的效益四、适时生产系统的局限性四、适时生产系统的局限性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责任会计责任会计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一、责任会计的含义一、责任会计的含义 责任会计是以各个责任中心为主体,以责、权、责任会计是以各个责任中心为主体,以责、权、利相统一的机制为基础形成的为评价和控制企业经利相统一的机制为基础形成的为评价和控制企业经营活动的进程和效果而服务的信息系统,也是一种营活动的进程和效果而服务的信息系统,也是一种为强化内部管理而实施的内部控制制度。

为强化内部管理而实施的内部控制制度二、责任会计的内容二、责任会计的内容 ● ●划分责任中心划分责任中心 ● ●编制责任预算编制责任预算 ● ●进行责任核算,编制责任报告进行责任核算,编制责任报告 ● ●进行考核和奖惩进行考核和奖惩 三、建立责任会计制度的一般原则三、建立责任会计制度的一般原则 ● ●责任主体原则责任主体原则 ● ●可控性原则可控性原则 ● ●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 ● ●责权相符原则责权相符原则 ● ●激励原则激励原则 ● ●反馈原则反馈原则 第二节第二节 责任中心及责任预算责任中心及责任预算一、责任中心的设置一、责任中心的设置 责任中心是指有专人承担规定责任和行使相应责任中心是指有专人承担规定责任和行使相应职权的企业内部单位职权的企业内部单位 ●●成本中心成本中心 考核指标:责任成本考核指标:责任成本 ●●利润中心利润中心 考核指标:利润和边际贡献考核指标:利润和边际贡献 ●●投资中心投资中心 考核指标: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考核指标: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二、责任预算的编制二、责任预算的编制 第三节第三节 责任报告和激励制度责任报告和激励制度一、责任报告一、责任报告二、激励制度二、激励制度 第四节第四节 内部转移价格内部转移价格一、内部转移价格一、内部转移价格 内部转移价格是指企业内部有关责任中心之间内部转移价格是指企业内部有关责任中心之间转移中间产品和相互提供劳务的结算价格。

转移中间产品和相互提供劳务的结算价格 ■■以成本为基础的内部转移价格以成本为基础的内部转移价格 实际成本实际成本 实际成本加成实际成本加成 标准成本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加成标准成本加成 变动成本变动成本 ■■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内部转移价格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内部转移价格 市场价格市场价格 双重市场价格双重市场价格 协商价格协商价格二、内部仲裁制度二、内部仲裁制度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第一节第一节 作业成本法概述作业成本法概述一、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一、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二、作业成本法的一般概念二、作业成本法的一般概念 基于一定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了一基于一定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了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都可以称之为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都可以称之为作业作业 企业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企业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形成一个由此及彼、由列作业的集合体,形成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向外的内向外的作业链作业链 引起成本发生的因素引起成本发生的因素称之为称之为成本动因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是一种以“成本动因成本动因”理论为依理论为依据,根据产品或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和形成据,根据产品或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和形成的产品与作业、作业链与价值联的关系,对的产品与作业、作业链与价值联的关系,对成本发生的动因加以分析,选择作业为成本成本发生的动因加以分析,选择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费用的一种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费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式,也是实现成本计算和成本管成本核算方式,也是实现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控制)相结合的理(控制)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全面成本管理制度” 第二节第二节 作业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核算一、作业成本核算原理一、作业成本核算原理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依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依据不同的据不同的成本动因成本动因,分别设置成本库,再,分别设置成本库,再分别以各种产品所消耗的作业量分摊其在分别以各种产品所消耗的作业量分摊其在该成本库中的作业成本,然后,分别汇总该成本库中的作业成本,然后,分别汇总各种产品的作业总成本,计算各种产品的各种产品的作业总成本,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图表图表11-1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原理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原理 资源动因资源动因 作业动因作业动因 表示成本计算和形成过程表示成本计算和形成过程 表示资源消耗过程表示资源消耗过程资源资源作业作业产品产品 二、作业成本核算步骤二、作业成本核算步骤 •确认和计量各类资源耗费,将资源耗费确认和计量各类资源耗费,将资源耗费价值归集到各资源库价值归集到各资源库 •确认作业,将特定范围内的各资源库归确认作业,将特定范围内的各资源库归集价值分配到各作业成本库中集价值分配到各作业成本库中 •将各作业成本库价值分配到最终产品将各作业成本库价值分配到最终产品 三、作业成本核算举例三、作业成本核算举例 二、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二、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 ■区别区别 ●●成本计算对象不同成本计算对象不同 ●●成本计算步骤不同成本计算步骤不同 ●●成本计算范围不同成本计算范围不同 ●●费用分配标准不同费用分配标准不同 ●●提供成本信息不同提供成本信息不同 ■联系联系 ●●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计算最终产出成本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计算最终产出成本 ●●作业成本体现了责任成本与传统成本的结合作业成本体现了责任成本与传统成本的结合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