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一、教 学 内 容((一)计算一)计算(二)空间与图形(二)空间与图形(三)统计(三)统计(四)数学广角(四)数学广角(五)实践活动(五)实践活动 ((一一))计算教学内容计算教学内容1.100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笔算) )2.2.表表内内乘法乘法v表内除法不和乘法穿插编排表内除法不和乘法穿插编排 v分两段编排:分两段编排:2~~6 的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 7~~9 的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 ((二二))空间与图形空间与图形 1.1.长度单位长度单位2.2.角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3.3.观察物体观察物体 (三(三))统统 计计 •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 •统计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二)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二) ((四四))数学广角数学广角 • 简单的排列组合简单的排列组合• 简单的逻辑推理简单的逻辑推理((五五))实践活动实践活动 •我长高了我长高了 •看一看看一看 摆一摆摆一摆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长度单位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认识线段认识线段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初初步步认认识识长长度度单单位位厘厘米米和和米米,,初初步步建建立立1 1米米、、l l厘厘米米的的长长度度观观念念,,知知道道1 1米米=100=100厘厘米米。
•初初步步学学会会用用刻刻度度尺尺量量物物体体的的长长度度((限限整整厘米)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1. 注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2. 重视重视长度观念的建立长度观念的建立v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v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v培养估测意识培养估测意识3. 改变线段的编排改变线段的编排三、编排特点三、编排特点•长度单位长度单位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例(例1 1))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例(例2 2)) 认识米、米和厘米的关系认识米、米和厘米的关系(例(例3 3))•线段线段 认识线段、画线段认识线段、画线段(例(例4 4))四、具体编排四、具体编排五、教学建议五、教学建议1. 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2. 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和米的正确表象3. 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1.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2.两位数减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v问问题题解解决决::求求比比一一个个数数多多((少少))几几的数的数3.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连加、连减、加减混合v加减法估算加减法估算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掌握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掌握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估算方法初步掌握估算方法,,体会估算策略的体会估算策略的多样性多样性 三、编排特点三、编排特点1.从实际情境中引出计算问题从实际情境中引出计算问题 2.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3.体现算法多样化体现算法多样化 4.学学生生通通过过自自主主探探索索、、合合作作交交流流,,归归纳纳出笔算加减法则出笔算加减法则 1.1.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不进位加(例(例1 1、例、例2 2))•进位加进位加( (例例3) 3) 四、具体编排四、具体编排 法则法则2. . 两位数减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不退位减(例(例1 1))•退位减退位减(例(例2 2、例、例3 3))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例(例4 4)) 法则法则3.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连加、连减连加、连减(例(例1 1、例、例2 2)) • 加减混合加减混合(例(例3 3))• 加、减法估算加、减法估算(例(例4 4))五、教学建议五、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情景图充分利用情景图2.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算理 。
3.灵活采取计算策略灵活采取计算策略 4.发展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发展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意识和能力 实践活动:我长高了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1.活动目的活动目的•加加深深对对长长度度单单位位厘厘米米和和米米的的理理解解,,进进一一步步发发展长度观念展长度观念•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发发展展学学生生收收集集、、整整理理数数据据,,从从统统计计表表中中获获取取信息的能力信息的能力•为为学学生生提提供供动动手手操操作作的的机机会会,,发发展展学学生生的的实实践能力、合作能力践能力、合作能力 2. 特点特点•活动性活动性•开放性开放性•合作性合作性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1.认识角,画角认识角,画角2.认识直角,判断直角,画直角认识直角,判断直角,画直角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使使学学生生初初步步认认识识角角,,知知道道角角的的各各部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使使学学生生初初步步认认识识直直角角,,会会用用三三角角板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三、编排特点三、编排特点1.结合生活实例认识角和直角结合生活实例认识角和直角•知识的引入知识的引入•知识的应用知识的应用2. 通通过过实实际际操操作作活活动动,,帮帮助助学学生生认认识角和直角识角和直角1.1.认识角认识角•认识角认识角(例(例1 1))•画角画角(例(例2 2)) 2.2.认识直角认识直角•认识直角认识直角(例(例3 3))•画直角画直角(例(例4 4))四、具体编排四、具体编排五、教学建议五、教学建议正确把握教学要求正确把握教学要求只是通过实际操作初步认识角和直只是通过实际操作初步认识角和直角,不作严格定义角,不作严格定义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一)一、编排上的变化一、编排上的变化1.除法不再结合着乘法同时除法不再结合着乘法同时出现2.不再区分被乘数、乘数不再区分被乘数、乘数 二、教学内容二、教学内容1.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的初步认识2.2 ~ 6的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v乘加、乘减乘加、乘减v用乘法解决问题用乘法解决问题•6的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让让学学生生在在具具体体情情境境中中理理解解乘乘法法运运算算的的意义。
意义•使使学学生生知知道道乘乘法法算算式式各各部部分分名名称称,,知知道道乘乘法法口口诀诀的的编编制制过过程程,,熟熟记记2 2~~6 6的的乘乘法法口口诀诀,,会会用用口口诀诀熟熟练练口口算算有有关关乘乘法算式•使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使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单的实际问题 四、编排特点四、编排特点1.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2.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了很大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了很大 空间3.体现算法多样化体现算法多样化 4.提供了多种练习形式,帮助学提供了多种练习形式,帮助学生熟记口诀生熟记口诀 1.1.主题图主题图 2.2.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的初步认识v引出乘法算式引出乘法算式(例(例1 1))v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例(例2 2))v乘法的意义乘法的意义(例(例3 3))五、具体编排五、具体编排原九义原九义教材:教材:修订后:修订后:3. 2 3. 2 ~ 6 6的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 5 5的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例(例1 1))• 2 2、、3 3、、4 4的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 2 2的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例(例2 2)) 3 3的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例(例3 3)) 4 4的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例(例4 4)) 乘加、乘减乘加、乘减(例(例5 5)) 用乘法解决问题用乘法解决问题(例(例6 6))• 6 6的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例(例7 7))六、教学建议六、教学建议1.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重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对乘法意义的理解2.让学生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3.保证一定的训练量保证一定的训练量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观察物体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轴对称•镜面对称镜面对称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能能辨辨认认从从不不同同位位置置观观察察到到的的简简单单物物体体的形状的形状 •初初步步认认识识轴轴对对称称现现象象,,能能在在方方格格纸纸上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发发展展学学生生的的空空间间观观念念,,培培养养学学生生观观察察能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三、编排特点三、编排特点用不同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用不同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v借助直观形象借助直观形象v借助操作活动借助操作活动v借助生活实际借助生活实际1.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例例1 1))2. 轴对称轴对称 •知识的引入知识的引入•轴对称概念(例轴对称概念(例2 2))•知识的应用知识的应用3. 镜面对称镜面对称( (例例3 3))四、具体编排四、具体编排五、教学建议五、教学建议1.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知识的活动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知识的活动空间和机会空间和机会 。
2.把握好教学要求把握好教学要求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表内乘法(二)1. 7 7的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v解决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解决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2. 8 8的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3. 9 9的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经历经历7 7~~9 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熟熟记记7 7~~9 9的的乘乘法法口口诀诀,,能能正正确确、、熟练地计算表内乘法熟练地计算表内乘法•会会用用乘乘法法解解决决求求一一个个数数的的几几倍倍是是多少的问题多少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三、编排特点三、编排特点与第四单元基本一致与第四单元基本一致1.71.7的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 7 7的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例(例1 1))•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v倍的概念倍的概念(例(例2 2))v求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例(例3 3))v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例(例4 4))四、具体编排四、具体编排2. 8 8的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例(例5 5))3. 9 9的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例(例6 6)) 编排与例编排与例5 5一致。
一致4. 乘法口诀表乘法口诀表五、教学建议五、教学建议放手让学生自行编口诀放手让学生自行编口诀实践活动:看一看实践活动:看一看 摆一摆摆一摆 1.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2.巩固角的有关知识巩固角的有关知识3.用小棒拼摆图形用小棒拼摆图形 活动目的:活动目的:1.1.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3.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 第七单元 统统 计计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格表示2个单位)个单位)•统计表统计表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初初步步了了解解统统计计的的意意义义,,体体验验数数据据的的收收集集、、整整理理、、描描述述和和分分析析的的过过程程,,会会用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初步步认认识识统统计计表表和和条条形形统统计计图图(1(1格格表表示示2 2个个单单位位) ),,能能根根据据统统计计图图表表中中的的数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编排特点三、编排特点1.内内容容的的选选择择注注意意联联系系学学生生的的生生活活实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描述的过程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v 1 1格表示格表示2 2个单位个单位四、具体编排四、具体编排五、教学建议五、教学建议1.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发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挥主体作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2.可可以以根根据据本本地地的的实实际际情情况况,,灵灵活活选选取素材进行教学取素材进行教学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数学广角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简单的排列组合简单的排列组合•简单的逻辑推理简单的逻辑推理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找找出出简简单单的的事事物物的的排排列列数数和和组组合数•会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会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初初步步培培养养学学生生有有顺顺序序地地、、全全面面地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编排特点三、编排特点1.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2.让让学学生生通通过过生生动动有有趣趣的的活活动动进进行学习• 排列组合排列组合(例(例1 1))• 逻辑推理逻辑推理(例(例2 2、例、例3 3))四、具体编排四、具体编排五、教学建议五、教学建议1.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进行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进行学习2.把握好教学要求把握好教学要求谢 谢!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