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管理要求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92849876 上传时间:2024-09-23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0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安全管理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生物安全管理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生物安全管理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生物安全管理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生物安全管理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安全管理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安全管理要求(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求管理要求(二)(二) 法规法规-标准标准-指南:指南:lWHO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第三版,2004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4号号病原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lGB 19489-2004 实验室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生物安全通用要求要求修订版修订版lGB 19489-2008 实验室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生物安全通用要求要求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 实验室生物安全三要素实验室生物安全三要素 操作者操作者 (工作人员)(工作人员) 硬硬 件件 (设施设备)(设施设备) 软软 件件

2、 (管理体系)(管理体系)核心核心要素要素条例条例第三章第三章 实验室的设立与管理实验室的设立与管理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实验室负责人为实验室生物实验室负责人为实验室生物 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实验室从事实验活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实验室从事实验活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负责人指定专人指定专人监督检查落实情况。监督检查落实情况。条例条例第三章第三章 实验室的设立与管理实验室的设立与管理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实验室或实验室的设立实验室或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当每年定期对工作人员培训,保单位应当每年定期对

3、工作人员培训,保证其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证其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进行考核,工作人员经考核合格的,方进行考核,工作人员经考核合格的,方可上岗。可上岗。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还应当对实验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还应当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每年组织对室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每年组织对其进行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必要时,其进行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必要时,应当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预防接种。应当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预防接种。条例条例第三章第三章

4、实验室的设立与管理实验室的设立与管理一一.实验室人员管理实验室人员管理(一)(一)(一)(一)P. . 聘用有资格人员承担管理实验室安全的聘用有资格人员承担管理实验室安全的 职责,职责,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应:应:a)a)具备专业教育背景;具备专业教育背景;b)b)熟悉相关国家政策、法规、标准;熟悉相关国家政策、法规、标准;c)c)熟悉所负责的工作,有相关的工作经历或专业熟悉所负责的工作,有相关的工作经历或专业培训;培训;d)d)熟悉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熟悉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e)e)定期参加相关的培训或继续教育。定期参加相关的培训或继续教育。 实验室人员管理实验室人员管理(二)(

5、二)(二)(二). 明确人事政策和安排,供所有员工查阅。明确人事政策和安排,供所有员工查阅。. 对所有岗位提供职责说明,包括:责任、任对所有岗位提供职责说明,包括:责任、任 务、教育、培训和专业资格要求。务、教育、培训和专业资格要求。. 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承担实验室所提供服务范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承担实验室所提供服务范 围内的工作以及承担管理体系涉及的工作。围内的工作以及承担管理体系涉及的工作。. 聘用临时工作人员,应确保其能力能胜任所聘用临时工作人员,应确保其能力能胜任所 承担的工作,了解并遵守实验室相关要求。承担的工作,了解并遵守实验室相关要求。实验室人员管理实验室人员管理(三)(三)(三)(三

6、). 员工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安排不影响实验室活动的员工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安排不影响实验室活动的 质量和员工的健康。质量和员工的健康。. 在有规定的领域,实验室人员在从事相关的实验室在有规定的领域,实验室人员在从事相关的实验室 活动时,应有相应的资格。活动时,应有相应的资格。. 应培训员工独立的工作能力。应培训员工独立的工作能力。. 应定期评估员工可以胜任其工作任务的能力。应定期评估员工可以胜任其工作任务的能力。. 应按工作的复杂程度定期评价所有员工的表现,应应按工作的复杂程度定期评价所有员工的表现,应 至少每至少每12个月评价一次。个月评价一次。人员培训计划应包括(不限于):人员培训计划应包括

7、(不限于):a)上岗培训,包括对较长期离岗人员的上岗培训,包括对较长期离岗人员的 再上岗培训;再上岗培训;b)实验室管理体系培训;实验室管理体系培训;c)安全知识及技能培训;安全知识及技能培训;d)实验室设施设备(包括个体防护装备)实验室设施设备(包括个体防护装备) 的安全使用;的安全使用;e)应急措施与现场救治;应急措施与现场救治;f)定期培训与继续教育;定期培训与继续教育;g)人员能力的考核与评估。人员能力的考核与评估。实验室或其所在机构应维持员工的人事资料,可靠实验室或其所在机构应维持员工的人事资料,可靠保存并保护隐私权。人事档案应包括(不限于):保存并保护隐私权。人事档案应包括(不限于

8、):a)a) 员工的岗位职责说明;员工的岗位职责说明;员工的岗位职责说明;员工的岗位职责说明;b)b) 岗位风险说明及员工的知情同意证明;岗位风险说明及员工的知情同意证明;岗位风险说明及员工的知情同意证明;岗位风险说明及员工的知情同意证明;c)c) 教育背景和专业资格证明;教育背景和专业资格证明;教育背景和专业资格证明;教育背景和专业资格证明;d)d) 培训记录,应有员工与培训者的签字及日期;培训记录,应有员工与培训者的签字及日期;培训记录,应有员工与培训者的签字及日期;培训记录,应有员工与培训者的签字及日期;e)e) 员工的免疫、健康检查、职业禁忌症等资料;员工的免疫、健康检查、职业禁忌症等

9、资料;员工的免疫、健康检查、职业禁忌症等资料;员工的免疫、健康检查、职业禁忌症等资料;f) f) 内部和外部的继续教育记录及成绩;内部和外部的继续教育记录及成绩;内部和外部的继续教育记录及成绩;内部和外部的继续教育记录及成绩;g)g) 与工作安全相关的意外事件与工作安全相关的意外事件与工作安全相关的意外事件与工作安全相关的意外事件/ /事故报告;事故报告;事故报告;事故报告;h)h) 有关确认员工能力的证据,应有能力评价的日期和该有关确认员工能力的证据,应有能力评价的日期和该有关确认员工能力的证据,应有能力评价的日期和该有关确认员工能力的证据,应有能力评价的日期和该i) i) 员工能力的日期或

10、期限;员工能力的日期或期限;员工能力的日期或期限;员工能力的日期或期限;i) i) 员工表现评价。员工表现评价。员工表现评价。员工表现评价。二二. 实验室材料管实验室材料管理理,. 实验室应有选择、购买、采集、接收、查验、使用、处置和存实验室应有选择、购买、采集、接收、查验、使用、处置和存 储实验室材料的政策和程序,以保证安全。储实验室材料的政策和程序,以保证安全。,. 确保所有与安全相关的实验室材料符合有关规定,投入使用后确保所有与安全相关的实验室材料符合有关规定,投入使用后 保存所采取的符合性查验活动的记录。保存所采取的符合性查验活动的记录。,. 应评价重要消耗品、供应品和服务的供应商,保

11、存评价记录和应评价重要消耗品、供应品和服务的供应商,保存评价记录和 允许使用的供应商名单。允许使用的供应商名单。,. 所有危险材料建立清单,包括来源、接收、使用、处置、存所有危险材料建立清单,包括来源、接收、使用、处置、存 放、转移、使用权限、时间和数量等内容,相关记录安全保放、转移、使用权限、时间和数量等内容,相关记录安全保 存,保存期限不少于存,保存期限不少于20年。年。,. 有可靠的物理措施和管理程序确保危险材料的安全和安保。有可靠的物理措施和管理程序确保危险材料的安全和安保。,. 按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使用和管理危险材料。按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使用和管理危险材料。 三三. 实验室活动管理实

12、验室活动管理 . . 实验室应有计划、申请、批准、实施、监督和实验室应有计划、申请、批准、实施、监督和 评估活动的政策和程序。评估活动的政策和程序。 . . 实验室负责人应指定每项活动的项目负责人。实验室负责人应指定每项活动的项目负责人。 . . 开展活动前,应了解活动涉及的任何危险,并开展活动前,应了解活动涉及的任何危险,并 为实验人员提供如何在风险最小情况下进行工为实验人员提供如何在风险最小情况下进行工 作的详细指导,包括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体防护作的详细指导,包括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体防护 装备。装备。 . . 涉及微生物的实验室活动操作规程应利用良好涉及微生物的实验室活动操作规程应利用良好 微

13、生物标准操作要求和微生物标准操作要求和/ /或特殊操作要求。或特殊操作要求。 . . 实验室应有针对未知风险材料操作的政策和程实验室应有针对未知风险材料操作的政策和程 序序。 四四.实验室内务管理实验室内务管理(一)(一). . 实验室应有对内务管理的政策和程序,包括内务工作所实验室应有对内务管理的政策和程序,包括内务工作所 用清洁剂和消毒剂的选择、配制、效期、使用方法、有用清洁剂和消毒剂的选择、配制、效期、使用方法、有 效成分检测及消毒效果监测等政策和程序,应评估和避效成分检测及消毒效果监测等政策和程序,应评估和避 免消毒剂保额本身的风险。免消毒剂保额本身的风险。. . 工作台面不应放置过多

14、的实验室耗材。工作台面不应放置过多的实验室耗材。. . 时刻保持工作区整洁有序。时刻保持工作区整洁有序。. . 指定专人使用经核准的方法和个体防护装备进行内务指定专人使用经核准的方法和个体防护装备进行内务 工作。工作。. . 不能混用不同风险区的内务程序和装备。不能混用不同风险区的内务程序和装备。. . 应在安全处置后对被污染的区域和可能被污染的区域应在安全处置后对被污染的区域和可能被污染的区域 进行内务工作。进行内务工作。 四四.实验室内务管理实验室内务管理(二)(二). . 制定日常清洁(包括消毒)计划和清场消毒计划,包制定日常清洁(包括消毒)计划和清场消毒计划,包 括对实验室设备和工作表

15、面的消毒和清洁括对实验室设备和工作表面的消毒和清洁. . . 应指定专人监督内务工作,定期评价内务工作的质量应指定专人监督内务工作,定期评价内务工作的质量. . 实验室的内务规程和所用材料发生改变时应通知实验实验室的内务规程和所用材料发生改变时应通知实验 室负责人。室负责人。. . 实验室规程、工作习惯或材料的发生改变可能对内务实验室规程、工作习惯或材料的发生改变可能对内务 人员有潜在危险时,应通知实验室负责人并书面告知人员有潜在危险时,应通知实验室负责人并书面告知 内务管理负责人。内务管理负责人。. . 发生危险样本漏出时,应启用应急处理程序。发生危险样本漏出时,应启用应急处理程序。 五五.

16、实验室设施设备管理实验室设施设备管理(一)(一):. 实验室应有对设施设备(包括个体防护装备)管 理的政策和程序,包括设施设备的完好性监控指 标、巡检计划、使用前核查、安全操作、使用限 制、授权操作、消毒、禁止事项、定期校准或检 定,定期维护、安全处置、运输、存放等。:. 应制定在发生事故或溢漏(包括生物、化学或放 射性危险材料)时,对设施设备区污染、清洁和 消毒的专用方案。:. 设施设备维护、修理、报废或被移出实验室前应 先去污染、清洁和消毒;应意识到,可能仍然需 要要求维护人员穿戴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 应明确标识出设施设备中存在危险的部位。 五五.实验室设施设备管理实验室设施设备管理(

17、二)(二):. 在投入使用前应核查并确认设施设备的性能可满 足实验室的安全要求和相关标准。:. 每次使用前或使用中根据监控指标确认设施设备 的性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记录。:. 如果使用个体呼吸保护装置,应做个体适配性测 试,每次使用前核查并确认符合佩戴要求。:. 设施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和维护,现行 有效的使用和维护说明书应便于有关人员使用。:. 应遵循制造商的建议使用和维护实验室设施设备。:. 在设施设备的显著部位标识出其唯一编号、校准 或验证日期、下次校准或验证日期、准用或停用状 态。 五五.实验室设施设备管理实验室设施设备管理(三)(三):. 应停止使用并安全处置性能已显示出缺陷

18、或超出规应停止使用并安全处置性能已显示出缺陷或超出规 定限度的设施设备。定限度的设施设备。:. 无论什么原因。如果设备脱离了实验室的直接控无论什么原因。如果设备脱离了实验室的直接控 制,待该设备返回后,应在使用前对其性能进行确制,待该设备返回后,应在使用前对其性能进行确 认并记录。认并记录。:. 应维持设施设备的档案,内容应至少包括(不限应维持设施设备的档案,内容应至少包括(不限 于):于):a)制造商名称、形式标识、系列号或其他唯一标识;制造商名称、形式标识、系列号或其他唯一标识;b)验收标准及验收记录;验收标准及验收记录;c)接收日期和启用日期;接收日期和启用日期;d)接收时的状态(新品、

19、使用过、修复过);接收时的状态(新品、使用过、修复过);e)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五五.实验室设施设备管理实验室设施设备管理(四)(四)f)制造商的使用说明或其存放处;g)维护记录和年度维护计划;h)校准(验证)记录和校准(验证)计划;i)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记录;j)服务合同;k)预计更换日期或使用寿命;l)安全检查记录。 六六. 废物处置废物处置(一)(一)3. 实验室危险废物处理和处置的管理应符合国家或地 方法规和标准的要求。3. 应遵循以下原则处理和处置危险废物;a)将操作、收集、运输、处理及处置废物的危险减至最小;b)将其对环境的有害作用减至最小;c)只可使用被承认的技术和方法

20、处理和处置危险废物;d)排放符合国家规定和标准的要求。 六六. 废物处置废物处置(二)(二)3. 应有措施和能力安全处理和处置实验室危险废物;3. 应有对危险废物处理和处置的政策和程序,包括对 排放标准及监测的规定;3. 应评估和避免危险废物处理和处置方法本身的风险;3. 应根据危险废物的性质和危险性按相关标准分类处理 和处置废物;3. 危险废物应弃置于专门设计的、专用的和有标识的用 于处置危险废物的容器内,装量不能超过建议的装载 容量;3. 锐器(包括针头、小刀、金属和玻璃等)应直接弃置 于耐扎的容器内;六六. 废物处置废物处置(三)(三)3. 应由经过培训的人员处理危险废物,并应穿戴适当的

21、应由经过培训的人员处理危险废物,并应穿戴适当的 个体防护服装备;个体防护服装备;3. 不积存垃圾和实验室废物。在消毒或最终处置前,应不积存垃圾和实验室废物。在消毒或最终处置前,应 存放在指定的安全地方;存放在指定的安全地方;3. 不应从实验室取走或排放不符合相关运输或排放要求不应从实验室取走或排放不符合相关运输或排放要求 的实验室废物;的实验室废物;3. 应在实验室内消毒含活性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废物;应在实验室内消毒含活性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废物;3. 如果法规许可,只要包装和运输方式符合危险废物的如果法规许可,只要包装和运输方式符合危险废物的 运输要求,可以运送未处理的危险废物到指定机构处运输

22、要求,可以运送未处理的危险废物到指定机构处 理。理。七七. 标本运输标本运输(一)(一)3. 实验室应制定对危险样本运输的政策和程序,包括 危险样本在实验室内、实验室所在机构内及机构外 部的运输,应符合国家和国际规定的要求;3. 应建立并维持危险样本接收和运出清单,至少包括 样本性质、数量、交接时包装的状态、交接人、收 发时间和地点等,确保样本出入的可追溯性;3. 实验室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应负责向为实验室送交 危险样本的所有部门提供适当的运输指南和说明;七七. 标本运输标本运输(二)(二)3. 应以防止污染人员或环境的方式运输危险样本,并应以防止污染人员或环境的方式运输危险样本,并 有可靠的安

23、保措施;有可靠的安保措施;3. 危险样本应置于被批准的本质安全的防漏容器中运危险样本应置于被批准的本质安全的防漏容器中运 输;输;3. 国际和国家关于道路、铁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危险国际和国家关于道路、铁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危险 材料的公约、法规和标准适用,应按国家或国际现材料的公约、法规和标准适用,应按国家或国际现 行的规定和标准,包装、标示所运输的物品并提供行的规定和标准,包装、标示所运输的物品并提供 文件资料;文件资料;八八. 应急措施应急措施. 应制定应急措施的政策和程序,包括生物性、化学 性、物理性、放射性等紧急情况和火灾、水灾、冰 冻、地震、人为破坏等任何意外紧急情况,还应包 括使留下

24、的空建筑物处于尽可能安全状态的措施;. 应急程序至少包括负责人、组织、应急通讯、报告 内容、个体防护和应对程序、应急设备、撤离计划 和路线、污染源隔离和消毒、人员隔离和救治、现 场隔离和控制、风险沟通等内容;. 应使所有人员熟悉应急行动计划、撤离路线和紧急 撤离的集合地点;. 每年应至少组织所有实验室人员进行一次演习。九九. 消防安全消防安全(一)(一)z. 实验室的消防设计和所用建筑材料应符合国家的相 关要求。z. 应有相关的政策和程序,并使所有人理解,确保人 员安全和防止实验室内的危险扩散。z. 制定年度消防计划,内容至少包括(不限于):a)对人员的消防指导和培训,内容至少包括火险的识别和

25、判断、减少火险的良好操作规程、失火时应采取的全部行动;b)实验室消防设施设备和报警系统状态的检查 ;c)消防安全定期检查计划;d)消防演习,每年至少一次。 九九. 消防安全消防安全(二)(二)z. 如果需要,在实验室内只存放最少量的可燃气体或如果需要,在实验室内只存放最少量的可燃气体或 液体。液体。z. 应在适用的排风罩或排风柜中操作可燃物。应在适用的排风罩或排风柜中操作可燃物。z. 应将可燃气体或液体放置在远离热源处,避免阳光应将可燃气体或液体放置在远离热源处,避免阳光 直射。直射。z. 输送可燃气体或液体的管道应安装紧急关闭阀。输送可燃气体或液体的管道应安装紧急关闭阀。z. 应配备控制可燃

26、物少量泄漏的工具包。应配备控制可燃物少量泄漏的工具包。z. 可燃气体或液体应存放在经批准的储藏柜或库中。可燃气体或液体应存放在经批准的储藏柜或库中。z. 需要冷藏的可燃液体应存放在防爆冰箱中。需要冷藏的可燃液体应存放在防爆冰箱中。九九. 消防安全消防安全(三)(三)z. 需要时,实验室应使用防爆电器。需要时,实验室应使用防爆电器。z. 应配备适当的设备用于扑灭可控制的火情及帮助人应配备适当的设备用于扑灭可控制的火情及帮助人 员从主火场撤离,实验室人员的责任是确保人员安员从主火场撤离,实验室人员的责任是确保人员安 全有序地撤离和防止实验室内的危险扩散,而不是全有序地撤离和防止实验室内的危险扩散,

27、而不是 试图去灭火。试图去灭火。z. 应依据实验室可能失火的类型配置适当的灭火器材应依据实验室可能失火的类型配置适当的灭火器材 并定期维护。并定期维护。z. 如果发生火警,应立即寻求消防部门的援助,并告如果发生火警,应立即寻求消防部门的援助,并告 知实验室内存在的危险。知实验室内存在的危险。十十. 事故报告事故报告&. 应有报告实验室事件、伤害、事故、职业相关疾病 以及潜在危险的政策和程序,符合国家和地方对事 故报告的规定要求。&. 所有事故报告应形成书面文件并存档(包括所有相 关活动的记录和证据等文件)。适用时,报告应包 括事实的详细描述、原因分析、影响范围、后果评 估、采取的措施、所采取措施有效的追踪、预防类 似事件发生的建议及改进措施等。&. 事故报告(包括采取的任何措施)应提交实验室安 全负责人和安全委员会评审。&. 实验室任何人不应隐瞒实验室活动相关的事件、伤 害、事故、职业相关疾病以及潜在危险,应按国家 规定上报。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