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药资源学实验设计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31MB
约13页
文档ID:592848859
中药资源学实验设计_第1页
1/13

正交试验设计法分析环境因子对艾纳香生长的影响 参与人员参与人员::闻庆闻庆 李小婷李小婷 刘立伟刘立伟 宛骏宛骏 主主 讲讲 人:闻庆人:闻庆 研究提纲研究提纲一、研究背景二、研究目的三、研究意义四、研究方法 一、植物简述一、植物简述•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 (Linn.) DC的叶及嫩枝•别名:大风艾、牛耳艾、大骨风、大黄草、冰片艾、叶下香等•性味:性温;味辛;微苦•功能:祛风除湿;温中活血;杀虫•主治:寒湿泻痢;腹痛肠鸣;肿胀;筋骨疼痛;跌打损伤;癣疮•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000m的林下、林缘、河谷地或草地上•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及福建、台湾、贵州、云南等地 艾纳香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 (Linn.) DC植物形态:艾纳香多年生木质草本,高1~3米,全体密被黄色绒毛,揉碎时有冰片香气;叶互生,叶片椭圆形或矩圆状披针形;头状花序,管状花黄色;瘦果具10棱,冠毛淡白色图图2 艾纳香花果艾纳香花果图图1 艾纳香枝叶艾纳香枝叶 二、二、设计思路设计思路 •艾纳香生长联系紧密的环境因子温度、光照强度、土壤PH出发,根据已有的单因素研究对环境因子进行参数设置,借助L9(33)正交试验表,研究这3种环境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艾纳香生长和生理的影响,寻求影响艾纳香生长的主效环境因子,探究艾纳香生长的最适环境条件,为艾纳香的栽培及产量的提高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三、三、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按照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原则,对各实验组进行处理,记录各实验组的株高、艾片产量,采用方差分析这些数据,查找主要环境因子对艾纳香植株生长的影响 四、四、实验材料实验材料•现代研究表明,艾纳香的最适生长区域是贵州省罗甸、望谟、兴义、安龙、册亨、贞丰、赤水这些地区气候热量丰富、无霜期长、日照时数大,特别适合艾纳香生长,具有艾纳香优质种源 •实验材料:本研究用艾纳香药材取自贵州罗甸地区 五、五、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实验室预培养1周,选取生长良好、长势一致的幼苗作为实验材料2.选取长约15cm的幼苗90株,分为9组,分别编号为A、B、C、D、E、F、G、H、I,每组10株,再依次编号,如A组分别编号A1、A2....A10,其他组依此类推3.将各处理组植株移栽至培养杯中,按照表二,分别置于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培养每组实验期为50d.4.观察并记录各处理组植株的株高,艾片产量5.处理各组数据并分析结果 六、六、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见表二 七、七、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八、参考文献八、参考文献[1]庞玉新.艾纳香遗传多样性与艾纳香属分子系统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17][2]袁嫒,庞玉新,王文全,等.艾纳香属系统分类研究进展[J].热带农业科学,2011.31(3):81-86[3]胡纂,周家维.贵州省艾纳香植物资源现状及适生区区划初步研究[J]贵州林业科技,1999,27(1):44.48[4]江维克,周涛,何平,等.贵州红水河地区艾纳香植物资源调查及其保护策略[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8):1.4[5]何元农,丁映,冼福荣,等,贵州艾纳香种质变异结构的观察及初选[J].贵州农业科学,2005.33(4):33—35[6]庞玉新,王文全,张影波,等.艾纳香种群克隆结构与克隆多样性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5,33(4);33-35 九、致谢九、致谢•本研究在选题和研究过程中得到了严寒静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此瑾向严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各位小组成员也都积极参与本次实验研究,本研究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感谢跟我一起完成实验设计的搭档李小婷、刘立伟、宛骏同学。

O(∩_∩)O谢谢大家!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