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二第一节4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二第一节44(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第二章第二章 二、二、 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节第一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考纲解读考纲解读 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考纲点击考纲点击 考试大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D级。“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要求在对诗文全面理解、深入体会、仔细品味的基础上对作品作出鉴赏评价性的评判,它不单考查对古代诗文的理解能力,还涉及到鉴赏评价者的阅历、见识、思想、情感等,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检测。这一考点主要有以下一些具体内容:(1)鉴赏评价古代诗文的形象
2、,鉴赏评价对象既包括人物形象,也包括诗文中所创设的各种情景、意境;(2)鉴赏评价诗歌的语言,包括遣词造句的特点和语言的表现力以及语言风格等;(3)鉴赏评价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象征、渲染、对比、映衬烘托、虚实相间、小中见大等各种表达方式和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各种修辞手法。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命题趋势命题趋势 2009年18套诗歌鉴赏题所选诗词曲,17套选一首,湖南卷选两首,选材涉及诗词曲。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卷设3题,其中北京上海卷为客观题1题主观题2题,天津江苏卷为3道主观题。其余省市卷均设2题,并皆为主观题。分值在611分,其中北京江苏卷分值为10分,辽宁和海南宁夏卷达到了11分,表
3、明对诗歌鉴赏的考查力度有所加大。 结合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实际来分析,对诗歌的考查将会继续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出现。这一题型综合性强,对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要求高,出题方式灵活多变。这就要我们必须打好古典诗文的基础。掌握必要的鉴赏评价知识,并进行适当的集中训练,以适应新高考的新要求。 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考点整合考点整合 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知识链接知识链接 一、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有客体与主体之分。客体形象是指作者在诗中刻意描绘的物象等,主体形象是指蕴藏在客体形象中带有作者浓郁感情的自我形象。鉴赏古典诗歌形象,需要借助想象联想,涵咏意会。在把握诗歌客体形象,获得真切感受的基础上,
4、深入体味主体形象,才能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形象”不外乎三种:人物(包括历史英雄、名流精英、亲朋故旧)、自然风物(山川草木、花草虫鱼、风云雷电、飞禽走兽、名胜古迹)、自我形象(诗歌中出现的人物形象)。“形象”有“意象”与“意境”之别。意象,即诗歌中依托的形象物,它可以是人象、物象、景象、事象等。如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蕴涵着诗人感情的意象,就是古典诗歌里面失意“秋士”与“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漂泊的客子”形象的代称。“夜半钟声”则从一种单纯意象上升为一种静谧幽美的表现孤独失意的士人的情景交融的形象。“意境”源自佛经,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
5、事物(境)相契合而成的一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古典诗歌形象是意蕴和情感的载体,它与作者思想感情、审美倾向之间有着相对固定的意义对应关系。如诗歌中“舟”的形象:或寄托游子漂泊之感,或倾诉思慕幸福追求自由之情。如“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中“行舟”,抒发了羁旅行役、沧桑漂泊之感。而在“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韦庄西塞山下作)中,则表达了一种放行天下、天马行空的自由感。 “形象”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王国维人间词话曾把“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称为“有境界”,看作“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者”的有“我”之境。即诗句本身带有浓烈的主观情感。如“日暮乡高考
6、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鹤楼)中“日暮”“乡关”“烟波江上”等意象所表现的不知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游子形象,就是有“我”之境;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中“春山”形象则是主人公纯净恬淡、闲适明亮的愉悦心境的外化,是“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无“我”之境即诗句中看不出作者明显的感情倾向,“物”“我”合一。但无论是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都有“寄托”。 二、诗歌的语言。 诗的语言要求精炼、含蓄,同时又具有跳跃性。精炼。即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去表达丰富的内容,用语要准确、生动、形象。如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7、”,“执手”一语准确而形象地刻画出一对恋人分别时那种依依不舍的心情,他们该有多少离别话要倾诉,但只能“泪眼”相对,因为那种依恋、愁苦的心情是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难以用语言来尽情表达的,因而只能是四手相执,泪眼相对,情满心中,却语哽咽喉,一个“竟”字准确、深刻地反映了这种心情。含蓄。诗的语言不能像散文一样直露,它要求感情不露,意在言外。但绝不是像朦胧诗一样,使人不知所云,颇费猜测,而是事清、景明、情真,只不过不是赤裸裸的表白而已。如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看字面,只是对桥边芍药发问:你年复一年为谁生长?为谁开放?但实际上是写金兵入侵的战火过后扬州的萧条冷落景象。古扬州人烟稠
8、密,市面繁荣,是经济、文化的中心,且环境优美,河流纵横。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就写出了古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象。而今朝“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桥边芍药也无人欣赏,自生自灭。而这一切都是外族入侵造成的。这里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憎恶,而且也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三、诗歌的表达技巧。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抒情方式,二是表现手法。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如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直接抒发了粮食来之不易,应珍惜的思想感情。再如观刈麦:“曾不事农桑。史禄三百石,岁宴有余粮。念此私自愧”直接抒
9、发了作者白居易对不劳而食者(包括自己)的责挞和愧疚心情。抒情手法还有间接抒情。有的是借景抒情,也叫托物言志,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写景,描绘了山河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有的是寓情于景,情景相(生)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字字溢情。还有的是寓情于事,如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全诗貌似叙事,实则抒发了作者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表现手法。欣赏诗歌,还要看作者是具体运用何种手法来表达的,此类手法常有以动写静、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及修辞,如比喻、比拟、
10、对比、夸张、借代、象征、衬托等。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金题透析金题透析 (2009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次石湖书扇韵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_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解析:本题
11、考查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D。考查对诗歌的形象的分析,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注释内容。 全诗二十八字,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传达出画笔难于表现的情韵。“桥西一曲水通村”,自然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氏别墅的方位。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茂,凭什么来认得“水通村”呢?“岸阁浮萍绿有痕”,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便是村中平静的池塘不时而漂流出的浮萍。这正像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个多么深邃的所在。 “家住石湖人不到”。这是说范成大别墅的远绝烦嚣,也是对范品格的称颂。范成大
12、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他在朝时,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不得信任,于是他去职退隐江湖。他视富贵如浮云,惟恐缁尘再染素衣,所以“家住石湖人不到”。这“人”应该是指那些趋炎附势,抗尘走俗的人。能做到“人不到”,足见操守清介。因而他能在退隐中怡然自乐,沉醉于自然美景中。“藕花多处别开门”,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的地方,是何等的雅人深致!三四两句,写景实即写人,写人的品格、胸襟、情趣。 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考点训练考点训练 1.阅读诗歌,完成后面题目。宿五松山
13、下荀媪家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注:五松山,地名,在今安徽铜陵县南。雕胡,就是“菰”,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做美餐。 请结合你所了解的李白谈一谈诗人在此诗中的形象。 答:_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阙 题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清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这首诗的后两联是对山居的描绘,写出了山居怎样的环境? 答:_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鉴赏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金题透析金题透析
14、 (2009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答: _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D。本题是对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考查,“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应从两个方面作答,一是“悠悠”写出了什么内容,二是对抒情起什么作用。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诗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
15、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回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在客心孤回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这幅图景中的凭楼而望的红袖女子,对旅人会有所触动而引起各种不同的联想 。 答案: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考
16、点训练考点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闲 游韩愈 雨后来更好,绕池遍青青。 柳花闲度竹,菱叶故穿萍。 独坐殊未厌,孤斟讵能醒。持竿至日暮,幽咏欲谁听。 注:元和十二年春作,此时韩愈自中书舍人降官为右庶子。讵(j),表反问,相当于“怎么”。 结合全诗简析“闲”字的表达效果。 答:_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17、。 答:_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金题透析金题透析 (2009年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答:_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D。考查对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及构
18、思的分析与评价。回答写作手法时应注意三个要点: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这首词通过写景和抒情,表达了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和对城市上层社会的鄙弃,并由此把词的思想意义向纵深方向拓展。荠菜花的花瓣虽小,颜色也不鲜艳,只有浓郁的香味,在城市人眼里,是算不上什么花的,作者却偏偏热情地赞美,除此之外,引起作者注意并捕捉到的,还有桑芽、幼蚕、细草、黄犊等等,多半是新鲜的、富有生命力的事物。这些,连同那出现在画面上的山村茅店的酒旗,都体现了一种健康的审美观。词中关于“城中桃李”和“溪头荠菜花”的对比,还含有对生活的哲理性的思考,
19、荠菜花不怕风雨,占有春光,在它身上仿佛体现了一种人格精神。联系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作者篇首的目注“代人赋”,当时很可能是朋辈中有人为作者罢官后的生活担忧,因而词人便风趣地以代友人填词的方式回答对方,一方面借荠菜花的形象自我写照,一方面又隐隐流露出自己不做愁风雨的城中桃李,而做坚强的荠菜花,以此与友人共勉。这首词把深刻的思想乃至哲理,与新鲜生动的艺术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多方面的启迪。 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
20、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考点训练考点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途中见杏花吴 融注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吴融,晚唐诗人。昭宗龙纪元年(889年)登进士第。曾随宰相韦昭度出讨西川,任掌书记,累迁侍御史。一度去官,流落荆南。 诗的首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有什么作用? 答:_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湖口送友人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注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
21、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云梦”是有名的大泽,在洞庭湖以北的湖南、湖北境内。从全诗看,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情达意?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答:_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技巧点拨技巧点拨 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复习方法复习方法 古代诗歌,素以含蓄蕴藉见长,诗歌鉴赏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动态词语。动态词语,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又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所以要高度关注。如“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赠孟浩然)中的“卧”字,就真切体现了作者对人物气韵神清、寄情山水的赞许,令我们“心有戚戚焉”;如“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中的“抱”字和“
22、幽”字,也准确传达出了作者颠沛流离之后暂时甚至是“片刻的欢愉”的放松和畅快。 2.体察细节。细节,是人、事、景、物的局部特征或细微特点。朱自清先生曾经指出“细节”是“一沙一石之细,一言一动之微”,抓住细节便可事半功倍。如宋代悟道诗中“归来自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一个“嗅“字,既勾画出了梅的精魂,也写出了作者为清香所醉而流露出会心喜悦、玩味不倦的神态;同时,还凸显了“道不远人”的哲理,极大地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细节”之妙,可见一斑。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3.品味平常语。品平常语,即“炼字”“响字”,因“平常之语”,易收“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之效,大多是富有赏鉴价值的“诗眼”所在。
23、如“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的“落花时节”一语,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国运衰微、个人漂泊与社会动荡,“正是”“又”两个虚词一转一跌,多少乱世离愁的沧桑之感俱蕴涵其中。 4.体味意境。诗歌的主题通常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体味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歌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 5.明辨手法。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例如“比”“兴”“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衬托”“反复”等。理解这些手法,有助于披文入情。 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应试技巧应试技
24、巧 一、形象、意境类 (一)形象类 命题形式:(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等等。 解答分析:诗中形象凝聚着诗人的思想,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所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步骤一:找出并描摹诗歌形象。步骤二:概括形象的特点。步骤三:揭示作者的情感。 (二)意境类 命题形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等等。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
25、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步骤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步骤二: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步骤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二、语言类 (一)语言特色类 命题形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3)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等
26、等。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回答语言特色类试题可以用下列词语: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等。此外,还应熟悉一些著名诗人的语言特色,如陶渊明的平淡、李商隐的绚丽、白居易的明快、杜牧绝句的含蓄、贾岛的简洁等。 答题步骤:步骤一: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步骤二: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步骤三: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二)炼字类 命题形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
27、里?等等。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步骤三: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三)一词领全诗类 命题形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等等。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步骤一: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步骤二: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
28、起的作用考虑。 三、表达技巧类 命题形式:(1)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技巧)? (2)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等等。 解答分析: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 答题步骤:步骤一:指出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步骤二:分析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步骤三:点明运用该手法的好处(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等)。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写作导航(十五)写作导航(十五) 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结尾技巧结尾技巧 技巧例说技巧例说 技巧一: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首) 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
29、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尾) 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把梦想带给花季) 技巧点拨: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在上例中,小作者运用首尾呼应的方式,以优美的诗一般的语言凸显了文章的主旨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首) 有一种光华,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苗,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奥林匹克山上;有一种烈焰,温暖了绵远的文明情思,那就是友善! (尾) 我
30、们不能因为屡受伤害就失去与丑恶斗争的信心,因为我们需要守卫我们的精神火种友善! (守卫精神的火种) 技巧点拨:这是一篇考场议论文的开头与结尾,与上例相比,此例为简洁明快,开头提出论点,迅速入题,结尾再次反复,呼应开头,加强了论证的力度。 技巧二:言为心声,呼唤号召。 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把爱心带给他人,带给那些失学儿童,带给那些孤寡老人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当你把爱心献给他人时,你也获得了莫大的幸福。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把爱心带给他人)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二十一世纪,我们是祖国的春天,我们不是我们的父母,热情奔放是我们的性格,我们不需要守那些规矩,打
31、破陈规,让我们脑中的那团热情火燃烧得更猛烈,把我们的笑声、爱心串在一起,让全世界笼罩在爱之中。要笑就笑个痛痛快快,要哭就哭个歇斯底里,不要压抑自己,不要让那陈旧的观念束缚着,不要随便改变自己,请记住我的名言:“我就是我,给我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给一点阳光就这么灿烂) 技巧点拨: 考场作文讲究情感真挚,要写出自己对真善美的呼唤,对假丑恶的鞭挞。这种情感不仅局限于自己,还可以在文章结尾发出真挚的呼唤,号召大家一起去追寻真善美,一起去鞭挞假丑恶。上面小作者真情呼唤,言为心声,表现了自己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第二段小作者言词急切,个性十足,表情达意毫无遮掩,向所有的同龄人发出了真情的呼唤,有力的突出
32、了主题,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技巧三:巧妙发问,引人深思。 自然的色、自然的香、自然的味、自然的美,这一切都源于自然。自然是伟大的。是神奇的。它与生活是那么的近,那么的紧。品味自然,不就同品味生活了吗? 技巧点拨: 一篇好的文章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要具有哲理启发性。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味。你看,在上面一段文字中,作者在结尾巧妙发问,引发读者思考,将文章的意蕴加以深化。体现出作者思考的深刻性与独特性。 不同的话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视野,不同的哈哈镜有不同的成像,不同的心情会有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香和样子,
33、不同的评价造就孩子不同的命运。何必要让自己狭小的视角不公地评价一个人、伤害一个人,何必要熄灭风中的烛光,何必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无个性的模型?(哈哈镜中的我)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技巧点拨: 这段结尾针对老师的评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先用排比句的形式说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老师不必磨灭学生个性,最后再以问句结束,启示人们进行思考,深化了文章的内涵。 技巧四: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15年来,生活让我懂得了放弃!为了我的理想,为了更多的人可以读书,我必须放弃! (从天空想到的) 想到这里,我又记起了一位名人说过的一句
34、话:“身边的书多着呢,只要发觉,肯定会学到很多”(阅读身边的人) 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创造美好的明天) 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佐拉说:“人生只有两分半钟的时间,一分钟微笑、一分钟叹息、半分钟的爱”在我看来,在我陶醉于欣赏母亲的梳妆中,那一分钟的微笑不是勉强,那一分钟的叹息之后不再是叹息,而是爱的传递,母亲将她对生命的爱,对生活的爱,对亲人的爱融于平日的点滴中,我忘情于其中了 (陶醉) 技巧点拨: 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作文结尾之时,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增色许多。这里列举几例分别引用了诗文佳句、名人言
35、论,既增添了文采又加深了文章的意境。效果很好,同学们应加以学习,此外,引用的范围可大些,如俗语、谚语、流行歌词等均可引用。 技巧五:抒情议论,气势不凡。 其实宁静就是那么简单,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贴心的话语,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一颗能包含一切的心灵,足以使一张紧绷的脸松弛开来,让笑容在人们脸上轻轻地绽开,那笑容就如徜徉在天边的云朵,轻轻地点缀着那片蔚蓝的天,清新而自然。(从天空想到的) 春光似海,青春如花。青春是美丽的,美丽的青春在于奋斗,在于拼搏。愿天下的人们都能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花一样的馨香!(花样年华) 技巧点拨: 这两段文字发于心,出于情,运用排比、比喻修辞,以优美的文字抒发内
36、心真实情感,并配以适当的议论,使文章结尾气势不凡,强劲有力。 技巧六: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离。(雨中品读)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技巧点拨:这段结尾的特点十分突出,景物烘托的作用也很明显,小作者通过对雨后景物的描写暗示了两代人之间情感隔阂的消失,情与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此刻,一缕阳光从外面射进病房,我感到自己真像一棵受伤的小树沐浴着它。呵,成长的路上,虽然风云莫测,但是阳光毕竟很好!我想。 (在阳光下成长) 技巧点拨 :这段结尾
37、突出阳光的作用,将阳光与成长结合在一起,暗示自己成长道路虽不平坦但充满阳光,表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既照应了主旨,又显得情韵深厚。例文:第二章 二 第一节例文.doc 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写作训练写作训练 1.请以“让心底盛开一朵花”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作为曾获得过我国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16项国内国际大奖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79岁的袁隆平,最近对社会上关于“袁隆平身价为1000亿元”的说法发表意见:“用财富来衡量科学家的价值太低级、太庸俗。”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价值
38、”有关的经历或你对“价值”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狂风呼喊着,咆哮着,狞笑着奔袭过来,企图把大地上的一切都席卷而去。 一棵大树挺起胸膛,顽强地与狂风搏斗着。狂风暴虐地纠缠着它,想按下它高贵的头,压弯它不屈的腰。但是,它奋力抗争,不屈不挠。 大树下面有一片小草。狂风根本不把它们放在眼里,像擀面条一样把它们揉来揉去。几乎要把它们撕成碎片,辗成粉末。小草在狂风中抖动颤栗,屈腰伏身,把脸紧紧地贴在大地上。 狂风终于累了,走了。人们发现,大树折断了腰,小草却慢慢扬起了脸。 学生问苏格拉底:“老师,你认为大树和小草谁值得赞美?” 苏格拉底说:“我赞美大树,也赞美小草。” 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悟或看法?请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语文语文祝祝您